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01讲《溶液的形成1》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展开第02讲 溶液的形成2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了解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3.认识溶解现象,初步区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基础知识】
1.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时吸热:NH4NO3、NH4Cl等。
(2)溶解时放热:NaOH(固体)、浓硫酸(液体)等。
(3)溶解时吸放热不明显:NaCl、蔗糖等。
【注意】物质投入液体中放热的情况:
①溶解放热:如NaOH;
②与水反应放热:如CaO(反应方程式为:CaO+H2O == Ca(OH)2);
③与溶液中的溶质反应放热:如镁和稀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2.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乳化:洗涤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现象。
(3)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
①洗涤剂:乳化油污,形成乳浊液。
②汽油: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 悬浊液 | 乳浊液 | 溶液 |
定义 |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的混合物 |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外观特点 | 浑浊、不均一 | 浑浊、不均一 | 透明、均一 |
静置后现象 | 沉淀(不稳定) | 分层(不稳定) | 稳定不变 |
实例 | 泥水 | 油水混合物 | 食盐水 |
共同点 | 都是混合物 |
【考点剖析】
考点一: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1.把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能得到溶液且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面粉 B.硝酸铵 C.花生油 D.食盐
【答案】B
【解析】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得到的溶液且温度明显降低,符合题意;
C、花生油不溶于水,得到乳状液,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得到溶液但温度变化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二:乳化现象
例2.下列关于乳化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
C.用醋洗去水壶里的水垢是乳化现象
D.洗洁精能够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
【答案】D
【解析】A、利用乳化作用除油污是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错误;
B、加入乳化剂,能将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油滴,形成的混合物仍是乳浊液,错误;
C、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因为水垢中的物质能和醋酸反应而溶解,错误;
D、洗洁精能够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正确。
故选D。
考点三: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判断
例3.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答案】C
【解析】A、牛奶属于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溶液,自来水中含有可溶质杂质,属于溶液,汽油不溶于水,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江水中含有不溶性的固体悬浮物,属于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酒精是纯净物,泥浆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属于悬浊液,汽水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真题演练】
1.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氯化钠固体 D.硝酸铵固体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解放热,装置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U型管红墨水左低右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稀释放热,装置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U型管红墨水左低右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解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则U型管红墨水液面相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固体溶解时吸热,装置中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则U型管红墨水左高右低,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量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由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当溶解完毕,温度会慢慢降至室温;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当溶解完毕,温度会慢慢升至室温。
A、根据分析可知,NaOH溶于水温度先升高,最后降至室温,NH4NO3溶于水温度先降低,再升至室温,符合题意;
B、图像中两条曲线都没有降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C、图像中两条曲线趋势画反了,NaOH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升高再降至室温,NH4NO3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降低再升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D、图像中两条曲线趋势画反了并且没有恢复至室温,NaOH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升高再降至室温,NH4NO3溶于水的曲线应该先降低再升至室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清洗餐具的步骤中,可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A.用清水冲洗 B.用洗洁精清洗 C.用干布擦拭 D.用消毒柜除菌
【答案】B
【解析】A、用清水冲洗餐具,是靠水的流动将上面的物质冲走,故选项错误;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水和油污形成乳浊液,属于乳化现象,故选项正确;
C、用干布擦拭是利用布吸收餐具上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用消毒柜除菌是利用高温或紫外线将细菌和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活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蔗糖 C.食盐 D.食醋
【答案】A
【解析】A、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正确;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得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得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D、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得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A。
5.晓晨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1)①食用油,②食盐、③面酱,④白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2)烹煮番茄汤时,为了解汤的咸淡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填“均一”或“稳定”)性。
(3)烹煮后的油锅很难用水洗干净,加点洗洁精就能轻松地洗掉,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作用。
【答案】(1)②④
(2)均一
(3)乳化
【解析】(1)①食用油难溶于水,只能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于液体里,形成乳浊液;
②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③面酱与足量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④白醋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故填:②④;
(2)烹煮番茄汤时,为了解汤的咸淡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咸味相同;
(3)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能洗掉锅上的油污。
6.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红墨水 B.汽油 C.泥土 D.白糖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一定有水 B.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盛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4)沾在衣服上的油污可用_______溶解除去。
【答案】(1)D
(2)D
(3)C
(4)汽油
【解析】(1)
A、红墨水溶于水得到的是红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汽油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泥土不能完全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白糖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2)
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但汽油、酒精等也是常用的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不符合题意;
B、溶液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不符合题意;
C、气体也可以做溶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叫做溶液,故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3)
A、氢氧化钠溶于水剧烈放热,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热量吸收或释放,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汽油能溶解油脂,故沾在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溶解除去。
7.小明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1)以上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_______。
(3)用下列选项填空:a 过滤、b 溶解、c 乳化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填序号,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____油污。
【答案】(1)④
(2)高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①c ②b
【解析】(1)油污不溶于水,只使用水,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不能把餐具上的油污清洗掉.所以方法①②清洗效果很差;使用冷水滴加2滴洗涤剂,由于水温较低,微粒运动速度慢,乳化则需要较长时间,清洗效果不理想.所以方法③还不是效果最好的方法;第④种方法,综合了上述几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不足,使用热水滴加2滴洗涤剂的方法,温度高微粒运动加快,使乳化更快、更彻底.所以,在以上四种方法中,该方法清洗餐具效果最好,洗涤最干净;故填:④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好,理由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洗涤剂的活性越强,乳化效果越好;故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①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选c;
②小明认为: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故选b。
【过关检测】
1.如图所示,U型管内a、b两液面高度相同。现将胶头滴管内的少量水挤入锥形瓶内,一会儿后观察到U型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已知固体X是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蔗糖四种固体物质中的一种,则X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钠固体 D.蔗糖固体
【答案】B
【解析】观察到U型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故需要瓶内温度明显降低或气体减少才可出现此种现象。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符合题意;
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化,不符合题意;
D、蔗糖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几乎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向如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
【答案】C
【解析】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说明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A错误;
B、蔗糖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温度几乎不变,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C正确;
D、氯化钠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温度几乎不变,D错误。
故选C。
3.下列过程利用了乳化作用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 B.用蒸馏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
C.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污渍 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C
【解析】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是由于汽油能溶解油污,不属于乳化现象,选项错误;
B、用蒸馏水洗去试管内的氯化钠是由于氯化钠溶于水,不属于乳化现象,选项错误;
C、用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污渍,是由于洗发水使油污分散成小油滴,不聚集被水冲走,属于乳化现象,符合题意;
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由于酸和水垢发生反应,不属于乳化现象,选项错误;
故选C。
4.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 “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答案】A
【解析】A、溶解性是物质的属性,与所处的地方没有关系,在太空中水也能溶解一些物质,可以做溶剂,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油是不溶于水的,在地面上物体受到重力,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油,所以当把两种液体混合之后,油会浮在水的上面,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C、在太空中油水混合、静置后不分层,在地面上油水混合、静置后分层,说明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此选项说法正确;
D、在地面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滴,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硝酸铵和氯化钠
C.碳酸钙和氯化钙 D.氯化钠和蔗糖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C、加水不溶解的是碳酸钙,能溶解的是氯化钙,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蔗糖都能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解时没有明显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不能区分,符合题意。
故选D。
6.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
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 水的体积 | 所加物质 | 测量液体温度(℃) |
实验1 | 50mL | NH4Cl | 15 |
实验2 | 50mL | CaCl2 | 28 |
实验3 | X | NaCl | 21 |
实验4 | 50mL | 无 | 22 |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___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______(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答案】(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NH4Cl
(4)A、B
【解析】(1)因实验要探究的是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因而,除所选物质种类不同外,其他变量应相同,所以水的体积都应该是50mL;
(2)因实验4是对比实验,由实验2和实验4所得数据比较可知加入氯化钙后溶液温度升高,故氯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故可用氯化铵溶于水制成“冰袋”,用于冷敷;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会影响实验效果,故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不会影响实验,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衔接预习】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精品讲义(人教版)第01课 走进化学世界(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衔接预习】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精品讲义(人教版)第01课 走进化学世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衔接预习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精品讲义人教版第01课走进化学世界原卷版docx、衔接预习新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精品讲义人教版第01课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09讲《碱的化学性质》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09讲《碱的化学性质》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10讲《中和反应》寒假精品讲学案解析版docx、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10讲《中和反应》寒假精品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07讲《酸的化学性质》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 这是一份【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07讲《酸的化学性质》寒假精品讲学案(含解析),文件包含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08讲《常见的碱和溶液的导电性》寒假精品讲学案解析版docx、寒假自学2023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08讲《常见的碱和溶液的导电性》寒假精品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