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01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02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第7单元练习卷,共15页。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

    7单元 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下列四种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入石灰石,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B.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D.向该溶液中加锌粒,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2.小组同学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蒸馏水或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同时等速度注入各自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锥形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B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C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说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馏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一致的是(  )

    A.烧碱——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B.熟石灰——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 

    C.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金属除锈、精炼石油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一般显酸性的是(  )

    A.蔗糖水 B.雪碧饮料 C.炉具清洁剂 D.肥皂水

    5.下列是一些日用品的pH值,其中呈酸性的是(  )

    A.洗手液pH7.0 B.肥皂pH10.5 

    C.牙膏pH9.0 D.高效洁厕剂pH2.0

    6.中和反应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氢氧化钠沾在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用硼酸处理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7.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紫色石蕊滴入BaOH2溶液中,观察到液滴周围立即变蓝,并逐渐扩散开来。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实验中石蕊分子没有任何变化 

    C.蓝色扩散说明了分子在运动 

    D.实验后的废液需要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因为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10.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

    则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量取液体时读数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测定某溶液的pH

    1. 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

    B.在b点时溶液中的H+OH-恰好完全反应

    C.在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在逐渐减少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或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B.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C.用10mL的量筒量得液体体积为7.55mL

    D.用pH试纸粗略测定某溶液的pH为8.5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冻伤

    B.当喝了冰镇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C.用洗衣液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运用的是乳化原理

    D.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热量变化,如硝酸铵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向碳酸中滴加石蕊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电解水实验,该反应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用图B所示装置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      

    3)用图C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4)图D所示实验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选填)。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探究过程中设计装置甲的作用是      

    17.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组:如图1所示,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锥形瓶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X是一种碱,则其化学式可能是      

    3)该实验能否证明CO2NaOH发生了反应?判断后并说明理由:     

    乙组:如图2所示,关闭弹簧夹,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

    4)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丙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8.5

    5)图3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4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第7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下列四种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入石灰石,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B.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D.向该溶液中加锌粒,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解答】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选项错误。

    B、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根据是否变红,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选项错误。

    C、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选项正确。

    D、锌粒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能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小组同学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蒸馏水或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同时等速度注入各自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锥形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 

    B0t1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Ct1t2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说明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蒸馏水吸收CO2的效果好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只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t3时曲线1的压强几乎没变,曲线2变化很大,则说明曲线1表示注入蒸馏水后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0t1段两个曲线的压强均增大,是因为短时间内注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曲线1和曲线2的压强变化图可知,t2t3段压强变化更快,说明该阶段是振荡锥形瓶,使反应进行更充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D、对比曲线1和曲线2的压强变化图,可知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效果更好,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一致的是(  )

    A.烧碱——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B.熟石灰——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 

    C.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硫酸——金属除锈、精炼石油

    【解答】解:A、烧碱能与油脂反应,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熟石灰加水后可制成秋冬季节树干上粉刷的石灰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精炼石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一般显酸性的是(  )

    A.蔗糖水 B.雪碧饮料 C.炉具清洁剂 D.肥皂水

    【解答】解:A、蔗糖水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B、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C、炉具清洁剂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肥皂水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下列是一些日用品的pH值,其中呈酸性的是(  )

    A.洗手液pH7.0 B.肥皂pH10.5 

    C.牙膏pH9.0 D.高效洁厕剂pH2.0

    【解答】解:A、洗手液的pH7.0,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B、肥皂的pH10.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牙膏的pH9.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高效洁厕剂的pH2.0,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中和反应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氢氧化钠沾在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用硼酸处理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硼酸反应,生成硼酸钠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碱性氧化物,不是碱,和水反应,水也不是酸,生石灰和水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故选项C符合题意;

    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紫色石蕊滴入BaOH2溶液中,观察到液滴周围立即变蓝,并逐渐扩散开来。下列与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实验中石蕊分子没有任何变化 

    C.蓝色扩散说明了分子在运动 

    D.实验后的废液需要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

    【解答】解:A、可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A正确;

    B、该过程是化学变化,故实验中石蕊分子发生了变化,B错误;

    C、蓝色扩散说明了分子在运动,C正确;

    D、实验后的废液需要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防止污染水体,D正确;

    故选:B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因为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解答】解:A、碱溶液都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A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B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CO2H2OCO2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正确;

    D、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D错误。

    故选:C

    9.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解答】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0.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

    则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解答】解:A、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A错误;

    B、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B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正确;

    D、酸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仍然是无色,D正确;

    故选:A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量取液体时读数

    B.
          闻气体的气味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测定某溶液的pH

    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2.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

    B.在b点时溶液中的H+OH-恰好完全反应

    C.在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在逐渐减少

    【解答】解:A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在b点时溶液中的H+OH-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在c点时烧杯中的溶液呈酸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的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或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B.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C.用10mL的量筒量得液体体积为7.55mL

    D.用pH试纸粗略测定某溶液的pH为8.5

    【解答】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铜绿时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10mL的量筒量得液体体积为7.55mL,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无法量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不可能精确为8.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冻伤

    B.当喝了冰镇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C.用洗衣液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运用的是乳化原理

    D.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热量变化,如硝酸铵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

    解:A.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冻伤,还可以杀死虫卵,选项说法正确;
    B.当喝了冰镇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选项说法错误;
    C.用洗衣液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衣液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热量变化,如硝酸铵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向碳酸中滴加石蕊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显酸性,向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实验题(共2小题)

    1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电解水实验,该反应可以说明水是由  氢元素  氧元素 组成的。

    2)用图B所示装置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用图C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铜粉量不足 。(写一条即可)

    4)图D所示实验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乙 (选填)。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探究过程中设计装置甲的作用是  做对比 

    【解答】解:(1)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用图C所示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是铜粉量不足,未耗尽氧气,可能是未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4)甲中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乙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乙中气体减少的量更多,故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乙;探究过程中设计装置甲的作用是做对比,通过对比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1)氢元素;氧元素;

    2)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3)铜粉量不足;

    4)乙;做对比。

    17.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中和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全部抵消掉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O2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组:如图1所示,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锥形瓶A中产生白色沉淀,烧杯B中液面降低。

    1)写出CO2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2)若X是一种碱,则其化学式可能是  CaOH2BaOH2 

    3)该实验能否证明CO2NaOH发生了反应?判断后并说明理由: 不能,即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它也可以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乙组:如图2所示,关闭弹簧夹,将NaOH溶液全部挤入烧瓶,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

    4)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溶液变为红色,水从玻璃导管流入烧瓶形成喷泉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的,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也呈碱性,故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吸收烧瓶里面的二氧化碳,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导致水倒吸进入烧瓶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丙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8.5

    5)图3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O2+H2O2NaHCO3 。图4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NaOHCO2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2)碱性溶液遇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或者碳酸钡沉淀,故答案为:CaOH2BaOH2

    3)该实验中无论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反应,都可以产生上述现象,故答案为:不能,即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它也可以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的,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也呈碱性,故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吸收烧瓶里面的二氧化碳,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导致水倒吸进入烧瓶,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水从玻璃导管流入烧瓶形成喷泉;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的,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也呈碱性,故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吸收烧瓶里面的二氧化碳,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导致水倒吸进入烧瓶;

    5)图3BpH约为11.0CpH约为8.5,此段是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氢钠的过程,图4DE段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并放出热的过程,故答案为:Na2CO3+CO2+H2O2NaHCO3NaOHCO2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