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化学溶液专项测试题突破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溶液专项测试题突破,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例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碘 B.汽油 C.高锰酸钾 D.面粉
(1)、溶液定义
物质纯净物 1种物质 单质同种元素 化合物(不同元素)氧化物(必有氧,两元素)酸 碱 盐 混合物多种物质 溶液:均一、稳定、混合物 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混合物乳浊液:油+水悬浊液:泥土+水
(2)、溶液对压强的影响
溶液的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定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Ca(OH)₂升温、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Ca(OH)₂降温
例2、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将汽油与水充分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C.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某饱和溶液降温到t°c,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t°C时的不饱和溶液
考法拓展:设定附加条件的转化方式
(1)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前提下,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例3、把一杯热硝酸钾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下列关于硝酸钾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降温后溶液质量不变
B.降温后溶液的浓度变小
C.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D.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例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B.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C.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E.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
F.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G.鱼虾养殖池内常设置一些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从化学角度分析,喷水的目的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便于氧气溶解
H.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1.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J.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K.乳化能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L.将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M.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3、溶液基础易错知识点总结
eq \\ac(○,1).溶液的三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eq \\ac(○,2).溶液可以有颜色,不一定无色透明
eq \\ac(○,3).同种溶剂中可以同时溶解多种物质
eq \\ac(○,4).溶质的质量必须是实际溶解的质量
eq \\ac(○,5).m液=m质+m剂,是物理变化,不属于质量守恒
eq \\ac(○,6).溶液中可以存在m质>m剂的情况
eq \\ac(○,7).记住CO2,和NH3,在水中既溶解又反应
eq \\ac(○,8).油污碰汽油溶解,碰洗涤灵乳化
eq \\ac(○,9).不能说某杯溶液永远饱和,比如在改变温度和溶剂质量的条件下
eq \\ac(○,10).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有沉淀一定饱和;没沉淀继续加,不溶就是饱和溶液
eq \\ac(○,11).A物质的饱和溶液,只能说不能继续溶解A,不影响其他溶质溶解
eq \\ac(○,12).没有说明温度和溶质相同时,饱和与浓稀没必然联系
eq \\ac(○,13).在同一温度,对于同一溶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S):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外因:温度。
例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20℃时,100g水中溶解了23g食盐,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23g。
B、在20℃时,100g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含有溶质23 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3 g。
C、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 36.5g,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5g。
D、在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 aCl 36.5 g,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5。
E、在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g, 则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水63.5g。
F、在20℃时,往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增加水,可溶解更多的氯化钠,在这个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ω=m溶质m溶液×100%=m溶质m溶质+m溶剂×100%
饱和溶液:ω=SS+100g×100% (其中S表示溶解度)
溶液的稀释公式:m1×a1%=m2×a2%
含有相同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ω=m1×a1%+m2×a2%m1+m2×100%
注意: eq \\ac(○,1).溶质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那部分物质
eq \\ac(○,2).针对于同一温度下的同一溶剂,溶质的质量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达到饱和时最大,再加入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eq \\ac(○,3).针对于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该溶质的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例6、向10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潜液中加入3g NaCl固体和12g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 )。
20% B. 22.5% C. 25% D. 23%
例7、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C,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 溶质的溶解度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8、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5g该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62.2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溶解度曲线图
1.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例9、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 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 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 溶液。
2.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 硝酸钾 。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 氯化钠 。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 氢氧化钙 。
3.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4.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N):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6.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Q):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7.考点总结:
eq \\ac(○,1).判断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和大小
eq \\ac(○,2).溶解度曲线中点的意义
eq \\ac(○,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eq \\ac(○,4).判断是否有晶体析出或溶解
eq \\ac(○,5).析出晶体(蒸发或结晶)质量的比较
eq \\ac(○,6).提纯方法的选择(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eq \\ac(○,7).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例10.析出晶体质量的比较较
(1)分别用100g水配制t3℃的A物质与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谁多?
(2)分别将t3℃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谁多?
(3)分别将t3℃等质量的A物质与B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谁多?
(4)将等质量的溶质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t℃的等质量的A物质与B物质配置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谁多?
例如右图提纯的方法选择: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eq \\ac(○,1)、规律陡降平蒸
eq \\ac(○,2)、提纯要谁取谁
eq \\ac(○,3)、除杂不要谁除谁
KNO3(少量NaCI杂质):降温结晶
NaCl(少量KNO3杂质):蒸发结晶
例如下图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运动多指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例1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3℃时,甲的溶解度为 g。
(2)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
(3)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析出固体的质量:甲 (填“>”“b>c
例13、如下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70g a的饱和溶液从t2°C降温到t1°C时,析出晶体15g
B. P点表示:t2°C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C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t1°C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例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例15、小刚用盛有150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乙中的b
B.①~③溶液中,只有②是饱和溶液
C.①~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③>②>①
D.若将②升温至t2℃,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压强增大
压强减小
气体变多
(压强增大后不变)
温度升高
(压强增大后变小)
气体变少
(压强减小后不变)
温度降低
(压强减小后增大)
H₂О₂+MnO₂
NaOH固体+水
NaOH+CO2
NH4NO3+水
碳酸盐+酸
浓硫酸+水
石灰水+CO2
氢前金属+酸
生石灰+水
铁+水+空气
①温
一定温度下
eq \\ac(○,2)饱
达到饱和时
eq \\ac(○,3)剂
100g溶剂中
④克
克
点的变化
方法
C→A
加溶剂
A→C
加溶质/蒸发剂
A→B
降温
B→A
升温
B→C
升温再加溶质/加溶质再升温/蒸发溶剂后升温/升温后蒸发溶剂
C→B
降温/加溶剂再降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考化学考前查缺补漏专项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溶液的浓度-中考化学考前查缺补漏专项练习,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突破--溶液的形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