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教案及反思
展开《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群11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1. 学习目标与内容
(1)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2)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2. 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1)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思想内涵。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复活》;
2.概括故事情节;
3.赏析描写人物的手法;
4.赏析人物形象,思考“复活”主题;
【学习重点】
3.赏析描写人物的手法;
4.赏析人物形象,思考“复活”主题;
【学习难点】
4.赏析人物形象,思考“复活”主题;
【学习方法】
问题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
2课时
一、导入
翻译家力冈说:“《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剧变后,呕心沥血写出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公认为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顶峰,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
今天,我们就走进《复活》,一起来探讨它的内蕴。
二、走进列夫托尔斯泰
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年~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889)、《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2.《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该书取材于一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申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2019年10月,中俄艺术家合作建组首次将《复活》改编成歌剧。
三、初读课文,积累词语,概括故事
1.①斜睨nì:斜着眼睛看。
②衣冠楚楚:形容衣帽穿戴整齐漂亮。有时含贬义。
③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④饱经风霜:饱:充分地。风霜:风和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⑤一刀两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⑥鄙夷不屑:指看不起;轻视。
⑦水火不容: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相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⑧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2.1-21段:监狱探望室里,隔着铁栅栏,聂赫留朵夫认罪,玛丝洛娃认出了他。
22-44段:长凳上,聂赫留朵夫要赎罪,玛丝洛娃想起往事,痛苦逃避。
45-70段:聂赫留朵夫要帮玛丝洛娃上诉,被玛丝洛娃要钱,经过斗争,请求玛丝洛娃的饶恕,并要拯救玛丝洛娃。
71-78段:探望结束,约定下次见面。
四、再读小说
1.小说主角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都有各自变化,请找出他们变化的分水岭,请分别分析他们变化前后的形象特点。
明确:
聂赫留朵夫变化的分水岭是作为陪审员的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发现玛丝洛娃正是自己年轻时抛弃了的姑娘,良心发现……
玛丝洛娃变化的分水岭是被聂赫留朵夫诱奸怀孕导致自己被赶出庄园沦落为妓女。
变化前的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是一个贵族青年,起初的他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和高尚道德的青年,与玛丝洛娃相爱,可是在贵族生活的影响下逐渐变成了“堕落的、定型的自私自利者”。
变化前的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热恋,善良温顺,对未来充满理想。
变化后的聂赫留朵夫。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我想见见您……我……”
“您”:礼貌称呼,聂赫留朵夫很多年没有见玛丝洛娃,两人比较陌生了。
“你”:亲密称呼,在过去,两人的关系可以用“你”。
聂赫留朵夫此时心中有愧,想到了自己曾经抛弃了玛丝洛娃,又想要与玛丝洛娃相认的复杂心理。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记叙。
“我来是……”
“对,我在做我该做的事,我在认罪。”聂赫留朵夫想。他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夺眶而出,喉咙也哽住了。他用手指抓住铁栅栏,说不下去,竭力控制住感情,免得哭出声来。
聂赫留朵夫此时心中有愧。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记叙。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
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于是他高声说下去:
“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
聂赫留朵夫此时心中有愧,开始觉得耻辱。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记叙。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聂赫留朵夫此时心中有愧,极其痛苦。
动作描写,记叙。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聂赫留朵夫因为玛丝洛娃的要钱行为而有一丝的动摇。
心理描写,记叙。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聂赫留朵夫因为玛丝洛娃的沦落让他最终决定救她。
心理描写,记叙。
总结:
变化后的聂赫留朵夫:
内心愧疚,渴望得到玛丝洛娃的饶恕,最终决定救出玛丝洛娃。
变化后的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转过身,抬起头,挺起胸部,带着聂赫留朵夫所熟悉的温顺表情,走到铁栅栏跟前,从两个女犯中间挤过来,惊讶地盯着聂赫留朵夫,却没有认出他来。
不过,她从衣衫上看出他是个有钱人,就嫣然一笑。
“您找我吗?”她问,把她那张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脸凑近铁栅栏。
玛丝洛娃沦落为妓女,依旧温顺,鄙视人却又想弄点好处。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记叙。
玛丝洛娃听不清聂赫留朵夫在说些什么,但他说话时脸上的那副神情使她突然想起了他。但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她的笑容消失了,眉头痛苦地皱起来。
“您说什么,我听不见。”她叫起来,眯细眼睛,眉头皱得更紧了。
“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
玛丝洛娃不愿见聂赫留朵夫。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记叙。
过了一分钟,玛丝洛娃从边门走出来。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鬟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玛丝洛娃有些病态,又显得可爱,镇定,眼睛有神。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记叙。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玛丝洛娃痛恨抛弃她的聂赫留朵夫,又有妓女的神态,又有被抛弃被冤屈的神态。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记叙。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
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玛丝洛娃想到过去的美好、残酷、屈辱和苦难,感到痛苦、绝望,想要逃避。
心理描写。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玛丝洛娃为了拿到钱,不顾形象。
动作描写,记叙。
总结:
变化后的玛丝洛娃。
依旧温顺,痛恨抛弃她的聂赫留朵夫,沦落为妓女,对生活已经绝望。
2.理解“复活”
“复活”?
原罪:基督教主要教义之一。宣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违背上帝的命令,在伊甸园吃了禁果而犯了罪,这种罪传给了人类的世世代代子孙,绵延不绝,称为“原罪”。基督教认为人生而具有的“罪性”是自己所不能解脱的,但信仰耶稣基督却可得赦免。
复活节:基督教重要节日之一。亦称“耶稣复活节”、“耶稣复活瞻礼”、“主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后第3日“复活”的节日。初期与犹太教的逾越节同日,为犹太教历的尼撒月14日。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每年春分第一次月圆后第一个星期天为“复活节”。
3.主角怎么才算“复活”?
明确:
聂赫留朵夫:从过去抛弃玛丝洛娃、堕落的生活中重新变得道德高尚。
玛丝洛娃:从沦落的妓女、被诬陷的罪犯到善良温顺的女人。
4.聂赫留朵夫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吗?为何塑造这一人物?
明确:
“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
“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对面有一个人嚷道。
“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有人喝道。
“老天爷在上,我连知道也不知道。”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
周围的犯人和家属这个时候还在争东西,丝毫没有“救赎”的想法。聂赫留朵夫的想法做法在当时是个个例。聂赫留朵夫的做法是作者思想的化身,在面对生活与心灵的激烈矛盾中,作者以此为实验渴望“救赎”。
五、作业
阅读《复活》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教案及反思,共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9 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9 复活(节选)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