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第一节中国书法艺术为例课件PPT 课件 28 次下载
- 第2章 第二节中国篆刻艺术课件 课件 28 次下载
- 第3章 第二节 外国雕塑ppt 课件 18 次下载
- 第4章 第一节中国建筑艺术课件PPT 课件 16 次下载
- 第4章 第二节 外国建筑艺术PPT 课件 17 次下载
中职美术基础模块第二单元 雕塑与建筑第一课 中外雕塑艺术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雕塑的定义:雕塑也称为雕刻,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它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因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最常见的雕塑类型是圆雕和浮雕两种。雕塑艺术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创作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
一、雕塑的制作方法、形式特征
①圆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大型城雕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 ②浮雕。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③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多用于工艺美术品的加工。
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最早的雕塑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附属于当时的实用工艺,以新时器时代《红陶人头壶》和商代《虎食人卣》为例,感受早期雕塑的审美特征。
一、雕塑的制作方法、形式特征
根据雕塑实体能否附着于背景材料,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种类型
《红陶人头壶》 ,1953年陕西洛南县出土,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高23厘米,底径6.3厘米,细泥红陶。器形呈人头葫芦身,平底。人仰头,面带笑容,神态安祥。壶背有流,是一件盛液体的生活用具。壶造型古拙,手法简练,艺术价值极高,为陶塑艺术的启蒙作品。它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6000—6500年前,是仰韶文化的“活化石”。由央视制作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集便介绍了这件作品。
《虎食人卣》 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两件,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
二、中国古代雕塑之—— 气韵生动的陶俑
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将泥捏的人体、动物等一起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殉人制度的衰落,陶俑替代了殉人陪葬,秦始皇陵出土的八千多个兵马俑气势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二、气韵生动的陶俑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
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什么地理位置? 怎么被发现的?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于1974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1997年临潼撤县设区)西阳村。村民在一片荒瘠的砂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这一发现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文物局随即派出考古、文物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决定由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行发掘。1号、2号、3号坑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相当于270个足球场。1号坑象征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的主体部队,2号坑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的混合部队,3号坑是指挥中心。共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
艺术特色:大、多、精、美,秦始皇兵马俑在塑造上采用生动写实的手法。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成都出土的《击鼓说唱俑》(东汉),把说唱者那伸头、耸肩、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表现其活泼、诙谐的过程中,还力图透露出说唱艺人的憨厚、可爱,具有古拙传神、浑然一体的艺术特征。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的惟妙惟肖,被誉为“汉代第一俑”。
2. 汉代:《击鼓说唱俑》
3. 唐代:唐三彩俑
陶俑中有一种“唐三彩”俑也非常引人注目 ,唐三彩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是唐代盛行的一种独特的彩色釉陶,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故称唐三彩),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那丰腴秀美的三彩女立俑、健壮的马俑、骆驼俑等,色泽美丽且形神兼备,独具风格。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特点是形体圆润、饱满。
三、中国古代雕塑之—— 威武雄壮的石雕
中国古代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碑、石阙、墓表、石人和石兽,以显示他们的功绩和尊严,其中的陵墓雕刻往往突出地体现了当时达到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雕凿设计适应其陵园环境,展现了墓主人霍去病的历史功绩。雕塑群在祁连山形墓的陪衬下,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的手法,利用石块本身的质感和量感,赋予顽石以生命和活力,能激发起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成为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作品。
1.汉代霍去病墓前石刻
汉代雕塑艺术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恰到好处,不过多雕镂,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是西汉纪念碑性质雕刻的杰作。 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保留原石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做精细刻画,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
《伏虎》是霍去病陵墓群雕中十分著名的作品,在形象刻画上,石虎沉着地卧在那里,神情机警而威猛,它的四肢强健有力,长长的尾巴卷搭在后背,仿佛蓄势待发,准备扑向猎物。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是指地处江南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当时在帝王陵前使用的是被称为麒麟和天禄的石兽,据说是只有遇到“贵人”才会出现的瑞兽,以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尊严。它们原是作为墓主的守护神和权势、力量的象征而雕置在陵墓之前的,在重视雕刻的整体感的基础上,更注意夸张和变形,显得十分自然生动,极富表现力。如萧景墓石狮造型作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的姿态,气势极其威武雄壮。
2. 南朝“辟邪”陵墓雕刻
昭陵六骏是指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也是唐代最大的帝王陵墓。
六骏是李世民为了追念他自己昔日在战场上的战功,并纪念他心爱的战马而雕刻的,共六块青石浮雕的骏马。
3. 唐代陵墓雕刻 唐代帝王陵墓很多,陵墓与各种雕刻有机结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乾陵和昭陵的雕刻。这些陵墓雕刻不同于一般的观赏性雕刻,它们具有纪念碑性质雕刻常有的寓意与象征的特点,即那些石人、石兽并不完全是表现某一个具体人物或具体动物,而是表达一种理念、一种思想,那生动传神的骏马、威猛、凛然不可侵犯的石狮,无不显示着帝王陵的神圣尊严。代表作:昭陵六骏 、乾陵石狮。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
在乾陵司马道的最北端,雄踞着一对非常引人注目的石狮。这两尊石狮突目隆鼻,丰颐利齿,筋肉丰满,身体粗壮,前肢挺立,足爪暴突,显得特别强健有力。它们居高临下,虎视眈眈,宛若两名魁梧而忠于职守的卫士,睁着警惕的眼睛,竖着灵敏的耳朵,夜以继日地守护着陵寝。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大势至菩萨像
原位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局部)
中国宗教雕塑以佛教造像为最多,多集中于全国各地的石窟中,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合称中国四大石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融合了儒、道文化及民间神话传说,不同时代佛教造像的面貌、风度也有差异,这些神像是中国古典雕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4. 风格多样的宗教石雕
从题材内容上看,中国古代雕塑分为三大类:陵墓雕塑、宗教雕塑、民俗雕塑
什么是陵墓雕塑?是指陵墓建筑中的雕塑部分,包括地上的纪念性雕塑和墓室随葬雕塑。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塑造了一只神速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背上,燕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整体上看,是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
试比较秦代和汉代陵墓雕塑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
材料上 秦:陶土 汉:石头工艺技巧上 秦:陶冶烧制 汉:循石造型艺术特点上 秦:个体高大,写实逼真 汉:形象古拙,讲究生动
同:这两个时期的雕塑作品体现的民族精神都是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
什么是宗教雕塑?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中国宗教雕塑以佛教造像为最多,多集中于全国各地遗存的石窟中。
什么是民俗雕塑?是指以民间文化为内容的雕塑作品称为民俗雕塑
三彩骆驼,仰首嘶鸣,驼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驼队不畏艰险、长途跋涉的真实景况。由长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交通纽带,具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既是往来商客的坐骑,又是商品物资的运载工具。
重庆大足区宝顶山石窟中的《养鸡女》 。展现的是一位农家少妇掀开鸡笼,两只鸡正在争啄一条蚯蚓的场面。雕像充满诗意般的乡村风情。
清代最后一个雕刻家张明山,名作《渔樵问答》中二人顾盼的神采,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淳朴、善良,具有浓厚的田园风情。跨越时空,在文思凋敝的清末,化为了那一时代人的慰藉与期盼。
继唐代雕塑高速发展成熟期之后,宋朝的雕塑逐步走向如实描摹之路,逐渐地转向世俗化。
四、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
中国辛亥革命(1911)以来的雕塑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普及与提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进入20世纪,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已处于衰落时期,民间小型雕塑虽很繁荣,但未能成为主流。现代雕塑吸取了西方雕塑精华又大加变异,不再满足于客观世界的模仿,而用生活中抽象形态表现事物的本质,表达人们的共同情感,使之具备某种象征意义。 现代雕塑注重和城市环境、建筑的空间共振,作品与自然融为一体。
《拓荒牛》雕像是深圳开拓精神的象征,是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潘鹤雕刻而成的。拓荒牛,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是改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拓荒牛精神是中华民族应具有的精神。
拓荒牛粗犷雄伟,重心向前,坚韧不拔,是刚毅和力量的象征
潘鹤(1925-2020)广州南海人,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家、全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具有杰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其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碑等。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了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分布在国内外68个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也被国家级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屡获国家级最高奖项。
吴为山,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生命题,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中国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了五百余件历史人物雕塑,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其作品目前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永久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及欧美重要博物馆。代表作:《家破人亡》《孔子》等。
位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口的11.5米高的雕塑,就是作品《家破人亡》,一位悲痛至极被凌辱的母亲,双手无力地托着死去的婴孩,仰天呼号。这是一位悲怆的母亲,千千万万中国人如她失去至亲一般,经历战火后遍体鳞伤,却依然屹立不倒。
吴为山所塑的孔子像妙合形神、普世端立,一派和谐慈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粹。
感受经典 《秦始皇兵马俑》
位于秦始皇陵东侧500米处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捅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我们会看到人物面部形象的刻画,形态逼真,神态万千。 其次我们会被这数以万计的兵阵所震撼,可以看出他们的装备,俭朴又很实用。 再次我们应该注意到严格而写实的风格。
感受经典 《卢舍那大佛》
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大佛》建于唐代,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在开窟造像时,别具匠心一反常规,不采取全部开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势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烘托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这尊如此巨大的佛像能够雕凿的如此生动入神,实在是个奇迹。
感受经典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上层小须弥座的四面刻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拼成的八个花环,以示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下层大须弥座的束腰部镶嵌着十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其中八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事件,按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八幅浮雕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抵御列强侵略英勇抗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初心。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建成的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
《虎门销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武昌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感受经典—《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五四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案”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
《南昌起义》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从这时起,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的斗争。
《抗日游击战争》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胜利渡长江》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
感受经典—《艰苦岁月》
《艰苦岁月》是潘鹤的著名作品,作品原件现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刻划栩栩如生,老战士的面孔上那种由于饱经风霜和长期战斗生活,由于常常深思而显得特别深刻的皱纹,一双只有长年繁重的劳动才足以磨练成的那样粗大的手,穿着一身破旧的军装,虽然精瘦却显得十分有力的筋骨,显示出老革命者的不平凡的生活,表现出一个老红军的性格美,少年那种信赖而亲密地倚在老战士的身边,仰首瞩望着远方的姿态,入神地倾听着,像是已进入一种美好的遐思的表情,都明确地刻划出一个年轻的革命战士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从形式结构上看,雕塑家通过一老一少年龄的对比,沉着老练和天真幼稚,性格上的对比,一个吹笛情真意切、一个聆听凝思遐想,形成动态和情绪的对比,老少两人坐的位置,一高一低,在构图形式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连笛了和步枪的摆放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艺术家用富于流动感,质朴带有涩味的手法,塑造出艰苦环境中真切生动,富有性格特征的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
鉴赏中国雕塑作品的要点
一、从雕塑体积的美和体积组合所形成节奏韵律入手二、辨别作品的题材,感受作品的象征三、观察雕塑的种类,感受空间之美四、鉴赏雕塑要有一定的历史常识和地域文化知识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用橡皮或萝卜为自己做一个印钮。2.尝试利用陶土等,捏制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泥娃娃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
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基础模块第一单元 绘画第二课 外国绘画艺术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基础模块第一单元 绘画第二课 外国绘画艺术示范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传承文明脉络初探,感受经典,创意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中国工艺美术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本册综合示范课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史脉络及代表品类,黑陶的特点,此时期玉器的特点,战国漆器的特点,汉代漆器的特点,青瓷的装饰方法,什么是缂丝,元代瓷器特点,明代瓷器的特点,明代家具的艺术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美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课 中外建筑艺术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美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课 中外建筑艺术教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脉络初探,感受经典北京故宫,感受经典,创意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