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测试作业含答案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变异和进化(基础测试)作业(不定项)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变异和进化(基础测试)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变异和进化 基础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可发生于所有细胞生物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R型活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
B.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时基因数量一定发生改变,基因重组时基因数量不发生改变
C.DNA中碱基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不产生新基因型,完整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A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可发生于所有细胞生物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R型活菌转化成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时基因数量不一定发生改变(如倒位),基因重组时基因数量不发生改变,B错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碱基的缺失不一定导致基因突变,染色体上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错误;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基因型,完整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2.(2022·重庆市高三四模)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现代人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类似磁铁的“引子”,成功将极其微量的古人类DNA从提取自土壤沉积物中的多种生物的DNA中识别并分离出来,用于研究人类起源及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子”彻底水解的产物有两种
B.设计“引子”能将古人类的DNA识别出来,说明现代人和古人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C.现代人类是由原始祖先与其他生物及环境协同进化而来的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决定了生物的进化方向
答案 C
解析 利用现代人的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类似磁铁的“引子”,成功将极其微量的古人类DNA从提取自土壤沉积物中的多种生物的DNA中识别并分离出来,据此可以推测:“引子”是一段单链DNA序列,彻底水解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共6种产物,A错误;“引子”能将古人类的DNA识别出来,是因为古人类DNA中存在与“引子”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碱基序列,而非现代人和古人遗传信息完全相同,B错误;现代人类是由原始祖先与其他生物及环境协同进化而来的,即协同进化导致现代人类的诞生,C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之一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D错误。
3.(2022·北京二十二中第四次调研)生物的某些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或“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图中的现象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中
B.甲图所示的现象是由倒位导致的,乙图所示的现象是由易位导致的
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结构均正常
D.两图所示细胞中基因种类、数量均正常,个体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B
4.(2022·湖南省高三3月调研)在细胞中,有时两条X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联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带有一条并联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的果蝇表现为雌性可育。一只含有并联X的雌果蝇(X^X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本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联X保持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X^X的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会异常
B.并联X的雌果蝇减数分裂时,在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会形成3个正常的四分体
C.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果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D.在并联X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果蝇
答案 D
解析 据图和题意可知,并联X(记作“X^X”)是由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同时有部分染色体片段的丢失,因此形成X^X的过程中,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会异常,A正确;正常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若并联X的雌果蝇细胞内含有7条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时,在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会形成3个正常的四分体,若并联X的雌果蝇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联会不能形成正常四分体,只会形成3个正常的四分体,B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推知:在并联X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果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C正确,D错误。
5.(2022·山东高三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卷)小麦的易倒伏与抗倒伏受D、d基因的控制,抗锈病与易感锈病受T、t基因的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欲利用基因型为DdTt的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培育出基因型为ddTT的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甲同学设计了逐代自交并不断筛选的方案,乙同学设计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逐代自交与筛选过程中,d与T基因的频率逐代增大
B.甲、乙两同学的育种方案所遵循的遗传学原理不同
C.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乙同学的方案可缩短育种年限
D.单倍体育种过程表明小麦花粉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答案 A
解析 自交过程中基因频率一般不变,筛选过程基因频率可能会改变,且d基因频率子一代以后就不会发生改变了,A错误;甲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乙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乙同学是单倍体育种,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D正确。
6.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大量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了定向突变
B.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进行了选择
C.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D.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答案 D
解析 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对超深渊狮子鱼是选择因素,并非诱变因素,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选择,B错误;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使得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正确。
7.(2022·福建福州高三3月质量检测)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
A.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等工作
B.蝶类偏好高氨基酸含量花蜜,蝶类传粉植物的花蜜中氨基酸含量通常较高
C.某种蝾螈可产生神经毒素抵抗捕食者,以其为食的乌梢蛇对此毒素具有一定抗性
D.葱芥会产生有毒的化感物质,入侵美洲后,本土物种演化出耐受该有毒物质的能力
答案 A
解析 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雄蜂、蜂王和工蜂属于同一种生物,不属于协同进化,A符合题意;蝶类与蝶类传粉植物属于不同种生物,因此他们之间属于协同进化,B不符合题意;蝾螈和以其为食的乌梢蛇属于不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体现了协同进化,C不符合题意;葱芥和本土物种演化出的耐受该有毒物质的物种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他们之间体现了协同进化,D不符合题意。
8.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①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源于不同环境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
B.图②昆虫的两类翅型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C.图③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
D.图④为高等动物的同源器官,可以帮助追溯它们的共同起源
答案 D
解析 图①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源于不同环境食物的选择不同,A错误;图②昆虫的两类翅型的形成是环境条件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主动适应,B错误;图③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它们并未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证实物种形成的机制,C错误;图④为高等动物的同源器官,可以帮助追溯它们的共同起源,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9.(2022·福建厦门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改编)下图表示太平洋岛屿上部分鸟类的分布及迁移情况。其中S鸟有AA、Aa、aa三种基因型,调查发现Y岛上S鸟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占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岛上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多样性,Y岛上的生物多样性小于X岛
B.Y岛上,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90%,Aa个体占18%
C.S鸟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A、a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D.Y岛上的S鸟与X岛上的S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B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岛上的所有生物构成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Y岛上S鸟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占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的基因频率是=0.1,A的基因频率是1-0.1=0.9,Aa个体占2×0.1×0.9×100%=18%,B正确;S鸟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所有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Y岛上的S鸟与X岛上的S鸟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10.RB基因与某种恶性肿瘤的发病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RB基因发生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B.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
D.RB基因可能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
答案 AD
解析 “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这说明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A正确;基因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细胞连续分裂,细胞周期缩短,B错误;突变蛋白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能体现细胞分化的实质,C错误;“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能抑制细胞增殖”,这说明RB基因可能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1.(2022·山东潍坊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收心考)请分析下列有关果蝇遗传的相关问题:
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正常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型和数目(只)如下表。
请据图回答:
| 灰身棒眼 | 灰身正常眼 | 黑身棒眼 | 黑身正常眼 |
雌蝇 | 156 | 0 | 50 | 0 |
雄蝇 | 70 | 82 | 26 | 23 |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0);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的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用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对后代表型及雌雄比例进行分析,可判断子代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雌∶雄=1∶1,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②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雌∶雄=1∶1,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③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雌∶雄=2∶1,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答案 (1)常 X
(2)AaXBXb AaXBY
(3)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正常眼雄蝇=4∶3∶1
(4)①雌性全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 ②雌性全红眼,雄性全白眼 ③雌性全红眼,雄性全白眼
解析 (1)子代雌蝇中黑身∶灰身=50∶156≈1∶3,雄蝇中黑身∶灰身=(26+23)∶(70+82)≈1∶3,雌雄比例相等,故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棒眼∶正常眼=(70+26)∶(82+23)≈1∶1,雌雄表型不同,故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子代黑身∶灰身=1∶3,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子代雌蝇全是棒眼,雄蝇中,棒眼∶正常眼=1∶1,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3)F1中黑身棒眼雌果蝇为aaXBXb和aaXBXB,F1中黑身棒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有2种杂交组合:①aaXBXb×aaXBY,子代为×。②aaXBXB×aaXBY,子代为×。因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正常眼雄蝇=∶∶=4∶3∶1。
12.(2022·福建四地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它的舌管(吻)较长,适于采集不同花的花蜜,且周身长有绒毛,便于黏附花粉,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1)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研究发现,每个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肽受体基因(Lkr),该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度有关。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蜜蜂体内,该基因的转录产物能与Lkr mRNA结合,从而干扰Lkr mRNA的翻译,检测不同处理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的差异,结果如图所示。
注:1.图形“”“”“”代表蜜蜂个体。2.各种图形的数目代表蜜蜂个体数目。
回答下列问题:
①已知该实验中对照组2转入了编码无关RNA的基因,对照组1和实验组应进行的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1和2与实验组在Lkr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结果可知,Lkr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请用柱形图表示温带和热带地区蜜蜂种群Lkr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
(2)我国7个东方蜜蜂种群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变异,各种群受到不同的气候、植物开花期等因素的________作用,导致其________形成明显的差异。如果这种差异继续增大,以至出现________,它们便会发展成不同的物种。
答案 (1)①不做处理的同种蜜蜂 转入X基因的同种蜜蜂 对照组1和2 Lkr基因表达量正常,而实验组该基因的表达量较小 Lkr基因正常表达能提高蜜蜂对蔗糖的敏感程度
②
(2)选择 基因库 生殖隔离
解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转入X基因,因变量是对蔗糖的反应。①已知该实验中对照组2转入了编码无关RNA的基因(实验的目的是排除导入基因操作的影响),则对照组1应该是不做处理的同种蜜蜂,实验组应为转入X基因的同种蜜蜂。由于对照组1不做处理,则其中的Lkr基因应该正常表达,而对照组2导入了无关的RNA,则其体内的Lkr基因也应该能正常表达,因此对照组1和2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几乎无差异,而实验组中有些蜜蜂个体对蔗糖的敏感程度却有所下降,据此可推测,Lkr基因正常表达能提高蜜蜂对蔗糖的敏感程度。②对糖敏感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说明温带地区花粉相对于热带地区明显不足。采集花粉的蜜蜂对糖的敏感性较强,则相应的蜜蜂体内与蔗糖敏感性相关的基因表达量应该较高,据此可推测,处于热带地区的蜜蜂体内Lkr基因表达量高,而处于温带地区的蜜蜂该基因的表达量较低,据此用柱形图表示温带和热带地区蜜蜂种群Lkr基因相对表达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单元检测(不定项)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本知识过关生物变异与进化作业(不定项)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