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含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含答案2,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葛之覃兮,施与中谷,维叶萋萋,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频考点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重难、综合部分为结合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光合作用等内容,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比较与运用。
基础
1.(2022广东,6,2分)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答案 C
2.(2021广东,2,2分)“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C
3.(2021浙江6月选考,7,2分)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答案 A
4.(2020浙江7月选考,11,2分)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 B
重难
5.(2022仪征中学期初,12)如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及相关食物网(甲、乙、丙为3种鱼,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中遗漏了一个箭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照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藻类的能量一定有10~20%被乙同化
B.在不变动各生物营养级的前提下,补充的箭头可以添加在甲与丁之间
C.如果没有丁,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
D.图中甲和乙属于同一个种群,而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丁属于不同的种群
答案 B
综合
6.(2019全国Ⅰ,31,8分)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 ,导致 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答案 (1)果树→A→C C (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3)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7.(2021全国甲,31,8分)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
(答出1点即可)。
(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 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答案 (1)避免猎物被全部捕食后,捕食者自身因缺少食物而无法生存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湖泊
考点2 生态系统的功能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重难、综合部分为综合分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等,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与运用、模型构建与分析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基础
1.(2020全国Ⅲ,6,6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答案 A
2.(2022扬州期末,11)某国家公园中一个开阔地带,被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覆盖,而薮羚这种需要借助密林来隐藏自己的植食性动物则不敢前来觅食。后来由于肉食性动物的消失,薮羚才开始在这一地带进行觅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不会影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
B.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一般不会影响能量的传递效率
C.薮羚和肉食性动物存在时可能加快物质循环
D.薮羚和草本植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
答案 A
3.(2022南通大联考一,10)在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进入大气,然后沉降在土壤和植物表面,而铅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后将不易被排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铅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
B.铅随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生态系统中铅循环具有全球性
C.铅最终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和燃烧等返回无机环境
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可减少大气中铅的来源
答案 C
重难
4.(2022扬州期末,18)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图中生产者和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该生态系统平衡时,③④⑤⑥⑦的总量等于①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答案 ACD
5.(2022扬州中学3月月考,19)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能量分配主要为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
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D.除最高营养级外的种群的同化量可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答案 ABC
6.(2022苏州张家港期初,12)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
B.①~④过程伴随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
D.CO2在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交换有利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
答案 A
7.(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期中,14)如图为某海域渔获物(渔业捕捞的生物)的平均营养级和捕捞产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平均营养级指渔获物所处的营养级平均值
A.海洋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拥有的能量越多
C.该海域高营养级的优势种逐渐被低营养级取代
D.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与捕捞产量之间呈正相关
答案 C
综合
8.(2022湖北,22,14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 ;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 。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
。
答案 (1)分解者 不一定 (2)1%~4% (3)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喷淋降温等;合理密植可改善通风条件,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供生长需要的无机盐、CO2等,喷淋降温可缓解因强光照高温导致的光合“午休”现象,从而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
9.(2022南通如皋一模,2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的植物物种数量进行调查。如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面积cm×cm
草原类型
A
B
C
10×10
3
3
2
20×20
5
5
3
40×40
8
6
5
80×80
14
9
8
90×90
16
11
8
100×100
17
13
8
110×110
19
13
8
120×120
20
13
8
130×130
20
13
8
140×140
20
13
8
(1)调查A草原时最适宜的样方是 ,为了使结果更加可靠,可以随机选取5个样方,应该以 作为最终结果。调查结果显示,A草原中共有植物 种。
(2)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差的是 。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 。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
(3)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 为最佳样方面积,且取样时应注意 。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该物种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为 株/m2。
(4)如图是草原A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N5有多个去向,其中最多的是 。
答案 (1)120 cm×120 cm 数目最多 20 (2)C 水分(湿度) A (3)100 cm×100 cm 随机取样 (n1+n2+n3)/(3×100×100) (4)N5/N2×100%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考点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类型等,重难、综合部分多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类型、种群、群落、影响因素等,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基础
1.(2021湖南,4,2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B
2.(2016江苏,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重难
3.(2022南通一联,18)为研究外来物种红耳龟的食性,科研人员解剖了本地中华花龟和红耳龟,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类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较复杂,统计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中华花龟和红耳龟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和捕食
B.红耳龟的捕食可能会使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C.红耳龟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包括鱼类和贝类等生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
D.红耳龟的入侵可能会引起当地生物种类和数量下降,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D
4.(2022南京、盐城二模,18)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B.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
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答案 ABC
5.(2022南通期中,9)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历史上曾是树木葱茏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类的活动退化为荒原。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组建林场,对塞罕坝进行了生态修复。起初他们种植了单一的人工林,结果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他们不断探索实践,用了50多年的时间才把昔日荒凉的塞罕坝魔法般地变成“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塞罕坝从皇家猎苑变成荒原再变成新的童话世界,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在人为干扰下,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多种树混交能使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D
综合
6.(2022南京六校联合体期初,22)华绒螯蟹(俗名“螃蟹”)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肉味鲜美、深受喜爱。某农产品养殖科研单位进行了螃蟹养殖实验,如图1为人工螃蟹养殖塘(含藻类、水草、小鱼等)中有关生物物质流动与调节示意图,图2是该单位依据大数据模拟出一年中螃蟹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生态学上,图1人工蟹塘中螃蟹、鱼和水草等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 ,其内部碳元素以 的形式传递。
(2)蟹塘在被轻微污染后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为了净化人工蟹塘,需每年6月向蟹塘补给清水,排出污水,其主要目的是 。加水时应注意将清水沿水泵从蟹塘的水平面下10~20 cm处冲入,这样有利于增加蟹塘中的 。
(3)如果蟹塘中藻类大量疯长造成水华现象,科研人员会向蟹塘中适当多投放鱼、接种水生植物等措施抑制藻类数量。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 。
(4)图2蟹塘中螃蟹种群增长曲线属于 型曲线。为了获得一年中最大螃蟹捕捞量,选择一年中的9月开始进行分批捕捞,原因是 。
(5)为了研究蟹塘中伊乐藻对含Zn2+污水的净化作用,科研人员从螃蟹塘中选择长势较好的伊乐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4。
图3
图4
①图4中设置空白对照组的作用是 。
②结合图3和图4分析,实验组24~48 h间Zn2+浓度下降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群落 (含碳)有机物 (2)自我调节能力 排出(减少)代谢废物,以减少对螃蟹生长的影响 溶氧量 (3)作为食物被鱼等消费者捕食 与水生植物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4)S 9月螃蟹种群数量增长快,且个体较大、营养丰富 (5)①排除污水中除伊乐藻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伊乐藻生长(增殖)速度快
易混易错
疑难 能量流动及其去向分析
1.(2022苏州张家港期初,1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不同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中一定包含了b1
C.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属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
答案 ABD
疑难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类型分析
2.(2017海南,28,8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题型模板
模型 能量流动模型的分析与计算
典型模型
模型 常规情况下的能量流动模型
模型特征:常规情况下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另一部分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2020陕西长安一中模拟预测,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 C
2.(2021浙江台州一模,8)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水下淤泥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如图,M、N表示营养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M、N和遗体残骸间进行循环往复
B.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进行资源整合
C.生产者将6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
D.能量从M到N的传递效率约为6.3%
答案 D
变式模型
变式1 能量的“最值”计算
模型特征:
知“低”求“高”
知“高”求“低”
获能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需能最多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获能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需能最少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3.(2022云南玉溪一中月考,2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已知人的体重增加1 kg,最少消耗水藻( )
A.5 kg B.25 kg C.50 kg D.100 kg
答案 B
变式2 能量“定值”计算
模型特征:若某生物从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且各途径获取能量比例确定,则先计算各条食物链耗能情况,再进行合并。
4.(2022甘肃张掖期中,40)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加1 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 )
A.550 kJ B.500 kJ C.400 kJ D.100 kJ
答案 A
变式3 食物比例“调整”计算
模型特征:在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物从低营养级获得的食物比例越高,其获得的能量就越多。
5.(2022辽宁葫芦岛一模,14)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动物(草食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约为原来的多少倍(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
A.2.02 B.1.67 C.1.96 D.3.02
答案 B
变式4 特殊情况下的能量流动模型
模型特征:特殊情况下的能量流动,往往涉及人为的能量输入和输出。
6.(2022云南昆明一中模拟预测,20)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肉食性动物同化的总能量为7.5×103 kJ/(m2·y)
B.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
C.图中“输出”的能量是指各营养级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D.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 C
实践应用
7.(2019江苏,26,8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
(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 (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 (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
图2
答案 (1)生产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 (3)水平 (4)①②⑤ (5)c a-b
情境应用
简单情境
1.中国传统文化描述情境(2022泰州泰兴中学4月,13)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虽瘠薄,常加粪沃,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的功能
B.“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间竞争关系
C.“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 C
2.诗句分析(2022南京三模,10)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对下列描述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包含了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B.“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包含的食物链有3个营养级
C.“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只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体现莺与燕之间传递了行为信息
答案 A
3.硫循环过程图(2022苏北七市三模,11)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硫循环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硫循环是指硫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流动
B.过程①②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过程③中硫元素主要以含S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植树造林可吸收大气中SO2,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 B
复杂情境
4.近海食物网的季节性变化(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4月联考,11)科研人员为研究江苏近海食物网的季节性变化,采用测量生物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13C、15N的含量、按公式计算等方法,获得部分生物的平均营养级,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3C和15N在生物群落中分别以CO2和含N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B.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生物群落,但可组成完整食物网
C.夏季三梭蟹的营养级为2.5,说明它同时占有第二、第三营养级
D.不同季节小黄鱼的营养级差异较大,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改变有关
答案 D
5.碳达峰、碳中和(2022江西临川一中月考一,24)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C.群落中的碳元素只有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无机环境
D.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答案 B
6.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2022苏北七市三模,20)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实验田面积均为100 m×100 m)。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特定时间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两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花蓟马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 、 和未利用。
(2)在花生种植区利用昆虫的趋黄性,采用黄色黏虫板(20 cm×25 cm)进行诱捕,调查有关害虫的数量,这属于生态系统的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放置黄色黏虫板时,应采用 法确定放置位点。
(3)图2结果表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对 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6月8日花生蚜数量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4)为进一步研究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蝇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①食蚜蝇和瓢虫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纳植株上。一方面婆婆纳为食蚜蝇、瓢虫 ,另一方面食蚜蝇、瓢虫为婆婆纳 。
②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 。
图3
答案 (1)次级消费者(或消费者) (种间)竞争 呼吸消耗 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2)信息传递 五点取样 (3)稻管蓟马 食物减少,花生蚜迁飞到其他区域(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①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传粉和捕食害虫(或传粉) ②婆婆纳可以有效吸引花生苗害虫的天敌
审题解题
1.(2021江苏苏州八校联盟二适,11)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是一条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X分别代表热能和CO2
C.肉食性动物①属于初级消费者,由草食性动物到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
D.①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3.11%用于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补充设问
设问① 消费者的摄入量与同化量有什么区别?粪便量属于谁的同化量?
设问② 营养级与消费者等级有什么关系?
设问③ 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有哪些?
答案 D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流向分解者。
设问② 营养级=消费者等级+1。
设问③ ①同化量=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②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暂时未利用的能量(定时定量分析)+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没有此项)。
2.(2020山东,24,9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生物组分(类)
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
0~1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10~2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 ,依据是 。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 。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 。
补充设问
设问① 题图中包括几条(捕食)食物链?
设问② 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题技巧 设问③ 施用有机肥后,植食性线虫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试用“→、+、-”解释(+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答案 (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
补充设问答案 设问① 1条,即“植物→植食性线虫→捕食性线虫”(另一条起点为腐生细菌,不属于中学阶段研究的“捕食食物链”)。
设问② 生物种类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生物种类多样性越高=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设问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与环境作业含答案2,共19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广东版)含答案,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葛之覃兮,施与中谷,维叶萋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作业 (广东版)含答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557,1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