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教师版.docx
    • 学生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学生版.docx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教师版第1页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教师版第2页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教师版第3页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学生版第1页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学生版第2页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学生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质的简单运动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022·湘西)凤凰虹桥处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城内,横卧于沱江之上。虹桥相对于以下哪个物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的( )
    A.桥下的流水B.顺流而下的船
    C.天上的飞鸟D.河岸的吊脚楼
    【答案】D
    【解析】【解答】A.以桥下的流水为参照物,桥向上游运动,A不符合题意;
    B.以顺流而下的船为参照物,桥向上游运动,B不符合题意;
    C.以天上的飞鸟为参照物,桥在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以河岸的吊脚楼为参照物,桥处于静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是静止的。
    2.(2022·常州)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校车驾驶员B.沿途的路灯
    C.路旁的树木D.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
    【答案】A
    【解析】【解答】A.以校车驾驶员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A符合题意;
    B.校车行驶过程中,以沿途的路灯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校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对方车道驶来的公交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3.(2022·徐州)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0km/h,下列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D.飞机在高空飞行
    【答案】C
    【解析】【解答】A.因100km/ℎ≈27.8m/s,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的速度约为10m/s,A不符合题意;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超过120km/h,可以达到100km/h,C符合题意;
    D.飞机在高空飞行的速度可达1000km/h,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速度,结合数据解答。
    4.(2022·江汉)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 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B.4.8km/hC.5km/hD.6km/h
    【答案】B
    【解析】【解答】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s1v1=12×6km6km/ℎ=0.5ℎ
    行走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s2v2=12×6km4km/ℎ=0.75ℎ
    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t1+t2=6km0.5h+0.75h=4.8m/s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公式 ,可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5.(2022·恩施)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cm/sB.1dm/sC.1m/sD.10m/s
    【答案】C
    【解析】【解答】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cm/s、1dm/s比1.1m/s小得多,10m/s比1.1m/s大得多,1 m/s接近1.1m/s。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人正常步行速度,结合数据解答。
    6.(2022·常德)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解答】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v=st可知,0 ~ 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速度和时间图像中,和主光轴平行的线是匀速运动;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7.(2022·绥化)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像可知,0~10min,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0~30min,甲、乙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为s甲=s乙=1.8km=1800m
    所用的时间为t甲=t乙=30min=1800s
    则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s甲t甲=1800m1800s=1m/s
    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s乙t乙=1800m1800s=1m/s
    即在0~30min,甲、乙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B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10~20min,乙是静止,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20~30min之间,刚开始时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乙的图线比甲的图线更靠近纵坐标,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在这时间段,甲、乙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地30min两人相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路程和时间图像中,正比例图像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8.(2022·凉山)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A不符合题意;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v甲=s甲t甲=400m20s=20m/s
    B符合题意;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v乙=s乙t乙=450m20s=22.5m/s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9.(2022·河南)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
    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
    【答案】B
    【解析】【解答】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v甲=st甲=10m4s=2.5m/s
    A不符合题意;
    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v乙=st乙=10m5s=2m/s
    B符合题意;
    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速度。
    10.(2022·长沙)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D.桃花潭水深千尺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公式v=st 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ACD不符合题意;
    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v=st估算出速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11.(2022·上海)甲、乙两辆车同时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8秒两车相距40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它们( )
    A.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C.可能从同一地点出发,且v甲=10米/秒
    D.一定从同一地点出发,且v乙=5米/秒
    【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甲的速度v甲=s甲t甲=120m12s=10m/s
    乙的速度v乙=s乙t乙=60m12s=5m/s
    A.因为甲、乙两辆车速度不相等,故以乙为参照物,甲与乙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甲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甲、乙两辆车同时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B不符合题意;
    CD.经过8秒,由图可知,甲运动的路程s甲=80m,乙运动的路程s乙=40m。若甲乙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8s后相距Δs=s甲−s乙=80m−40m=40m
    若出发前乙在甲的前方80m,8s后相距Δs=s乙+80m−s甲=40m+80m−80m=40m
    所以甲乙可能从同一地点出发,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12.(2022·武汉)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这是一个整体,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靠近这个整体,相对于“天舟四号”,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三号”是运动的,A符合题意;
    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C不符合题意;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时,物体间是相对运动的。
    13.(2022·自贡)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
    C.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图中可知,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可知,物体在前2内运动的路程为s1=5m,物体在最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
    s2=15m-5m=10m
    因s133m/s
    所以该速度大于小汽车以33m/s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分析】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17.(2022·毕节)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答案】2.10;0.1;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A点对应的刻度是0.00cm,C点对应的刻度是2.10cm,则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2.10cm。
    由图可知,汽车在BD段运动的路程sBD=4.50cm-0.50cm=4.00cm
    汽车在BD段所用的时间tBD=2×0.2s=0.4s
    BD段的平均速度vBD=sBDtBD=
    由图可知,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汽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分析】根据刻度尺对应读数确定路程;根据公式v=st,可计算平均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18.(2022·广安)某校去华蓥山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 (选填“地面”或“车”)为参照物。当车辆行驶至某一路口时,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 min。
    【答案】车;45
    【解析】【解答】在乘车途中,小兰同学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她是以车为参照物,树木相对于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树木是运动的。
    某一路口到华蓥山的距离为45km,车辆最高限速60km/h,车辆到达华蓥山游客中心至少还需要的时间t=sv=45km60km/h=0.75h=45min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19.(2022·贺州)小明从贺州园博园出发返回到贺州一高,通过路程1000m,骑共享单车用了200s,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骑行中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5;静止
    【解析】【解答】他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st=1000m200s=5m/s
    小明与单车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以共享单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公式 ,可求出平均速度;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20.(2022·衡阳)如图所示,小邹同学用佩戴的手表记录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min,15min= h,以佩戴手表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0.25;静止;运动
    【解析】【解答】某次跑步的时间为15min=1560ℎ=0.25ℎ
    以佩戴者的手腕为参照物,手表相对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手表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手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手表是运动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2·常德)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猜想: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v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斜面的倾角θ、斜面的材料这三个因素有关。于是他们选择以下器材进行探究: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长方体木块质量为200g、一个100g的砝码(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安有光电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的实验操作是让木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测得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斜面越长越好
    B.斜面越宽越好
    C.木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
    D.木块每次都从斜面上相同的位置下滑
    (2)在本实验中,光电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木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光被挡住,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这样就可以根据遮光片的宽度与运动时间计算出此时木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1.2cm,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0.005s,则此次测得的木块速度为 m/s;
    (3)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前面猜想的三个因素中的 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可得出v与 有关;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可得出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是:当斜面材料相同时, 。
    【答案】(1)C;D
    (2)2.4
    (3)质量;斜面的材料;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
    【解析】【解答】(1)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要确保速度测量的准确性,要使木块从同一高度,静止滑下。速度大小与斜面长度和宽度无关。AB不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2)木块速度为v=st=
    (3)①分析实验1和2或3和4可知,当木块质量不同时,v相同,所以v和质量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当斜面倾角相同,质量相同,斜面材料不一样时,木块速度v不相同。所以v和斜面材料有关。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当斜面材料相同,倾角不同时,木块速度v不相同,而且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
    【分析】(1)探究斜面上的物体下落速度时,物体从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
    (2)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3)斜面上运动的物体,速度和物体的质量无关;和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22.(2022·百色)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答案】(1)v=st
    (2)减小
    (3)3;80.0;0.16
    【解析】【解答】(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就是利用v=st,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利用秒表测量时间,最后利用公式计算。
    (2)倾斜角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时间,故可以减小斜面的倾斜的角度从而延长时间,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从9:25:15秒从A点出发,到达B点时,时间为9:25:18,一共所用的时间为3s。
    如图所示,分度值为1cm,刻度尺需要估读,故从A点到C点的路程为80.0cm。
    小车在AC段的时间为5s,故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sACtAC=80×10−2m5s=0.16m/s
    【分析】(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v=st;
    (2)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停表的示数差计算时间;根据刻度尺上的刻度值计算路程;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
    四、计算题
    23.(2022·常州)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ℎ 46min 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ℎ 46min 09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答案】(1)解:假设地震位置离地震局距离为s,由题意可知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说明走同样的距离s,S波用时比P波多2秒,故可得s3.5×103m/s−s7×103m/s=2
    解得s=1.4×104m
    答: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104;
    (2)解:地震位置离地震局距离为s=1.4×104m,根据P波的传播速度是vP=7×103m/s可得P波传递到地震局所需时间t=svP=2s
    根据P波传递到地震局的时间为21h46min07s,可知地震发生的时间为21h46min05s。
    答: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21h46min05s。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t=sv,可求出距离;
    (2)根据公式t=sv,可求出时间。实验序号
    θ
    斜面
    m/g
    v/(cm/s)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30°
    A
    200
    358
    6
    40°
    A
    200
    438

    相关试卷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运动和力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及其变化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文件包含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学生版docx、北师大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声现象附解析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