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展开《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赣州三中 曾庆燕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教材为基础,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课堂为依托,利用多种史料、图片、视频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本课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课内容。该单元讲述了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两大专题。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最终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只有充分理解本课,才能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从背景、进程和影响三方面层层递进地讲述了前两次工业革命。首先,从为何工业革命最先由英国开始,解释了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其次,叙述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列举了重要的技术发明,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点;最后,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生活、世界格局等方面阐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教材将两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突出其促使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结合课标及教材内容,本课设计思路如下:
核心问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能否被称为“革命”?
学习环节一:“非革命说”
通过背景分析,理解工业化是漫长的积累之路;通过进程分析,理解工业化是漫长的创新之路。综上,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并非“突变”,而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不能被称为革命。
学习环节二:“革命说”
通过影响分析,理解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是质的飞跃,应该被称为革命。
本课立意:通过史料梳理,学生对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能否被称为“革命”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历史解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是复杂的,从不同的立场可以得到不同的历史认识,但都需要相应的史实作为支撑(史料实证)。不论是“非革命说”还是“革命说”,本质上并不矛盾。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只有通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唯物辩证法)。因此,作为一名研究者,要始终对历史抱有敬畏之心,秉承怀疑精神,以严谨、科学的史学态度观察复杂社会(治学态度)。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工业革命这一内容在初中历史阶段属于重要内容,学生已经能够列举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能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本课的重心应放在引导学生在历史时空的框架下把握历史事件和现象,将两次工业革命加以对比和分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思考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师要运用生动的史料和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正确的史观和时空观。
【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史料阅读,解释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认识到工业化是漫长的积累之路;
通过相关史料阅读,叙述工业革命进程,认识到工业化是漫长的创新之路;
通过相关史料阅读,阐述工业革命影响,理解人类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变革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理解“非革命说”和“革命说”的辩证统一关系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播放视频: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二幕:喧嚣
设计思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日新月异。而10年前的伦敦奥运会,则让大家了解了英国的历史。其中喧嚣部分,主要背景就是英国的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通过视频方式呈现,迅速让学生回归课堂,并引发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点之争——革命“是”与“非”
教师活动:出示工业革命概念,和“革命”一词概念,并设问:人类从农业社会迈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能否被称为革命呢?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得出观点一:非革命说,观点二:革命说。
设计思路:
通过历史概念争议,认识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看似矛盾的历史解释。
通过举手表决,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同时调查学生课前对本课内容的既有认识情况。
环节二:观点一——“非革命说”
教师活动:出示不能被称为革命的核心论点。
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为了准备它至少另外花了150年的革命,看上去需要一个新的名称。
——希顿(1932年)
学生活动:解读核心论点。
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积累漫长、进程漫长,不具有突发性,不能被称为革命。
寻找相关史料论证核心论点。
设计思路:
由“非革命说”打破大部分学生对工业化的既有认识,激发学生找论据论证论点的热情,养成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第一个论据:
一、漫长的积累之路——工业革命的背景
教师活动:出示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引导学生得出第二个论据:
二、漫长的创新之路 ——工业革命的进程
设计思路: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技术革新时间线梳理,认识到工业化是漫长的量的积累过程。
环节三:观点二——革命说
教师活动:出示“革命说”论点。
材料五 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和图片并思考:和农业社会相比,工业社会在哪些方面出现了变化?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材料:这个时代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这种衰退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总之,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1856年马克思如是说
学生活动:分析处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和材料,特别引导学生,工业革命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呢?有些什么影响呢?
学生活动:小结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设计思路:
通过“革命说”冲击“非革命说”,激发学生找论据论证论点的热情,养成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
环节四: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出示启蒙思想家名言。
怀疑是迈向哲学的第一步。——狄德罗
教师总结: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既有量变的积累,也有质变的飞跃,“非革命说”和“革命说”站在不同的立场去观察这一历史事件,得出了不同的历史认识。
历史是复杂的,从不同的维度看待它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历史解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一直保持怀疑精神。
当然,不论是提出哪一种历史解释,必须要有扎实的史实作为论据支撑,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观察世界。
设计思路:养成质疑精神、严谨学术态度,多角度看待复杂的世界。
(三)板书设计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时空坐标,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变革基石------时代呼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精品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