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江苏专用)02
展开2022年秋八年级开学考预测试卷(江苏专用)03
语文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共20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小题。(10分)
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guǒ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
喘( )气 guǒ( )在身上
②将画线部分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2分)
③上面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_(作品)。(2分)
④文段中“见了座儿,他还想拉”里的“座儿”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品中这样的词语还有了很多,比如“嚼谷”、“拉晚儿”、“车份儿”等,请你根据这些词语,说说此作品语言艺术的一大特色: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chuǎn; 裹; 难道他还敢再动吗?(他难道敢再动吗?他怎么敢再动呢?) 老舍; 《骆驼祥子》; 座儿:坐人力车的乘客;
语言特色:大量运用北京口语、方言,充满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详解】①喘气 :呼吸,深呼吸。喘,读chuǎn;
裹:读音guǒ,包,缠绕。
②陈述句改反问句,就简单的是改否定词和语气词,并将句号改为问号,“他还敢再动吗?”,如果需要语气再强烈些,在此基础上,把“还”改为“怎么”“难道”。
③从“见了座儿,他还想拉”和“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等描写看,选段出自《在烈日和暴雨下》,进而推知老舍和《骆驼祥子》。
④祥子是人力车夫,靠拉乘客维持生计,据此可知“见了座儿,他还想拉”里的“座儿”在文中是乘客的意思;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作为平民语言的俗语,在老舍笔下更是信手拈来。“嚼谷”、“拉晚儿”、“车份儿”等词语就是当时北京的俗语(口语、方言),充满了老北京的地方特色。
2.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10分)
“祖国”是一个神圣的名词。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向阳初中七年级(2)班正在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准备一个爱国人物故事(不超过10字)。(3分)
(2)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围绕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3分)
(3)班级将于5月8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进行“爱我中华”的诗歌朗诵比赛,班长王新邀请语文老师担任评委,他该怎么说?(4分)
【答案】(1)示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朝
(2)参考答案:唱响爱国风,实践爱国心。
(3)语文老师,您好!我班将于5月8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进行“爱我中华”的诗歌朗诵比赛。真诚希望您能来担任评委,给予指导,可以吗?
【分析】(1)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积累。准备一个爱国人物故事,比如近代董存瑞、现代钱学森,然后用简洁语言概括他们的事迹。如邓稼先隐姓埋名造“两弹”。
(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注意围绕“天下国家”这一主题来拟写,要有号召力。示例:热爱祖国,建设家园。
(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根据题干要求,先有合适的称呼及礼貌用语(语文老师,您好),然后说清邀请的事由(我班进行“爱我中华”的诗歌朗诵比赛)及活动的具体时间(5月8日下午两点)与地点(本班教室),表明邀请的诚意“请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或是“我们期待您的到来”,最后还要征求老师意见“请给予指导,可以吗”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5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题目中“洛城”交代地点,“春夜”点出季节以及具体时间。
B.首句描写深夜时分,诗人难于成眠,忽闻笛声,触动诗人的情怀。
C.次句运用比喻手法,极写夜之静、笛之悠,反衬诗人悠闲的心境。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案】3.C
4.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3.C.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意思是:它(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以动衬静,写诗人春夜未眠听笛声悠扬,衬托夜之寂静,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反衬诗人悠闲的心境”表述有误;故选C。
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运用典故,写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绪,怀念起“故园”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朱司农①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②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③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也?”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公视之,皆不解其意。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注释】①司农:管钱粮的官。②典谒:传达人员。③了些:了结。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尝分教黄冈
②如是者久之
③适了些日课
④凡三经手钞矣
6.下列加点“之”的用法、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愧谢久候之意。
A.何陋之有 B.水陆草木之花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牡丹之爱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时 东 坡 谪 居 黄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9.本文和《卖油翁》都讲述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学了本文后,你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2分)
【答案】5.①曾经 ②这样 ③ 每天 ④总共
6.B
7.时/东 坡 /谪 居 黄
8.①苏东坡尚且是这样,天资一般的人难道能不勤奋读书吗?
②康肃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
9.熟能生巧;①坚持每天读书;②利用减字的方法来抄书,以此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
【分析】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曾经在黄冈担任司农。尝:曾经。
②句意:(他)像这样犹豫了很久。是:代词,这样。
③句意:我刚才在做(了结)每天的功课。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④句意:一共抄了三次了。凡:总共。
6.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的理解能力。例句句意:对他等了很久表示歉意。之:助词,的。
A.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结构助词,的;
C.句意: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句意:对于牡丹的喜爱。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题句子的大意是:当时苏东坡被贬谪在黄冈。再根据句首状语后需断句,主谓之间需断句的原则,可知断句为:时/东 坡 /谪 居 黄。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1)尚:尚且。中人:天资一般的人。岂:难道。
(2)忿然:生气的样子。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射:箭术。
9.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卖油翁》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其对技能获得途径的议论,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通过苏东坡抄《汉书》三次的故事,说明多抄多读才能有好记忆,因此,本文和《卖油翁》都讲述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根据文章中的“日课”可知,苏东坡每天都看书学习,这告诉我们要坚持每天读书;根据“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可知,我们也可以利用减字的方法来抄书,以此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
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13分)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中国现状】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的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②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公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媒体信息】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摘要
进入21世纪,汽车排放的废气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有关专家统计,在一些大中城市,汽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以上。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尾气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由局部性转变成连续性和累积性,而各国城市市民则成为汽车尾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
【它山之石】
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进行购物,以致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的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提高了开车出门的门槛,降低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趣。美国、日本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中国深思。
10.什么是汽车尾气污染?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11.阅读文章,具体分析“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的原因。(4分)
12.根据文章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实际,请你提两条能有效缓解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矛盾的合理化建议。(5分)
【答案】10.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11.受土地制约,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受能源制约,每年将可能消耗全球石油贸易量中的绝大部分的石油;受环境制约,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12.示例:①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发新能源汽车,修建立体停车场。②个人尽量以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出行。
【解析】10.本题考查给某个概念下定义。细读【媒体信息】部分,根据句子“有关专家统计,在一些大中城市,汽车尾气的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以上”可知,汽车尾气污染本质上是一种污染,特征是由汽车尾气引起的。根据句子“尤其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可知,汽车污染还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按“特征+本质属性”的结构给其下定义为: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1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归纳与概括。细读【中国现状】部分,根据第②段“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可知,受土地制约,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根据第③段“能源制约”“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可知,受能源制约,每年将可能消耗全球石油贸易量中的绝大部分的石油;根据第④段“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公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可知,受环境制约,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12.本题考查提建议。细读【它山之石】部分,结合“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于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的商店进行购物”可提建议:国家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发新能源汽车,修建立体停车场。个人方面,尽量以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出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糖
陈毓
①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饭店吃的。已经吃过,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有开始。中年的女儿和老年的父母、以及一男一女两个少年的孩子闲话。女孩是她的,男孩是哥哥家的,哥嫂去同事家打麻将了,他们连续几年都没有认真坐下看春晚了,说,没意思,还不如打麻将。
②她也觉得没意思,但是她回来就是陪父母的,因此,父母在这除夕夜做什么,她也会和父母行动一致。
③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意思,为什么各种吃的喝的堆满了厨房储藏间,但他们不觉得吃得香喝得甜,反倒觉得累赘。送人都送不出去,因为送之前就预想那些人也不稀罕。甚至朴素的萝卜白菜,也找不出当年萝卜白菜的好味道了。他们连带同情起眼前的孩子来,什么都不缺,幸福感却疲沓沓的,轻薄无力。比如你给现在的孩子发压岁钱,发一百还是发一千,甚至一万,他们都懒得激动一下。
④说到钱,父亲像是想起一件多有趣的事情似的,说他就为两分钱为难过他的母亲。
⑤两分钱?不会吧?孙子和孙女终于把眼睛从平板电脑上移开,直了一下腰。
⑥在晚辈鼓励性质的注视中,她的父亲讲了这个久远的故事——
⑦“如果有两分钱,我就能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但我没法向娘开口,我没开口,就知道结果,我前一天为37斤粮食为难过母亲一次了,我要交给学校两个月的口粮是57斤,毕业了,就不能再拖欠。娘把柜子底用刷子扫过一遍,也只得到37斤粮,如何去补20斤的缺?最后还是管伙食的我们的班长从她家里带了给补上的。”
⑧“但我还是开口了,向娘要两分钱,娘把包珍贵东西的布帕打开,翻来翻去,就是找不出两分钱。她叹息一声,走到屋子外面偷偷抹泪。
⑨“既然休学是注定的。不参加毕业典礼也只是提前半天结束读书时代。算了。可我那个班长拉拉拽拽,硬是把我带进了毕业典礼。我坐在她的身后。
⑩“毕业典礼的主角,是围成一圈的桌子上的6个盘子,盘子里花花绿绿的水果糖。一颗糖塞进我的手中。我的手指捏着那颗糖,手指立即体会到了糖的甜味。把糖放在鼻子前,鼻子立即逮住了那股甜味。”
⑪“我没有给嘴巴亲近糖的机会,糖藏进了我的口袋。我要把糖给娘。我坐在毕业典礼上,糖就该给娘享受。”
⑫“第二颗糖固执地擎在我嘴边。糖这次被聪明地剥了糖纸,我的嘴唇一下子就尝到了糖的甜滋味。我慢慢吞咽,摸了摸口袋里的那颗糖,想着早点把它送给娘。典礼结束,我的小学时代结束,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也将结束。我唯一能拿到娘眼前的,是我口袋里的一颗水果糖。”
⑬“我回家,要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前两天的暴雨使河水涨起来,但这顶多使我的裤子湿了,我的裤子被齐腰打湿。正是暑期,上岸后我的裤子就会被太阳烤干,被风吹干,被自己的身体暖干。真不算什么,我一点也不担心。”
⑭“一到家门口我就喊娘,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送礼物给娘。我的手伸向娘缝制的深口袋,我的裤子口袋。但是,我娘,那些跟着我的大声喊叫来到跟前的人,只看见我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张淡绿的糖纸。他们失望地走开了。我哭了。我的娘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不明白糖去了哪里,我不知咋说清糖的去向。”
⑮“‘他自己把糖吃了。剩下一张糖纸哄人。’不是!但我只能在心里无声抗议。”
⑯“晚饭的饭桌撑起在椰树下,等大家围坐在一盆稀寡的面汤前。我娘郑重向大家宣布:六生的那颗糖我尝到了,我舔过六生的裤子口袋,口袋是甜的,有糖的味道。我娘说,我知道六生的糖去了哪里,馋嘴的水神把六生给娘的糖吃了。让水神甜去。我娘笑眯眯地说。”
⑰父亲的故事讲完了。父亲的两个孙子竟然不约而同地伸手去够桌上的一个糖盒,盒子里盛满了瑞士糖。两个孙子笑嘻嘻地说,他们第一次知道爷爷的小名“六生”。多土呀!
(选自《沧州日报》,有删改)
13.本文以“糖”为题有何好处?(2分)
14.小说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除夕夜在饭店吃饭,哥嫂不看春晚而去同事家打麻将?(3分)
15.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答题。(3分)
“娘”为何又“叹息”又“偷偷抹泪?”请写出你的理解。
16.母亲为什么在晚饭时郑重向大家宣布“六生的那颗糖我尝到了”?这是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17.文章结尾一段意味深长,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13.糖是本文的线索,父亲的故事围绕“糖”展开
14.文章交代除夕夜在饭店吃饭,哥嫂不看春晚而去打麻将是社会环境描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反映了当代人对春节的态度和过节方式的变化,传统层面的年味变得越来越淡的社会现实,为后文写孩子们的一系列反应埋下伏笔。
15.娘的“叹息”是因为不能满足儿子小小心愿的伤心和无奈,“偷偷抹泪”是因为娘不愿意让自己的伤心影响了儿子。
16.因为母亲相信儿子不会撒谎,知道他受了委屈。这是一个心地善良,对孩子体贴入微,懂得维护孩子自尊心,有淳朴的教育方法的母亲形象。
17.示例一:呼应文题“糖”,孩子伸手取糖的举动表明他们对老一辈人苦难的生活经历有所触动;但他们笑嘻嘻的一句:六生。多土啊!是作者的无奈和意味深长的一笔: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前辈所经历的苦难岁月如何教育下一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面临着的共同课题。
示例二:呼应文题“糖”,孩子们不约而同地伸手去够糖盒的动作表明他们对老一辈人苦难的生活经历有所触动,其中特别提到“瑞士糖”,说明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年轻一代能体会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解析】13.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
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此文记叙了她的父亲在小学毕业时得到糖、把糖藏进了口袋,要把糖给娘、吃了一颗糖、把糖装口袋准备带给娘,糖却被河水冲化、娘舔过六生的口袋并告诉大家六生没有说谎的故事,全文以“糖”串起人物事件,贯穿全文,是文章的记叙线索。吸引读者兴趣。
14.考查对环境描写及作用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环境描写可以同时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文章开头写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饭店吃的,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哥嫂宁愿打麻将,也不认真坐下看春晚,与以往在家吃团圆饭不同,突出过节方式的变化,传统年味变得越来越淡;同时,结合文章第⑤段“两分钱?不会吧?孙子和孙女终于把眼睛从平板电脑上移开,直了一下腰”为后文写孩子们的一系列反应埋下伏笔,引出下文对糖的回忆。
15.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结合第⑦段“如果有两分钱,我就能参加小学毕业典礼”,所以当儿子开口要两分钱时母亲想满足儿子的愿望,可以现实很残酷,母亲只能自己叹气;“走到屋子外面偷偷抹泪”表现出母亲不愿意让自己的伤心影响了儿子。
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
“六生的那颗糖我尝到了,我舔过六生的裤子口袋,口袋是甜的。有糖的味道”“我知道六生的糖去了哪里,馋嘴的水神把六生给娘的糖吃了。让水神甜去”,此句运用语言描写,对于“我”送给娘的糖的说法,别人是不信的,但是作为母亲肯定了儿子的说法,并用舔过六生的裤子口袋的事实来证明,表明这是这是一位懂得维护孩子自尊心,淳朴善良的母亲。
17.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
“他的两个孙子竟然不约而同地伸手去够桌上的一个糖盒,盒子里盛满了瑞士糖”呼应了文章题目“糖”;孩子们听完这段与“糖”有关的故事,“不约而同地伸手去够糖盒”的动作表明他们停了老一辈人苦难的生活经历内心有所触动;其中特别提到“瑞士糖”,说明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时也表达作者希望年轻一代能体会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两个孙子笑嘻嘻地说,他们第一次知道爷爷的小名‘六生’。多土呀!”中“笑嘻嘻”“多土呀”也表明,这些孩子虽然内心有所触动,但还是无法理解老一辈人所经历的苦难,这也启示我们应该加强对下一代人的思想教育,传承艰苦奋斗精神。
18.名著作家堪称偶像,其经典作品往往意蕴丰富。你能从人物命名中体悟作者的匠心独运吗?(8分)
作家 | 代表作 | 人物命名 | 读者感悟 |
J·K·罗琳“哈利•波特之母”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 伏地魔(源自法语:偷走死亡) | J·K·罗琳是一位了不起的魔幻小说家!我发现小说名字有象征意义,伏地魔代表邪恶势力,哈利和朋友们与黑魔王展开了惊心动魄的较量,正义终究战胜邪恶。 |
老舍“人民艺术家” | 《骆驼祥子》 | 祥子、小福子 | (1)__________ |
凡尔纳“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海底两万里》 | 尼摩(拉丁语本义:子虚乌有) | (2)___________ |
【答案】 “祥子”不祥:祥子事业不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他生活悲惨,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真爱小福子上吊自尽,最后变成一个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福子”无福:小福子的一生充满不幸,毫无幸福。她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被父亲卖给一个军官做妾,为了养家糊口被迫为娼,最终不堪屈辱而含恨自缢。 凡尔纳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笔下的尼摩船长是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机智,驾驶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游遍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尼摩船长所做的一番事:攻击其他国家的战船并击毁。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感悟。
第一空:根据《骆驼祥子》中祥子和小福子的命运分析他们的名字意蕴即可。祥子是是本书的主人公,以“买车”为中心线索,主要讲述了祥子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由一个踏实肯干、憨厚老实的勤奋之人变成了彻底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不幸之人的故事。据此可以理解为:“祥子”不祥。
小福子的一生都是悲剧,甚至她这个人要比祥子和虎妞还要可怜,在她的一生中,她没有任何的权利,没有任何选择的自由,一直活在别人的掌控之下,小福子没有办法,忍无可忍,人生中充满了黑暗与压抑,导致她选择了自杀,离开了这个残酷的世界。据此可以理解为:“小福子”无福。
第二空:根据《海底两万里》中内容写出感悟即可。尼摩指的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水艇的船长。他是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制造并驾驶了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几乎游遍了海洋上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尼摩一词是拉丁语,意思是“没有此人”、“子虚乌有”、“不存在的人”,可见尼摩船长不想回忆起在印度时那段悲痛的往事,也不想让英国殖民者找到他。与“科学幻想小说”的称为相符。
四、作文(共5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当我们面对 的时候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某种眼光……),使题目完整;②详略得当、中心突出;③语言简明,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解析】略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3: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3,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3解析版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3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2: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2,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2解析版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2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1: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1,文件包含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1解析版docx、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开学考预测试卷浙江专用01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