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生 物 试 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6页,共6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 Ⅰ卷(选择题,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粘贴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小题,1-30为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31-40题为不定项选
择,全部选对的得 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 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激素、尿素、CO2等 B.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
C.血管中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需经过组织液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2.下列生理过程中,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淀粉的消化吸收 B.溶菌酶对细菌的杀灭
C.剧烈运动时乳酸的产生 D.下丘脑中调节激素的合成
3.组织液也称为细胞间隙液,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细胞间隙可引发组织水肿。水肿的形成与内环境液体交
换异常以及全身多个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组织水肿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合成减少时,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可引发组织水肿
B.淋巴管发生细胞癌变引起淋巴管占位性堵塞可引发组织水肿
C.当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间隙增多,并阻碍组织液回流至毛细血管时可引发组 织水肿
D.局部炎症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可引发组织水肿
4.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高二生物试题 第 1页 共 11页
5.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痛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④处手会收缩,这不属于反射 B.刺痛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
C.电激④处会引起抬手并产生刺痛感
D.完成此抬手动作需大脑皮层的参与
6.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BDNF(脑部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如图所示(部分过程)。BDNF
具有促进b(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应激能促进BDNF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B.BDNF能促进突触后膜吸收更多的钾离子
C.b物质与AMPA结合后,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若向脑部注射抗BDNF的抗体,则突触间隙内b物质含量增加
7.图1为某神经元网络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中的电表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电位变化,图3为图1中某突
触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图2中B点之后K+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Na+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C.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
D.图3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进入突触后膜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8.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部分图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激素①是甲状腺激素,全身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均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B.下丘脑和垂体通过分级调节调控激素①的分泌
C.激素①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
D.若结构乙是胰岛A细胞,则结构甲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影响激素②的形成与分泌
9.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会参与机体受到环境、心理等伤害刺激时的应激反应,增加机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下图表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途径,CRH 和 ACTH 为相关腺体分泌的激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的过程需要通过血液运输来完成
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CRH和ACTH 都能够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D.环境变化和伤害刺激会造成机体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过多
10.正钠平衡指Na+的吸收大于排出,负钠平衡指Na+的吸收小于排出。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正钠平衡和负钠平衡最终可达钠平衡。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肾小管
对Na+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组织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形成 B.正钠平衡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C.负钠平衡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 D.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均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
11.某病毒结构由外部囊膜和内部核心组成,囊膜上有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病毒侵入人体
后的说法,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正确的是( )
A.病毒侵入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病毒所特有的抗原
B.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密切接触,能使病毒裂解死亡
C.浆细胞可特异性识别病毒编码的多种蛋白质,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D.记忆B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同种病毒相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繁殖
12.下图曲线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特异性IgM 和IgG 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的多种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一种浆细胞产生多种抗体
B.因免疫过程产生记忆细胞的作用,所以无需每年再进行预防接种
C.核酸检测阳性且IgG 抗体检测阳性表明检测对象近期感染了新冠病毒
D.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强于抗原—抗体检测的特异性,两种检测原理相同
13.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实线表示细胞免疫,虚线表示体液免疫 B.图中甲、乙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与记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有关
D.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记忆细胞、浆细胞的细胞周 期变短
14.人若被疯动物严重咬伤头、颈等部位,不仅需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的激活需要狂犬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提供信号
B.多次接种可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C.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
D.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
15.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时发现Ash1l分子可以阻止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其机理是通过一系列机制抑制MAPK(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NF -kB(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炎症信号通路及白细胞介素-6(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缺陷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有关
B.白细胞介素-6有利于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C.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理相似
D.利用Ash1l治疗自身免疫病主要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实现的
16.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探索,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下列有关
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
B.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
17.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所示为不同浓度生
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B.图甲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图乙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而图甲不能
18.为了验证发育中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并促进果实发育,研究人员利用某异花传粉的高等植物进行对照实验,甲组植物正常受粉后套袋处理,乙组植物在开花前套袋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甲组子房直径逐渐增大只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 B.乙组子房逐渐萎缩是因为发育后期产生了大量乙烯
C.子房套袋的目的是避免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D.该实验不能证明种子能产生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
19.自然条件下,冬小麦是在头一年秋季萌发,以营养体(长出根、茎、叶的植物体)过冬,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实。秋末冬春的低温是诱导开花的必要条件。经研究发现低温能促使冬小麦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加,说
明( )
A.未经过低温处理的冬小麦,如果施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也能诱导开花
B.赤霉素等植物激素控制着植物的生命活动
C.赤霉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赤霉素具有解除种子休眠的作用
20.在短日照、短日照+赤霉素(GA3)、自然条件+脱落酸(ABA)、自然条件下分别生长的桃树植株,其休眠进程和深度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已知第一颗芽萌发所需时间≥10 d时,表明芽已进入休眠状态。图2
表示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时期桃叶芽中GA3含量/ABA 含量的值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1可知,短日照条件下生长的桃树植株最先进入休眠状态
B.由图1可知,在短日照+GA3条件下桃树植株可能不进入休眠状态
C.分析两图可知,GA3含量/ABA 含量的值较低可能会造成桃树植株进入休眠状态
D.分析两图可知,短日照可能会引起桃树植株内部脱落酸含量减少
2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标记重捕法适合用来调查兔子、田鼠和蚜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B.某种植物成群、成簇、成块地密集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遭受严重火灾后的森林恢复原状所需时间长,属于初生演替
22.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蝻等小昆虫
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
2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了下图 1 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 1 mm×1mm×0.1 mm,计数室为16×25型)进行计数,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绘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
变化如下图2所示。图 2中在 a 点对应的时间,将培养液稀释了100倍,经过一系列操作,检测四角上中
方格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22、26、24、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统计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滴加一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玻片中央,再从一侧缓缓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 产生
C.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密度约为8×108个/mL
D.图2中a点酵母菌种群增长率最大,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4.下列关于“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受环境的影响,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不受环境的影响
B.两条曲线的斜率分别代表各自的增长率
C.呈“J”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
D.从外地迁入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一定会以“J”形曲线模式增长
25.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种群迁入的某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甲种群的天敌
B.乙种群和甲种群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其中甲种群是被捕食者
C.乙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后,使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D.甲种群的出生率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K值时降为0
26.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生物,其他生物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在一个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样地
中占有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的优势物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去除样地中的海星可导致样地内发生群落的演替
B.藤壶与贻贝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且贻贝更适合在样地生存
C.藤壶和贻贝都可以被海星捕食,所以属于同一营养级
D.实验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27.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是由温度决定的
B.不能耐旱的高大乔木难以在草原上生长
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
D.苔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
28.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优势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光的要求有区别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随之变化
C.若第4年发生了火灾,其后演替的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不同
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群落的结构一定逐渐复杂化
29.自然界的生物与周围的非生物环境之间,与群落中的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是该动态平衡体系的首要成分
B.消费者对生产者没有任何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可有可无
C.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包含一条食物链
D.水体中沉降植物的分泌物可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产者间也存在信息联系
3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
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 D.丁中CO2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31-40为不定项选择
31.外界环境瞬息万变,而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这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
节作用。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激素和抗体都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或特定物质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都能发挥作用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功能
D.在寒冷环境中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2.雪卡毒素是首次从毒鱼(如珊瑚鱼内脏、肌肉)中发现的,该毒素曾从400多种鱼中分离得到过。雪卡毒素不溶于水,耐高温,不会被胃液破坏,毒性非常强。它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酯酶会分
解乙酰胆碱;它还是一个很强的钠通道激活毒素。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雪卡毒素很可能会与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后,产生动作电位
B.雪卡毒素为一种分泌蛋白,其合成需要细胞器膜的参与
C.雪卡毒素会使神经肌肉突触间乙酰胆碱的量减少
D.人类食用高温煮熟后的珊瑚鱼不会中毒,因为毒素会被破坏
33.心肌细胞兴奋-收缩需要大量Ca2+参与,而Ca2+排出是心肌舒张的前提条件。图①~⑤表示NCX1(钠
钙交换体)参与肌细胞膜Ca2+转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CX1 是具有催化、运输等功能的膜蛋白 B.NCX1转运会导致细胞膜内外电位差改变C.NCX1转运Ca2+和Na+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D.NCX1 能转运两种离子,其功能不具有特异性
34.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2019—nCoV”病毒,该病毒为RNA 病毒,其序列中具有RNA 聚合酶基因,无逆转录酶基因,快速准确的检测对疫情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毒的检测方法有:①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的遗传物质RNA;②特异性抗原蛋白检测,即检测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
③特异性抗体检测,即检测感染者体内通过免疫反应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法①②③都需要从患者体内采集病毒样本
B.方法②③都需要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C.某人有可能①②为阳性、③为阴性,也可能③为阳性、①②为阴性
D.由于RNA 比DNA 稳定性差,核酸检测时往往需将病毒样本的RNA 反转录成DNA,扩增之后进行分段测序
35.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于育龄女性,患者免疫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导致多种器官受损。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GC)抑制患者免疫应答进行治疗,其作用途径之一是GC 进入细胞与
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后者活化后与DNA 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结合,
启动IL-10基因的表达并抑制IL-2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下列不正确的是( )
A.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
B.GC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免疫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C.临床上过量使用GC时,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等副作用
D.GC可能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3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B.“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
C.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可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
D.小麦种子成熟时,若经历持续的干热会导致脱落酸降解,再遇到大雨天气则种子会在穗上发芽
37.“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
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体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根部的向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D.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而使根向地生长
38.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小杜鹃与黑枕黄鹂都生活在林冠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相同
C.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D.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9.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的大敌。研究人员连续多年对某森林中害虫甲
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正确的是( )
A.调查害虫甲的种群密度时只能选用标记重捕法B.第4年与第10年害虫甲的种群数量不相同
C.利用昆虫信息素降低害虫甲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D.第16~20年,该森林可能会遭受了严重的病虫害
4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链(网)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 B.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
C.适当增加果园中的食物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食物网中所有生物之间的关系都只有捕食关系一种
第 Ⅱ 卷(非选择题,共25分)二、非选择题(共 3道大题)
41.(8分)下图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请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临床上因为下丘 脑损伤可导致ADH 分泌不足,导致尿崩症(尿特别多等症状),则 ADH 是________________,其分泌不足导致尿崩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在寒冷环境中,乙神经分泌细胞兴奋性提高,其分泌的激素A 是__________________,激素B只能作 用于甲状腺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也能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其具体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下丘脑→激素A→腺垂体→激素B”过程调节着人体内性腺分泌性激素。某人下丘脑功能正常, 但性激素含量不足,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受损,临床上可通过给患者注射__________________来进一步诊断病因。
42.(9分)类风湿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受损而引起的一种疾病。TNF-α等细胞因子有甲、乙两大类,与免疫炎症有关,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反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 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________病,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
____________结合后调节免疫反应。其中甲类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 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题 第 10页 共 11页
(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
作用,是治疗 RA 的药物之一。RA 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 GC 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________________,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
重后果。该过程反映了GC分泌调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 RA 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通过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完成大
鼠RA病动物模型构建,然后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分组 | 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患RA的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
实验处理 | ①________ |
饲养 | 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 |
检测 | 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甲、乙两类细胞因子的含量 |
实验结果分析 | 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②______,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 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 作用 |
43.(8分)图甲是某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
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图甲中___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
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
时间段是____________段。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角度将会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
血细胞计数板(400 个小方格,体积为 1 mm×1 mm×0.1 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 24
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 L培养液中酵
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试题 第 11页 共 11页
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1-30为单选题,每题1.5分。
1-5BBADA
6-10ACABB
11-15ACCDD
16-20DBDAD
21-25CCCCD
26-30CCDBB
31-40 为不定项选择,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 0 分。 31AC、32BCD、33ACD、34BCD、35AB、36ACD、37ABC、38CD、39BD、40AD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41(共8分,每空1分)
(1) 相同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减少
(2)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只有甲状腺细胞上有激素B相应的受体
(3)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
(4)腺垂体或性腺 激素B
42(共9分,每空1分)
(1)自身免疫 特异性受体 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TNF-α 和IL-6
(2)减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①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②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43(共8分,每空1分)
(1)种群密度
(2)b ef 变大
(3)抽样检测 1.2×1010 偏大
(4)代谢废物大量积累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四两个营养级,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四两个营养级,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