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
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答案】C
【详解】A.金“虽被火亦未熟”是指金单质在空气中被火灼烧也不反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其氧化性无关,A不合题意;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指CaO+H2O=Ca(OH)2,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的水汽,而CaO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B不合题意;
C.石硫黄即S:“能化……银、铜、铁,奇物”是指2Ag+SAg2S、Fe+SFeS、2Cu+SCu2S,反应中S作氧化剂,与其氧化性有关,C符合题意;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是指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其氧化性无关,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已知:+Br2 +HBr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78g苯分子中含有共价单键数目为9NA
B.1mol苯完全转化为溴苯,增加了NA个共价键
C.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Br2时,会有NA个HBr分子生成
D.若1mol FeBr3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个数一定小于NA
【答案】D
【详解】A.苯分子含有共价单键为碳氢单键,共价单键数目为6NA,故A错误;
B.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该过程中共价键的数目不变,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液溴不是气体,无法用22.4L/mol求液溴的体积,即无法判断生成HBr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氢氧化铁胶体是多个氢氧化铁集合体,因此1molFeBr3完全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粒个数一定小于NA,故D正确;
答案为D。
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碘和CCl4
萃取、分液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渗析
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D
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
升华
氯化铵易升华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水中的溶解度,碘和CCl4互溶,不能用分液操作分离,故A错误;
B.乙酸乙酯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
C.淀粉胶体的胶粒半径小于半透膜的孔径,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NaCl溶液粒子能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可以分离,故C正确;
D.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采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是因为氯化铵受热容易分解生成HCl和氨气,属于化学变化,不是升华缘故,故D错误;
故选C。
4.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
B.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
C.在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
D.在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Cu2+、、
【答案】A
【详解】A.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A正确;
B.三价铁离子和硫氰根离子不共存,会生成Fe(SCN)3,B错误;
C.在滴加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有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不共存生成气体二氧化碳,C错误;
D.的溶液中有大量的氢氧根,氢氧根与铜离子、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A。
5.关于下列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向①中添加酒精时可以采用直接倾倒法
B.仪器②可用于灼烧固体
C.④在水洗后不用润洗即可装入标准溶液,然后赶气泡、调零。
D.图示仪器中使用前需检漏的只有1种
【答案】D
【详解】A.将酒精灯灯头拔开,然后用漏斗将酒精缓慢加入,A错误;
B.仪器②蒸发皿用于蒸发浓缩溶液,坩埚可用于灼烧固体,B错误;
C.④酸式滴定管在水洗后需润洗再装入标准溶液,C错误;
D.图示仪器中使用前需检漏的只有④酸式滴定管,D正确;
故选D。
6.配制200 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2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B.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C.容量瓶需要用自来水、蒸馏水洗涤,烘干后才可用
D.固体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完成了后面的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D
【详解】A.配制200mL 0.100 mol·L-1的NaCl溶液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容量瓶规格不对,A错误;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则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B错误;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入蒸馏水定容,不必干燥,C错误;
D.固体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完成了后面的操作,冷却至室温后溶液体积会变小,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
故选D。
7.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因其呈浅黄铜色且具有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在酸和催化剂的作用下FeS2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Ⅰ、Ⅱ、Ⅲ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总反应方程式为:4FeS2+15O2=4Fe3++8SO
C.反应Ⅱ中,每消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4mol
D.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C
【详解】A.反应Ⅲ中,Fe2+与NO结合生成Fe(NO)2+,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4FeS2+15O2=4Fe3++8SO中的电荷和元素不守恒,B错误;
C.反应Ⅱ中,FeS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6价,则每消耗1mol FeS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4mol,C正确;
D.反应Ⅰ中,Fe(NO)2+与O2反应生成Fe3+和NO,酸性条件下,没有OH-,所以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为:4Fe(NO)2++O2+4H+═4Fe3++4NO+2H2O,D错误;
故选C。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3SO+Cl2 + H2O=2HSO+2Cl-+SO
B.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C.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 H2O+CO2=CaCO3↓+2H+
D.向明矾溶液中加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2Al3++3SO+3Ba2++6OH-=3BaSO4↓+2Al(OH)3↓
【答案】A
【详解】A.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二氧化硫转化为亚硫酸氢根离子形式存在:3SO+Cl2 + H2O=2HSO+2Cl-+SO,A正确;
B.向碘化亚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硝酸会将还原性亚铁离子和碘离子都氧化,B错误;
C.复分解反应中,较弱酸碳酸不能制出强酸盐酸,该反应不能发生违背事实,C错误;
D.向明矾溶液中加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硫酸根刚好完全沉淀:Al3++2SO+2Ba2++4OH- =2BaSO4↓+AlO+2H2O,D错误;
故选A。
9.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FeCl3·6H2O)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盐酸
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均需用到漏斗
C.试剂c是氯气,在该流程中做氧化剂
D.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溶液W中是否含有Fe2+
【答案】D
【分析】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工业废水中加入试剂a为过量的铁,操作Ⅰ为过滤,得到滤渣Y为Fe、Cu,滤液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渣Y中加入试剂b为盐酸,溶解过量的铁生成氯化亚铁溶液,铜不溶,操作Ⅱ过滤得到铜和滤液Z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液Z和X合并加入氧化剂,氧化Fe2+为Fe3+,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氯化铁晶体。
【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铁,由最终得到FeCl3及其流程图可知,b为盐酸,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Ⅰ、Ⅱ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结晶,均需用到漏斗,B正确;
C.滤液X、滤液Z中均含有FeCl2,c为H2O2溶液或氯气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C正确;
D.亚铁离子、氯离子都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用酸性KMnO4溶液不能检验溶液W中是否还有Fe2+,D错误;
故选D。
10.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溶液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含有CO
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盐
D.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证明该气体是SO2
【答案】B
【详解】A.某溶液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含有CO和中的一种或两种,A错误;
B.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B正确;
C.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不一定是钠盐,C错误;
D.氯气等气体气体也使将品红溶液褪色,检验二氧化硫应该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溶液又恢复红色,D错误;
故选B。
11.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在0℃时1体积水能溶解100体积以上的,与有机物接触时爆炸。实验室将和通入HgO粉末中,发生反应:制取并收集,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已知:的熔点为−116℃,沸点为3.8℃;的沸点为−34.6℃;的熔点为−77.8℃,沸点为−33.5℃。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装装置时,仪器、导管间均用橡胶管与橡胶塞连接
B.浓盐酸与足量的反应,若参加反应的HCl为8 mol,则反应中转移5 mol电子
C.装置G的试剂为无水氯化钙
D.装置E应用加热带缠绕于反应柱加热,这样可使反应物受热更均匀
【答案】B
【详解】A.Cl2O与有机物接触时爆炸,因此组装装置时,仪器、导管间不能用橡胶管与橡胶塞连接,故A错误;
B.浓盐酸与足量的KMnO4反应,根据2KMnO4~16HCl~5Cl2,16molHCl参与反应转移10mol电子,若参加反应的HCl为8 mol,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故B正确;
C.装置G的作用尾气回收和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F,氨气能与无水氯化钙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试剂应为碱石灰,故C错误;
D.根据反应可知反应温度在常温25℃左右,因此不需要用加热带缠绕于反应柱加热,故D错误;
答案为B。
12.用体积相同的15mol·L-1HNO3、4mol·L-1HNO3分别将两份等质量的铜片完全溶解,发生如下反应:
①4HNO3(浓)+Cu=Cu(NO3)2+2NO2↑+2H2O,所得溶液为绿色
②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所得溶液为蓝色
用注射器分别取①、②中的少量溶液,夹上弹簧夹后,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现象如下:
I
①中液面上方呈红棕色,……
II
②中无明显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中产生NO2,②中产生NO,说明氧化性:稀HNO3>浓HNO3
B.溶解等量的Cu,做氧化剂的HNO3(浓)的物质的量大于做氧化剂的HNO3(稀)的物质的量
C.I中溶液上方呈红棕色是因为发生反应2NO+O2=2NO2
D.①和②所得溶液颜色不同,是因为铜离子浓度不同
【答案】B
【详解】A.①中产生NO2,②中产生NO,说明浓硝酸的得电子能力强,氧化性:稀HNO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白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