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作业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作业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微专题限时集训(八)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2·福建龙岩质检)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入侵该免疫细胞的概率下降。随着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该突变基因为CCR5编码基因的等位基因,因此该地区人群的基因库未改变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可能与DNA复制时发生错误有关,但与自然选择无关
C.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HIV1的增殖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概率下降
A [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增加了基因库内基因的种类,因此该地区人群的基因库发生了改变,A错误;自然选择只能对突变的基因进行选择,不能诱导基因突变,该突变基因的出现可能与DNA复制时发生错误有关,B正确;据题分析,受体CCR5能够与HIV1特异性结合,可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繁殖,C正确;编码受体CCR5的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HIV1与受体CCR5结合的概率下降,进而使人群感染HIV1的概率下降,D正确。]
2.(2022·广东韶关检测)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粮食作物,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注: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
A.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杂种一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育,属于单倍体
C.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二的幼苗可以得到普通小麦
D.与杂种二相比,普通小麦茎秆粗壮,叶片和种子比较大
B [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之间形成的杂种一(AB)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配子,是不可育的个体,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杂种一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育,但含有2个染色体组,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属于二倍体,B错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二的幼苗,可以得到可育的六倍体普通小麦,C正确;多倍体植株的特征一般是茎粗、叶大、花大、果实大,但往往生长慢、矮生、成熟也较迟,多倍体的植株中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杂种二是三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因此与杂种二相比,普通小麦茎秆粗壮,叶片和种子比较大,D正确。]
3.(2022·广东韶关检测)由于广谱抗生素(能够抵抗大部分细菌的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出现了各种耐药菌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广谱抗生素后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B.自然选择使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变异得到了积累
C.耐药菌株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不变
D.耐药性是种群内个体间经过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
B [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细菌的不定向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能抗药的细菌保留下来,A错误;自然选择使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变异得到了积累,从而出现耐药性很强的细菌,B正确;耐药菌株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抗药性弱的细菌被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因此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升高,不抗药性基因的频率降低,C错误;协同进化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种群内个体间不会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
4.(2022·广东惠州调研)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马陆(也叫千足虫)等动物。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消费者)而存在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 [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可能是同一个物种,故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可能没有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题述“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说明生物进化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正确;该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动物,说明该蜣螂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C错误;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5.(不定项)(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改编)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交配(♀×) | ①×② | ②×① | ①×③ | ③×① | ②×③ | ③×② |
交配率(%) | 0 | 8 | 16 | 2 | 46 | 18 |
精子传送率(%) | 0 | 0 | 0 | 0 | 100 | 100 |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ABC [由表格中的交配率的结果可知,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A正确。已知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②与③属于近缘物种,即使交配成功,由于存在生殖隔离,②③之间也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错误。]
6.(不定项)(2022·江苏扬州中学检测)某医院有个罕见的病例: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育有一个正常孩子和一个畸形孩子,丈夫和妻子均有2条异常染色体,正常孩子的染色体均正常,而畸形孩子有一条染色体异常。该医院分析这对夫妇的配子情况及不同的配子组合导致子女的畸形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考虑这对夫妇的染色体再变异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妻子 丈夫 | 含1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含2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不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含1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畸形 | 畸形 | 畸形 |
含2条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畸形 | 正常 | 正常 |
不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 | 畸形 | 正常 | 正常 |
A.丈夫细胞中的2条异常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
B.妻子产生不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为1/4
C.子代如果只获得父方或母方1条异常染色体会表现为畸形
D.理论上该夫妇再生育一个染色体均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1/9
ABC [据题意可知,丈夫和妻子均有2条异常染色体,却育有一个正常孩子和一个畸形孩子,正常孩子的染色体均正常,故可推出该对夫妇的2条异常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由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妻子产生不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子代如果只获得父方或母方1条异常染色体,会表现为畸形,C正确;根据分析,该夫妇产生不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均为1/4,理论上,该夫妇再生育一个染色体均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1/4×1/4=1/16,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________。
(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________位氨基酸突变为____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
(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________(填“Ⅰ”“Ⅱ”或“Ⅲ”)。
(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________(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说明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C1对C为显性,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1中基因型为1/3CC、2/3CC1,F2中3/5CC、2/5CC1,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9。
(2)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突变位点前对应氨基酸数为726/3=242,则会导致第243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叶片变黄是叶绿体中色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而色素不是蛋白质,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推测,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3)突变型1应为杂合子,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Ⅰ应为C酶切电泳结果,Ⅱ应为C1酶切电泳结果,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其结果为图中Ⅲ。
(4)用突变型2(C2_)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故C2是隐性突变。
[答案] (1)2/9 (2)243 谷氨酰胺 基因突变影响与色素形成有关酶的合成,导致叶片变黄 (3)Ⅲ (4)能 若C2是隐性突变,则突变型2为纯合子,则子代CC2表现为绿色,C1C2表现为黄色,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若突变型2为显性突变,突变型2(C2C)与突变型1(CC1)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应为黄∶绿=3∶1,与题意不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玉米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作业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