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求,全部选对得0分)
1.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某些数据合理的是( )
A.洗澡时感觉最舒适的热水温度是7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kg
D.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dm
2.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飞机场的地勤人员戴耳塞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在各种介质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D.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
3.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风景树向后“飞过”,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树 B.地面 C.旁边的楼房 D.自行车
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夜视仪 D.验钞机
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6.“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7.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处时,则光屏上(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接收不到像
8.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 放大镜的成像图
D. 近视眼的成像图
9.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C.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10.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 kg/m3
(多选)1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多选)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3.(4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能区分开“蝉”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茂盛的森林有吸声的作用,这是在 减弱噪声。
14.(4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四句诗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句是 ,凝固过程要 (选填“放”或“吸”)热。
15.(4分)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是 (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16.(4分)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 现象。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 反射,造成“光污染”。
17.(4分)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
18.(2分)量筒内装有600mL的盐水,密度1.1g/cm3,由于蒸发,一段时间后,从量筒刻度上发现还剩500mL盐水,则剩余盐水密度为 g/cm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9.(10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20.(8分)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1)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成像原理相同;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1.(10分)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顺
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 。
四、综合应用题:(第22题6分;第23题8分)
22.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23.2010年4月,日本广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科研小组宣布,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kg的钢质外壳。
(1)求钢制外壳的体积。
(2)若将钢制外壳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10题为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2题为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求,全部选对得0分)
1.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某些数据合理的是( )
A.洗澡时感觉最舒适的热水温度是7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kg
D.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dm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平均质量约50kg,少数同学质量小一些,在45kg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少数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17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飞机场的地勤人员戴耳塞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音在各种介质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D.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
【分析】(1)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声不一定被人听到(超声、次声等);
(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3)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大于液体传声速度,液体传声速度大于气体传声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水中的传播速度;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A、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听见,故A错误;
B、机场工作人员通常佩戴防噪音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传播速度大,故C错误;
D、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声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3.为了响应“低碳生活”,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风景树向后“飞过”,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树 B.地面 C.旁边的楼房 D.自行车
【分析】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A、研究对象是树,不能选择树本身作参照物,故A错误;
B、相对于地面,树的位置没有变化,树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相对于旁边的楼房,树的位置没有变化,树是静止的,故C错误;
D、树相对于自行车的位置不断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选自行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确定,需要清楚: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不同。
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夜视仪 D.验钞机
【分析】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此题。
【解答】解:A、红外线方向性好,可以用作电视遥控器;
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
C、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
D、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
故选:D。
【点评】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红外线特点:
(1)热作用强:烤箱、浴室里的暖灯、夜视仪、热谱图
(2)穿透力强:航空摄影
(3)遥感、遥控:卫星遥感、家用遥控器
紫外线:光谱中紫光之外的部分。天色紫外线的来源是太阳光
紫外线特点:
(1)化学作用强:使胶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强: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3)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制验钞机。
5.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段水平线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持续上升。
【解答】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48℃不变,所以此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析图象可知,CD段已全部变为液态,继续吸热升温,所以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的初温是40℃,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加热5分钟时,该晶体处于熔化过程,应为固液混合态,此时的温度还是48℃,所以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从图示的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物质的种类(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时间等。关键要将熔化过程与图象两者联系起来。
6.“一河诗画,满城烟花”,2019年浏阳国际烟花节的焰火惊艳全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焰火属于自然光源
B.焰火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声速比光速快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分析】(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很多;
(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解:
A、焰火自身能发光,所以焰火是光源,是人造光源,故A错误;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先看到焰火后听到爆炸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快,故C错误;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挡住了焰火,故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源的判别,光的反射以及光速属于基础知识。
7.小琳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她先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在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物体等大的像;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处时,则光屏上(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接收不到像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屏可以承接到实像,不能承接虚像。
【解答】解: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0cm=2f,则f=10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5cm处时,此时物距u=5cm,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收不到。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8.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 放大镜的成像图
D. 近视眼的成像图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解答】解: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的光线发散了,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变得会聚了,故B错误;
C、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像点,故C正确;
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也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是一道基础题。
9.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C.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D.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分析】(1)已知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已知CD是界面,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为90°﹣60°=30°,
而∠COE=45°,则折射角为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
(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E一定为折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
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此题已经告诉界面和光的传播方向,再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介质即可。
10.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 kg/m3
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为原来的
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 kg/m3
【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8g/cm3,故B正确;
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不变,故C错误。
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实验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多选)1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对于本题不但要知道相应的物理知识,还要了解语句的含义才能解答。
(多选)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所以v甲>v乙,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由于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
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3.(4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能区分开“蝉”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不同;茂盛的森林有吸声的作用,这是在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分析】(1)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能区分出“蝉”和“鸟”的叫声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传播过程中。
【点评】该题考查了同学们对音色的理解和减弱噪声方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4.(4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四句诗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句是 已是悬崖万丈冰 ,凝固过程要 放 (选填“放”或“吸”)热。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解答】解:已是悬崖万丈冰,冰是水变成的,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已是悬崖万丈冰;放。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是中考常见的类型。
15.(4分)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虚 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是 不变 (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虚;不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学生容易被“鸟向下俯冲”迷惑,误认为像变大。
16.(4分)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 色散 现象。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 镜面 反射,造成“光污染”。
【分析】(1)在天空出现彩虹、日光照射在肥皂泡上出现彩色条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平行光射到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反射面时,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会造成光污染。
【解答】解:(1)日光照射在肥皂泡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2)建筑物的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从同一方向射出,反射光线很强,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亮污染或光污染。
故答案为:色散;镜面。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色散和镜面反射的实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与物理相联系的现象,将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
17.(4分)我们观察到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它们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由于光的 折射 而形成的 虚 像(选填“虚”或“实”);后者是由于光的 反射 而形成的 虚 像(选填“虚”或“实”)。
【分析】首先要了解“水中的鱼”和“水中的云”的成因,然后根据它们各自的成像特点进行解答。
【解答】解:水中的鱼:鱼在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进入人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水中的云:云和人都处在同一种介质中,云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反射进入人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折射;虚;反射;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折射原理以及它们的成像特点。判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此题的难点。
对于此类题,只需把握住实像的定义(能成在光屏上的像即为实像)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18.(2分)量筒内装有600mL的盐水,密度1.1g/cm3,由于蒸发,一段时间后,从量筒刻度上发现还剩500mL盐水,则剩余盐水密度为 1.12 g/cm3。
【分析】知道原来盐水的体积和密度,根据ρ=的变形式求出原来盐水的质量,由于蒸发掉的是水,根据m=ρV求出蒸发掉水的质量,两者的差值即为剩余盐水的质量,再根据ρ=求出剩余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600mL=600cm3,500mL=500cm3;ρ水=1.0×103kg/m3=1.0g/cm3;
由ρ=可得原来盐水的质量:m1=ρ1V1=1.1g/cm3×600cm3=660g,
蒸发掉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600cm3﹣500cm3)=100g,
剩余盐水的质量:m2=m1﹣m水=660g﹣100g=560g;
剩余盐水的密度:ρ2===1.12g/cm3。
故答案为:1.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蒸发掉的是水,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9.(10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高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92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当时的大气压 < (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质量 不同。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温度计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3)①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③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
【解答】解:(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2)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2℃。
(3)①由图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
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③如丙图,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高;(2)92;(3)98;<;质量。
【点评】实验时,分析实验故障排除故障是实验题常见的题型,所以实验时不要仅仅注意实验结论,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故障、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等环节。还要对实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20.(8分)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1)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物距小于焦距 。(写出一种即可)
(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照相机 成像原理相同;
(4)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小明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自己所配戴的近视眼镜,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分析】(1)根据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结合图示计算焦距的大小;
(2)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还有可能是物体放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3)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实际应用为照相机;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
(1)由图甲可知,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也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还有可能是物体放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3)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u=30.0m,焦距f=10.0cm,则u>2f,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照相机;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时固定蜡烛和凸透镜,在光屏和凸透镜间放上近视眼镜(凹透镜),由于光线被发散,会延迟会聚,即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右侧,若仍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需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1)10.0;(2)物距小于焦距;(3)照相机;(4)远离。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应用,关键是熟记成像规律的内容,并做到灵活运用。
21.(10分)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应该 C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向右调平衡螺母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 16.4g 。
(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顺
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820 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 密度小,可以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 。
【分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先调节平衡螺母,后调节游码,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在测量前的调平用平衡螺母,在测量过程中的调平,应该用游码或砝码,据此题中的条件分析即可判断;
同时在天平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3)据丙图中②③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体积,而后再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即可;
(4)由于测量过程中,复合材料上面会沾有一些水,故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大,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小;再据实际情况,说明该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即可。
【解答】解:(1)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即说明此时右盘所放的砝码的质量较小,故应该像右调节游码,使得天平再次平衡;
据图可知,此时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待测物体的质量是:m=10g+5g+1.4g=16.4g;
(3)据丙图中的②可知,此时的体积为60mL,据丙图中的③可知,此时的体积为40mL,故复合材料的体积是:V=60cm3﹣40cm3=20cm3;
故该材料的密度是:ρ===0.82g/cm3=820kg/m3;
(4)由于测量过程中,复合材料上面会沾有一些水,故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大,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小;
据题可知,该复合材料的密度偏小,故在生活生产中,可以用该材料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
故答案为:(1)右;(2)C;16.4g;(3)0.82×103; (4)偏小;密度小,可以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
【点评】该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量筒的正确使用、密度的测量及测得值偏大、偏小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
四、综合应用题:(第22题6分;第23题8分)
22.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分析】(1)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声音所走的路程是声原处到障碍物的来回距离,再利用v=可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旅客听到回声时船距山崖的距离等于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减去船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1)t=×4s=2s,
因为v=,
所以悬崖与船的距离s=vt=340m/s×2s=680m。
(2)在t=4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
s1=v1t=20m/s×4s=80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4s=1360m,
设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s1+s2,所以s===720m,
(2)旅客听到回声处距悬崖的距离:
s′=s﹣s1=720m﹣80m=640m。
答:(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为680m。
(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为64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船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船与山崖距离的2倍。
23.2010年4月,日本广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科研小组宣布,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kg的钢质外壳。
(1)求钢制外壳的体积。
(2)若将钢制外壳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103kg/m3)
【分析】(1)已知汽车外壳的质量和钢的密度,根据ρ=可求出钢质外壳的体积;
(2)汽车外壳的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得出等式即可求出聚丙烯塑料材质汽车外壳的质量,两者的质量之差即为减少的质量。
【解答】解:(1)由ρ=可得,钢质外壳的体积:
V===0.03m3;
(2)因为汽车的外壳体积不变,
所以根据ρ=可得,m塑=ρ塑V=1.1×103kg/m3×0.03m3=33kg,
减轻质量为:
m=m钢﹣m塑=237kg﹣33kg=204kg。
答:(1)钢制外壳的体积为0.03m3;
(2)若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还可减少204kg的质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的应用,知道用聚丙烯塑料替代钢做汽车外壳时,体积不变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周南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周南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北雅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北雅中学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中考物理质检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中考物理质检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