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强化提高练习--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强化提高练习--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强化提高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就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说法不一,事迹也多由神话传说构成,但《周礼》《史记》等古代史书均有记载。这一古史系统( )A.证明三皇五帝确实存在 B.是我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象征C.说明君权神授源远流长 D.是先民创造历史轨迹的反映2.从历史地图展现的时间和空间中,可以追寻到历史发展的踪迹。观察图1和图2,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诸侯争霸,经济凋敝 B.民族交融,思想僵化C.北方动荡,南方开发 D.分封崩溃,局部统一3.汉代学者贾谊曾经评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然后以六合为家,峭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残酷暴虐的统治 B.丧失了崤函战略要地C.六国贵族的反抗 D.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4.下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线以北是游牧区,线以南是农耕区)。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汉武帝时期( )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C.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 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5.如表是东汉永寿三年到西晋太康元年著籍人口变化表(部分)。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户数口数东汉永寿三年(157年)1067796056486856三国时期14664237672881西晋太康元年(280年)245984016163863 A.自然灾害的频发 B.寺院经济的膨胀C.专制皇权的衰落 D.豪强士族的发展6.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出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注重虚心纳谏 C.加强边疆管理 D.注重以民为本7.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显示了这样三个理念:第一,人品是可以量化的;第二,人品是可变的;第三,人品高下应该与官位官阶相应。这一制度应是( )A.军功爵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8.王安石“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此处涉及的变法措施是( )A.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B.实行征兵制C.编制管理和训练农民 D.丈量土地以增加税收9.10世纪中叶到14世纪后期,中国进入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以及元朝大范围统一的时期,辽、西夏、金、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A.推动中国政治中心北移 B.弱化边疆与中原的联系C.激化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D.消灭了各民族间的差距10.“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种现象最早得到解决的表现是( )A.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 B.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C.宋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D.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11.为了总结农业发展经验和指导农事生产,中国古代编写了大量的农学类书籍。其中有一部著作,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这部著作是( )A.《灵宪》 B.《禹贡地域图》 C.《农书》 D.《天工开物》12.明宪宗时期曾派人查阅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却寻而不得。原来是被兵部车驾司郎中刘大夏率先寻得,藏了起来。问及缘由,刘大夏说“三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珍宝,于国家何益?旧案虽在,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究其有无耶?”刘大夏 “拔其根”的原因是郑和下西洋( )A.给明朝带来了较大的财政负担 B.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C.打开了殖民者进入中国的通道 D.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1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因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观察下面两幅图,清政府这一调整的本质意图是( )A.实施地方多级行政制度 B.考核省级官员职务效能C.解决基层组织冗官问题 D.防止地方形成割据势力14.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他基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学术史、儒家学说乃至遗民精神归属加以反思、批评和重建。下列属于其主张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工商皆本”C.“致良知” D.“童心说”15.明代卷轴画大都以鲜花野草、山情水韵、逸致幽情为主,在表现内容上大都远离社会,除了像唐寅.徐渭那样有特殊经历和思想境界的画家以外,极少有人在作品中表现现实的内容。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为( )A.文人追求个性才情的发挥 B.政府对文化艺术的高压政策C.诗书画等艺术因素的融汇 D.知识分子热衷践行程朱理学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资治通鉴》卷226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白居易集》卷2《重赋》材料二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及启示。17.中华文明巡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帮深。博物馆准备举办主题为“中华文明巡礼”的展览活动,邀请同学们参与布展。(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展馆。(填写字母)A.“汉委奴国王”金印B.甲骨卜辞C.大雁塔进士题名帖D.驻藏大臣令牌E.青铜器何尊铭文F.“晋归义羌侯”金印G.郑和宝船大舵杆H.内蒙古和林格尔墓葬中的壁画“举孝廉图” (2)观察下列待展展品,若要据此增加一个展馆,你认为新展馆应被设置在 展馆之后。(单选)八思巴文《百家姓》壁画《契丹人饮马图》纸币“交子” A.先秦馆 B.秦汉魏晋馆 C.隋唐馆 D.明清馆(3)上述展品是按照时序布展的,但也可按照内容专题布展。依照示例,试拟定专题,并选择与之匹配的展品重新布展。示例:专题:从文字看早期国家展品:甲骨卜醉、青铜器何尊铭文专题: 展品: 、 (至少选择两项)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两个领域进行探讨。这里说的历史认同,主要指关于血缘、地理、治统的联系与认识;而文化认同,主要指关于心理、制度、道统的影响与传承。——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以“历史认同或文化认同”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1.D 2.D 3.A 4.C 5.D6.D 7.B 8.A 9.A 10.C11.C 12.A 13.D 14.B 15.B16.(1)特点:以人丁、资产及田亩缴纳税赋;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历史意义: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2)弊端:官员在执行改革法令时,执行不力,腐败贪婪,增加了农民负担。启示:要注重减轻人民负担;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17.(1)先秦馆:B、E;秦汉魏晋馆:A、F、H;隋唐馆:C;明清馆:D、G(2)C(3)从文化遗存看对外关系,“汉倭奴国王”金印,郑和宝船大舵杆或:从少数民族管理看民族融合,驻藏大臣令牌;“晋归义羌侯”金印18.观点:古代中国政治、文化制度推动了文化认同阐述:古代中国通过政治制度的构建、思想文化的统一传承,使得文化认同不断强化。秦朝统一之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郡县制,有效的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同时辅以文字、度量衡等的统一,为文化认同提供了制度保障。后世历朝历代坚持了中央集权体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文化认同;董仲舒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使得儒学适应了政治形势的需要,汉武帝将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后代奉为圭臬,使得儒学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而儒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使得儒学在更加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得到了认可,成为古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综上可知,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制度构建,促进了文化认同,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专题(一)强化提高练习--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专题(五)强化提高练习--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史专题(四)强化提高练习--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