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拼音写词语,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同音字,查字典,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栽树(zhāi) 享福(xiǎng) 疙瘩(gē) 参差不齐(cēn)
    B.弓弦(xián) 逃窜(cuàn) 颓然(tuí) 群星璀璨(cuǐ)
    C.咆哮(xià) 瞬间(shùn) 错综(zōng) 暴露无遗(1òu)
    D.笨拙(zhuō) 嘟囔(nāng) 祭器(jì) 萍藻游鱼(zǎ)
    2.(10分)读拼音写词语。
    3.(2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同音字。
    4.(2分)查字典。
    “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它的第二画是 。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隐藏,不公开; B.僻静,光线暗;C.沉静而安闲; D.囚禁。“幽静”一词中“幽”的意思是 (填序号)。
    5.(4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3)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那里是不算偷的。(变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人山人海的海洋。(修改病句)

    6.(1分)“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中“少选”的意思是( )
    A.很少的选择B.一会儿,不久
    C.无法选择
    7.(1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8.(1分)“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B.举例子C.列数字
    9.(1分)“我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这句话是( )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
    10.(6分)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些四字词语中,与文学有关的是 ,请你写出一个与它意思相反的四字词语 。
    (2)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11.(5分)古诗知识填空。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3)后两句诗中“四百八十”的意思是 ,形容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12.(5分)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如今直上银河去, 。
    ﹣﹣刘禹锡
    (2)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3) ,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
    (4)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5)五彩: 、 、 、 、 。
    三、阅读
    13.(8分)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由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宋代的 ,请你从牧童的角度来为本文拟定一个题目 。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搐:
    ②股:
    ③掉:
    ④谬: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 ”句子的意思。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①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真爱。
    ②“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shù”,意思是“计算”。
    ③“笑而然之”中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
    14.(10分)课内阅读。
    ①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②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③昨天的苞蕾,今天的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④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⑤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文中的拟声词是 ,这个词语写出了高粱生长很 。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中的“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表示 的词语,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3)文中标①的句子是 ,它和②③④⑤句的关系是 。
    A.过渡句
    B.中心句
    C.前后照应句
    D.承接关系
    E.并列关系
    F.先概括后具体
    (4)补充句子,组成排比句。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 , 。
    (5)文中快速生长的生物都有什么?请你列举一下(至少写出五种)。

    15.(12分)课外阅读。
    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制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从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和余寒,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正是这种精神吗?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尽:
    A.完;
    B.达到极端;
    C.所有的;
    D.用力完成;
    E.全,都。
    ①暑尽冬来 ;②山穷水尽 ;③尽职尽责 ;④尽人皆知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平凡﹣﹣
    ②品格﹣﹣
    (3)按要求填空。
    短文写了竹子的 、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作者抓住了竹子的 、 、 、 、 写出了它“全身是宝”。
    (4)短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竹子生长动作的词有 、 、 、 、 ,从这些词中你能感受到竹子的什么品格?
    (5)“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6)为什么作者说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16.(30分)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请你用“泪”这个字,写一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写一篇想象故事,题目自拟。要清楚自己想表达的中心意思,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
    1.(2分)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栽树(zhāi) 享福(xiǎng) 疙瘩(gē) 参差不齐(cēn)
    B.弓弦(xián) 逃窜(cuàn) 颓然(tuí) 群星璀璨(cuǐ)
    C.咆哮(xià) 瞬间(shùn) 错综(zōng) 暴露无遗(1òu)
    D.笨拙(zhuō) 嘟囔(nāng) 祭器(jì) 萍藻游鱼(zǎ)
    【解答】A.有误,“栽树”的“栽”应读zāi。
    B.正确。
    C.有误,“暴露无遗”的“露”应读lù。露:lù显现出来:揭~。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故为“lù”。
    D.有误,“嘟囔”的“囔”应读轻声“nang”。
    故选:B。
    2.(10分)读拼音写词语。
    【解答】故答案为:
    嘴唇 琴键 瘦削 澄碧 和蔼
    3.(2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同音字。
    【解答】完成本题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词语辨析同音字,如“距离”指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所以填“距”;“拒绝”指不接受(请求、意见或赠礼等),所以填“拒”。
    故答案为:
    距 拒 蓝 篮
    4.(2分)查字典。
    “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幺 部,再查 6 画,它的第二画是 撇折 。 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隐藏,不公开; B.僻静,光线暗;C.沉静而安闲; D.囚禁。“幽静”一词中“幽”的意思是 C (填序号)。
    【解答】“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幺”部,再查“6”画,笔顺为: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它的第二画是“撇折”。
    幽静:清幽寂静。故选C。
    故答案为:
    幺 6 撇折 C
    5.(4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难道人类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一片片稻田像金色的海洋。
    (3)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他们那里是不算偷的。(变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那里是不算偷的。”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成了人山人海的海洋。(修改病句)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成了海洋。
    【解答】(1)在句首加上“难道”,把“不”去掉,句尾加上“吗”和问号。
    (2)这是比喻句,把“荞麦的花”比喻成“雪”,可仿写句子:一片片稻田像金色的海洋。
    (3)在“说”后面加上冒号、引号,把“他们”改为“我们”。句尾加上引号。
    (4)把“人山人海”去掉,属于用词重复的语病。
    故答案为:
    (1)难道人类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一片片稻田像金色的海洋。
    (3)闰土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那里是不算偷的。”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成了海洋。
    选择。
    6.(1分)“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中“少选”的意思是( )
    A.很少的选择B.一会儿,不久
    C.无法选择
    【解答】这句话选自《伯牙绝弦》。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的心里面又想到了流水。“少选”是不久,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故选:B。
    7.(1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C.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解答】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是短语,可按词性划分,否定词要断开,还有主谓语间也来断开。
    句意: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根据意义划分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故选:B。
    8.(1分)“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B.举例子C.列数字
    【解答】这句话是把“地球”与“茫茫宇宙”相比较。
    故选:A。
    9.(1分)“我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这句话是( )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心理描写
    【解答】这句话写出了“我”心里的想法,故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故选:C。
    二、积累运用
    10.(6分)补全下列词语,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些四字词语中,与文学有关的是 画龙点睛 ,请你写出一个与它意思相反的四字词语 画蛇添足 。
    (2)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一泻千里。
    【解答】天籁之音 粉墨登场 余音绕梁 轻歌曼舞
    黄钟大吕 汹涌澎湃 字正腔圆 画龙点睛
    (1)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反义词是“画蛇添足”;
    (2)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故答案为:
    籁 登 绕 舞
    钟 澎 腔 睛
    (1)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2)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一泻千里。
    11.(5分)古诗知识填空。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
    (3)后两句诗中“四百八十”的意思是 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是虚指数 ,形容 佛寺很多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 。
    【解答】(1)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江南春》全诗如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3)后两句诗中“四百八十”的意思是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形容佛寺很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
    故答案为:
    (1)千里莺啼绿映红 多少楼台烟雨中;
    (2)唐 杜牧;
    (3)四百八十多座寺庙 佛寺很多 南朝统治者建造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般的细雨之中。
    12.(5分)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
    ﹣﹣刘禹锡
    (2)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3)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
    (4)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 手摸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5)五彩: 黄 、 青 、 白 、 赤 、 黑 。
    【解答】(1)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浪淘沙》。
    (2)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3)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书湖阴先生壁》。
    (4)选自《少年闰土》。
    (5)五彩是黄、青、白、赤、黑这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各种颜色。
    故答案为:
    (1)同到牵牛织女家;
    (2)儿童相见不相识;
    (3)茅檐长扫净无苔;
    (4)项带银圈 手摸一柄钢叉;
    (5)黄 青 白 赤 黑。
    三、阅读
    13.(8分)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由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本文的作者是宋代的 苏轼 ,请你从牧童的角度来为本文拟定一个题目 “牛斗力在角” 。
    (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搐: 夹。
    ②股: 腿。
    ③掉: 摇着。
    ④谬: 错误。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 ”句子的意思。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①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真爱。 √
    ②“所宝以百数”中的“数”读“shù”,意思是“计算”。 ×
    ③“笑而然之”中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 ×
    【解答】(1)考查了对本文作者的掌握和短文题目的拟定能力。本文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本文通过写牧童对著名画家戴嵩画的牛的评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自己不知道做事情的具体细节和操作方法,就可以去请教从事该工作的人。如果从牧童的角度来为本文拟定题目,我认为可以拟定为“牛斗力在角”。
    (2)考查了理解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的能力。①“尾搐入两股间”这句话的意思是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搐”的意思是“夹”。②“尾搐入两股间”这句话的意思是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股”的意思是“腿”。③“今乃掉尾而斗”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掉”的意思是“摇着”。④“谬矣”这句话的意思是错了。“谬”的意思是“错误”。
    (3)考查了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短文中“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句话中“搐”是“夹”的意思。“两股”指的是牛的两条腿。“掉尾”的意思是摇着尾巴。“谬”是“错误”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4)考查了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和对重点词语的理解。①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有戴离《牛》一轴,由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这句话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真爱。说法正确。②“所宝以百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数”在这句话中读作“shǔ”,意思是“计算”。说法错误。③“笑而然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笑”是杜处士感到牧童说得很有道理。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苏轼“牛斗力在角”;
    (2)①夹;②腿;③摇着;④错误;
    (3)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4)①√;②×;③×。
    14.(10分)课内阅读。
    ①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②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③昨天的苞蕾,今天的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④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⑤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文中的拟声词是 叭叭 ,这个词语写出了高粱生长很 快 。
    (2)“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中的“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表示 时间 的词语,这句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鲜花生长的速度快 。
    (3)文中标①的句子是 B ,它和②③④⑤句的关系是 F 。
    A.过渡句
    B.中心句
    C.前后照应句
    D.承接关系
    E.并列关系
    F.先概括后具体
    (4)补充句子,组成排比句。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一片片油菜地 , 几天不见 , 就开满了黄花 。
    (5)文中快速生长的生物都有什么?请你列举一下(至少写出五种)。
    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解答】(1)考查了拟声词。拟声词即摹拟事物实在声音的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叭叭”表现竹子、高粱拔节的声音,突出其生长速度快。
    (2)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及修辞手法。“昨天、今天、明天”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昨天的苞蕾,今天的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鲜花生长速度快。
    (3)考查了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①句在文段开头,句子在开头一般有以下作用:引起下文(引出正文),引领下方(注意和‘引起下文’不同),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中心(又叫主旨)。选文①句主要写夏天生物生长速度快,②③④⑤句分别举例说明夏天的各种生物生长速度快。所以①句是中心句,它和②③④⑤句的关系为先概括后具体;
    (4)考查了句子的仿写。注意仿句与被仿句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注意仔细揣摩例句。“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两个句子都在强调植物生长速度快。故可仿写为“一块块油菜地,几天不见,就开满了黄花。”
    (5)考查对文中语句的概括能力。结合②③④⑤句可知,文中快速生长的生物有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故答案为:
    (1)叭叭 快;
    (2)时间 夸张 植物生长的速度快
    (3)B F;
    (4)一块块油菜地 几天不见 就开满了黄花;
    (5)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15.(12分)课外阅读。
    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制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从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和余寒,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正是这种精神吗?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尽:
    A.完;
    B.达到极端;
    C.所有的;
    D.用力完成;
    E.全,都。
    ①暑尽冬来 A ;②山穷水尽 B ;③尽职尽责 D ;④尽人皆知 C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平凡﹣﹣ 普通
    ②品格﹣﹣ 品质
    (3)按要求填空。
    短文写了竹子的 平凡 、 伟大 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 顽强不屈的品格 。作者抓住了竹子的 竹皮可以编织竹器 、 竹竿是建筑的材料 、 又是造纸的原料 、 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 、 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写出了它“全身是宝”。
    (4)短文第二自然段中描写竹子生长动作的词有 穿过 、 刺破 、 脱下 、 披上 、 直插 ,从这些词中你能感受到竹子的什么品格? 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5)“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竹、梅、松。
    (6)为什么作者说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竹子。
    【解答】(1)考查对词中字意的选择。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词语确定字的含义。“暑尽冬来”指暑天已经过去,冬天来了。“尽”指已经完了,过去了,应选A。“山穷水尽”指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这里的“尽”是“达到极端”的意思,选B。“尽职尽责”尽自己的努力,严守自己的职业或岗位。这里的“尽”应选D。“尽人皆知”指所有的人都知道,这里“尽”应选C。
    (2)考查近义词。“平凡”指平常的能力和价值等意思,其近义词如“普通”。“品格”指品性,性格,文中近义词是“品质”。
    (3)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这两句话“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可知,作者从竹子的平凡、伟大两个方面来写了竹子,重点写了竹子的顽强不屈的品格。结合内容可知,从这句话“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中找出答案。即填空为: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的妙用。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从“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冻土,脱下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来寒往,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句话可知,描写竹子生长动作的词有:穿过、刺破、脱下、披上、直插。从这些词中你能感受到竹子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5)(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文中的句子“自古到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来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人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可知“岁寒三友”指竹子、梅花、松树。从短文看,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制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可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竹子,所以作者说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故答案为:
    (1)①A ②B ③D ④C;
    (2)①普通 ②品质;
    (3)平凡 伟大 顽强不屈的品格 竹皮可以编织竹器 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 又是造纸的原料 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 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的妙用。
    (4)穿过 刺破 脱下 披上 直插 不畏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5)竹、梅、松;
    (6)因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竹子。
    四、习作
    16.(30分)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请你用“泪”这个字,写一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写一篇想象故事,题目自拟。要清楚自己想表达的中心意思,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解答】范文: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的可能是充满了自信,有的可能是在微笑中度过的,还有的可能是充满了奋斗。而我是在泪水中度过的。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大约有三四岁吧,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了,我已经忘记原因了,只知道结果是,我没有惹他,就被挠了,当时脸上火辣辣的,把我疼得嗷嗷大哭起来,老师安慰我要坚强,小小的我竟然真的变得坚强。
    稍大一点,妈妈给我报了钢琴班,经过我的努力,我可以有资格去参加考级比赛,当时,我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因为自己从来没参加过。当得知出乎自己意料的考级成功时,我兴奋不已,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泪水中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现在,我马上要升入五年级了,可泪水依然围绕在我的身边,向来优秀的我因为被英语老师留下罚写,把我又骂了一顿,我哭了起来,这泪水不是委屈,而是确实犯了错误,所以,我一点也不委屈,在泪水中,我明白了,应该勤奋地努力。
    可以说,我是在一次次的泪水中长大的,每次的流泪都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知道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还会有泪水相伴,我希望那是成功的泪,幸福的泪,感动的泪……在泪水中长大,我无怨无悔!
    zuǐ chún
    qín jiàn
    shòu xuē
    chéng bì
    hé ǎi



    lán


    天 之音
    粉墨 场
    余音 梁
    轻歌曼
    黄 大吕
    汹涌 湃
    字正 圆
    画龙点
    zuǐ chún 嘴唇
    qín jiàn 琴键
    shòu xuē 瘦削
    chéng bì 澄碧
    hé ǎi 和蔼

    距 离
    拒 绝
    lán
    蓝 色
    摇 篮
    天 籁 之音
    粉墨 登 场
    余音 绕 梁
    轻歌曼 舞
    黄 钟 大吕
    汹涌 澎 湃
    字正 腔 圆
    画龙点 睛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2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共4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心小学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心小学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