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图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④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正确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只有③
B.④⑤的细胞呼吸方式相同
C.能作为生命系统中“个体”层次的有②⑤
D.用①提取的膜在空气—水界面上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动物细胞,②是蓝藻(蓝细菌),③是植物细胞,④是猪的血细胞,⑤是细菌。
【详解】A、②蓝藻(蓝细菌)和③植物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④是猪的血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⑤是细菌,有些细菌是好氧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④⑤的细胞呼吸方式可能不同,B错误;
C、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故能作为生命系统中“个体”层次的有②⑤,C正确;
D、①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故用①提取的膜在空气—水界面上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两倍,D错误。
故选C。
2.适时施肥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常用的化肥有氮肥、磷肥和钾肥等,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农作物的各种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B.农作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C.作物吸收的P元素主要用来合成核糖、磷脂和NADPH等化合物
D.作物吸收的N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
【答案】B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错误;
B、农作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无机盐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正确;
C、核糖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P元素,C错误;
D、氮元素参与构成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CO-NH-”中,而不是在氨基酸的R基中,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蔗糖都是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其元素组成为C、H、O,单体都是葡萄糖;几丁质也属于多糖,但元素组成与其他糖类略有不同
C.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但是都可以被氧化分解,作为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
D.《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饮食中各种糖类的摄入总量,因为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
【答案】B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详解】A、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单体都是葡萄糖,其元素组成为C、H、O;几丁质也属于多糖,但元素组成为C、H、O、N,B正确;
C、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糖,五碳糖如脱氧核糖,并不能作为细胞的供能物质,C错误;
D、肥胖、高血压、龋齿和某些糖尿病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D错误。
故选B。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一个结构就是细胞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光学显微镜下除了能观察到细胞核外,还能观察到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结构;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③科学家进行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代谢;④核膜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答案】A
【分析】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①光学显微镜下除了能观察到细胞核外,也能观察到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但看不到核糖体,①错误;
②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并不一定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②正确;
③科学家利用伞藻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遗传,③错误;
④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是核孔,④错误。
故选A。
5.下列实验的选材、操作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苹果和甘蔗都含有还原糖而且还是浅色的,所以都是检测还原糖实验的理想材料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在载玻片上滴加蔗糖溶液后,可以移动装片找到质壁分离效果明显的细胞进行观察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新鲜的黑藻和控制适宜的温度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从冷冻的猪肝中提取过氧化氢酶效果会更好
【答案】C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而且还是浅色的,所以是检测还原糖实验的理想材料,而甘蔗都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因此不是作为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A错误;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操作过程是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B错误;
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新鲜的黑藻和控制适宜的温度,因为适宜的温度能提高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便于观察,且黑藻越新鲜,活性越高,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也快,也有利于观察,C正确;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从新鲜的猪肝中提取过氧化氢酶效果会更好,因为新鲜的猪肝中提取的酶活性更高,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故选C。
6.硒代半胱氨酸是人类发现组成蛋白质的第21种氨基酸,含硒代半胱氨酸的蛋白质被称为硒蛋白。硒蛋白多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酶类,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铁氧还蛋白还原酶等,这些酶具有抗氧化、抗癌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可与硒代半胱氨酸产生紫色反应
B.补硒若能使细胞及时清除自由基,则可能会延缓细胞衰老
C.蛋白质变性使肽键断裂,导致蛋白质降解
D.可用3H标记硒代半胱氨酸的羧基追踪其参与合成的蛋白质
【答案】B
【分析】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具有共同的特点: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和性质由R基决定。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双缩脲试剂与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结构反应生成紫色,氨基酸中不含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A错误;
B、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可以导致细胞衰老,补硒若能使细胞及时清除自由基,则可能会延缓细胞衰老,B正确;
C、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的改变,肽键不断裂,蛋白质也未降解,C错误;
D、羧基中的H在脱水缩合中进入水分子中,不能标记羧基中的H来追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B。
7.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
B.激活过程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
C.胰蛋白酶原是一条由2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D.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的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胰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相比,肠激酶识别了胰蛋白酶原首端的一段序列,并在6号和7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此时切割的也是肽键,形成的六肽中也存在肽键。
【详解】A、对比过程图可知,在肠激酶作用下胰蛋白酶原的第6、7位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被破坏,形成一个六肽和胰蛋白酶,所以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A正确;
B、该激活过程属于蛋白质的加工,发生在内质网内,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是由229个氨基酸形成的,C正确;
D、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的过程使蛋白质结构发生了改变,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的细胞,D正确。
故选B。
8.下图展示了细胞膜部分的功能,其中某些细胞膜的功能④可通过一种特殊的结构-胞间连丝(如图所示)来实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功能①在动物细胞中可得到体现,在植物细胞中,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功能①不能体现。
B.主动运输方式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图中功能②
C.抗体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可用图中功能③表示
D.图④是高等植物细胞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方式,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来实现
【答案】B
【分析】图示为细胞膜部分功能,①表示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表示控制物质进出功能,③和④表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详解】A、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细胞膜都是系统的边界,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A错误;
B、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即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图中功能②,B正确;
C、抗体不具由调节生命活动功能,具有免疫功能,C错误;
D、高等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如④,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来实现,D错误。
故选B。
9.《黄帝内经-灵枢·五味》日“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从中医角度看,气衰”相当于西医中的“低血糖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
B.人体中的气主要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
C.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D.出现气少症状时体内脂肪大量转化为糖类
【答案】D
【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二糖中的蔗糖和多糖不属于还原糖。
2、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谷”中储存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故气主要是线粒体产生的,B正确;
C、气的实质是人体活动时提供的能量,出现气衰的症状是因为机体提供的能量不足,C正确;
D、出现气少症状时,机体提供的能量不足,体内的脂肪会分解供能,但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D错误。
故选D。
10.某兴趣小组研究渗透吸水的简易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平衡时b侧液体的浓度小于a侧的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先增大再减小
C.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图丙细胞结构②中充满外界溶液
【答案】D
【分析】1、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3、分析题图可知,图甲是研究渗透吸水的渗透装置,图乙曲线是液面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详解】A、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实验结束时,由于液面差的存在,b的浓度仍然大于a的浓度,A错误;
B、由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直到为0,没有增大的过程,B错误;
C、图丙此时细胞有活性,故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
D、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外界溶液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②充满外界溶液,D正确。
故选D。
11.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其化学结构与ATP的化学结构类似。细胞内凡是涉及dATP和ATP的酶促反应,都需要Mg2+作为酶作用的辅助因子。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长期缺镁会导致农作物的光合速率下降B.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参与合成RNA
C.线粒体膜上可能存在Mg2+转运蛋白D.造血干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细胞中可能含有较多的Mg2+
【答案】B
【分析】dATP(脱氧腺苷三磷酸)是由脱氧腺苷和三个磷酸组成,元素组成包括C、H、O、N、P。
【详解】A、叶绿素中含有镁元素,长期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含量,而叶绿素在光反应中吸收、转化、传递光能。长期缺镁会导致农作物的光合速率下降,A正确;
B、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脱氧腺苷一磷酸,可参与合成DNA,而不是合成RNA,B错误;
C、因为线粒体内膜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要生成大量ATP,涉及到ATP的酶促反应,故线粒体膜上可能存在Mg2+转运蛋白,C正确;
D、造血干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细胞需要大量的ATP作为能量,涉及到ATP的酶促反应,故可能含有较多的Mg2+,D正确。
故选B。
12.下图表示夏季时某植物体在不同程度遮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部分日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30%的适当遮光均会显著增强净光合速率
B.a-b段大部分叶表皮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M点时该植物体内叶肉细胞消耗的二氧化碳量等于该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D.该植物c点和,d点有机物含量相同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文和图形: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时间和遮光程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遮光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表现为不断增加最后趋于稳定,且遮光30%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遮光80%;而不遮光条件下,植物会出现净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中午光照太强,导致气孔关闭,进而导致二氧化碳吸收不足引起的。
【详解】A、据图分析,在5:30至7:30间,30%遮光时的净光合速率较不遮光的低,A错误;
B、a~b段位于图中80%遮光曲线上,此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a-b段大部分叶表皮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B正确;
C、M点80%遮光时该植物体净光合速率等于0,也就是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消耗的CO2量等于所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但是就叶肉细胞来说,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C错误;
D、该植物c点和d点的经光合速率都大于0,则有机物会积累,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所以d点的有机物含量多于c点有机物的含量,D错误。
故选B。
13.鼠体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现细胞分为 3 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 量为 4a,乙类细胞核DNA 量为 2a,丙类细胞核 DNA 量为 2a—4a。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甲类细胞和乙类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用药物抑制细胞的 DNA 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C.乙类细胞中可能存在 DNA 解开双螺旋的现象
D.甲类细胞核 DNA 量为 4a 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可能发生配对联会
【答案】D
【分析】小鼠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则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后期;乙类细胞处于G1期和末期;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则丙类细胞处于S期。
【详解】A、小鼠体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使细胞核中DNA含量不能加倍,因此会导致乙类细胞的比例增加,B正确;
C、乙包括处于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其中G1期细胞中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存在DNA解开双螺旋的现象,C正确;
D、题干信息可知,培养的是鼠的体细胞,故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后期,不会出现联会,D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
14.如图为真核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组成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则可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
B.若③彻底水解的产物中含有糖类,则该化合物的种类有两种
C.若②为储能物质,则可以是脂肪、淀粉和糖原
D.若①③共同构成的物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则其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答案】ACD
【分析】图中①含有C、H、O、N、S等元素,可能为蛋白质;②含有C、H、O,应为糖类或脂肪,③含有C、H、O、N、P,可能为核酸、核苷酸、磷脂或ATP。
【详解】A、若①是大分子化合物,且含有S元素,则①可能为蛋白质,载体蛋白具有物质运输功能,A正确;
B、③可能为DNA、RNA、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等,不止两种,B错误;
C、脂肪、淀粉、糖原的元素组成为C、H、O,且都为储能物质,C正确;
D、①③共同组成物质可能为染色体,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只分布在细胞核内,D正确。
故选ACD。
15.生物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正常温度时,膜既可保持正常的结构,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称为液晶态;温度很低时,膜的流动性急剧降低,转变为凝胶态;如果环境温度很高,则变成无序的液体状态。胆固醇分子与磷脂分子相结合既能限制磷脂分子的热运动又能将磷脂分子相隔开使其更易流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分子除了构成植物细胞膜,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温度很高会破坏膜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生物膜变成无序状态
C.生物膜的流动性表现在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能流动
D.胆固醇可以调节动物生物膜的流动性,使生物膜适应温度的范围变大
【答案】BCD
【分析】胆固醇作为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属于脂质。
【详解】A、胆固醇作为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属于脂质,A错误;
B、细胞膜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脂质。根据题意,温度很高会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膜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则变成无序的液体状态,B正确;
C、生物膜的流动性表现在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能流动,C正确;
D、胆固醇作为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调节动物生物膜的流动性,使生物膜适应温度的范围变大,D正确。
故选BCD。
16.红细胞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渗出的现象。某科研人员将人的成熟红细胞分别置于除蒸馏水以外的六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溶血现象发生时,原生质层的结构被破坏
B.人的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其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
C.红细胞在蒸馏水中溶血时间最短是因为红细胞与蒸馏水的浓度差最大
D.乙醇、甘油、丙酮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甘油
【答案】AB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成熟的红细胞放入不同等渗溶液中,溶质分子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而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又导致吸水膨胀,最终导致红细胞膜发生破裂,而出现溶血现象。
【详解】A、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红细胞没有原生质层,红细胞溶血现象发生时,细胞膜的结构被破坏,A错误;
B、人的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B错误;
C、红细胞在蒸馏水中溶血时间最短是因为红细胞与蒸馏水的浓度差最大,水分子迅速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C正确;
D、从红细胞放入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溶血时间分别为7.17、2.04、1.65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甘油,D错误。
故选ABD。
17.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NADPH、CO2和多种中间产物,该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该途径的中间产物可进一步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有氧呼吸相比,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少
B.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与有氧呼吸产生的还原型辅酶相同
C.受伤组织修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可由该途径的中间产物转化生成
D.正常生理条件下,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各产物的生成
【答案】AC
【分析】有氧呼吸是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据题分析可知,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将葡萄糖转化成其他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以作为原料进一步生成其他化合物。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较少。
【详解】A、有氧呼吸是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而磷酸戊糖途径产生了多种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还进一步生成了其他有机物,所以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能量比有氧呼吸少,A正确;
B、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是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力的,而有氧呼吸产生的还原型辅酶是NADH,能与O2反应产生水,B错误;
C、受伤组织修复即是植物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需要增殖,所以需要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原料,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可生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C正确;
D、植物细胞内10%~25%的葡萄糖经过磷酸戊糖途径,其余葡萄糖经过其他途径参与代谢,如有氧呼吸。故利用14C标记的葡萄糖可追踪磷酸戊糖途径中含碳产物的生成,也可追踪到其他途径的含碳产物的生成,D错误。
故选AC。
18.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B.各细胞形态、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基因不同
C.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D.虽然人体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答案】BCD
【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详解】A、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A正确;
B、各细胞形态、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
C、人体细胞是有46条染色体和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基因)。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如成熟的红细胞没有DNA分子,而有些不再分裂的细胞中DNA分子大于46个,因为还有线粒体基因,C错误;
D、虽然人体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不相同,比如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BCD。
三、综合题
19.如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图2为图1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_______,图2是图1中________(填“A”“B”“C”“D”或“E”)的部分结构,它是由________种氨基酸连接而成。
(2)A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从a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B是________,其在动物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在化学组成上与E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肽链由56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2个五肽,3个六肽和4个七肽,则这些短肽所含氨基总数至少为________,氧原子数与原来的肽链相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__________。
【答案】(1) N、P A 5
(2)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多样
(3) 多糖 储存能量
(4)五碳糖(D是脱氧核糖,E是核糖)、含氮碱基(D中有胸腺嘧啶,E中有尿嘧啶)
(5) 9 比原来增加了8个氧原子
【分析】1、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有关。3、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 NA和RNA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1)题图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DNA,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RNA,所以A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糖类是由C、H、O组成,所以B是多糖,小分子b是葡萄糖。C是核酸,小分子c是核苷酸,核苷酸由C、H、O、N、P组成,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x是N,y是P。图2是一种六肽,是图1中A蛋白质的部分结构,根据图中R基的不同,可以看出它是由5种氨基酸连接而成。
(2)A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差万别有关。
(3)B是多糖,其在动物细胞中是指糖原,可以储存能量。
(4)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是五碳糖(DNA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和含氮碱基(DNA中有胸腺嘧啶、RNA中有尿嘧啶)。
(5)某肽链由56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2个五肽,3个六肽和4个七肽,则这些短肽一共含有2+3+4=9条链,故所含氨基总数至少为9个,水解过程需要增加了8个水,故氧原子数与原来的肽链相比,比原来增加了8个氧原子。
20.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①-⑤结构中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填序号),图中⑤最可能是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据图甲信息可知囊泡来源于_______(填序号)和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
(2)甲图中细胞_______(“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若该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则外界溶液浓度大于_______浓度(填细胞结构名称)
(3)若③→X→④这一过程运输的是分泌蛋白,则该蛋白最初在___________合成(“游离核糖体”、“内质网上核糖体”)。
(4)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写一点)。
(5)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发现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酵母菌,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中大量积累,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溶酶体 ③④ 细胞膜
(2) 不能 细胞质
(3)游离核糖体
(4) 囊泡上的蛋白A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分析】1、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2、分泌蛋白质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详解】(1)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是①细胞核。⑤最可能是溶酶体,其内的水解酶可以分解进入细胞的物质。图乙为分泌蛋白经过胞吐作用运输到细胞外,分泌蛋白质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运输,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据图甲信息可知囊泡来源于③④和细胞膜。
(2)甲图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它没有细胞壁。若该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则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中水含量小于细胞质的水含量,水净流出。
(3)若③→X→④这一过程运输的是分泌蛋白,则该蛋白最初在游离核糖体合成的,所有蛋白的起点都是在游离核糖体上。
(4)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是因为囊泡上的蛋白A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5)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中大量积累,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21.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被细胞吸收利用,如水分子等。回答下列问题:
(1)水能通过人工膜(双层磷脂分子),水分子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由于生物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使得人工膜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生物膜。(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植物的根细胞能通过K+通道和载体蛋白吸收K+。若抑制根细胞呼吸会使其吸收K+的速率__________,说明通过载体蛋白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肠腔中的葡萄糖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人血液由两种特异性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共同完成,如上图所示。SGLT1从肠腔中逆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再经GLUT2转运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另外,当肠腔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上皮细胞吸收和输出葡萄糖都由GLUT2参与转运。GLUT2参与的葡萄糖跨膜转运方式是__________,由图可知,Na+-K+-ATP酶、SGLT1主动转运物质时所需能量分别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SGLT1与GLUT2功能的差异取决于其空间结构的差异,SGLT1与GLUT2在行驶功能时,空间结构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填“是”或“否”)
(4)SGLT1与GLUT2运输葡萄糖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请在下图坐标轴中画出SGLT1与GLUT2运输葡萄糖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_______。
【答案】(1) 自由扩散(渗透作用) 小于
(2)降低
(3) 协助扩散 ATP Na+浓度差 是
(4)运输速率都受到载体蛋白数目的限制
(5)
【分析】图中葡萄糖通过SGLT1进入细胞是逆浓度,利用了Na+进入细胞顺浓度梯度的能量,葡萄糖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Na+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通过GLUT2进出细胞都是顺浓度梯度,方式为协助扩散;Na+-K+-ATP酶既能催化ATP的水解,也能主动转运Na+和K+。
【详解】(1)人工膜只有双层磷脂分子,水分子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水还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故人工膜对水的通透性小于生物膜。
(2)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也需要消化能量,抑制细胞呼吸后能量减少,会使吸收K+的速率降低。
(3)GLUT2参与的葡萄糖跨膜转运时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Na+-K+-ATP酶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故其主动转运物质的能量来自于ATP的水解,SGLT1主动转运物质时所需能量来自Na+的浓度差。两者都属于载体蛋白,在发挥作用时会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完成运输后再恢复正常。
(4)SGLT1运输葡萄糖是主动运输,GLUT2运输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二者的相同点是运输速率都受到载体蛋白数目的限制。
(5)SGLT1运输葡萄糖是主动运输,运输速率受能量影响,氧气浓度影响有氧呼吸而影响能量供应,GLUT2运输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不受氧气浓度影响,故图示为
22.番茄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班学生进行新鲜番茄植株叶片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时未加入CaCO3,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PSⅡ和PSⅠ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所示实验结果可知,距离点样处距离最远的色素为________。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材料一中的色素提取液,发现其对________光的吸收明显减少。
(2)PSⅡ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O分解为H+和________。前者通过________的协助进行转运,促使ADP完成磷酸化。图乙中为过程③供能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某研究者测得番茄植株在CK条件(适宜温度和适宜光照)和HH条件(亚高温高光)下,培养5天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如下表。
注:两组实验,除温度和光照有差异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3)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HH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并不是由于_________导致光合作用缺乏原料CO2造成的,而是由于________下降影响了②过程的速率,进而引起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此条件下的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增加,番茄所吸收的光能已经是过剩光能了。
(4)D1蛋白是PSⅡ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对维持PSⅡ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且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失活。某研究者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三组实验,①组的处理同(2)中的CK,②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组用适量的SM(SM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处理番茄植株并在亚高温高光(HH)下培养,定期测定各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实验结果如图丙。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番茄缓解亚高温高光对光合作用抑制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胡萝卜素
蓝紫光和红光
(2) 氧气 ATP合成酶 ATP
(3) 气孔关闭##气孔导度下降 Rubisc活性增加
(4) 同(2)中的HH##将番茄植株在HH条件下培养 合成新的D1蛋白以缓解亚高温高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PSⅠ和PSⅡ在光反应中发挥作用,位于叶绿体的类嚢体薄膜上。②PSⅡ吸收光能后,一方面将H2O分解为O2和H+,同时将产生的电子传递给PSⅠ用于将NADP+和H+结合形成NADPH。③另一方面,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H+顺浓度梯度转运,为ADP和Pi合成ATP提供能量。④光反应过程实现了能量由光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的过程。
【详解】(1)分析图甲,由于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扩散最快,距离点样处距离最远。由于叶绿体中叶绿素明显减少,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材料一中的色素提取液,发现其对蓝紫光和红光的吸收明显减少。
(2)根据分析可知,PSⅡ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O分解为H+和氧气。前者通过ATP合成酶的协助进行转运,促使ADP完成磷酸化;图乙中过程③为C3的还原,为③供能的物质是ATP。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HH组的胞间CO2的浓度高于CK组,而Rubisc活性低于CK组,所以HH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并不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缺乏原料CO2造成的,而是由于Rubisc活性下降影响了②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的速率,进而引起光能的转化效率降低。由于HH组的Rubisc活性降低,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的速率降低,C3还原消耗的NADPH([H])和ATP减少,所以此条件下的光反应产物NADPH([H])和ATP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将增加。
(4)利用番茄植株进行的三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番茄是否用SM处理、培养条件是否为亚高温高光,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①组、②组都是未用SM处理、D1蛋白的合成正常的番茄,不同的是①在常温、适宜光照下培养,②组是在亚高温高光下培养,图中结果显示 ②组净光合速率下降,说明亚高温高光对光合作用有抑制效应。③组用适量的SM(SM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处理番茄植株,在亚高温高光(HH)下培养,与②组相比,净光合速率下降更明显,说明亚高温高光对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的抑制是因为抑制了D1蛋白的合成,所以通过合成新的D1蛋白可以缓解亚高温高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23.图1表示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实拍图像,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细胞内不同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减数分裂过程中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事件发生的时期________(序号)。
(2)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图1中的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_____条,同源染色体有_____对,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_____条。
(4)图1中除了③外,与图2中BC段对应的图像还有____________,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3中II表示的物质相对含量对应图1中的图像是_______。
【答案】(1)①⑤
(2)漂洗→染色→制片
(3) 20 10 40
(4) ①②⑤⑥⑦ 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5)①⑤⑥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1)①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居位于“赤道板”上,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染色体是以染色质细丝状,散落分布在细胞中,属于减数第一次前的间期;④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⑥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速第一次分裂中期;⑦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两个次级花粉母细胞,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⑧形成4个生殖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减数分裂过程中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事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对应图1的⑤和①。
(2)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图1中的⑤应该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同源染色体有10对,染色体数目有20条;玉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应该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2倍,为40条。
(4)图2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DNA,说明该阶段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之前的时期均含有单体,均位于BC段,图1中除了③外,①②⑤⑥⑦均处于该时期。CD段下降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5)图3中II染色体数减半,染色单体和DNA含量为染色体数目的2倍,说明图3中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对应图1中的图像①⑤⑥。
组别
温度/℃
光照强度/(μml·m-2·s-1)
净光合速率/(μml·m-2·s-1)
气孔导度/(mml·m-2·s-1)
胞间CO2浓度/ppm
Rubisc活性/(U·mL-1)
CK
25
500
12.1
114.2
308
189
HH
35
1000
1.8
31.2
448
61
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一中高三上学期半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一中高三上学期半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