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等十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等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GeneralConferenceonWeightsandMeasures,CGPM)通过了修改摩尔定义等一系列调整的提案,修改变化已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新的“摩尔”定义是:1摩尔包括个基本单元,这一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下列有关“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联系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C.摩尔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
D.国际上新定义:1摩尔是的所包含的碳原子数
【答案】C
【详解】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单位,A错误;
B.摩尔是个单位,B错误;
C.摩尔是个单位,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C正确;
D.国际上新定义:1摩尔包括个基本单元,数值上是的所包含的碳原子数,D错误;
故选C。
2.通常需用焰色反应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丝绸与棉布 B.氯化钠与氯化钾
C.硫酸铵与氯化铵 D.碳酸钠与硝酸钠
【答案】B
【分析】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
【详解】A.丝绸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棉为植物纤维,灼烧无烧焦羽毛味,无需用焰色反应;故A错误;
B.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故B正确;
C.两者不含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碳酸钠与硝酸钠均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均为黄色,故D错误;
故选B。
3.氧化还原关系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B.
C. D.
【答案】D
【分析】反应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为有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反应;
【详解】A.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反应在碳、氢元素化合价改变,且不是化合、分解、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4.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A.萃取 B.分液 C.蒸馏 D.升华
【答案】C
【详解】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应是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 故选C。
5.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生活中的物质
有效成分的化学式
用途
A
食盐
做调味品
B
小苏打
做发酵粉
C
漂白粉
做消毒剂
D
复方氢氧化铝片
做抗酸药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食盐氯化钠可以做调味品,故A正确;
B.小苏打碳酸氢钠可以做发酵粉,故B错误;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能做消毒剂,故C正确;
D.氢氧化铝能和胃酸盐酸反应,用于做抗酸药,故D正确;
故选B。
6.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与科学实验紧密相关。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道尔顿发现原子——“空心球”模型
B.汤姆孙发现电子——“葡萄干面包”模型
C.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有核”模型
D.玻尔解释氢原子光谱——“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答案】A
【详解】A. 道尔顿发现原子,提出了“实心球”模型,故A错误;
B. 汤姆孙发现电子,而且原子呈电中性,据此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故B正确;
C. 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有核”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α粒子散射实验,故C正确;
D.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系统只能具有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当原子从一个具有较大能量的定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较低的定态时,它辐射出具有一定频率的光子,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和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的电子在不同能阶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该光谱的发现在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故D正确;
故选A。
7.最近,中国科学家团队发现了新核素,其质子数为90.此前已发现钍的25种核素,天然钍的存在几乎是。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新核素和的中子数不同
B.新核素和的质量数不同
C.新核素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D.新核素是一种新元素
【答案】D
【分析】核素的表示方法为: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
【详解】A.新核素和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故A正确;
B.新核素和的质量数分别为207、232,故B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新核素和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新核素是钍的一种新核素,但两者属于同一种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一定体积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并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小组同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时刻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
B.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说明生成的不是电解质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D.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
【答案】D
【分析】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溶液中,滴入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零,溶液不导电,此时为B点;B点后稀硫酸过量,溶液存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又导电;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时刻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中和,故A错误;
B.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硫酸钡为电解质;AB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减弱,是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故B错误;
C.BC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故C错误;
D.B处溶液的导电能力约为0,说明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物质是按照纯净物、化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是
A.盐酸、天然气、醋酸、干冰 B.冰水共存物、㫜矾、氯化钾、乙醇
C.四氯化碳、浓硫酸、硫酸钡、氧气 D.白酒、苛性钠、氨水、三氧化硫
【答案】B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也是混合物;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胆矾是CuSO4·5H2O,属于化合物;氯化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氯化钾是电解质;乙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正确;
C.浓硫酸为溶液属于混合物;氧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白酒是乙醇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是混合物,因此氨水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10.已知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16 B. C. D.
【答案】D
【详解】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由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可知,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32g/mol,故选D。
1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时,水所含的电子数为2
B.重水比水多个质子
C.溶液中的的数目为
D.(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个中子
【答案】A
【详解】A.4℃时,水为3.6g,为0.2mol,所含的电子数为2,故A正确;
B.1分子重水、水所含有质子数均为10,则重水比水多0个质子,故B错误;
C.不确定溶液体积,不能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分子氮气中含有14个中子,(标准状况)氮气为1mol,含有14个中子,故D错误;
故选A。
12.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采用化学方法提取青蒿素而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的沸点为35℃。如图是从黄花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燥时应该将黄花青蒿置于干燥管中
B.操作Ⅰ是萃取,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分液漏斗
C.操作Ⅰ是蒸馏,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锥形瓶等
D.操作Ⅰ是酒精灯加热,然后加水溶解、过滤
【答案】D
【分析】根据乙醚浸取法的流程可知,对青蒿进行干燥破碎,可以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用乙醚对青蒿素进行浸取后,过滤,可得滤液和滤渣,提取液经过蒸馏后可得青蒿素的粗品,对粗品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可得精品。
【详解】A.对固体物质干燥通常在干燥器中进行,故A错误;
B.操作Ⅰ是过滤除去滤渣得到提取液,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B错误;
C.操作Ⅰ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是过滤,故C错误;
D.操作Ⅰ是酒精灯加热,然后加水溶解、过滤,故D正确。
故选D。
13.铋(Bi)元素价态为+3时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加入溶液
①适量铋酸钠溶液
②过量的双氧水
③适量KI•淀粉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红色
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
得到蓝色溶液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②中产生的气体为O2 B.③中Mn2+做氧化剂
C.氧化性:NaBiO3>KMnO4>H2O2>I2 D.还原性:Mn2+>Bi3+
【答案】B
【分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分析,由①中现象可知:NaBiO3把Mn2+氧化生成,则NaBiO3(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②中现象可知:氧化H2O2产生O2,自身被还原为Mn2+,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H2O2的氧化性;由③中现象可知:碘离子被双氧水氧化成单质碘,则双氧水(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与双氧水反应生成气体,紫色消失,即将双氧水氧化生成氧气,故A正确;
B.③中I-被过量的双氧水氧化,故氧化剂为双氧水,故B错误;
C.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分析,氧化性:NaBiO3>KMnO4>H2O2>I2,故C正确;
D.在反应中MnSO4为还原剂,NaBiO3被还原为Bi3+,则还原性:Mn2+>Bi3+,故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14.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BC
【详解】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nm),因此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错误;
B.Na+直径小于1nm,因此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故B正确;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nm,因此“钴酞菁”分子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C。
三、实验题
1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在生产与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容量瓶是配制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上需标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
下列关于容量瓶检漏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如果发现漏水,应当更换瓶塞
B.如果发现漏水,应当用滤纸吸干
C.检漏时应将活塞旋转180°
D.检漏后的容量瓶应当用蒸馏水洗涤、烘干后再使用
(2)“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已知某“84消毒液”瓶体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则该“84消毒液”有效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写出其有效成分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现欲用固体配制80mL上述消毒溶液,需要称量固体___________。
(3)下图是配制溶液的几个关键实验步骤的操作。
将上述实验步骤A~E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___________。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步骤A通常称为___________;步骤D称为___________,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所配制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B.洗涤液未转移到容量瓶中
C.定容时水多、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
(5)次氯酸钠生成器是一种新型的消毒设备,通过直接电解食盐水生成次氯酸钠,则其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 ①③⑤ C
(2) 2.2mol/L 16.4g
(3) CBDFAE 定容 洗涤 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4)BC
(5)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详解】(1)容量瓶上需标有①温度③容量⑤刻度线,故选①③⑤;
A.容量瓶塞都是固定的,如果发现漏水,应当更换容量瓶,A错误;
B.如果发现漏水,应当更换容量瓶,B错误;
C.检漏时应将活塞旋转180°,再次将容量瓶倒立检查是否漏水,C正确;
D.检漏后的容量瓶应当用蒸馏水洗涤、不用烘干可直接使用,不影响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C;
(2)“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次氯酸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现欲用固体配制80mL上述消毒溶液,需要使用100mL的容量瓶,称量固体2.2mol/L×0.1L×74.5g/mol≈16.4g;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将上述实验步骤A~E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CBDFAE;步骤B通常称为转移,步骤A通常称为定容;步骤D称为洗涤,这步操作的目的是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4)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液浓度,A错误;
B.洗涤液未转移到容量瓶中,溶质质量减小,导致浓度偏低,B正确;
C.定容时水多、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水过量,导致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
D.定容时,俯视溶液的凹液面,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D错误;
故选BC;
(5)直接电解食盐水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钠,。
16.Ⅰ、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a、b、c、d中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反应,且氯水足量)
(1)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是___________(填“a”“b”“c”“d”“e”)。
(2)氯水久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c处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
(3)数字化实验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下图是将传感器插入盛有氯气的广口中测定光照氯水过程所得到的图像,该图像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
A.氯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C.氯水的随时间的变化
D.氯水导电能力随时间的变化
E.氯气的溶解度随时间的变化
Ⅱ、
(4)用胶头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一定量时,红色突然裉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5)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②___________?
【答案】(1)d
(2) 生成白色沉淀
(3)C
(4) 氯水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色 氯水中次氯酸具有哦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5)向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变红色,则为原因①;若溶液仍为无色,则为原因②
【分析】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次氯酸、氯气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详解】(1)氯水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故选d;
(2)氯水久置过程中次氯酸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氯水在氯离子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c处的反应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
(3)氯水久置过程中次氯酸见光分解为强酸盐酸和氧气;
A.生成盐酸,氯离子浓度变大,A错误;
B.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体积分数变大,B错误;
C.生成强酸,酸性变强,氯水的减小,C正确;
D.生成强酸,氯水导电能力增强,D错误;
E.相同条件下,氯气的溶解度不变,E错误;
故选C;
(4)①氯水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色;
②氯水中次氯酸具有哦漂白性,使溶液褪色;
(5)若溶液中还存在酚酞,则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变为红色,故实验为:向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变红色,则为原因①;若溶液仍为无色,则为原因②。
17.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1)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浓盐酸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混合加热,发现了氯气。右图为实验室制取的装置,请回答:
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中,被氧化的与参加反应的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制取氯气时,实验室通常选用浓硫酸、饱和食盐水净化。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下列制取氯气的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
A净化B.收集C.尾气处理
(5)1867年,英国化学家Deacon用空气中的在锰盐或铜盐(氯化铜)催化和430~475℃条件下,将氧化制备得到,这种催化氧化法制取氯气的方法称为Deacon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6)已知:常温下用和市售浓盐酸反应制取难以进行,理论上盐酸的浓度需达到。但若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与浓盐酸反应,常温下很容易制取。
①已知,上图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则装置C中Ⅲ处应放入的是___________(填“干燥的有色布条”或“湿润的有色布条”)。装置C的Ⅱ处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b、无水氯化钙 c、浓硫酸
③装置D中若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多余的氯气,是否可行?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
④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烧碱等产品的工业称为___________。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⑤若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有被电解,理论上最多可生成氯气多少升(标准状况)___________?(写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
【答案】(1)
(2) 分液漏斗 MnO2+4HCl(浓)MnCl2+2H2O+Cl2↑ 1∶2
(3)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干燥氯气
(4)AB
(5) 4HCl(g)+O2(g)2Cl2(g)+2H2O(g)
(6) Ca(ClO)2+4HCl=CaCl2+2Cl2↑+2H2O 干燥的有色布条 b 不可行 氢氧化钙浓度太低,不能吸收完全 氯碱工业 22.4
【详解】(1)氯为17号元素,最外层为7个电子,得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是。故答案为:;
(2)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A中反应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其中,每4份HCl有2份中氯由-1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被氧化的与参加反应的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分液漏斗;MnO2+4HCl(浓)MnCl2+2H2O+Cl2↑;1∶2;
(3)制取氯气时,实验室通常选用浓硫酸、饱和食盐水净化。浓盐酸挥发产生氯化氢气体,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干燥氯气;
(4)A.,先干燥再通入水溶液,气体又变得潮湿,不能达到净化氯气的目的,故A选,B.中空气没法排出,不能达到用向上排空集气法收集的目的,故B选;C.氯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用能达到尾气处理的目的,故C不选;故答案为:AB;
(5)1867年,英国化学家Deacon用空气中的在锰盐或铜盐(氯化铜)催化和430~475℃条件下,将氧化制备得到,这种催化氧化法制取氯气的方法称为Deacon法。其化学方程式4HCl(g)+O2(g)2Cl2(g)+2H2O(g),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故答案为:4HCl(g)+O2(g)2Cl2(g)+2H2O(g);;
(6)①图中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漂白粉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4HCl=CaCl2+2Cl2↑+2H2O。故答案为:Ca(ClO)2+4HCl=CaCl2+2Cl2↑+2H2O;
②装置C的作用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装置C中Ⅰ处放湿润的有色布条,装置C中Ⅲ处应放入的是干燥的有色布条(填“干燥的有色布条”或“湿润的有色布条”)。装置C的Ⅱ处的试剂是b(填序号)。a、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能与氯气反应,故不符; b、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故符合; c、浓硫酸是液体,气体不能通过,故不符;故答案为:干燥的有色布条;b;
③装置D中若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多余的氯气,不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氢氧化钙浓度太低,不能吸收完全。故答案为:不可行;氢氧化钙浓度太低,不能吸收完全;
④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烧碱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故答案为:氯碱工业;;
⑤若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有被电解, , ,V=22.4L,理论上最多可生成氯气22.4升(标准状况),故答案为:22.4。
18.高氯酸铵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1)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和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和,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洗涤、干燥。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若氯化铵溶液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则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2) 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 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 两者均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氯化铵
【分析】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浸取过滤得到滤渣加入氯化铵得到高氯酸铵;
【详解】(1)氯酸钠受热分解生成高氯酸钠和氯化钠,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且低温时溶解度更小,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冰水洗涤、干燥。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
若氯化铵溶液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则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两者均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氯化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阳江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元素或物质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