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共19页。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
第7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已知:Cu+H2SO4(浓)CuSO4+SO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观察到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脱脂棉团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全部由+6价变成+4价
C.鼓气球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赶到脱脂棉团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D.脱脂棉团变色的现象说明SO2和CO2化学性质类似,溶于水都能生成酸性物质
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CO2、Ba(OH)2、CuSO4 B.Ba(OH)2、HNO3、K2CO3
C.KOH、FeCl3、CaCO3 D.NaOH、BaCl2、H2SO4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
B.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阳离子不同
C.它们与任何酸反应时均无明显现象
D.它们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吸收一氧化碳
4.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pH最大的是Z
B.Y可能是水
C.Z溶液加水后pH变小
D.X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常温下,向15.8gCaCO3和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不饱和溶液甲和气体乙,将生成的气体乙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气体全部被吸收),所得溶液质量增加4.4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的CO2质量为4.4g
B.反应过程中不涉及中和反应
C.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g
D.溶液甲中含三种溶质
6.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使之恰好沉淀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C.将硫酸钠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D.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粒观点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C.碳、氧循环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氧原子数目改变
D.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C.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
D.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9.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CO2+H2O=H2CO3
C.CuCl2+2NaOH=2NaCl+Cu(OH)2↓
D.HCl+KOH=KCl+H2O
10.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
B.b、c点沉淀中含有的物质种类不同
C.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之比为120:73
D.m=43.65,且0a段与bc段消耗的Ba(OH)2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测得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如表:
液体
雨水
糖水
厨房清洁剂
厕所清洁剂
pH
5.6
7
11.8
2
(1)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 ,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 。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 。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 (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
12.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甲是 ;乙是 。
(2)c点处溶液呈 性,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资料:①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
【演示实验】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直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红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小红是将 溶液滴向 溶液中,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C点的阴离子有 。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由图2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C点溶质 。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小明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继续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H2SO4和KOH
其他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选用BaCl2溶液、生锈铁钉,进行如下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加入生锈铁钉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相关化学方程式
溶液中有H2SO4
小芳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有一个方案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反思交流)小花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看到了气泡,她很想知道这瓶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你能帮她设计实验方案吗?方案: 。(请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A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
(2)向实验B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色。
(3)实验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现象是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实验D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
(5)实验E通过证明反应物消失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可以通过图②中 现象,证明图①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要证明图①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填序号)
A.AgNO3溶液
B.石蕊试液
C.Fe粉
D.CaCO3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5.小山同学设计实验探究NaOH溶液与CO2反应,其装置如图所示。
(1)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
(2)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NaOH 。(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7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已知:Cu+H2SO4(浓)CuSO4+SO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观察到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脱脂棉团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全部由+6价变成+4价
C.鼓气球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赶到脱脂棉团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D.脱脂棉团变色的现象说明SO2和CO2化学性质类似,溶于水都能生成酸性物质
【解答】解:A、拉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是否接触,控制反应是否发生和停止,选项A正确;
B、反应中硫元素生成了硫酸铜和二氧化硫,硫元素在硫酸铜中化合价没有变化,部分由+6价变为+4价,选项B不正确;
C、鼓入空气可以将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硫排出,此时使气体进入脱脂棉团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使脱脂棉团变色,选项D正确;
故选:B。
2.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
A.CO2、Ba(OH)2、CuSO4 B.Ba(OH)2、HNO3、K2CO3
C.KOH、FeCl3、CaCO3 D.NaOH、BaCl2、H2SO4
【解答】解:A、A为二氧化碳不能与盐酸反应,C为硫酸铜也不与盐酸反应,选项A错误;
B、A氢氧化钡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B硝酸与A氢氧化钡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B硝酸与C碳酸钾反应生成硝酸钾、二氧化碳和水,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和氯化银,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满足上述逻辑框图关系,选项B正确;
C、C碳酸钙与B氯化铁不发生反应,选项C错误;
D、A氢氧化钠与B氯化钡不发生反应,盐酸与C硫酸不反应,选项D错误;
故选:B。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用来中和酸性土壤
B.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阳离子不同
C.它们与任何酸反应时均无明显现象
D.它们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吸收一氧化碳
【解答】解:A、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利于酸性土壤中和,可导致土壤碱性,选项A错误;
B、两者都是碱,是由于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相关的化学性质相同,而钠离子和钙离子则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不同,说明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阳离子不同造成,选项B正确;
C、酸碱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明显的放热现象,选项C错误;
D、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不反应,选项D错误;
故选:B。
4.X、Y、Z三种液体的近似pH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pH最大的是Z
B.Y可能是水
C.Z溶液加水后pH变小
D.X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解答】解:A、X溶液的pH为1,Y溶液的pH为7,Z溶液的pH为10,pH最大的是Z,故A说法正确;
B、Y溶液的pH为7,所以呈中性,水呈中性,可能是水,故B说法正确;
C、Z溶液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变弱,pH变小,故C说法正确;
D、X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因此X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5.常温下,向15.8gCaCO3和Mg(OH)2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不饱和溶液甲和气体乙,将生成的气体乙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结束后(气体全部被吸收),所得溶液质量增加4.4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的CO2质量为4.4g
B.反应过程中不涉及中和反应
C.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g
D.溶液甲中含三种溶质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生成的CO2质量为4.4g,该选项说法正确;
B、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酸碱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 4.4g
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5.8g-10g)×
=2.4g,该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甲中含三种溶质,即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镁和过量的氯化氢,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CD。
6.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使之恰好沉淀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C.将硫酸钠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
D.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解答】解:A、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酚酞试液变显无色,故选项错误。
B、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C、将硫酸钠溶液不断滴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反应中氢氧化钠与盐酸的质量比为40:36.5,则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粒观点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C.碳、氧循环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氧原子数目改变
D.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
【解答】解:A、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构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碳、氧循环不会使自然界中的碳原子、氧原子数目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C.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
D.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不会产生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C、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故选项说法正确。
D、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其成分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CO2+H2O=H2CO3
C.CuCl2+2NaOH=2NaCl+Cu(OH)2↓
D.HCl+KOH=KCl+H2O
【解答】解:A、该反应是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水均属于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C、该反应是盐和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错误;
D、氢氧化钾属于碱,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正确。
故选:D。
10.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
B.b、c点沉淀中含有的物质种类不同
C.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之比为120:73
D.m=43.65,且0a段与bc段消耗的Ba(OH)2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解答】解:o~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A、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故A错误;
B、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所以b、c点沉淀中含有的物质都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种类相同,故B错误;
C、0~a段是硫酸钡,质量是23.3g,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是100g,a~b段消耗氢氧化钡溶液质量是50g,所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0~a段的一半=23.3g÷2=11.65g,硫酸钡总重量为:23.3g+11.65g=34.95g,硫酸钡中的硫酸根离子质量=硫酸镁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34.95g××100%=14.4g,所以硫酸镁的质量为:=18g,0~a段是硫酸钡,质量是23.3g,0~a段生成硫酸钡中钡元素的质量=0~a段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钡元素的质量=23.3g×100=13.7g,0~a段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
设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为x。
Ba(OH)2+2HCl=BaCl2+2H2O
171 73
17.1g x
x=7.3g
所以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之比为18g:7.3g=180:73,故C错误;
D、 a~b段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0a段的一半=17.1g÷2=8.55g,a~b段参加反应的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为8.55g××100%=1.7g,ab段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2.9g,b~c段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43.65g﹣34.95g﹣2.9g=5.8g,是a~
b段生成氢氧化镁质量的2倍,所以b~c段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质量是a~b段的2倍,a~b段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是50g,所以b~c段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是100g,与0~a段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测得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如表:
液体
雨水
糖水
厨房清洁剂
厕所清洁剂
pH
5.6
7
11.8
2
(1)上述液体中,呈中性的是 糖水 ,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是 厨房清洁剂 。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结果会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厕所清洁剂与厨房清洁剂 不能 (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
【解答】解:(1)糖水的pH等于7,呈中性;厨房清洁剂的pH大于7,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糖水,厨房清洁剂;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pH小于7,使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故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则会将厕所清洁剂稀释,酸性减弱,测得的pH增大,故填:偏大;
(4)厕所清洁剂呈酸性,厨房清洁剂呈碱性,二者混用会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混用,故填:不能.
12.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甲是 氢氧化钠溶液 ;乙是 盐酸溶液 。
(2)c点处溶液呈 中 性,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解答】解:(1)乙加入甲中,甲开始pH大于7,所以甲为氢氧化钠溶液,乙为盐酸溶液;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2)c点pH为7,所以显中性;此时盐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质只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中;NaCl。
(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故答案为:HCl+NaOH=NaCl+H2O。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资料:①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
【演示实验】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直接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1)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红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的pH变化如图1所示,小红是将 KOH 溶液滴向 H2SO4 溶液中,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OH+H2SO4=K2SO4+2H2O ,为C点的阴离子有 SO42﹣和OH﹣ 。
(2)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由图2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①B点表示的含义是 KOH和H2SO4恰好反应 。
②C点溶质 K2SO4和KOH 。
(3)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小明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继续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H2SO4和KOH
其他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
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选用BaCl2溶液、生锈铁钉,进行如下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加入生锈铁钉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相关化学方程式 3H2SO4+Fe2O3=Fe2(SO4)3+3H2O
溶液中有H2SO4
小芳针对上述方案提出疑问,有一个方案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 。
(反思交流)小花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看到了气泡,她很想知道这瓶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你能帮她设计实验方案吗?方案: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请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解答】解:(1)由pH变化曲线可知,溶液刚开始呈酸性,此时溶液应是H2SO4溶液,所以应是将KOH溶液滴入H2SO4溶液中,在逐渐滴加的过程中,此时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证明此时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C点KOH溶液过量,此时溶液中溶质有KOH和K2SO4,所以C点的阴离子有:
SO42﹣和OH﹣;
(2)①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点此时温度达到最高值,证明KOH溶液和H2SO4溶液恰好反应;
②随着氢氧化钾的不断增加,C点溶质为:K2SO4和KOH;
(3)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所以此猜想不合理;实验结论里显示溶液中存在H2SO4,向溶液中加入生锈铁钉,铁锈与H2SO4反应,反应现象为: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2SO4+Fe2O3=Fe2(SO4)3+3H2O;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所以滴加BaCl2溶液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看到了气泡,探究这瓶氢氧化钾溶液的成分,设计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故答案为:(1)KOH;H2SO4;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2KOH+H2SO4=K2SO4+2H2O;SO42﹣和OH﹣;
(2)①KOH和H2SO4恰好反应;
②K2SO4和KOH;
(3)KOH和H2SO4能反应,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3H2SO4+Fe2O3=Fe2(SO4)3+3H2O;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只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而不能证明有氢离子;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过量的CaCl2溶液,再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成分是KOH和K2CO3;若溶液不变红,则成分是K2CO3。
1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A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 FeCl3 (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2)向实验B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红 色。
(3)实验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 。
(4)实验D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试管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其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
(5)实验E通过证明反应物消失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可以通过图②中 无气泡产生 现象,证明图①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要证明图①中的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还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BCD 。(填序号)
A.AgNO3溶液
B.石蕊试液
C.Fe粉
D.CaCO3
【解答】解:(1)铁锈主要组分为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氯化铁溶液显黄色;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FeCl3;Fe+2HCl=FeCl2+H2↑。
(2)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后也是显酸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后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红。
(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看到气泡产生;参与反应的是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两者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发生反应。
(4)加入酚酞的碱溶液显红色,与盐酸反应后,不再显碱性,所以红色消失,由此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5)盐酸反应完毕,加入碳酸钠不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了,所以看不到气泡产生;
A、加入硝酸银,可以氯离子反应,无法检验酸是否有剩余,选项A不正确;
B、酸溶液加入石蕊溶液变红,可以判断盐酸是否存在,选项B正确;
C、铁可与盐酸产生氢气,观察是否有气泡,判断是否有盐酸存在,选项C正确;
D、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是否有气泡,判断是否有盐酸存在,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无气泡产生;BCD。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5.小山同学设计实验探究NaOH溶液与CO2反应,其装置如图所示。
(1)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气球变大 。
(2)写出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3)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存在NaOH 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然后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色,则不含有氢氧化钠 。(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解答】解:(1)氢氧化钠加入锥形瓶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内部气体减小,压强减小,所以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内,气球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3)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若不含有氢氧化钠,则加入酚酞后不变色,据此推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取反应后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然后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若不变色,则不含有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