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1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2页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练习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共6页。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A. 采摘的机械化 B. 冷链物流的发展 C. 家用冷冻设备 D. 添加食品添加剂   近代上海“计时之器,仅有日晷仪,用者亦不多,购买外洋钟表者尤为稀少;自轮船、火车通行,往来有一定时刻,钟表始盛行。”这说明A. 外洋钟表彻底取代了传统的计时工具 B. 交通的发展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
    C. 新式交通工具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D. 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沟通   有学者认为:元朝大一统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版图辽阔,而且表现为对边疆控制的强化。很多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之州”,到了元朝“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元朝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安西都护府②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③实行行省制度④设立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 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亟待改进
    C. 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 D. 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在美国,曾有宗教保守派视铁路为“将不朽灵魂引入地狱的撒旦装备”,但很快“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手”。大都市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一样的地标性建筑。这表明铁路建设(  )A. 引发了价值观念更新 B. 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 增强了殖民扩张动力 D. 动摇了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出现
    ②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③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④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行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①③   如表是德意志地区铁路里程发展状况表,据此可知德国铁路的发展(  )
                            德国铁路里程(18501869年份铁路里程(公里)年份铁路里程(公里)年份铁路里程(公里)1850 5856
    1851 6143
    1852 6605
    1853 7147
    1854 7571
    1855 7826
    1856 86131857 8991
    1858 9650
    1859 10593
    1860 11089
    1861 11497
    1862 12048
    1863 126511864 13114
    1865 13900
    1866 14787
    1867 15679
    1868 16316
    1869 17215 A. 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发展最快 B. 有助于德意志境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C.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 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肆侵占土地,开办种植园和大农场,主要经营蔗糖、咖啡、棉花和畜牧业。工业革命时期,则以自由贸易为口号,与殖民地相互免除或降低关税。欧洲殖民者推行这些措施,意在A. 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 满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需要
    C. 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 建立殖民地依附型经济形态   19世纪70年代,上海租界建成自来水厂,率先引进有线电报和电话,80年代又引进了电灯。1884年,上海至南京的电报线延伸至长江中游的汉口,1899年汉口电报局兼办电话。之后重庆也引进了饮水、照明、通讯等设施。这表明近代城市设施的兴办(     A. 由民族企业家主导 B. 沿海、沿江与内地同时进行
    C. 与开埠通商紧密联系 D. 遍及城乡为民众所普遍接受19496月,上海英商电车公司计时员王振国按规定请假时,遭到英国查票员麦达生的殴打,执勤警察把麦达生带到公安分局并依法将其拘留,后来麦达生被公司革职回国。这一事件的结局反映出A.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 B. 西方列强在华特权遭否定
    C. 国民政府取消列强治外法权 D. 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  )A. 郑和下西洋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鉴真东渡日本 D. 达•伽马到东方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的航程缩短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的航程缩短800010000千米。据此可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A. 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B. 推动了荷兰经济的高度繁荣
    C. 促使纽约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D. 标志着环球交通网络的形成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A. 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 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 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 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彼得·阿克罗伊德在《伦敦传》中说:“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很少说话,我猜测是因为他们不能浪费时间。相似地,这里没有讨价还价一说,这种设定固定价格的习惯并不是完全由竞争和自信产生的结果,它还来自节省时间的必要性”。这些现象主要缘于A. 生活方式的改变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国家干预的加强相对于常温物流,很多产品采用下图所示的物流方式,  ( )A. 可以减少产品的损失 B. 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 C. 对运输距离的限制较大 D. 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降低下表反映了近代西方交通设施建设的情况。对此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时间法国铁路里程德国铁路里程欧洲铁路总里程1840427公里427公里1366公里18503000公里6000公里15269公里185510896公里18762公里34000公里186522358公里26592公里75000公里 A. 法德两国铁路修建起步较晚 B. 欧洲铁路发展增速相对缓慢
    C. 工业革命加快铁路建设速度 D. 政局和资金影响铁路的发展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据如图可知,当时(  )A. 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 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 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如表是1844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发展状况一览表。这一成果(  )年代里程18442235公里18527736公里187015500公里 A. 直接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发展 B. 完善了英国交通运输体系
    C. 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需求 D. 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天津县志》中收录了元朝诗人傅若金的《直沽口》:“远漕通诸岛,深流会两河。鸟依沙树少,鱼傍海潮多。转粟春秋入,行舟日夜过。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歌。”据此可知,当时(  )
    ①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②漕运与海运均比较发达
    ③行省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④交通运输影响地域文化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0201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如图分别为隋唐时期和元朝时期的大运河示意图。它们所起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A. 有利于保障都城物资供应 B. 促进了关中与江南的交流
    C. 推动了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D. 减轻了南方人民赋税负担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时期,依靠庞大的公文运转实施行政管理,必须有相应的公文运行制度。秦汉公文运行大体遵循以下主要规定:文书逐级下达和上呈;遵守公文主发和签署制度;公文行程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各段传送人均有完成的收发文记录,下行公文要按要求回复。总体上看,秦汉公文大体围绕着中央政府、州郡和县乡三个层次运转。公文运转包含着公文转呈、公文下达和公文批复三个核心环节。从皇帝到各级官僚机构的权力行使也主要通过这三个环节表现出来。——摘编自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 (1) 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公文运行制度的基本特征。(2)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其他朝代与公文运行有关的制度,并作简要说明。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此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运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历史意义早已超脱浆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满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漕运寿终正寝。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材料二   英国运河的兴起时间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基本重合,其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促进下,在短短数十年间成长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输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挖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并分别分析其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此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1903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市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解决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摘编自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2) 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改善城市生活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的变化时间150018401850193019501960交通工具马车、帆船汽船、火车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速度16公里/小时56104公里/小时480640公里/小时8001120公里小时材料二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极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上交通工具发展的趋势及条件。(2) 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影响。
     1.【答案】B2.【答案】C3.【答案】D4.【答案】D5.【答案】A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A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C17.【答案】A18.【答案】C19.【答案】D20.【答案】A21.【答案】【小题1】基本特征:文书需要逐级下达和上呈;公文行程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公文收发记录较为完整;下行公文按要求回复;中央集权色彩浓厚。【小题2】制度:元代的驿站和急递铺制度。
    说明: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2.【答案】【小题1】特点:运河南北流域跨度广;运河开掘早,历时长。
    作用: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水上运输网,推动了沿河城市的兴起,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对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意义重大;有利于南北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小题2】共同命运: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走向衰落。
    原因:中国: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运河;汽车、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海运的发展;黄河泛滥,运河水系被破坏;漕运的废除。英国:运河的标准不统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工业革命促进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运输行业竞争激烈。23.【答案】【小题1】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小题2】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24.【答案】【小题1】趋势:由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速度越来越快;运力越来越大;革新速度越来越快;交通工具的种类日益增多;由传统交通工具转向近代交通工具。
    条件:动力的不断革新;工业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推动;发明家或科学家自身的努力;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题2】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但是,也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其对中国的掠夺。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