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文课件ppt
展开为什么我们关注的是“疫病”而非“疾病”,二者有何区别?
疫,民皆疾也。——《说文》疫,病流行也。——《字林》
疫病:主要指具有群体性影响的急性传染病
威胁中国人健康主要因素前十名——《中国卫生年鉴(1984)、(2003)》
各位有没有注意到,父母的肩膀上会有这样一个疤,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疤呢?天花:古代的瘟疫之王致死5亿多人至今保持最高纪录。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通过空气或者飞沫传播,致死率约30%。感染者在发病时全身布满豆疱,痊愈后会留下疤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花”。除了身体的戕害外,还会对患者造成心灵的创伤。痊愈后可以获得终身免疫。
一般认为,天花于魏晋时期传入中国。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比岁有病时行…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
哪些情形会造成人口的聚集和迁徙?城市等大型聚落的形成、战争、经济往来等,都会造成人口的聚集和迁徙。新航路开辟前,欧亚大陆间交往的同时,也伴随着疫病的传播。
疾疫往往随着人口的聚集和迁徙而传播。
美洲土著人口的大量死亡及其社会结构的瓦解,快速推进了欧洲征服美洲的历史进程。
1519年,西班牙一支600人的小队,在墨西哥海岸登陆,数周内,原住民阿兹特克人的社会结构被天花摧毁,迅速亡国。17世纪初,北美普利茅斯殖民地附近的印第安人遭遇天花,患者死亡率近90%。
《汤若望传》中记述,“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在宫中特为奉祀痘神娘娘,另设有庙坛。”
顺治皇帝一共生育14名孩子,其中9个孩子死于天花,致死率高达64.3%。顺治本人亦死于天花。
顺治皇帝重病后,决定立皇三子玄烨为太子;因为于玄烨已出过天花,拥有终身免疫力。
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尸骨
(1)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鼠疫①东汉末年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曹植
(1)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鼠疫①东汉末年②金末元初③明末清初
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李杲
民中燥热者。多发热痰结咳嗽。重以医者不识时变。复投半夏南星。以益其燥热。遂至嗽血痰涎逆涌。咯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者多矣。——李杲
(2)世界上三次大规模鼠疫①查士丁尼瘟疫(541,东罗马帝国)②意大利黑死病(14世纪)③19世纪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气灯摇绿。须臾风起灯忽无,人鬼尸棺暗同屋。——清代师道南《死鼠行》
防疫手段:现代科学多国协作破除旧观念多省协调防疫
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导致政治变动和王朝更迭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战争疫病流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患者和流行地区的污名化
随着疾疫的传播,出现了对患者及流行地区污名化的现象
1495 年,意大利和法国爆发战争,梅毒首次流行。法国人:那不勒斯病;德国人和波兰人叫它“法国病”;俄罗斯人叫它“波兰病”;奥斯曼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称之为“基督徒病” ;印度人叫它“葡萄牙病” ;中国北方称之为“广东疮” ;日本人则称之为“中国病”。
如何看待这种疾病命名现象?地区间的交流程度影响着疫病传播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所有人都是疾病的受害者不应当因疾疫而对某些地区产生歧视
重视公共卫生和疫病防治(1)远离死水(2)追肥技术(3)专门救治机构昙花一现、慈善机构充当、难以持久
2. 明确提出了隔离措施
《黄帝内经》: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晋书》: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百日不得入宫。康熙: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清代规定: 凡有海艘回国,及各国船到本国,必先遣人查看有无出痘疮者,若有则不许入口,须待痘疮平愈,方得进港内。实行隔离的条件是什么?
3. 人痘的发明及其西传
清代《痘科金镜赋集解》:“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由此蔓延天下。”
旱苗法:用天花患者的疮痂加工成粉,吹往人体鼻腔水苗法:把痘痂研粉水调,用棉花包起塞入鼻腔
康熙与人痘法在清代的推广康熙建立了皇子强制种痘制度,并在在八旗中普遍实施,甚至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
康熙:“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天花根除的全球史》:1689年,康熙时俄罗斯遣人到中国学痘医…在京城肄业。后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公使,将此法传入英国。
1730年,天花在纽约等地流行时,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文提倡接种人痘,人痘接种在美国的传播加快。
牛痘的发明受人痘启发,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牛痘接种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性大大提高,因为人感染牛痘之后除了会引起轻微的淋巴结炎之外,不会起痘,更不会致命。
人痘以及牛痘的发明与推广给我们什么启示?(1).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进步(2).观察和实验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
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
《黄帝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
木属肝,以木的生发、伸展的特性来说明肝的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的功能。火属心,以火的阳热特性来说明心阳的温暖作用。土属脾,以土化生万物的特性来说明脾主运化,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功能。金属肺,以金的清洁、肃降、收敛来说明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水属肾,以水的润下、闭藏特性来说明肾藏精主水的生理功能。
二、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1)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2)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厕筹(擦屁股的竹木板),治霍乱和难产;缚猪绳,用腊月者烧灰,水服少许,治小儿惊啼;裹脚布治伤寒,洗汁服之,多垢者佳(越臭效果越好);上吊绳,烧末,水服三指撮,治癫狂;尿桶,旧板治霍乱,旧箍治脚气(一物两用);
《黄帝内经》,中国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神农本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最先使用“麻沸散”,“五禽戏”
《脉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肘后备急方》,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千金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证类本草》,宋代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
黄煌:中国古代医药理论,不论是寒、是热、是湿、还是燥…其词义是比较模糊的。受古代的客观条件所限制,我们的先人是无法判断所感染的病原体为何物的,因而中医药主要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岳美中:“研读《伤寒》《金匮》,见其察证候不言病理,出方剂不言药性,从客观立论,投药石以祛疾。其质朴之实验学术,实逼近实验科学之堂奥,真是祛疾之利器。”特点:1、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天人合一); 2、体现了中国古代重视技术积累的特点; 3、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影响深远;药食同源
第三目西医的近代化及其传播
当代中国的理发店 1949年汉城的理发店
希波克拉底四液致病说与放血疗法
特尼尔斯《理发师手术匠》
《西方医学简史回顾及其哲学思考》: 查理二世的治疗过程:放血约800毫升服用高浓度锑进行催吐用烧红的烙铁在头上烫出血泡挤血往鼻孔中吹喷嚏粉在全身上下涂抹秘制膏药从尸体上割下的头盖骨磨成粉末,掺入泻药,然后给国王饮用。查理二世接受治疗后5天即被宣告死亡 西方传统医疗手段能不能算“西医”?
问题:是什么把放血疗法逐出了历史舞台?
革新1: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验证药物与医疗手段
1809年,苏格兰军医汉密尔顿把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3组,3组的病人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类似,并进行了对照实验。
19世纪初,英国医生休斯·本尼特用类似的方法发现,放血疗法将肺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了30%。
问题:哪些因素推动了青霉素的发明?看到细菌: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杀死体外的细菌: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细菌可以致病,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杀死体内的细菌: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长出的菌落附近没有生长细菌,并由此提取出了青霉素并制成了抵抗细菌感染的化学药品。革新2:通过精密仪器、生物学、化学推动了医学进步
明确概念:所谓西医,通常指的是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作为认识疾病和治疗依据的近代医学。
所谓理性精神,是指人运用思维才智,借助于清晰的概念和正确的逻辑推理,并依靠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综合、检验等规范、系统的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把握宇宙自然、人类社会 。----笛卡尔(17世纪)认识:近代西方医学的进步,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产物
1. 西方医疗技术传入中国上海恐怕也真是中国的“最文明”的地方,在电线柱子和墙壁上,夏天常有劝人勿吃天然冰的警告,春天就是告诫父母,快给儿女去种牛痘的说帖,上面还画着一个穿红衫的小孩子。---鲁迅:《我的种痘》1933问题:上海为什么最文明?
2. 公共卫生体系在中国逐步建立
伦敦在1832-1866年先后经历了四次霍乱的侵袭。医生斯诺通过精确地数据统计发现了霍乱与饮用水及排水系统的关系,并将污染源布劳德大街的公用抽水机上。1859年,伦敦开始水治理,成效卓著。
始建于1908年。用于接收孙河取水厂原水,经消毒后送入清水池。
青蒿素的研发过程:梳理古代文献,确定“青蒿”的品种通过实验验证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作用利用化学工艺制作成药,再通过实验证实其疗效
东晋葛洪:“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3.青蒿素: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4.西医传入的影响推动中医药学近代化;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冲击中医地位,冲击封建思想
研讨:从天花的消亡看影响社会应对疫病的因素
《国家记忆》:1919年,中国第一次自制牛痘苗。1927年,北京部分医院为新生儿免费种牛痘。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种痘条例》,但仅在大城市部分的得到执行。
研讨与总结: 根据天花的消亡史,结合以上所学,研讨影响人类应对疾疫的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天花疫情依然不断。1950年,卫生部决定用“天坛株”生产国产疫苗,实行免费接种,并先后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接种行动,5亿多人口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1961年,中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痊愈,天花从此在中国绝迹,比全球消灭天花的时间提前了16年。1975年,全球只有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还有天花流行,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调动了大批人力物力该地区进行防治。1977年,索马里最后一位天花病人痊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人类已经彻底消灭天花。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示范课ppt课件,共1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史上的疫病,一概念,二疫病的表现,农民阶层,教士阶层,贵族阶层,中世纪欧洲的三个阶层,农民病死耕地荒废,黄热病★★,斑疹伤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