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第一师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可以看作是作家追求个人审美体验的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与他人一起探求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公共行动。文学公共性就是指文学活动的成果进入到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话题,此种话题具有介入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并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己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感时忧国”既是中国文化精神中固有的伦理情怀,也是中国文学精神里特有的“公共性”品质。
    雨果说:“愤怒与温情,是对于人类不自由状况两个方面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发怒的人就能够爱。”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就具有这种既“愤怒”又“温情”的特点:一方面,是“愤怒”和不满,具体表现为对权力的“以究王讻”的“上层反讽”;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中国文学的这种特殊形态的“公共性”,源自于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的基本理念、“经世致用”的责任伦理与“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此基础上,吕不韦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这种博大的“天下”观念和“遗生行义”的“士君子”伦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学写作。
    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王夫之说,中国自《诗经》以来的诗人,“有所指斥,则皇甫、暴公,不惮直斥其名,历数其慝,而且自显其为家父,为寺人孟子,无所规避。《离骚》虽多引喻,而直言处亦无所讳”。这种“无畏于天,无恤于人”的精神,作为一种伟大传统,在后来千百年的诗歌写作中,有继继绳绳的赓续和体现。在叙事文学的写作领域,司马迁则在《太史公自序》中,标举“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叙事原则,实乃一种高度成熟的人文精神,其中所包含的“公共性”,即使今天来看,也具有充分的普遍性和现代性。
    同情民众,关注民瘼,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伟大的“公共性”品质。以士君子为主体的优秀的中国文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以天下苍生为念。而中国文学中的“公共性”,也就体现为对“民生”“社稷”等“公共事象”的关注,体现为对同情底层大众的“哀”和“忧”的情感表达。在《离骚》里,屈原吟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诗句,抒发了他对艰难时世的不幸民众的同情;杜甫则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真挚同情和对权势的尖锐批评。对杜甫的这种仁慈而又伟大的“哀忧”精神,华人学者洪业给予极高的评价:“他是心系家邦的国民。他所观察到的八世纪大唐帝国的某些情形仍然存在于现代中国;而且,也存在于其他的国度。”
    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并最终赢得世界读者的尊敬。
    (摘编自李建军《“公共性”与中国文学经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公共性与作为社会人的作家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不能离开作家讨论文学公共性。
    B. 《史记》能够体现出司马迁在面对权力时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
    C. 相比于对权力的“愤怒”不满,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
    D. 《离骚》《史记》和“杜诗”中包含的“公共性”是他们的作品受到中国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
    2. 下列关于原文的论证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雨果关于“愤怒与温情”的话,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自然地指出了中国文学的“公共性”所具备的特点。
    B. 文章认为理解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品质可从两方面入手,并以大量篇幅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
    C. 文章指出中国文学的“公共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精神中的伦理情怀,并举出《礼记》《吕氏春秋》的例子来说明此种伦理情怀的存在。
    D. 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感时忧国”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并指出了其带来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读者阅读中国文学,最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
    B. 杜甫的作品能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部分来自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判断。
    C. 《礼记》《吕氏春秋》和“士君子”文化观,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
    D. 真正介入公共生活、肩负责任感的写作者,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作家对民众的仁慈‘温情’更具有现实精神和人道情怀”错误。第二段“一方面,是仁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看不出来两者之间的比较。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并以大量篇幅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错误。文章主要是讲“公共性”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比如“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最看重的是写作者在创作中所体现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错误。无中生有。最后一段相关信息“可以说,正是屈原、司马迁和杜甫他们正直而勇敢地介入自己时代的‘公共生活’,以中国人特有的‘忧哀’情怀和反讽精神来写作,来建构中国文学自己的‘公共性’,并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才使我们的文学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可知中国文学作品“最终抵达与人类经验相通的‘普遍性’和‘世界性’”,所以受欢迎。而读者到底最看重什么原文并未具体提及。
    C.“……对中国文学写作的影响程度是一样的”错误。第二段“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天下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在此基础上,吕不韦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士君子’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可知影响程度不一样。
    D.“……其作品中也就必然有文学公共性的品质”错误,不全面。第一段“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生活,表现自己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可知还要“表现自己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天津工生所19名科研人员组成了一支攻关团队,向“二氧化碳淀粉人工合成”这一重大科技问题发起总攻。
    6年间,他们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在一次次失败后迎难而上,终于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成果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典型原创性突破”,“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表彰30支“科技创新先锋团队”》)
    材料二:
    “植物合成淀粉的化学本质就是太阳能还原碳,然后逐步从简单分子聚合到复杂分子。”
    根据合成生物学理念,马延和带领团队从头设计淀粉合成的代谢途径,重构太阳能到淀粉化学能的能量传递路线,希望实现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的目标。
    然而当把所有需要的酶制剂加入反应器后,并没有形成反应堆,也不能合成淀粉。马延和团队针对每个模块检测,发现它们都具有催化功能,但是组装之后没有此功能,这说明模块之间是有问题的。
    经过反复实验和艰苦探索,马延和重新设计了反应步骤,终于跨越了从虚拟设计到现实实现的鸿沟。但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二氧化碳还原能量输入,这一问题涉及生物路线和化学路线的选择,目前生物路线的努力还不足以满足后续路径对能量的需要,化学催化成为重要选择。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的支持帮助下,马延和团队努力进行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耦合。发现甲醛等中间产物积累会抑制后续反应进行后,科研人员对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区和优化,来消除甲醛的积累,实现了化学和酶化的耦合反应。至此,淀粉人工合成3.0版本形成,4个小时可从二氧化碳合成直链淀粉。经分析,人工合成淀粉的结构与自然淀粉一致。
    该成果得到广泛关注,国外报道称其为人类脱离自然食物链的开端。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认为这项工作以温室气体为原料,为制造粮食及其他复杂产物提供了蓝图。马延和说,如果有足够多的淀粉,将有望推进工业原料从化石原料向糖脂原料的转移,形成清洁循环可再生的工业体系。通过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推动生物经济的快速到来,可有望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建立应对社会经济安全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的系统解决方案。
    (摘编自《中国科学家揭秘“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材料三:
    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使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人类跳出传统食物链的第一步。
    使用无机物直接合成食物,可以帮助人类迈向新的高度,比如未来我们想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可以使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不必再担心食物不足的问题。这将给未来的宇宙开拓带来极大便利。从长远看,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人类迈向新高度的起点。
    (摘编自孙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这项技术意义何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延和认识到自然界植物合成淀粉的化学本质就是太阳能还原碳,抱着实现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的期望,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工作。
    B. 二氧化碳还原能量输入,是淀粉人工合成过程中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明确这一方向后,马延和团队努力进行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耦合研究。
    C. 认识到甲醛积累会抑制后续的耦合反应进行,马延和团队对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区和优化,实现了化学和酶化的耦合反应,形成了淀粉人工合成的3.0版本。
    D. 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我们可以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所以在这些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时,我们再也不用为食物问题而忧心了。
    6.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有什么意义? 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4. C 5. D
    6. ①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营养物质,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缓温室效应。
    ③有望推进工业原料从化石原料向糖脂原料的转移,形成清洁循环可再生的工业体系,推动生物经济的快速到来。
    ④帮助人类迈向新的高度,给未来的宇宙开拓带来极大便利。
    ⑤有利于弘扬甘坐冷板凳、百折不挠的科学研究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梳理行文思路的能力。
    C.突破“目前化学路线的努力还不足以满足后续路径对能量的需要的难关”有误。该题内容针对材料二设置,根据原文“目前生物路线的努力还不足以满足后续路径对能量的需要,化学催化成为重要选择”可知,“化学路线”应是“生物路线”。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再也不用为食物问题而忧心”,表示绝对,夸大作用。根据原文“使用无机物直接合成食物,可以帮助人类迈向新的高度,比如未来我们想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可以使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不必再担心食物不足的问题”,可知,这只是将来可能实现的,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测,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材料一“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材料二“这项工作以温室气体为原料”,得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在服务“双碳”战略、粮食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即答案要点①②。
    从材料一“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材料二“如果有足够多的淀粉,将有望推进工业原料……系统解决方案”,材料三“是人类跳出传统食物链的第一步”“这将给未来的宇宙开拓带来极大便利。从长远看,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人类迈向新高度的起点”,可得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在未来生物制造、工农业生产及宇宙探索中的意义,即答案要点③④。
    此外,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在一次次失败后迎难而上”和材料二的“经过反复实验和艰苦探索”,可得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在科学研究精神方面的意义,即答案要点⑤。
    三、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吾欲禁之,可乎?”
    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以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曰:“去车!”。魏文侯御廪灾,文侯忧之,群臣宽之,而公子成父匿之。文侯复殿, 公子成父趋而入贺,曰:“甚大善矣!夫御廪之灾也。”文侯作色不悦,曰:“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箧椟。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叹曰:“善!”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即位三十五年犹不息,于是有方士韩客侯生,齐客卢生,相与谋曰:“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吾党久居,且为所害。”乃相与亡去。始皇闻之大怒,乃使御史悉系诸生,诸生传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始皇望见侯生,侯生曰:“今陛下奢侈失本,黔首匮竭,又急诽谤,严威克下,臣等故去。丹朱傲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纣,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始皇默然久之。始皇曰:“吾可以变乎?”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刘向《说苑·反质》有删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 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B. 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 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C. 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D. 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 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差三过而不一顾”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同。
    B. “说妇姑者以织”与“妇姑荷箪食”(《观刈麦》)两句中的“妇姑”词含义相同。
    C. “公子成父趋而入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
    D. “相与谋曰”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两句中的“相与”词含义不同。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桓公对本国臣子生活奢侈,十分不满。想禁止这种风气。管仲仔细替齐桓公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并建议从君王开始做起,桓公率先做出改变,齐国就节俭成风了。
    B. 晋平公制作了价值千金的猎车,命令群臣都要观赏。田差从来都不看一眼,晋平公很生气,田差用历史兴亡的诸多例子,委婉劝谏晋平公不做桀纣之君。最终晋平公听取了他的意见。
    C. 魏文侯的府库发生火灾,群臣对待此事的态度各不相同。公子成父认为府库遭灾,这是人祸,魏文侯不以为然,公子成父通过一番分析,使文侯信服。
    D. 秦始皇统一天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侯生卢生欲逃亡离去。秦始皇大怒,焚书坑儒。侯生劝谏秦始皇,现在这样骄奢淫逸,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始皇心有所动,最终没有杀他。后来秦朝果然迅速灭亡!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以奢汰也。
    (2)始皇闻之大怒,乃使御史悉系诸生,诸生传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答案】7. B 8. C 9. C
    10. (1)现在您的饮食,(喝的)一定要肉桂丹桂汤;穿的一定是紫色绸衣、白狐皮袍。这就是群臣奢侈的原因。
    (2)秦始皇听说后大怒,于是命令御史将儒生全部拘禁起来。众儒生辗转告发,犯法的有四百六十多人,统统的活埋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御库,是我收藏宝物的地方。这次发生火灾,我穿上白色衣服避开正殿,众大臣都穿上白衣前来慰问,轮到你却不来慰问。现在我已在正殿复位,你却来祝贺,这是为什么?
    “寡人素服辟正殿”,“正殿”作“辟”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C。
    “群臣皆素服而吊”,“群臣”作主语,之前断开;“素服”作“吊”的状语,不可断开,排除D。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的能力。
    A.“田差三过而不一顾”的“顾”,看;句意:田差三次经过车前都不看一眼;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拜访;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
    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同,判断正确。
    B.“说妇姑者以织”的“妇姑”,妇女;句意:用纺织劝说妇女;
    “妇姑荷箪食”的“妇姑”,妇女;句意: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
    两句中的“妇姑”字含义相同,判断正确。
    C.“公子成父趋而入贺”的“趋”,小跑;句意:公子成父快步入殿祝贺。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的“趋”,趋向;句意: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两句中的“趋”字含义不同,判断错误。
    D.“相与谋曰”的“相与”,一起;句意:一起商量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相与”,交往;句意: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两句中的“相与”词含义不同,判断正确。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公子成父认为府库遭灾,这人祸”错误。公子成父只是认为,现在幸好没有人祸,只有天灾,岂不是好事吗?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衣”,名词用作动词,穿衣;“所以”,……的原因;“汰”,奢侈;“此……也”,判断句。
    (2)“系”,拘禁;“相告”,互相告发;“坑”,活埋。
    参考译文:
    齐桓公对管仲说:“我的国家很小,财物用品很少,但群臣的服饰车马十分奢侈。我想禁止这种风气,行吗?”
    管仲说:“我听说,君王品尝过的东西,臣子们就爱吃它;君王喜好的服饰,臣子们就爱穿它用它。现在君王的饮食,一定要丹桂肉桂汤;穿的一定是紫色绸衣、白狐皮袍。这就是群臣奢侈的原因。《诗经》上说:‘不从自身做起,百姓不会相信。’您想要禁止这种风气,为何不从自己开始呢?” 桓公说:“好。”于是就改制了白绸衣帽穿戴。一年之后,齐国就节俭成风了。晋平公制作了一辆轻便猎车,插上彩绘的龙旗,挂着犀角象牙饰品,安上翠羽装饰的车盖。车造成后,立标注明价值千金,立在殿下,命令群臣都得观赏。田差三次经过车前都不看一眼,晋平公变了脸色大发脾气,问田差:“你三次经过车前都不看一眼,是为什么?”田差回答说:“我听说凡用天下大事游说天子,用国家大事游说诸侯,用官职劝说大夫的,用职事劝说士人,用饮食劝说农夫,用纺织劝说妇女的。夏桀因为奢侈灭亡,商纣因为荒淫失败。因此不敢看它。”晋平公说:“讲得好。”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把车撤掉”。魏文侯的府库发生火灾。文侯担心府库的安危。群臣安慰他,只有公子成父不见踪影。魏文侯回到正殿,公子成父快步入殿祝贺,说:“君王的府库遭灾,这是大大的好事。”魏文侯变了脸色不高兴地说:“御库是我收藏宝物的地方。这次发生火灾,众大臣都穿上白衣前来慰问,轮到你却不来慰问。现在我已在正殿复位,你却来祝贺,这是为什么?”公子成父说:“我听说,天子的收藏在四海之内,诸侯的收藏在国境之内,大夫的收藏在自己的采邑中,士人平民的收藏在箱子匣子中。不是该他收藏的东两,即使没有天灾,也必定有人祸。现在幸好没有人祸,只有天灾,岂不是好事吗?”魏文侯感慨地说:“讲得好。”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大肆奢侈淫靡。登天子位三十五年,仍不停息。这时有方士韩人侯生、齐人卢生在一起商量说:“当今的时势不能再处下去了。皇上喜欢用刑杀树立威严,天下的都害怕获罪。我们如果久住这里,将被皇上杀害。”于是一起逃亡离去。秦始皇听说后大怒,于是命令御史将儒生全部拘禁起来。众儒生辗转告发,犯法的有四百六十多人,统统的活埋了。秦始皇召见侯生,侯生说:“现在陛下奢侈而丧失根本,百姓资财困竭,又因有人指责而焦躁,以严峻与威严制服臣下。我们因此离去。丹朱骄傲暴虐,不进行治理教化,终于因此不能登位。现在陛下这样淫逸,是丹朱的万倍,昆吾、夏桀、商纣的千倍,我恐怕陛下将有十次败亡的结局,却没有一次生存的机会。”秦始皇说:“我还能改变吗?”侯生说:“形势已经造成,陛下只有坐等灭亡。秦始皇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终于放了侯生没有杀他。三年后,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即位,又过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 夜
    陆 游
    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
    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①回。
    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宋代陆佃解《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
    B. “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
    C. 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的状态。
    D. 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
    12. 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1. D 12.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于冬残之时感受到新春的气息,于艰难的处境中看到新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
    本诗“岁残尚恨新春远”一句落笔惊人,“岁残”“新春”本不远,诗人却“恨新春远”,凸显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和对新春迟迟不来的孤寂苦闷。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等的能力。
    D.“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错误。尾联“欲挽天边斗柄回”与上句“岁残尚恨新春远”的意思相结合,应该理解为想要调整时令,好让春天早点到来,不能理解为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正确理解《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对诗人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总结。本诗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从“岁残”“恨”“新春”的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象征义的分析把握入手,进行总结概括。
    《次北固山下》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岁暮夜残、冬春交替”表达了以新代旧的欣喜和思乡之情。“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此处表明诗人已经感受到新春的气息,在艰难的处境中重新看到新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诗“岁残尚恨新春远”一句落笔惊人,陆游借“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回”中的“岁暮腊残、冬春交替”表达了对新春未临的遗憾和期盼之情。“岁残”过后,“新春”本不远,诗人却“恨新春远”,表达了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之情,凸显了急切盼望新春到来,新春却迟迟不来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文言实词专练检测(每道题 3分,15分)
    13. 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B. ①进不入以离尤兮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 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②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
    D.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籍吏民,封府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①决,通“诀”,告别。句意: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②没有通假字。句意: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
    B.①离,通“罹”,遭受。句意: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所用,又遭到指责。
    ②裁,通“才”,刚刚。句意:手刚举起,则又超乎寻常而一跃跳起来。
    C.①没有通假字。句意: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
    ②以,同“已”,已经。句意: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
    D.①属,通“嘱”,嘱咐。句意:嘱托我做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②没有通假字。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
    故选B。
    1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子布、元表各顾妻子 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
    B.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 璧有瑕,请指示王 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
    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先帝不以臣卑鄙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妻子”,古义:古汉语一字一义,指妻和子。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句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
    “中国”,古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中部地区,即“中原”。今义:是指中华民族,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句意:如果(您)能凭借江东的兵力,可以和中原对战的话。
    B. “忧劳”,古今同义,忧患劳苦,忧虑劳苦。句意: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
    “俯仰”,古义:一俯一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今义:向上向下看。句意: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
    C. “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要求。句意: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
    “便宜”,古义: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指便宜行事。今义:(1)方便;顺当。(2)好处。(3)价钱低。(4)给以好处,使得到某种利益。(5)指某一方面的价值低廉。句意:你既然身为水军都督,可以方便行事。
    D. “亲戚”,古义:旁系亲属。今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句意: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
    “卑鄙”,古义: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
    故选B。
    15. 下面选项中,既有偏义复词,又有同义复词的一项是( )
    A.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去来江口守空船
    C.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曾不吝情去留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契阔”,偏义复词,偏义在“契”(投合),“阔”(疏远)是衬字。句意: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旦暮”,并列结构的合成词。句意: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B.“浅深”,偏义复词,偏义在“深”。句意: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
    “去来”,偏义复词,偏指“去”,离去。句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C.“作息”,偏义复词,偏义在“作”,劳作。句意: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
    “乏困”,同义复词,贫乏、贫困、缺少的东西。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D.“去留”,偏义复词。偏指“去”,离开。句意:竟然说离开就离开。
    “婚姻”,并列结构的合成词,女方的父亲叫“婚”,男方的父亲叫“姻”,指儿女亲家。句意: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故选C。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及用法完全一样的是( )
    A. ①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②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B. ①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②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C. ①后五年,吾妻来归 ②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D. ①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诚,确实。句意: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
    诚,果真。句意: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B.殆,近于,几乎。句意: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
    殆,大概。句意: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
    C.归 ,女子出嫁。句意: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
    归,回来。句意: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来了。
    D.见,我。句意:所以现在详细说明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或许会原谅我。
    见,我。句意:我出生六个月,慈父就离开我去世了。
    故选D。
    17.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早实以蕃 ⑤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⑥失足破其瓮
    ⑦与胥卒表里 ⑧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⑨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A. ①②④⑦⑨/③/⑤/⑥⑧B. ①②/③④⑦⑨/⑤⑥/⑧
    C. ①③④⑨/②⑦/⑤/⑥⑧D. ①②④/③⑦⑨/⑤⑥/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名词作动词,砌墙。句意:室前打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
    ②名词作动词,戴上刑具。句意:不问有罪没罪,一定先给戴上手铐脚镣。
    ③名词作状语,当面。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
    ④名词作动词,结果实。句意:结果早并且多。
    ⑤意动用法,以……为先。句意: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
    ⑥使动用法,使……破。句意: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
    ⑦名词作动词,内外勾结。句意:同狱卒内外勾结。
    ⑧使动用法,使……冤屈。句意:就使死者含冤不浅了。
    ⑨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掐。句意: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活着还是枯死。
    ①②④⑦⑨名词作动词,③名词作状语,⑤意动用法,⑥⑧使动用法。
    故选A。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谪居浔阳,生活了无趣味,耳畔听得的也只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般难以入耳的乡村音乐,今夜闻得琵琶曲情难自禁,不由泪沾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展现宫女外貌,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3)古代诗人常用“鹏”这一意象展现阔大的人生境界或远大的理想追求。请写出体现以上含义并含有“鹏”这一意象的两句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岂无山歌与村笛 ②. 呕哑嘲哳难为听 ③. 一肌一容 ④. 尽态极妍 ⑤. 大鹏一日同风起 ⑥. 扶摇直上九万里(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呕哑”“嘲哳”“妍”“扶摇”“鳌”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温饱到健康,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高颜值、好身材,但在这条路上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过早长出白发。白发过早长出的原因,一种是遗传导致的,部分患者有家族史,说明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① ,如不合理的饮食等都会造成毛囊黑色素细胞的合成障碍,从而引起白发过早长出。 ② ?一是要多补充有利于形成黑色素的食物,多吃些富含优质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物,如鲜鱼、牛奶、动物肝肾、黑芝麻、食用草类、海藻类、新鲜蔬菜等。二是要坚持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这样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黑色素细胞在头发中的功能。此外, ③ 。生活中要避免精神紧张、经常忧郁焦虑等,让自己始终心情舒畅。
    19. 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认真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B. 他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就如同鱼儿喜欢水一样。
    C. 蹉跎了如黄金般的青春岁月,我感到对不起自己。
    D. “骄傲会害了你自己!”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9. A 20. ①另一种就是后天导致的
    ②那么如何避免后天早生白发呢
    ③还要学会调节情绪(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能力。
    A.和文中划线句子中的“自己”都是泛指。
    其他三项都是特指。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是解释“白发过早长出的原因”,根据“一种是遗传导致的”可知,此处是说另一种原因,再结合后句举例“不合理的饮食等”可知,应与后天因素有关,可填:另一种就是后天导致的。
    第二处,上文分析“白发过早长出的原因”,结合“一是要多补充有利于形成黑色素的食物”“二是要坚持身体锻炼”可知,后文是讲做法,结合问号可知,此处应以疑问句形式提出问题:那么如何避免后天早生白发呢?
    第三处,“此外”是承接上文两点措施而言,结合“要避免精神紧张、经常忧郁焦虑等,让自己始终心情舒畅”可知,还应学会调节情绪。
    (二)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又到了世界读书日。一波呼吁公众多读书的热潮必然会到来,但那个核心问题恐怕还是没解决: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成功,这本来① 。
    但这不应该成为读书的全部意义。我们带着这样的预设和前提去读书,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因为,此读书和彼读书并不是同一个读书。
    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的一份国民书房报告显示,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m2,不足一个马桶大小。这个数字简直令人② :人们不是不想追求诗和远方,只是眼前的苟且不允许罢了。既然如此,世界读书日真的只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等这一天过去后,一切又恢复如常?其实不然。读书的“用处”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在③ 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这些能力可能无法量化,但读书带来的变化,每个人一定能看到。
    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书本里有无限宽广的世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说到底,读书关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关怀。生而为人,所以有比物质利益更高级的追求,这正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无可厚非 ②不尴不尬 ③潜移默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指对“读书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成功”的看法,有可以理解之处,可用“无可厚非”。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②处,语境指中国人均书房面积太小,不是人们不想追求,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这一情况让人有些尴尬,可用“不尴不尬”。不尴不尬:比喻左右为难 ,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③处,语境形容读书作用,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可用“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四、 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家长若以对待孩子学习态度来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鸡娃”式家长,他们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让孩子不停去拼搏;另一类是“佛系”家长,他们倡导顺其自然,要接受孩子的普通,尊重孩子的选择。
    材料二
    近段时间,某知名企业掌控人马某因发表“996”(每天从早上 9 点工作到晚上9 点,一周工作6天)是“福报”的言论,“人设”几近崩塌。之前,他是无数青少年的偶像,被视为人生“逆袭”的楷模;此后,他被很多人视为“吸血资本家”。不少年轻职场人认为,要按“薪”劳动,你逼我加班,我就“摸鱼”(即偷懒、磨洋工)。
    材料三
    每次考试临近,班主任总会重复两句话,一句是“拼了!拼了!!拼了!!!这次考试事关我班尊严,我们一定要PK掉他们。我班必胜!”另外一句是“平常心,不就是一次考试吗?没什么大不了”。
    从古到今,我们似乎都不免在“内卷”和“躺平”之间挣扎徘徊。有人认为,人生要义在于建立一番功业,一定要“内卷”,要不懈奋斗,所谓的淡泊名利不过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有人认为,人生在于寻求内心安宁,不妨可“躺平”,可放下执念,所谓的拼搏奋斗不过是功利者的自我粉饰。
    请结合以上材料,运用驳论的技巧,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驳论文,要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试题中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今社会中“内卷”和“躺平”的矛盾现象。
    第一则材料主要讲述了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中的“鸡娃”家长和“佛系”家长的不同言行。前者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以及课外班、兴趣班,不停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可以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比别人领先一步,但也有可能会因为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导致孩子不知道如何学习,甚至厌学。而后者的“佛系”并不是指完全放弃孩子的教育,还是指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并顺应教育的规律,让孩子健康、自然地成长。
    第二则则从企业用工方式展现了“内卷”与“躺平”之争。前者的“996内卷”看似是马某走上成功人生的体现,其中却暗含了违反国家劳动法、损害员工身心诉求的危害。而后者的“佛系”看似是维护了员工自己的正当权益,但过分地“躺平”却也妨害了企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因此,对于这则材料,应该全面思考,看到其中葆有奋斗精神、敬畏法律底线、尊重劳动权益等的各方面要素。
    第三则材料则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展示了日常学习中的“内卷”与“躺平”。前者对待每一次考试都全力以赴的奋斗态度,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考试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对待每一场考试,但把本该是学生学习成绩检测、查漏补缺的考试定性为“事关我班尊严”,是否有点名过其实?而后者的“平常心”,可能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过度紧张,但过分地松懈却也可能导致消极对待。
    根据三则材料和材料结尾的总结可知,材料并没有对“内卷”或“躺平”一方完全予以褒或贬的评价,而是各自指出双方可能带来的优劣势。所以写作中不论赞同哪一方皆可,只要言之有理、论证充分即可。
    此外,试题要求以驳论的方式进行论证。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写作时,若支持“内卷”,则可先揭露当今社会中一些过分“躺平”的现象,并批判它们会给人生、家庭、社会等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揭露与批判中指出“内卷”的根据与消极内涵,并相应地给出应当努力奋斗的解决方案,从而阐述自己的观点。若支持“躺平”,则应先批驳当今某些人支持“内卷”背后的别有用心,或因过分“内卷”反而事倍功半的反面案例,指出“内卷”也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提出自己认为应当适当保持“平常心”,顺应自然的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
    立意:
    1.过分“躺平”,如何追求进步?
    2.内卷,带来的可能只有“卷”而没有上升。
    3.不以“内卷”论英雄,不因“躺平”而退步。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届新疆维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

    这是一份2019届新疆维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共20页。

    2019届新疆维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

    这是一份2019届新疆维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共1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