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课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第1页
    高中历史课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第2页
    高中历史课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课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课题12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日照模拟)理学家提出“理”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质是( )
    A.中正平和,阴阳和合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接受挑战,理性科学
    D.兼收并蓄,勇于创新
    【解析】选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促使儒学焕发生机,说明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的特点,故D正确;A、B属于道家思想特点;C中理性科学不符合材料主旨。
    2.在宋明时期,理学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的分支。虽然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他们都( )
    A.强调理的作用B.赞同知与行合一
    C.压制人的欲望 D.服务于现实政治
    【解析】选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理在外,需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需要加强内心反省,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D;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也都强调理的作用,但强调理最终仍然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政治,排除A;赞同知与行合一,是陆王心学中王阳明的观点,而非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排除B;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主张加强内心修养,致良知,仍然需要克制私欲,但两者的克制私欲,恢复天理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
    3.(2020·北京模拟)北宋张载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意思是说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B.虚心求知、择善而从
    C.学贵有用、经世致用
    D.以德育人、博学精思
    【解析】选C。据材料“如果圣人之学不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那么,这种圣人之学是没有用的”可知,张载主张要学以致用,C正确;A、B、D均与此不符。
    4.(2020·滨州模拟)元朝时某宰相向皇帝上奏说: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这一主张( )
    A.否定了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
    B.强调治国人才的德行修养
    C.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
    D.表明理学开始受到官方推崇
    【解析】选B。依据材料“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以程子、朱子注解为主,是修己、治人之学”可以得出元朝强调治国人才的德性修养,故B正确;元朝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以明经科为主,并未否定科举考试制度,故A错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公平化,并非材料主旨,故C错误;南宋时期理学开始受到推崇,并非元朝,故D错误。故选B。
    【加固训练】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故D正确。A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材料无法体现;C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5.(2020·营口模拟)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出发点是( )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
    【解析】选C。宋代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把宇宙本原和儒家伦理等同,将“天理”和“人欲”对立的出发点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C符合题意;强调封建伦理(“天理”)至上,压制正常“人欲”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经世致用的学习方法不符,也不仅仅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养,A、B、D不符合题意。
    6.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从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解析】选C。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核心内容与儒家思想的法制化、宗教化、哲学化无关,从而直接排除A、B、D。“八端”即体现儒家思想的道德化,C符合题意。
    7.(2020·泰安模拟)唐诗及其以前的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 )
    A.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要求
    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由唐诗到宋词文学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这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无关,A错误;据所学可知,唐代雕版印刷术就已存在,故C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学的发展趋势,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无关,D错误。
    【加固训练】
    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是为小说;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平话”。这反映出宋元时期( )
    A.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文学形式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C.市民娱乐活动极为丰富多彩
    D.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解析】选D。A以偏概全;统治阶级需要,与材料中“市井间”不符,故B错误;娱乐活动极为丰富无法体现,与材料中“演说话者”不符,故C错误;“宋元之际”商品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与材料中“市井间”相符,故D正确。
    8.(2021·承德模拟)有学者指出:“宋以后的时期,特别是南宋和元及其以后,在文学上和过去相比有一显著的不同,即文学已不是只为皇帝、官僚和士大夫阶级服务,也为平民服务(这一现象其实发轫于唐代),即为商人、差吏、城市手工业者等服务。”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繁荣B.文人政治的勃兴
    C.文学作品世俗化D.理学思想的兴起
    【解析】选A。由材料“即文学已不是只为皇帝、官僚和士大夫阶级服务,也为平民服务(这一现象其实发轫于唐代),即为商人、差吏、城市手工业者等服务”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学繁荣,并出现世俗化的趋向,故选A;材料信息与文人政治无关,排除B;文学作品世俗化是现象,材料强调的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文学,并未提及理学思想,排除D。
    9.(2020·潍坊模拟)如图是南宋画家夏圭的《临流抚琴图》,画中一位高士临流而坐.作抚琴之状。该作品( )
    A.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
    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豪放
    C.注重表现意境和笔墨情趣
    D.以人物为核心布局、构图
    【解析】选C。材料“南宋画家夏圭《临流抚琴图》”属于文人画,夏圭通过绘画作品中的山河残缺不全,其特点是注重意境,抨击南宋政治黑暗,偏安一隅,故选C;文人画并非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排除A;“构图气势宏伟、画风豪放”是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的时代背景,排除B;以人物为核心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点,文人画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排除D。
    10.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促使欧洲
    ( )
    A.告别骑士时代
    B.加速思想解放
    C.完成社会转型
    D.迎来地理发现
    【解析】选D。由题干中的“惟凭针盘而行”“一舟人命所系也”可知是指南针,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故D正确;火药促使欧洲告别骑士时代,故A错误;印刷术加速了思想解放,故B错误;西欧社会转型是自身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指南针促使欧洲完成社会转型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
    11.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载:“(宋朝)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印刷术的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
    【解析】选A。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故A正确。
    12.某学者说:“汉字在辽是一种通行的文字。辽对外的正式公文,朝廷诏令奏议,对中原的一切诏书,对西夏的所有文件,对地方上的南北文牒,都一律使用汉文”。这说明( )
    A.辽没有创制本民族的文字
    B.契丹文字使用范围有限
    C.辽的大小字就是汉字
    D.辽汉文用于非正式场所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辽正式的重要文件都使用汉字,契丹文用于一些不重要的非正式场所,适用范围有限,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
    13.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4分)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8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定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概括即可。第(2)题,结合课本内容归纳宋代在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答案:(1)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4分)
    (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亮点;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8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者: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提取表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个时期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解答本题首先要建立经济与文学关系,可从城市经济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分析,也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分析。
    答案:示例一
    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2分)
    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朝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朝市场分散于宅屋之间,经营时空不再有限制。这说明宋朝政府放松对城市的市场交换行为的直接管理,宋朝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唐诗宋词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10分)
    示例二
    论题:市民生活与文学发展。(2分)
    说明:唐诗《卖炭翁》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讲究格律,题材偏重政治主题。宋词《望海潮·东南形胜》的句式参差不一,句法灵活多样,以个人的感受描绘了杭州的繁荣。宋朝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容易抒发情感,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这说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由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10分)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随堂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史学家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