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滨州高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滨州高新高级中学高二地理11月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104°E,40°N)日出时旗杆影子示意图,图中θ为一年中的最小值。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该日为( )
A. 冬至日 B. 夏至日
C 春分日 D. 秋分日
2. 该日后一个月内,当地( )
A.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旗杆的影子朝向西北方向,说明该地日出东南方向,根据材料“图中θ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可知,该日是日出位置最偏南的位置,这一天的白昼时间最短,因为(104°E,40°N)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由此判断该日是冬至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日是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最南的边界南回归线,当地(104°E,40°N)昼最短,夜最长。该日后一个月内(至1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且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前后(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前后(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前后(即春分)回到赤道。
小明同学学习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简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或岩浆,老师阅后,批语:“总体较好,但有一条虚线箭头明显错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岩石类型和地质作用是( )
A. 甲和④ B. 乙和① C. 丁和② D. 丙和③
4. 图中明显错误的一条虚线箭头是( )
A. ⑤ B. ⑥ C. ⑦ D. ⑧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石灰岩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成,图中丙是沉积岩;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产生的,是外力作用,图中③是外力作用,D正确。由上地幔直接出来的甲代表岩浆,岩浆只能冷却凝固成岩浆岩,乙是岩浆岩,丁是变质岩。所以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图中乙代表岩浆岩,岩浆岩只能是岩浆冷却凝固产生,所以⑥是错误的,丁代表的变质岩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⑤代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⑦⑧代表重熔再生,ABD表述都正确。故明显错误的是⑥,B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
【点睛】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都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沉积物,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沉积岩或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类岩石都可通过重熔再生返回到岩浆。值得注意的是,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而岩浆岩也只能形成于岩浆冷却。
读某一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地貌多见于( )
A. 河流源头 B. 河流入海口 C. 河流中下游 D. 山麓地带
6.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扇顶颗粒物大小主要取决于( )
A. 风速 B. 重力 C. 河水流速 D. 太阳辐射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图示地貌景观为山麓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堆积作用形成的,多见于河流出山口的山麓地带,D正确;河流源头以侵蚀作用为主,此景观为河流堆积地貌,A错误;河流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B错误;河流中下游地区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变化规律是先大后小,扇顶位于出山口处,坡度大,水流速度快,较小的颗粒物都被流水携带到扇中、扇缘;只有大颗粒的砾石能在扇顶沉积下来,故扇顶颗粒物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水流速,C正确;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与风速、太阳辐射无关,A、D错误;重力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故选C。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1月,图中①地盛行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8. 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B.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9. 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 ①地高温多雨 B. ②地寒冷干燥 C. 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 正值1月份左右
【答案】7. D 8. D 9. D
【解析】
【7题详解】
北半球1月处于冬季,图中①地位于亚洲的东部,在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故D项正确。
故选D
【8题详解】
②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响陆地,所以夏季风是湿润的,B错误;南亚季风的成因,夏季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季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故A错误;夏季风来得早,降水时间长,易形成洪涝现象,夏季风来得迟,降水时间短,易形成干旱现象,C错误;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加上北部有高山的阻挡,所以冬季风势力较弱,D正确。
故选D。
【9题详解】
③地在澳大利亚的西北部,西北风的形成是由于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地转偏向力改变形成的,故D正确;此时为1月,北半球为冬季,①地寒冷干燥,A错误;②地位于热带,并不寒冷,B错误;此时南半球为夏季,③地位于大陆,形成低压中心,C错误。
故选D。
10. 下图为某日上海市气温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该题,该日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是( )
A. 反气旋 B. 冷锋 C. 暖锋 D. 气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上海市当日6时气温最低-3℃,之后气温升高,13时气温最高到4℃,应该是冬季。一般而言,一天中气温最高应该在14时,但该日气温在13时之后迅速下降,14时气温出现较低值,说明此时天气骤变,有冷气团入侵,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B正确。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好,A错误;暖锋过境时,常伴随连续性降水,不会导致气温骤降,C错误;气旋多发于气温较高,有强烈上升气流时,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而产生的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最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尤甚。冷锋过境时,常伴有降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寒潮的本质是强冷锋天气。
《卫报》 2021年8月5日报道,世界最强暖流M(见下图)的流速已接近停滞。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示海域东侧的洋流流向与性质是( )
A. 向南 寒流 B. 向南 暖流
C. 向北 暖流 D. 向北 寒流
12. 导致M成为世界最强暖流的主要因素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低纬信风带 C. 副热带高压带 D. 盛行西风带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示海域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东侧洋流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性质为寒流,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M洋流分布在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流经墨西哥湾,为墨西哥湾暖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吹拂海水向西流动,遇到北美大陆阻挡流向较高纬度而形成,B正确;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微弱,不易形成洋流,AC错误;盛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北大西洋暖流,D错误。故选B。
【点睛】墨西哥湾暖流是大西洋上重要的洋流。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暖流,也是最大的暖流。起源于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沿着美国的东部海域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向北,最后跨越北大西洋通往北极海。在大约北纬40度西经30度左右的地方,墨西哥湾流分支成两股分支,北分支跨入欧洲的海域,成为北大西洋暖流,南分支经由西非重新回到赤道。这股来自热带的暖流将北美洲以及西欧等原本冰冷的地区变成温暖适合居住的地区,对北美东岸和西欧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捕获量有较大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为( )
A. B.
C. D.
14. 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 )
A. 分布纬度范围扩大 B. 分布纬度位置不变 C. 渔获量相对增加 D. 渔获量相对减少
【答案】13. A 14. C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厄尔尼诺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上升气流增强,下沉气流减弱;西部水温降低,上升气流减弱,下沉气流增强,图示A、B、C、D四幅图中,只有A图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实际捕鱼作业的纬度位置厄尔尼诺年是40°N—45°N,拉尼娜年为40°N—42°N。据此可知,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分布纬度范围变小,A错误;分布纬度位置低纬没变,高纬降低,B错误;左图显示,单位渔区面积渔获量厄尔尼诺年每天约1—2.1吨,拉尼娜年每天约为1.3—4.6吨,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相对增加,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东南信风的强弱决定着表层海水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拉尼娜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东南信风会增强,因为其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增大。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同理,拉尼娜对东亚中纬地区东部气候的影响是造成冬季气温偏低,西风势力增强,受离岸风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获量相对增加。
俄罗斯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导致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 湖泊较深 B. 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 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D. 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16. “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 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 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 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 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可能与湖泊较深有关,湖泊越深,水量大,水色碧绿,A不符合题意。若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则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B符合题意。河流入湖泥沙量小,故水的透明度高,湖水“温柔碧绿”,C不符合题意。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污染少,水质好,湖水“温柔碧绿”,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题详解】
该湖位于大陆内部,降水较少,A错误。据材料,湖泊“每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说明高跷树根部由于风浪巨大,土壤被侵蚀而裸露,B正确。湖水并非终年结冰,且树木生长在湖岸沙滩上,冻士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C错误。积雪掩盖不会导致根部裸露,D错误。故选B。
【点睛】理解材料,分析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某城市气候解析图,展示每月的日平均高温或低温以及每月的平均降水量和相应月份中任何特定日期的降水概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推测该城市可能是( )
A. 罗马 B. 悉尼 C. 珀斯 D. 重庆
18. 该城市水平地带性植被的特征是( )
A. 秋冬落叶 B. 高大阔叶 C. 针状叶片 D. 革质叶片
【答案】17. A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从气候解析图中可判断该地7月均温高于1月,在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降水冬季较多,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罗马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A正确;悉尼是南半球亚热带湿润气候,B错误;珀斯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错误;重庆是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该地水平地带性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物发育革质叶片利于适应夏季高温少雨环境,D正确;秋冬落叶,是落叶阔叶林植被的特点,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A错误;高大阔叶是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下植被的特点,B错误;针状叶片是亚寒带针叶林下植被的特点,C错误。故选D。
【点睛】生长在水湿环境中的植被一般叶片较大,根系较小(增强蒸腾作用,减少根系吸收水分);生活在干旱地区的骆驼刺,地面以上的茎叶非常矮小(保存水分),但地下根系非常庞大(吸收地下水);热带雨林中的树木具有巨大的板状根系(支撑树冠,吸收表土中的养分);高山风大,许多树木贴地面生长;
下图为我国分省区综合发展条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甲省区最具优势的发展条件是( )
A. 光热充足 B. 地广人稀
C. 技术先进 D. 能源丰富
20. 平衡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有效措施是( )
A. 鼓励新兴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B. 鼓励劳动力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
C. 跨区域调配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D.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甲省为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十分丰富,D正确;相比于其传统能源而言,光照条件一般,技术也并不先进,AC错;山西省并非地广人稀,B错。故选D。
【20题详解】
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区域间合作,可有效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先天差异,C正确;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产业环境等,A错误;鼓励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会进一步抑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利于区域间协调发展,B错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并没有平衡区域间发展条件的差异,D错误。故选C。
【点睛】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特点可总结为:广(分布范围广)、大(储量大)、全(煤种全)、优(品质优)、好(开采条件好)。
稻麦复种制度,早在唐宝历年间就已在我国初见端倪。白居易在《答白太守行》一诗中描述:“去年到郡日(农历五月),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八月),稻穗白霏霏。”到南宋年间,该郡所在地区稻麦复种制迎来发展高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诗中描述的地方最可能位于( )
A. 长江流域 B. 汾河流域 C. 辽河流域 D. 湟水流域
22. 推测南宋年间该地区的稻麦复种制迎来发展高峰的主要原因( )
①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大量迁入②人均耕地增多
③以面食为主食的人口大量迁入④劳动人口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据诗句可知,农历五月小麦成熟(为冬小麦),农历八月水稻成熟,说明该地至少一年两熟,应该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据此进行判断长江流域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因热量条件的限制,加上水分条件的影响,在汾河流域、辽河流域 、湟水流域很难做到一年麦稻两熟,排除BCD。故选A。
【22题详解】
稻麦复种制度早在唐宝历年间就已在我国稻区初见端倪。宋代,特别是南宋年间,随着以面食为主食的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我国长江下游稻麦复种制发展迎来了高峰,其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繁衍需求而扩大,同时北方人口南迁,为该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据此判断③④正确,南迁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减少,②错误,据材料分析南迁人口以面食为主,①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温度带及农作物的熟制,如下表所示: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积温(≥10°C)
生长期
(月数)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寒温带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的北部
<1600
3
一年一熟
马铃薯,大麦
中温带
长城以北,内蒙古大部分,准噶尔盆地
1600~3400
4~7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甜菜
暖温带
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
3400~4500
5~8
两年三熟为主
冬小麦,棉花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4500~8000
8~12
一年两熟为主
水稻,甘蔗,油菜
热带
台、粤、
滇的南部、琼
>8000
全年
一年两~三熟
热带经济作物,如香蕉,菠萝,剑麻,咖啡,可,天然橡胶等
高原气候带
青、藏、川西
<2000
0~7
一年一熟
青稞
我国某城市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开展了地理实践活动。下表示意他们连续三天实测出的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和正午标杆的影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出
日落
正午标杆影长
第一天
7:23
17:34
182cm
第二天
7:22
17:35
180cm
第三天
7:21
17:36
178cm
23. 此时段(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B.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C. 该城市昼夜长短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
24. 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杆影的变化特征是( )
A. 杆影旋转的角度减小 B. 最短杆影出现的时刻推迟
C. 杆影的长度变化幅度增大 D. 杆影始终出现在标杆南侧
【答案】23. B 24. C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表格中的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即是当天的昼长,由此可知,三天均是昼短夜长,表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其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第1天到第3天,日出时刻提前,日落时刻推迟,表明昼长变长,从而推测太阳直射点北移。综上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正确,A错。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逐渐靠近春分日,当地的昼夜长短趋于等长,该城市昼夜长短变化幅度逐渐减小,C错。地球每年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与前面分析矛盾,D错。故选B。
【24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从第1天到第3天,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正午标杆影长变短,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最短,一天中日出或日落前后太阳高度角最小,杆影最长,所以与第1天相比,第3天杆影的最短值变得更小,所以杆影长度变化幅度增大,C正确。当地昼渐长,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虽然依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但日出方位更靠东,日落方位更靠西,所以杆影旋转的角度增大,A错。最短杆影出现的时刻一直当地地方时12点,并没有推迟,B错。杆影始终出现在标杆的北侧,D错。故选C。
【点睛】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25.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我国迎来冬至,该日北京市(116°E,40°N)昼长为9小时20分钟。据此完成下题。我国迎来冬至时,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
A 1/6 B. 1/3
C. 1/2 D. 5/6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迎来冬至时,是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接近0时,120°E位于零时经线以西。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向西到西12区的地区与北京位于同一天,共跨越307.5°左右。所以此时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5/6。故选D项。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洋流包括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总体上,表层洋流将热量由低纬带到高纬,深层洋流将热量由底层带到表层。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来自较高温海域,寒流来自较低温海域。下图是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图。
(1)说明A处洋流流向及成因。
(2)比较A、B两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
(3)分析甲洋流流经的海域空气湿度大的原因。
【答案】(1)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成因:受西南风(盛行西风)影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
(2)日较差:A小于B。年较差:A小于B。
(3)暖流流经,温度增高,蒸发量大,下垫面(海面)水量丰富。
【解析】
【分析】本题通过表层和深层洋流循环,考查洋流的相关知识,涉及到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影响等。
【详解】(1)由图可知A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向东,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影响,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而成。
(2)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由于海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较慢且变化幅度小,故A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B地。
(3)甲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暖流对于气候有增加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温度高蒸发旺盛,洋面为蒸发提供丰富的水汽,故湿度大。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锋前增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地方,为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日8:00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锋面符号绘制锋面示意图,并指出“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区域。
(2)据图判断此次天气现象产生的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锋前增温”现象与冷气团强弱的关系,并阐释产生该现象的原理。
【答案】(1)绘图见下图所示;左侧(西侧)槽线为冷锋,右侧(东侧)槽线为暖锋。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冷锋的锋前地带;该区域在图中主要是浙江省中部和江西省中部地区。
(2)冬季。依据:北部受高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图中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海洋上形成相对低气压中心,而陆地上则为相对高气压中心(海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陆地上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3)关系:“锋前增温”现象与冷气团强弱呈正相关。原理:冷气团势力强,对暖气团挤压速度快,使暖气团快速在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解析】
【分析】本题以等压线图为材料,涉及锋面的影响,季节的判断,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锋面系统存在于低压槽中,根据图例在槽线绘图,锋面性质为“左冷右暖”,因此左侧槽线为冷锋,右侧槽线为暖锋。根据材料“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可知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冷锋的锋前地带。对照地图所示主要在浙江省中部和江西省中部地区。绘图如下: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北部受高气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图中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加之海洋上形成相对低气压中心,而陆地上则为相对高气压中心,因此为冬季。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可知该现象主要与冷锋移动有关,即冷气团势力强,移动速度快,对暖气团挤压速度快,使暖气团快速在狭窄区域聚集增温。
【点睛】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地区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市的重要意义。
(2)为了使河北省更好地成为京津地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该省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3)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分散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优化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与天津、河北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
(2)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缓解春旱和夏涝;排灌结合,防止土地盐碱化,改造盐碱地,培育耐盐碱、耐旱作物;营建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止风沙危害;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3)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联系;推动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材料,注意涉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的重要意义,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散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企事业单位迁出;能够腾出空间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能够调整城市功能区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减少城市人口,缓解城市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压力;与天津、河北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等。
【小问2详解】
河北省农业发展的措施可从农业节水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修农田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配,缓解春旱和夏涝等问题;排灌结合,防止土地盐碱化,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改造盐碱地,培育耐盐碱、耐旱作物,提高经济收益;营建农田防护林体系,减少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产值等。
【小问3详解】
三个地区在区域发展中有不同的定位,发挥各区域优势,河北发挥资源优势,北京发挥技术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业等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使得三个地区协调发展,需加强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推动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机构升级;加强对已污染环境的治理,注意生态保护等。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方农牧交错带(见下图)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畜牧业与四川盆地农耕业的过渡地带,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但受区域内自然、社会等因素的限制,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损害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1)分析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问题突出的人为原因。
(2)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长流流域水源涵养地的保护,请说明其生态意义。
(3)为了改善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出当地可发展的产业。
【答案】(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植被破坏严重;过度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场资源;为获取薪柴大量破坏当地森林资源。
(2)保护地表植被,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3)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方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社会等因素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南方农牧交错带(见下图)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第一、二级阶梯交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畜牧业与四川盆地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可知,由于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再加上长期以来人类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对其带来的干扰,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位于西部山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植被破坏严重;由于过度开垦,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场资源;为获取薪柴大量破坏当地森林资源。这些生产活动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小问2详解】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地表植被,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 由材料“ 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可知,通过植被保护,起到涵养水源的功能,从而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通过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可以保持水土,从而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几率。
【小问3详解】
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原始,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多样,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同时又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点睛】
2024滨州邹平一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滨州邹平一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武汉洪山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武汉洪山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名校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名校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山东省滨州高新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