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煤电之城”的转型之路
阜新市因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煤电之城”。我国第三套人民币的5元劵背面图案中,左侧的煤炭开采图的原型就是取自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可见阜新市昔日的辉煌。20世纪末,阜新市开始转变以煤电为主的经济结构。
1.阜新市为什么要转变?2.阜新市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01-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
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兴起期: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和人员集聚,城市快速成长。
繁荣期:城市主导产业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规模和城市规模渐趋稳定。
衰退期:自然资源渐趋枯竭,或市场明显转移,产业规模缩减,城市可能陷入萧条。但如果创新路径合适,城市可实现持续发展。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过程
典型案例玉门市—石油资源;阜新市—煤炭资源;大庆市—石油资源;焦作市—煤炭资源。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共同特征
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的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在资源枯竭转型城市阜新,一个规划总面积达200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带正让世代“靠天吃饭”的农民过上好日子。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海州露天煤矿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2005年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关闭现已建为国家矿山公园,集旅游、考察、科普、休闲于一体,是阜新城转型的一大亮点
案例: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一半。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从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焦作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条件。
①焦作市地理位置优越;②煤炭资源丰富;③公路、铁路交通便利;④水资源充足。
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多数的国有煤矿先后宣告无煤可采而封井,原煤产量骤减至400万吨。
相关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连年下降。
焦作市衰落的原因-“煤竭城衰”
对资源依赖性强且煤矿衰竭经济总量下滑下岗失业人员多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为了解决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众多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02-焦作市产业转型的措施
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①调整工业结构,开发多种优势资源,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②改造煤炭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③积极发展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大力发展旅游业焦作把发展的目光从地下转向地上,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云台山风景区被打造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多样经济。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1999—2017年焦作市生产总值
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示意图。3.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本地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A.铜矿石 B.石油 C.铝土矿 D.石灰石4.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有( ) ①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④提高了经济效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9~11题。9.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10.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11.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 B.福建厦门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样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下图为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推测白银市20世纪50年代开发矿产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①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②地表基岩裸露,埋藏浅,开采难度小;③临近黄河,水资源丰富等。
(2)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8分)
有利影响:①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③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
不利影响:①开挖地表,破坏植被;②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的发生频率增多;③产生扬尘,污染大气;④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
1.说出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重点发展的产业
2.分析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实施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
3.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发展的方向有了怎样的改变
九州地区曾经是日本煤炭主产区之一。19世纪末,利用煤炭资源,北九州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北九州形成了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主的重化工业基地,成为日本重要的工业地带之一。
1901年,拥有第一座日本现代化高炉的八幡炼铁厂,在这里正式投入生产,从此拉开了北九州工业发展的序幕,这座城市迅速地成为日本四大工业基地之一。然而伴随着高度经济增长而来的却是恶梦一般的环境危机。
20世纪60年代,政府进行煤炭政策调整,加强环境整治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建立工业园。
吸引半导体生产和组装为主的产业入驻
加强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说出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重点发展的产业。分析20世纪60年代北九州实施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3.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发展的方向有了怎样的改变?
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主的重化工业。
①基础设施较完善;②技术工人与劳动力充足;③位置及交通条件好。
20世纪90年代北九州向高新技术、尖端环境科技、生态与循环经济方向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鉴于此,国家提出了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炭、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水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东北地区铁路网络稠密、高速公路发达。
东北地区工业部门众多、工业城市集中,是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新中国成立后,受历史因素影响,国家“一五”计划大力支持在东北发展我国重工业。
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发,如今已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北大仓”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衰落的原因
①东北地区曾经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开发,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已告枯竭。
②曾经的工业装备没有进行升级,太过老化,效率太低。
③东北地区曾经丰富的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开采开发,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已告枯竭。
④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经济结构较差。
⑤东北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没有跟上世界经济的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
⑥大力发展重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
资源枯竭工业技术装备老化不利的经济结构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生态环境恶化
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技术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引进资金,政府政策支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精品课件ppt,共60页。
人教版 (2019)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文课件ppt,共5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完整版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庆转型正当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