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别云间教学ppt课件
展开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天资聪颖,有神童之誉,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事泄被捕,送南京。他在狱中作诗言志,谈笑自若,痛骂大汉奸洪承畴。同年就义于南京,临刑神色不变。年仅17岁。有《狱中上母书》等。文集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是一首绝命诗。
别云间 【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抗清斗争东奔西走,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流不尽因大好河山失陷而伤痛之泪,天地广阔我却无处存身。已经知道快踏上黄泉之路,想要告别故乡实在难分难舍。待我的英魂归来的那天,定会看到抗清的战旗在空中飘扬。
1.赏析“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首联回忆了抗清过程中充满艰苦的历程。作者运用典故,抒发了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无奈。
2.赏析“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颔联抒发了诗人的英雄末路之悲。 作者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表达对清军入侵中原的强烈义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3.赏析“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颈联表明诗人对死的态度与心态。作者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家乡和亲人,表现了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
4.赏析“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尾联运用典故和想象,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现出了作者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
5.诗中围绕哪个字抒情述怀?全诗如何抓住这个字进行抒情述怀?
全诗围绕“别”字抒情述怀。 首联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颔联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抗清了,因而面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
颈联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尾联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
全诗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抒发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和炽烈的感情。
(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 (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5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多媒体教学ppt课件</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两首诗共同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精品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简介,背景链接,诵读诗歌,五言律诗,疏通词意,山河破碎的伤心泪,赏诗悟情,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曲第83首别云间课时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曲第83首别云间课时教学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写作背景,重点注释,作品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