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牡丹江二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化学
可用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B.
C. HCl+NaOH=NaCl+H2O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C燃烧产生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Al与Fe2O3在高温下反应产生Fe和Al2O3,反应放出大量热,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HCl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产生NaCl、H2O,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CaCO3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CaO、CO2,该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 对于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444.3kJ/mol,在常温常压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温度 B. 压强 C. 焓变 D. 熵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444.3kJ/mol,△H<0,且△S<0,而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H- T·△S<0,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故选C。
3. 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A+3B=2C B. 2A+3B=2C C. 3A+B=2C D. A+B=C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则A与B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速率比等于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比。由于2vB=3vA、3vC=2vB,则n(A):n(B):n(C)=vA:vB:vC=2:3:2,故化学方程式为2A+3B=2C;
答案选B。
4. 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加入固体,溶液减小
C. 升高温度,减小 D. 加入固体,浓度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解平衡常数为温度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稀释溶液时水解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故B错误;
C.硫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的值增大,故C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固体,铜离子与溶液中的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溶液中硫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5. 2.0molPCl3和1.0mol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到平衡时,PCl5为0.4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PCl3和0.5molCl2。在相同的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
A. 0.40mol B. 0.20mol C. 小于0.20mol D. 大于0.20mol,小于0.40mol
【答案】C
【解析】
【分析】达平衡后移走1.0mol PCl3和0.50mol Cl2,重新到达的平衡,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1.0mol PCl3和0.50mol Cl2到达的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故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0.5倍。
【详解】达平衡后移走1.0mol PCl3和0.50mol Cl2,重新到达的平衡,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1.0mol PCl3和0.50mol Cl2到达的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故达新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原平衡的0.5倍,即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0.4mol×0.5=0.2mol,故选C。
6. 下表是常温下某些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弱酸
HCN
HF
CH3COOH
HNO2
电离常数
6.2×10-10
6.8×10-4
1.8×10-5
6.4×10-6
则0.1 mol/L的下列溶液中,c(H+)最大的是
A. HCN B. HF C. CH3COOH D. HNO2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于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c(H+)越大。
c(H+)大小关系:HF >CH3COOH>HNO2> HCN;
正确答案选B。
7. 下列水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c(NH4+)=c(C1-)的NH4Cl 溶液
B. c(H+)=1×10-7mol·L-1溶液
C. pH=7的溶液
D. 室温下将pH=3的酸与pH= 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是室温,故pH=7或c(H+)=10-7mol/L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选项D中由于不知酸、碱的相对强弱,故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NH4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4+)+c(H+)=c(Cl-)+c(OH-),因c(NH4+)=c(Cl-),则c(OH-)=c(H+),溶液一定呈中性。答案选A。
8. 将一定量的加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达平衡后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K减小
B. 压强大小有
C. 平衡后加入高效催化剂使平均摩尔质量增大
D. 在该条件下点平衡转化率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由图可知,温度升高,X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平衡常数K增大,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X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则由图可知,压强大小关系:p1>p2>p3,故B错误;
C.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则平衡后加入高效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故C错误;
D.起始加入X为2mol,X平衡转化率为a,由题意可得如下三段式:
由混合气体中X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可得=0.1,解得a=,故D正确;
故选D。
9.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Hg(l)+O2(g)=HgO(s) △H1;
Zn(s)+O2(g)=ZnO(s) △H2;
则Zn(s)+HgO(s)= Hg(l)+ZnO(s) △H值为
A. △H2-△H1 B. △H2+△H1 C. △H1-△H2 D. -△H1-△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①Hg(l)+ O2(g)=HgO(s) △H1;②Zn(s)+O2(g)=ZnO(s) △H2;②-①得Zn(s)+HgO(s)= Hg(l)+ZnO(s) △H=△H2-△H1,故选A。
10. 某温度下,将2mol A和3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B(g)C(g)+ D(g),5min后达到平衡。已知该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1,在t0时刻,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2
B. 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
C. 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D. 为提高A的转化率,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措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可以确定,A错误;
B.设B的转化率为x,,,计算得出,即A的转化率是,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60%,B正确;
C.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反应物浓度减小,速率减小,儿图中为速率增加,C错误;
D.因为反应的热效应不知,所以无法确定,D错误;
答案为B。
11. 常温下,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 0.01mol·L-1 B. 0.017mol·L-1
C. 0.05mol·L-1 D. 0.50mol·L-1
【答案】C
【解析】
【分析】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后pH=12,说明碱过量,剩余的c(OH-)=0.01mol/L,据此列式计算原溶液的浓度。
【详解】设NaOH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c,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体积分别为3V、2V,
酸碱混合后pH=12,则碱过量,剩余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OH−)=0.01 mol·L-1,
则:c(OH−)==0.01 mol·L-1,
解得:c=0.05mol·L-1,C项正确,
答案选C
12. 常温下,关于pH=11的氨水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c(OH-) =1.0×10-3 mol·L-1
B. 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9
C. 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均为1.0×10-11 mol·L-1
D. 加入等体积pH=3的H2SO4溶液,溶液呈碱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加水稀释和加酸反应,促进一水合氨电离;氨水溶液呈碱性,拟制水的电离。
【详解】A项、常温下pH=11的氨水溶液中c(H+) =1.0×10-11mol·L-1,c(OH-) =Kw/ c(H+) =1.0×10-3mol·L-1,故A正确;
B项、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氨水会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1/10,所以溶液的11>pH>10,故B 错误;
C项、常温下pH=11的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氨水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则氨水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1mol/L,故C正确;
D项、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入等体积pH=3的H2SO4溶液,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的水解,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
13.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1.0 mol/LNa2CO3溶液:
B. 1.0 mol/LNa2CO3溶液: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
【答案】D
【解析】
【详解】A.1.0 mol/LNa2CO3溶液中,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有关系式:,A错误;
B.1.0 mol/LNa2CO3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关系式,B错误;
C.违背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则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所以c(Na+)>c(CH3COO-);c(H+)>c(OH-),盐电离产生的CH3COO-的浓度大于弱酸CH3COOH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H3COO-)>c(H+)>c(OH-),C错误;
D.NaNO3与HCl的混合溶液中c(Na+)+c(H+)=c(Cl-)+c(),由于c(H+)=c(Cl-),所以c(Na+)=c(),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4. 室温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的溶度积(室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的数值为 B. 点时有生成
C. 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点变成点 D. 点与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像为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上b点和d点为饱和状态,a点不饱和,而c为过饱和状态,据此分析。
【详解】A.在d点c()=1.410-4,因室温时,CaCO3的溶度积 Ksp =2.810-9,所以 c(Ca2+)=210-5,故x的数值为210-5,故 A 正确;
B.在 c 点 c (Ca2 +)>210-5,即相当于增大钙离子浓度,平衡左移,有CaCO3生成,B正确;
C.d 点为饱和溶液,加入蒸馏水后如仍为饱和溶液,则 c (Ca2 +)、c()都不变,如为不饱和溶液,则二者浓度都减小,故不可能使溶液由 d 点变成 a 点, C错误;
D. b 点与 d 点在相同的温度下,溶度积相等,D正确;
故本题选C。
15. 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 0.1mol/L 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 (pOH = -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A. M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强于Q点
B. 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 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可能相同
D. 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A、醋酸是弱酸,加入NaOH后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Na是强电解质,M点溶质是CH3COOH和CH3COONa,CH3COOH量较多,导电能力最弱,故错误;
B、N点溶液显碱性,根据电荷守恒,应是c(Na+)>c(CH3COO-),故错误;
C、M点的H+浓度等于N点OH-浓度,M点为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溶液呈酸性,水的电离受到抑制。N点对应的溶液呈碱性,若N点对应的是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时,水的电离程度相同;若N点恰好为醋酸钠溶液,则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C正确;
D、Q点溶液显中性,消耗的NaOH的体积略小于醋酸溶液的体积,故错误。
故选C。
16. 在某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 + B(g) ⇌xC(g)符合图中(Ⅰ)所示关系,φ(C)表示C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由此判断,对图象(Ⅱ)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3>p4,Y轴表示A的转化率
B. p3>p4,Y轴表示B的质量分数
C. p3>p4,Y轴表示B的转化率
D. 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Ⅰ),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得出T1 > T2,T2 > T1,ab曲线从下到上,压强增大,C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向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即x=1,bc曲线从下到上,温度降低,C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向是放热反应。
【详解】A.p3>p4,加压,正向移动,A消耗,A的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p3>p4,加压,正向移动,B的质量分数减小,故B错误;
C.p3>p4,加压,正向移动,B消耗,B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p3>p4,加压,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利用先拐先平衡数值大得出结论,再分析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得出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是体积增大还是体积减小的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 能源危机是当前全球性的问题,“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1)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开源节流”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
(2)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①在通常状况下,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为_______。
②12 g石墨在24 g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
(3)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mol-1、497 kJ·mol-1
N2(g)+O2(g)=2NO(g) ΔH=+180.0 kJ·mol-1。
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_______kJ·mol-1。
(4)综合上述有关信息,请写出CO和N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acd (2) ①. 石墨 ②. 393.5 kJ·mol-1 ③. 252.0 kJ
(3)631.5 (4)2NO(g)+2CO(g)= N2(g)+2CO2(g) ΔH=-746.0 kJ·mol-1
【解析】
【小问1详解】
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a符合题意;
b.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不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符合“开源节流”,c符合题意;
d.减少资源消耗,注重资源的重复使用、资源的循环再生,能减少化石燃料等资源使用,d符合题意;
故选acd;
【小问2详解】
①由图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说明石墨稳定;图中1mol石墨完全燃烧生成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393.5kJ,则石墨的燃烧热为△H=-393.5kJ/mol;
②12g石墨物质的量为1mol,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依据元素守恒,若只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44g,若只生成一氧化碳质量为28g,题目中生成气体36g,28g<36g<44g,判断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设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则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1-x)mol,28x+44(1-x)=36g,解得x=0.5mol。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均为0.5mol,结合图象可知:C(石墨,s)+O2(g)=CO2(g)△H=-393.5 kJ/mol;C(石墨,s)+O2(g)=CO(g)△H=-110.5kJ/mol;
所以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放出热量为:393.5kJ/mol×0.5mo1+110.5kJ/mol×0.5mo1=252.0kJ;
【小问3详解】
根据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mol、497 kJ/mol以及反应N2(g)+O2(g)=2NO(g)△H=+180 kJ/mol,设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a,则有:946 kJ/mol+497 kJ/mol-2a=180 kJ/mol,解得:a=631.5 kJ/mol;
【小问4详解】
已知①C(石墨,s)+O2(g)=CO2(g) △H=-393.5 kJ•mol-1 ;②C(石墨,s)+O2(g)=CO(g) △H=-110.5 kJ•mol-1;③N2(g)+O2(g)=2NO(g)△H=+180kJ•mol-1;由盖斯定律:方程式①×2-②×2-③得 2NO(g)+2CO(g)=N2(g)+2CO2(g)△H=-746.0kJ▪mol-1。故答案:2NO(g)+2CO(g)=N2(g)+2CO2(g) △H=-746.0kJ•mol-1。
18. 室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的一元酸溶液,溶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点(横坐标为10)所示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其中________(填“>”“<”或“=”)。
(2)点所示溶液中,________(填“>”“<”或“=”)。
(3)点所示溶液中,________(填“>”“<”或“=”)。
(4)、、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
(5)以下滴定操作会导致(溶液)偏大的是________。
A. 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B. 锥形瓶洗涤后没有干燥
C. 滴定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
D. 滴定开始前读数时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
【答案】(1) ①. ②. ③. =
(2)= (3)>
(4)a (5)A
【解析】
【分析】向10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溶液中会发生反应:NaOH+HA=NaA+H2O,当加入HA溶液体积为10mL时,溶质为NaA,此时溶液pH=8.7,说明A-会水解,即HA为弱酸。
【小问1详解】
a点NaOH和HA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A,其中A-会水解而消耗,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A-)>c(OH-)>c(H+);根据物料守恒,其中c(Na+)=c(A-)+c(HA)。
【小问2详解】
c点电荷守恒为c(Na+)+c(H+)=c(A-)+c(OH-),此时溶液呈中性,则c(H+)=c(OH-),因此c(Na+)=c(A-);
【小问3详解】
b点溶液溶质为NaA、HA,且c(NaA)=c(HA),此时溶液呈酸性,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水解程度,因此c(A-)>c(HA);
【小问4详解】
a点溶质为NaA,其中A-会水解,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之后继续加HA溶液,会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a点;
【小问5详解】
A.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气泡会计入HA溶液体积,因此HA溶液体积将偏大;
B.锥形瓶洗涤后没有干燥不会影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因此不会影响HA溶液体积;
C.滴定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会导致NaOH的量偏小,滴定所消耗的HA溶液体积将偏小;
D.滴定开始前读数时平视,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会使读数偏小,使HA溶液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A。
19. 甲醇被称为21世纪的新燃料,以煤为原料制备甲醇的流程如下:
(1)下列措施能加快氧化炉中的气化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
A. 升高温度 B. 减小压强
C. 选用大块煤块 D. 加入正催化剂
(2)已知、、甲醇的燃烧热分别为、、,则和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在催化反应室中发生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工业上,上述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________。
②若将与在容积为的催化反应室中进行上述反应,则、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维持温度、容积不变,再向该催化反应室中增加与,达到新平衡时,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AD (2)
(3) ①.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甲醇的产率就越低 ②. 4 ③. 增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
C.选用大煤块,固体表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
D.加入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故选AD。
小问2详解】
由CO、H2、甲醇的燃烧热可得
①CO(g)+O2(g)=CO2(g) △H1=-285.8 kJ/mol;
②H2(g)+O2(g)=H2O (l) △H2=-283 kJ/mol
③CH3OH(l)+O2(g)=CO2(g)+2H2O(l) ΔΗ3=-726.5 kJ/mol,根据盖斯定律,
CO(g)+2H2(g)CH3OH(g)由①+2②-③得到,故ΔΗ=-285.8 kJ/mol +2×(-283kJ/mol)-(-726.5 kJ/mol)=-125.3 kJ/mol;
【小问3详解】
①工业上,上述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产率降低;
②列三段式
=4;
维持温度、容积不变,再向该催化反应室中增加与,等同于增大压强,故达到新平衡时,的转化率增大。
20. CO2既是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1)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 △H,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NO
2.0
1.16
0.40
0.40
0.6
N2
0
0.42
0.80
0.80
1.2
CO2
0
0.42
0.80
0.80
1.2
①据图表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mol/(L·min);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若30 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B.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C.通入一定量的NO D.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③若30 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2:3:3,则达到新平衡时NO的转化率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H________0(填“>”或“<”)。
(2)工业上用CO2和H2反应合成二甲醚。已知:
写出CO2(g)和H2(g)转化为CH3OCH3(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常温下,用NaOH溶液作CO2捕捉剂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而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Na2CO3。
①若某次捕捉后得到pH=10的溶液,则溶液中c():c()=________。[常温下、]。
②欲用2 L Na2CO3溶液将4.66 g BaSO4(233 g/mol)固体全部都转化为BaCO3,则所用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已知:常温下,]。(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1) ① 0.042 ②. 4.0 ③. BC ④. 降低 ⑤. <
(2)
(3) ①. 1:2或0.5 ②. 0.11 mol/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前10 min内N2的浓度增加了0.42 mol/L,则①据图表数据分析T1℃时,该反应在0~10 min内的用N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在反应开始时 c(NO)=2.0 mol/L,c(N2)=0 mol/L,c(CO2)=0 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c(NO)=0.40 mol/L,c(N2)=c(CO2)=0 .80 mol/L,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②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
B.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会使各种气体物质的浓度增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30 min后c(NO)由0.40 mol/L变为60 mol/L,浓度是原来的1.5倍; c(N2)与c(CO2)由0 .80 mol/L变为1.2 mol/L浓度是原来的1.5倍,可见在30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以是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B符合题意;
C.通入一定量的NO会导致NO突然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产生N2、CO2,N2、CO2的浓度增大,但平衡移动趋势是微弱的,最终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也会增大,通入一定量的NO相当于增大压强,因此可能达到表格的平衡数据,C符合题意;
D.活性炭是固体物质,其浓度不变,因此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C;
③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在30 min达到平衡时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1:2:2,若30 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2:3:3,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导致NO的转化率降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
【小问2详解】
已知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整理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 ;
【小问3详解】
①CO2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反应产生Na2CO3、NaHCO3,所得混合溶液pH=10,则c(H+)=10-10 mol/L。由于H2CO3是二元弱酸,溶液中分步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第二步存在的电离平衡:H++,Ka2=,则;
②4.66 g BaSO4的物质的量n(BaSO4)=,根据反应BaSO4(s)+(aq)=BaCO3(s)+(aq)可知:发生沉淀反应需要消耗0.02 mol Na2CO3,所得2 L溶液中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平衡时溶液中c()=,故所用Na2CO3的浓度为c(Na2CO3)=。
【期中真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5°,125键,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存在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