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10 阿长与《山海经》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课题:10、阿长与《山海经》
导学目标 | 1、 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2、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
导学重点 | 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 |
导学难点 |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
导学资源 | 导学案、自测题、当堂测评、微课 “《阿长与山海经》基础梳理”,平台讨论及活动 |
【环节一】初读——初步感知,把握基础 1、明确目标 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自学教材 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骇(hài) 掳(lǔ) 震悚(sǒng) 絮说 ( xù) 疮疤(chuāng) 诘问(jié) 渴慕(mù) 霹雳(pī) 画舫(fǎng) 惧惮(dàn)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憎恶(zēng) 3、把握基础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阿长与山海经》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环节二】速读——理解内容,把握中心 4、理解内容 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解决。)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来回答,有困难的同学小组讨论解决。)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环节三】精读——合作探究,品析人物精神 5、合作探究(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从文中找到原句划下来有感情朗读) (1)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学指导:快读课文,从文中所描述的事件来回答。) 明确: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知命;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 (2)人物描写是最常见的表现人物形象的方式,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探究作者是如何描写阿长的。 (自学指导: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明确: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这几个“恭喜恭喜”中明显藏着长妈妈无尽的喜悦,结合长妈妈前夜对小主人叮咛的话,可以看见这个不幸的人既藏有美好的愿望,而愿望又如此容易满足的形象特征。又如讲“长毛”故事时语言的荒诞,体现了长妈妈的无知可笑。 ②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元旦,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 看着……”“摇……笑……塞……”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善良而又迷信的一面。又如“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竖”“摇”“点”三个字,十分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切切察察”的妇女形象。 ③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一句中,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小鲁迅的无奈,又从这细节中见出长妈妈的胖与睡相的粗俗。 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如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的心理,前文中一切反面描写都成了长妈妈伟大品质的反衬,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课文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自学指导: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明确: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将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说成是“最为心爱的宝书”,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环节四】再读——品析语言,揭示思想感情 6、写法探究 (1)文中一些语句略带夸张,揣摩下列语句括号里的问题。 a、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明确:鲁迅儿时曾养过一种拇指大的隐鼠,常把它放在书桌上,看他舔吃研着的墨汁,后来这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他一脚踏死了阿长的举动本是突然受惊的应激反应,而我却认为阿长故意害死了自己的宠物、玩伴。“谋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的体现了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b、然而我有一时也对他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感觉?你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明确:过去我厌恶阿长,但阿长讲了长毛的荒诞故事。儿时的我信以为真,相信阿长的确具有抵挡大炮的伟大神力,对她不仅转为尊敬,而且达到“空前”的程度。夸张的修辞生动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了成年的我在写作时候流露的对阿长的迷信调侃。 c、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阿长所说的“脱下裤子”的战法和功效,是童年的“我”所惊叹的,从成年的我角度来看,不免有滑稽之感。用“当然”“倒”这样的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当然,这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分析的。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自学指导:归纳主旨格式:通过……,表现了……,歌颂……。) 这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儿时对阿长感情态度变化的起伏变化贯穿全文,通过先抑后扬的写法,既刻画了阿长粗俗好事、迷信可爱的一面,又凸显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同时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怀念的复杂情感。 【环节五】延读——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7、积累拓展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5题。 第28个“馅饼” 乔叶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在碰到哈提雅之前,我是一直信奉这句话的。 在等导游买票的工夫,有人拽我的衣襟。是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高高的鼻子,深陷的欧式眼窝,戴着镶着珠片的黑色小帽,手里拎着一串铃铛做的饰物。她是向我兜售东西来了。我摇摇手。“阿姨,你是老师吗?” “我当过老师。”我有点儿惊诧,我有过四年的乡村教书的历史,可她怎么能看出来?“你一看就像老师,像好人。”她甜甜的小嘴很会说。 “你的东西怎么卖?”我心想干脆买一个。她解了一个,递给我:“给你,不要钱。”我不理她,径自去掏钱包。她拦住我,态度很认真地说:“真的不要钱。”“那我不要了。”我也很干脆地说。 导游在招呼大家了。我随着队伍进去,朝她挥挥手。玩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来,我一眼就看见那个小姑娘还在出口处站着。“给你。”她又来了。我仍然没要。沿着周围的小摊走了一圈,我了解了一下这种铃铛的价格,要价最高的是五元。于是,当她再次递给我的时候,我把五元钱递给她。“不要钱。”她着急地说,“送你的。”“送我?为什么?”“因为你是老师,好人。”我笑。我接过那个铃铛,吊坠上刻着一只老鼠。我正好就是属鼠的。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指指我的胸前。我戴着一个鼠头木制项链。“好,我收下了。”我说。我打定主意,上车后把钱从车窗递给她。车开动了,我和她在车窗处依依惜别。我握住她有些脏的小手,把钱也握了过去。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不要!老师!”她举着钱喊,然后她奔跑起来,跟着我们的车。车轮喷吐出的灰尘涤荡着她的小脸。司机把车停下来,我走下车,接过她手里的钱。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你必须告诉我,你喜欢什么?回家之后我也要寄礼物给你。”我说。她推却了半天,直到我以不要铃铛威胁她,她才羞涩地告诉我她喜欢文具和书。在我的要求下,她写下地址。 从新疆回来,我洗好了照片,买了一套童话集和文具,想邮寄却发现地址找不到了。最后我还是寄了出去,地址是“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哈提雅(收)”。一个月之后,我收到了一大包葡萄干,还有一封信。“阿姨,谢谢你。听很多人告诉我说有我的包裹,跑了好多家才找到。我送了28个铃铛,你是第一个寄礼物给我的人。你长得很像我的汉族老师,她很爱我们。后来她走了,我就不再上学了,我很想她。我想只要我好好读书,就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呆住了……她给我的,确实是一块香醇的“馅饼”。这块“馅饼”是她和她的汉族志愿者老师共同做的,我只是一个享用者。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 平生第一次,我开始为自己一向得意的所谓智慧和经验而自卑起来。我方才发现:虽然我四处游历,但我心舌的嗅觉已经逐渐荒芜成为一座巨大的废墟,如高昌故城。而她虽然守着高昌故城,但她小小的心,却是一片纯美碧青的无垠草场。哈提雅,你以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让我品尝了世界上最美味的“馅饼”——这第28个“馅饼”。 (选自《少年文摘》2016年第1期) 1、结合全文,思考标题中的“馅饼”的真正含义。【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明确:象征了哈提雅对汉族老师的想念和感激,也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信任。 2、作者说“但是我把这块‘馅饼’糟蹋了”,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理解文意】 因为作者误解了维吾尔族小姑娘纯洁而真挚的感情。 3、阅读下面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赏析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她一怔,明白了,泪水一瞬间从她的眼眶里涌出来。 神态描写,“一怔”具体地写出了小姑娘因作者给钱而吃惊的心情,“涌”则突出表现了小姑娘真诚送作者铃铛却不被作者理解的失落和伤心。 (2)她笑了,满是灰尘的小脸笑得像一朵淡黄色的雏菊。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哈提雅的笑容比作一朵“淡黄色的雏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哈提雅获得“我”的信任时内心喜悦的样子,生动传神地描摹出一个纯真淳朴的维吾尔族小女孩形象。 4、选文与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都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用这种手法,可以使故事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前后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同时也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探究写作手法】
| 【导学一】学法指导 资源助学 1、导入: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段话中的故事是什么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 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2、操作流程 (1)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教师提前登录平台上传本课学习资源,线上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时间、方法。 (2)明确当堂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解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3)督导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回督学,引导学生自学文本,带着学习任务及目标自学课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跟读课文,在课本上用红笔做上记号或在《导学案》上完成检测题。 (4)微课助学:学生自学微课对重难点知识的解读分析,教师巡回督导学生规范使用平板,提高自学效率。
【导学二】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 导入:同学们再次仔细阅读文本,找出文中“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认真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能够体现志愿军战士品质的句子并有感情朗读。 【导学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导入:前面我们通过初读和速读课文,把握了相关基础知识和文章内容,接下来我们将仔细品读课文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阿长感情的变化
【导学四】分析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1)通过抢答模式,分别选派小组代表展示讲解第(1)题的两问,其他组同学补充订正。 2)教师选取同学朗读体现前后对比的句子。 3)选取小组展示第(1)题,其他组同学补充订正。
【导学五】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阅读空间,让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操作流程: 1)学生思考,独立完成自主阅读。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小结。 4)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疑难问题课后师徒结对解决。
|
【板书设计】 10.阿长与《山海经》
语言 动作 心理 对比
语言
|
【教后反思】 |
初中语文16* 最苦与最乐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6* 最苦与最乐精品学案,文件包含16《最苦与最乐》导学设计docx、16《最苦与最乐》导学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卖油翁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卖油翁优秀导学案,文件包含13《卖油翁》导学案docx、13《卖油翁》导学设计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优秀导学案,文件包含12《台阶》导学案docx、12《台阶》导学设计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