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展开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商场内的收银员 B. 上升的电梯 C. 地面 D. 货架上的商品
2. 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3.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如图所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B. 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 吹奏的笛声属于超声波
D. 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 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千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5. 2021年9月18日华州区火车站正式投入运营,至此结束了华州区20多年不通火车的历史,重现昔日华州火车站地标风采。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华州火车站铁路的铁轨在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6. 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 可见光照相机 B. 紫外光成像仪 C. 红外照相机 D. 超声波成像仪
7.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床前明月光”,说明月亮是一个光源 B.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大
C.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凹透镜
8. 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
A. B.
C. D.
9. 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 物体在0~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
B. 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相等
C. 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D. 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10. 如图所示,小聪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 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11. 演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______;用力拨动吉他的弦,弦的振幅增大,发出声音的______也增大;我们能够区分音调相同的吉他声和钢琴声,主要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均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12. 夏天吹电风扇既节能又能防暑降温。电风扇工作时,通过______的方法,加快了体表汗液的蒸发,从而使人感觉凉爽;寒冷的冬天,常常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13.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色光的三原色是红、______、蓝。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14. 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深”或“浅”);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虚像。
15. 一列高铁通过一座大桥,大桥主跨长为1120m,高铁长度280m,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为70s,则高铁的速度为______ m/s,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是______ 的。
16. 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在防范新冠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_____性质制成,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7. 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8. 如图所示,请补充完整凸透镜的两条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
19. 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1所示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2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如果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
20.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由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从不同方向都可以观察到光在纸板上传播的径迹。
21. 如图所示,是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_____(选填“A”或“B”);按图甲中的方法读数,会使读数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乙中的______(选填“a”或“b”)。
(3)小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一种原因)。
(5)小华完成实验后,将纸做的小锅放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如图丁所示,发现水烧开了可纸锅却没有烧着,关于纸锅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______。
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
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
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
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22. 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______ 。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得到像在“倒立正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的性质方面相同的有______ 个;当把蜡烛由A移到B位置,所成像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
(4)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 15cm(选填“>”、“<”或“=”)。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类似于______ (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3.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24. 甲、乙两地相距296km,一辆小车以74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又以10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
(1)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的物理量,平均速度是对于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而言;
(2)求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3)求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
但是乘客相对于地面、地面上的收银员、商品来说,他们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B.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答案】A
【解析】解: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
故选:A。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3.【答案】D
【解析】解:A、吹奏的笛声在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没有干扰时是乐音,故A错误;
B、吹奏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
C、吹奏的笛声人耳可以听到,属于可听声,故C错误;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1)从物理学角度看,杂乱、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2)笛子发声是利用空气柱振动;
(3)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波人耳听不到;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是声学的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要学会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4.【答案】D
【解析】解:A、二氧化碳气体无色。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属于吸热过程;水蒸气是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
C、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不是熔化。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使瓶口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符合题意。
故选:D。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干冰放入水中,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在水中形成水泡上升,表现为水“沸腾”。
干冰、樟脑球和市场卖的固态清新剂在空气中极易升华。干冰剧烈升华大量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
5.【答案】B
【解析】解:A、该图是晶体先凝固降温,后熔化升温的过程,故A不合题意;
B、该图是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B符合题意;
C、该图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该图是非晶体先熔化升温,后凝固降温的过程,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铁是金属,是晶体,在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应先将铁熔化,达到一定温度后进行浇铸,并重新使其凝固成固体。据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可对以上选项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铁是一种晶体,再根据晶体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结合铸造铁轨的实际过程,对图象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C
【解析】解:由红外线的特点可知,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则其辐射的红外线会越强,为了证实这一点,可利用红外照相机对其进行拍照,以达到对比的效果。
故选:C。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一切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明显。
了解红外线的热效应,并能与实际的应用相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月亮自身不能发光,不是一个光源,故A错误;
B、当人靠近平面镜时,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
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故D错误。
故选:C。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3)任何反射现象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8.【答案】B
【解析】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故选:B。
(1)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是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
(2)光的折射定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本题来源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能够判断出折射现象,并且会根据折射定律判断光路是否正确,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5s时,路程s=2m,即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2m,故A正确;
B、由图象知: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为1m,0~1s内物体通过路程为1m,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相等,故B正确;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v=st=2m5s=0.4m/s,故C正确;
D、由s-t图象可知,在1s~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D。
(1)根据图象可知5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
(2)根据图象判断出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的关系;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1~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此时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故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应该发生漫反射,故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②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③掌握漫反射的概念。知道要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需要发生漫发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要做到灵活运用,同时还考查了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11.【答案】音调 响度 音色
【解析】解:演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发生变化,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弹奏吉他时,用力拨动吉他的弦,弦的振幅增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
每个发声体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能够区分音调相同的吉他声和钢琴声,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知道频率影响音调,振幅影响响度,材料和结构影响音色。有关这几个概念要注意区分。
12.【答案】加快空气流速 凝华
【解析】解:电风扇工作时,通过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体表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从而使人感觉凉;“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
故答案为:加快空气流速;凝华。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凝华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答案】光的色散 绿 凹 发散
【解析】解: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绿;凹;发散。
(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2)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近视眼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的色散、近视眼的矫正和光的三原色的掌握情况,本章节知识点需要牢固记忆。
14.【答案】直线传播 浅 反射
【解析】解:(1)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
(2)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
(3)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浅;反射。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2)水中的鱼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3)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本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的光现象,对于光的折射现象,不论是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还是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看到的“虚像”都比物体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
15.【答案】20 运动
【解析】解:(1)高铁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s=L桥+L车=1120m+280m=1400m,
则高铁的速度为:v=st=1120m+280m70s=20m/s;
(2)若以高铁为参照物,大桥与高铁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大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20;运动。
(1)高铁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等于桥长加上车长,又知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此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难度不大,关键是知道高铁通过大桥行驶的距离等于桥长加上车长。
16.【答案】凸 缩小 热胀冷缩 37.8
【解析】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故答案为:凸;缩小;热胀冷缩;37.8。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常用温度计的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读数,属于基础题。
17.【答案】解:分别作出物体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18.【答案】解:
(1)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图中下面的、入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过入射点O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1)先确定所给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知道入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9.【答案】2.80 确定像的位置 2 防止出现两个相距较远的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解析】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5.50cm对齐,右侧在8.30cm处,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平面镜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如果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防止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故答案为:(1)2.80;(2)确定像的位置;2;防止出现两个相距较远的像,影响到实验效果。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确定像的位置,利用玻璃的透光性,可以在玻璃的后面用另一个物体与前面物体重合的办法来确定像的位置;
由于玻璃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越接近,使像的位置确定越准确。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20.【答案】等于 同一平面内 可逆 漫反射
【解析】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在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内;(3)可逆;(4)漫反射。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4)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
21.【答案】B 偏大 b 不变 99 水的质量较大 D
【解析】解:(1)根据酒精灯的外焰调整石棉网和铁圈B的高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B;按图甲中的方法读数,会使读数偏大,因为俯视时视线与上面的刻度相切,导致读数偏大。
(2)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所以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乙中的b。
(3)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较大。
(5)小华完成实验后,将纸做的小锅放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如图丁所示,发现水烧开了可纸锅却没有烧着,关于纸锅没有烧着是因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故答案为:(1)B;偏大;(2)b;(3)不变;99;(4)水的质量较大;(5)D。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应该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由下往上组装器材。
(2)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水在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初温较低或者水的质量较大。
(5)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知道水的沸腾特点;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2.【答案】主光轴上 3 变大 像距过大,光具座不够长 小 < 远视眼
【解析】解:
(1)实验时,应先将烛焰中心、光屏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从图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2f>u>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3)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接近于焦距,像距太大,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像距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4)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此透镜焦距小于15cm。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焦距变大,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因此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1)主光轴;(2)3;变大;(3)像距过大,光具座不够长;(4)小;<; 远视眼。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幻灯机或投影仪;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
(4)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之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
当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是实像,此时物像异侧,由此可知像距的变化;
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越强,焦距越短;
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具体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只要告诉其中的一条,就可以确定另外三方面的内容。
23.【答案】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t=10:45-10:15=30min=0.5h;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
s=120km-70km=50km,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st=50km0.5h=100km/h。
(3)据图可知从B到达南宁的距离s'=70km,
轿车从B地到南宁所用时间t'=s'v=70km100km/h=0.7h=42min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0.5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7小时的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通过图象得出需要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两次的钟表显示时间差就是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
(2)两个指示牌中的数字之差就是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距离,根据v=st求出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从B地到达南宁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求得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的时间。
24.【答案】运动快慢 变速直线
【解析】解:(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是对于变速直线运动而言,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2)由v=st可得,小车行驶前、后一半路程的时间分别为:
t1=s2v1=296km274km/h=2h,t2=s2v2=296km2100km/h=1.48h,
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t=t1+t2=2h+1.48h=3.48h;
(3)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v=st=296km3.48h≈85.1km/h。
答:(1)运动快慢;变速直线。
(2)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3.48h;
(3)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约为85.1km/h。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能大致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求全程的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知道甲、乙两地的路程和行驶一半前后路程的平均速度,根据t=sv求出对应的时间,两个时间之和即为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3)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即为这辆小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