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1页
    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2页
    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南京市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 6 页,共120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根据要求答题,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5分)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第(5)题还需填作者。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5)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勤奋学习可以给人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快乐,从而使之忘却物质生活的艰难。
    2.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霜降既过、孟冬已至,长江南京段绿树成片、野趣盎然,时常可见白鹳浅飞、鱼儿游弋,一幅“万类霜天jìnɡ自由”的豪迈之景跃然眼前。“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古代诗人笔下的江河盛景,正成为南京人身边的美好。
    为保护一江碧水,营造美好生态,南京人正孜孜不倦地jí取智慧,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新路径。特色花海和健康步道,让一江两岸换上新装;防治污染,严格禁渔,使长江水质显著改善。南京人正以锲而不舍的努力,奋力谱写“与江共生”的生动篇章。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与江共生 与江共生
    (2)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游弋( ) ②万类霜天jìnɡ自由( )
    ③jí( )取 ④锲而不舍( )
    (3)根据以上语段,补全下面的对话。
    主持人:欢迎参加“与江共生”线上论坛!首先,请各位嘉宾畅谈身边的江岸新景象。
    吴女士:我家住在幕府山附近。过去这里是化工基地,现在是滨江绿地,时常可见江上白
    鹳浅飞、鱼儿游弋,生态越来越好了。
    王先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谢谢两位!小雯最近参加了 “与江共生”公益广告设计活动,请分享你的创意。
    小 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你的创意真好!让我们进入本论坛的下一个讨论话题:③_________
    二(45分)
    (一)(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①席上赋
    [宋]辛弃疾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②。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③。《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④。料想宝香黄阁⑤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选自《辛弃疾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注释]①史帅致道:史正志,字致道,驻守建康的军政长官。②玉阶山立:玉石砌的台阶像山一样挺立。③文章伯:文坛领袖。④日边消息:天子对史正志表示嘉许的信息。⑤宝香黄阁:宝香,皇帝的诏书上盖印玺的印泥,散发出香味。黄阁,丞相办公的地方。
    3. 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以庄子笔下的神奇鹏鸟来比拟史致道,字里行间尽显豪迈雄奇。
    B. 词人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赋予史致道传奇色彩,“补”字暗示西北失守。
    C. 词人通过“料想”一句,想象史致道入朝主政后,仍旧追忆建康往事。
    D. 词人在下片以浓墨渲染宴席奢华,赞美钟山风光迷人,烘托友情深厚。
    4. 结合加点词,分析史致道的形象特点。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①,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管与之说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之利,而无伐之害。”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删改)
    【注释】①佞(nìng):有才能的,能说会道。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举兵伐楚 _______ (2)故子弃寡人事楚王_________
    (3)或谓救之便 _______ (4)管与止之曰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余为寡人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B. 楚王使陈轸之秦 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C. 有救之利,而无伐之害 而承天子之宠光(《送东阳马生序》)
    D. 今轸将为王“吴吟”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7. 根据要求答题。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两 虎 争 人 而 斗 小 者 必 死 大 者 必 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8. 陈轸用两虎相斗的故事劝说秦王的目的是什么?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小说的主题问题
    汪曾祺
    ①有的作家、评论家问我,小说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就是作家对生活的看法、感受和对生活的思索,诉诸于作品中,就是作品的主题。
    ②我在山东菏泽有一次讲话,讲完话之后有一个年轻的作家给我写过一个条子,说:“汪曾祺同志,请您谈谈无主题小说。”他的意思很清楚,他以为我的小说是无主题的。我的小说不是无主题,我没有写过无主题小说。
    ③我觉得,没有主题,作品无法贯串。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是风筝。没有脑线,风筝放不上去;脑线剪断,风筝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④脑线既是帮助作品飞起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给作品一定的制约。好像我们倒杯酒,你只能倒在酒杯里,不能往玻璃板上倒,倒在玻璃板上怎么喝?无主题就有点像把酒倒在玻璃板上。当然,有些主题确实不大容易说得清楚。
    ⑤综观一些作家的作品,大致总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比如契诃夫,写了那么多短篇小说,他也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就是“反庸俗”。高尔基说,契诃夫好像站在路边微笑着对走过的人说:“你们可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这就是他总结的契诃夫整个小说的贯串性主题。鲁迅作品贯串性的主题很清楚,即“揭示社会的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他作品的贯串性主题是“民族品德的发现和重造”。
    ⑥另外,跟思想主题有关系的就是作家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或者作品的社会功能。没有社会功能,他的小说能激发人什么?所以作家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有人说:“我就是写我自己的,不管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起什么作用。”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
    ⑦作品产生的作用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间接,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有的作品确实能让人当场看了比较激动,有所行动。比如解放区农村上演《白毛女》,人们看了非常气愤,有人当时报名参军,上前线打敌人,想给白毛女报仇。这个作用当然就很直接。但有很多小说从接受心理学来说,起的作用不是那么太直接,就好像中国的古话“潜移默化”。一个作品给人的思想情绪总会有影响。一个作品如果使人觉得活着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人还是很美、很富于诗意的,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它的影响就是积极的。
    ⑧法国存在主义者加缪认为任何小说都是“形象化了的哲学”,我很同意他的说法。小说里面总有一定哲学意味,不过层次深浅不一样,但总会关联作者自己独到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作者有什么独特的风格,我说首先是他有独特的思想。
    ⑨因个人创作风格不同,所以有的小说主题比较明显、单纯,有的小说主题不那么明显,甚至可以说我们允许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相对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的未完成性的特点。一个作品写完后,主题可能并没有完全完成。我们所解释的主题,往往是解释者自己的认识,未必是作家自己的反映。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这一千读者所解释的哈姆莱特都有它的道理,你要莎士比亚本人解释,他大概也不太说得清楚。所以说主题有它一定的模糊性。为什么说不确定性呢?你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也行。主题的解释不能有个标准答案,可以多角度理解,但是必须有你自己独到的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现在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有的说是钗黛恋爱的悲剧,你叫曹雪芹自己来回答《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他也可能不及格。
    (原载于《写作》1991年第四期,有删改)
    9.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说自己“没有写过无主题小说”,意在强调任何小说都要有主题。
    B. 优秀的作家,其作品总要用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来激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C. 一个作家只有具有了个人独特的思想,才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D. 小说主题“相对的不确定性”,是指小说主题可以有多角度个性化理解。
    10.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第3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
    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是风筝。没有脑线,风筝放不上去;脑线剪断,风筝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2)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具体说说你对第7段画线句的理解。
    但有很多小说从接受心理学来说,起的作用不是那么太直接,就好像中国的古话“潜移默化”。
    11. 汪曾祺认为,鲁迅作品贯串性的主题是“揭示社会的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请任选一篇鲁迅的小说为例,具体阐释。
    (四)(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①,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材料二:
    杜少卿便到仓巷卢家去会迟衡山。卢家留着吃饭。迟衡山闲话说起:“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少卿兄,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杜少卿道:“这征辟的事,小弟已是辞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迟衡山又在房里拿出一个手卷来,说道:“这一件事,须是与先生商量。”杜少卿道:“什么事?”迟衡山道:“我们这南京,古今第一个贤人是吴泰伯,却并不曾有个专祠。那文昌殿、关帝庙,到处都有。小弟意思要约些朋友,各捐几何,盖一所泰伯祠,春秋两仲,用古礼古乐致祭。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但建造这祠,须数千金。我裱了个手卷在此,愿捐的写在上面。少卿兄,你愿出多少?”杜少卿大喜道:“这是该的!”接过手卷,放开写道:“天长杜仪捐银三百两。”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材料三:
    那邻居道:“你不说我也忘了。这雨花台左近有个泰伯祠,是当年句容一个迟先生盖造的。那年请了虞老爷来上祭,好不热闹!我才二十多岁,挤了来看,把帽子都被人挤掉了。而今可怜那祠也没有照顾,房子都倒掉了。我们吃完了茶,同你到那里看看。”
    说着,又吃了一卖牛首豆腐干,交了茶钱,走出来。从冈子上踱到雨花台左首,望见泰伯祠的大殿,屋山头倒了半边。来到门前,五六个小孩子在那里踢球,两扇大门倒了一扇,睡在地下。又到后边,五间楼直桶桶的,楼板都没有一片。
    两个人前后走了一交,盖宽叹息道:“这样名胜的所在,而今破败至此,就没有一个人来修理!多少有钱的,拿着整千的银子去起盖僧房道院,那一个肯来修理圣贤的祠宇!”邻居老爹道:“当年迟先生买了多少的家伙,都是古老样范的,收在这楼底下几张大柜里,而今连柜也不见了!”盖宽道:“这些古事,提起来令人伤感,我们不如回去罢!” 两人慢慢走了出来。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选自《儒林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有删改)
    [注释]①笏板:古代臣子觐见天子时手中所持的板子。
    12. 仿照回目形式,概括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材料一:游西湖四处闲逛(1)_____
    材料二:(2)_______ 杜少卿捐银三百两
    材料三:邻居忆热闹场面(3)_____
    1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盖宽“伤感”的原因。
    14. 赏析下面的句子。
    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
    15. 小羽准备对《儒林外史》中的“各地儒生相”进行研究,拟写了下面这份专题研究计划。请你仿照他的样式,在A和B中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拟写一份研究计划。
    研究方向:活动在四川的儒生
    研究路径:研究此地儒生的言行。例如:郭孝子在成都竹月庵侍奉父亲;萧云仙重建青枫城。
    研究价值:把握此地儒生形象,发现他们身上的孝、义、忠等美好品德,探究作者塑造这组群像的用意:寄寓自己构建理想之城的美好愿望。
    研究方向: (A.活动在南京的儒生 B.活动在杭州的儒生)
    研究路径:
    研究价值:
    三(50分)
    16. “你永远不会是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在他们面前的那一块小小的地方里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请以《一个人也是全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与解析
    一(25分)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第(5)题还需填作者。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5)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勤奋学习可以给人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快乐,从而使之忘却物质生活的艰难。
    【答案】 ①.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③.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④. 正莺儿啼 ⑤. 燕儿舞 ⑥. 而今识尽愁滋味 ⑦. 辛弃疾 ⑧. 何日遣冯唐 ⑨. 四面歌残终破楚 ⑩. 以中有足乐者 ⑪.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山雨、方、莺、啼、舞、滋味、遣、歌残、奉”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任务。
    霜降既过、孟冬已至,长江南京段绿树成片、野趣盎然,时常可见白鹳浅飞、鱼儿游弋,一幅“万类霜天jìnɡ自由”的豪迈之景跃然眼前。“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古代诗人笔下的江河盛景,正成为南京人身边的美好。
    为保护一江碧水,营造美好生态,南京人正孜孜不倦地jí取智慧,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新路径。特色花海和健康步道,让一江两岸换上新装;防治污染,严格禁渔,使长江水质显著改善。南京人正以锲而不舍的努力,奋力谱写“与江共生”的生动篇章。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与江共生 与江共生
    (2)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游弋( ) ②万类霜天jìnɡ自由( )
    ③jí( )取 ④锲而不舍( )
    (3)根据以上语段,补全下面的对话。
    主持人:欢迎参加“与江共生”线上论坛!首先,请各位嘉宾畅谈身边的江岸新景象。
    吴女士:我家住在幕府山附近。过去这里是化工基地,现在是滨江绿地,时常可见江上白
    鹳浅飞、鱼儿游弋,生态越来越好了。
    王先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谢谢两位!小雯最近参加了 “与江共生”公益广告设计活动,请分享你的创意。
    小 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你的创意真好!让我们进入本论坛的下一个讨论话题:③_________
    【答案】(1)与江共生 与江共生
    (2) ①. yì ②. 竞 ③. 汲 ④. qiè
    (3) ①. 示例:江水水质有了显著提升,偶尔能看见江豚在这里出游。 ②. 示例:我的设计以绿色为底色,配以波浪形的外框(图案设计具体);广告语为“清波在此,碧浪如斯” ③. 示例:为长江资源的合理开发提建议。
    【解析】
    【小问1详解】
    汉字临摹,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注意“江”“共”字的书写。
    【小问2详解】
    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书写。
    ①游弋:指巡逻,无目标地兜游,监视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指在水中游动。“弋”读作yì。
    ②万类霜天jìnɡ自由:意思是: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jìnɡ,写作“竞”,不要误写成“竟”。
    ③jí取:写作“汲取”:意思是吸取、吸收。“汲”不要误写成“级”。
    ④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读作qiè。
    【小问3详解】
    第一处,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因为王先生是接吴女士的话茬,所以要根据吴女士的话“现在是滨江绿地,时常可见江上白鹳浅飞、鱼儿游弋,生态越来越好了”,还要围绕“身边的江岸新景象”来拟写。
    示例:河水的水质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有了在长江里看到江豚的机会了。
    第二处,考查活动设计。围绕“与江共生”来设计广告词和分享创意。
    示例:我的设计以翻腾的白色波浪为底色,波浪之中有一只江豚跃出水面,广告语为“江豚逐浪”。
    第三处,考查拟写讨论话题。
    示例:为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建议。
    二(45分)
    (一)(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①席上赋
    [宋]辛弃疾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②。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③。《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④。料想宝香黄阁⑤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选自《辛弃疾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
    [注释]①史帅致道:史正志,字致道,驻守建康的军政长官。②玉阶山立:玉石砌的台阶像山一样挺立。③文章伯:文坛领袖。④日边消息:天子对史正志表示嘉许的信息。⑤宝香黄阁:宝香,皇帝的诏书上盖印玺的印泥,散发出香味。黄阁,丞相办公的地方。
    3. 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以庄子笔下的神奇鹏鸟来比拟史致道,字里行间尽显豪迈雄奇。
    B. 词人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赋予史致道传奇色彩,“补”字暗示西北失守。
    C. 词人通过“料想”一句,想象史致道入朝主政后,仍旧追忆建康往事。
    D. 词人在下片以浓墨渲染宴席奢华,赞美钟山风光迷人,烘托友情深厚。
    4. 结合加点词,分析史致道的形象特点。
    【答案】3. D 4. 有守护地方安宁的强大自信,有应对战事潇洒从容的儒将风范,对收复中原持乐观态度。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词的下阕,才始着墨于题中的宴席描写,但并不渲染其热闹与豪华,其用意在写史氏不仅有上文所写的“补天”才能,还是个文采风流的“文章伯”,是为了渲染史致道的才华横溢;
    故选D。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意思是:现在,暂且回到帅司去,在谈笑中,就可以防守长江的天险,守好建康的大门。结合诗句“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因为这里“大鹏”和“九重”“玉阶”之类都是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大鹏更是点明了被任命为行宫留守和江防前线的军事长官的史氏,在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大鹏的形象作比拟之后,词人再次运用女娲补天的神话,赋予史氏以补天之神的奇持形象。它实际上是希望抗战派得到重用,可以收复中原故土,“补”好宋朝已经缺了西北的“半边天”。“且归来”是对“又还向九重”、志在补天的鹏鸟的转写,但是在境界上,却由神话转入现实,写史氏充任江防前线的长官,使万里长江波澜不惊,江南形势得以安定。其中“谈笑”一词,极写史氏护江的举重若轻,暗示着其才能,比维护长江安宁所需要的更大。有守护地方安宁的强大自信,同时有应对战事潇洒从容的儒将风范,对收复中原持乐观态度。在这里的语气中还带着前文借用神话时的豪逸味道。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二)(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①,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便,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为子主计,以其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王不闻管与之说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之利,而无伐之害。”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删改)
    【注释】①佞(nìng):有才能的,能说会道。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举兵伐楚 _______ (2)故子弃寡人事楚王_________
    (3)或谓救之便 _______ (4)管与止之曰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余为寡人乎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B. 楚王使陈轸之秦 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C. 有救之利,而无伐之害 而承天子之宠光(《送东阳马生序》)
    D. 今轸将为王“吴吟”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7. 根据要求答题。
    (1)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 两 虎 争 人 而 斗 小 者 必 死 大 者 必 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8. 陈轸用两虎相斗的故事劝说秦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5. ①. 讨伐 ②. 因此 ③. 有的人 ④. 制止 6. C
    7. (1)今 两 虎 争 人 而 斗/ 小 者 必 死/ 大 者 必 伤。
    (2)你等到大老虎受了伤再去刺它,那你就一下子可以得到两只老虎了。
    8. 齐、楚两国正在苦战,战则双方必有伤亡,他劝说秦王那时再救援,则既能获得救齐的好处,而又没有伐楚的危险与害处。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齐发兵攻打楚。伐,讨伐;
    (2)句意为:因此使贤卿离开寡人去给楚王服务。故,因此;
    (3)句意为:有的人认为救援有利。或,有的人;
    (4)句意为:可是管与赶忙来制止说。止,制止。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介词,把/无实际意义,可以不译;
    B.之:动词,到……去,往/代词,指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
    C.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递进;
    D.为:介词,给/名词,指心理活动,表现;
    故选C。
    【7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为:现在两只老虎为争吃人肉而打斗,小虎必然因斗败而死,大虎也必然因苦斗而伤。“两虎”名词,做主语;“斗”动词做谓语;“小者”“大者”名词做主语。故停顿节奏为: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子,你;刺,刺杀;之,代词,大虎;则,那么;兼,同时。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楚绝齐,齐举兵伐楚”“‘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败,王起兵救之,有救之利,而无伐之害”可知,齐、楚两国正在苦战,战则双方必有伤亡,他劝说秦王那时再救援,则既能获得救齐的好处,而又没有伐楚的危险与害处,秦国可以等到齐楚两败俱伤时坐收渔利。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楚国与齐绝交后,齐发兵攻打楚国。于是楚怀王派陈轸出使秦国。秦惠王对陈轸说:“贤卿本来就是秦国人,而且是寡人的老臣。可惜由于寡人不能识才,对于处理国家大事又欠周详,因此使贤卿离开寡人去给楚王服务。如今齐、楚两国互相攻伐,有的人认为救援有利,有的人认为不救援有利。贤卿为何不在为楚国效忠之余,也为我出一点主意呢?”陈轸说:“大王难道没听说过吴国人到楚国去做官的故事吗?楚王很喜欢这位客卿,可是某次这位客卿生了病,楚王就派人去问候说:‘是真生病吗?还是思念吴国呢?’左右侍臣回答说:‘不知道他是否怀乡,假如真是怀乡的话,那他就要唱吴歌了。’现在我就准备为大王唱‘吴歌’。不知大王有没有听说管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有两只老虎,因为争吃人肉而打斗起来,管庄子准备去刺杀这两只虎,可是管与赶忙来制止说:‘老虎是贪狠的大虫,人肉是他的最香甜的食物,现在两只老虎为争吃人肉而打斗,小虎必然因斗败而死,大虎也必然因苦斗而伤,你等到大老虎受了伤再去刺它,那你就一下子可以得到两只老虎了。不用费杀死一只老虎的辛苦,实际上却能兼得刺杀两只虎的英名。’如今齐、楚两国既然正在苦战,战则双方必有伤亡,那时大王再度救援,既能获得救齐的好处,并且又没有伐楚的危险与害处。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小说的主题问题
    汪曾祺
    ①有的作家、评论家问我,小说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就是作家对生活的看法、感受和对生活的思索,诉诸于作品中,就是作品的主题。
    ②我在山东菏泽有一次讲话,讲完话之后有一个年轻的作家给我写过一个条子,说:“汪曾祺同志,请您谈谈无主题小说。”他的意思很清楚,他以为我的小说是无主题的。我的小说不是无主题,我没有写过无主题小说。
    ③我觉得,没有主题,作品无法贯串。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是风筝。没有脑线,风筝放不上去;脑线剪断,风筝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④脑线既是帮助作品飞起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给作品一定的制约。好像我们倒杯酒,你只能倒在酒杯里,不能往玻璃板上倒,倒在玻璃板上怎么喝?无主题就有点像把酒倒在玻璃板上。当然,有些主题确实不大容易说得清楚。
    ⑤综观一些作家的作品,大致总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比如契诃夫,写了那么多短篇小说,他也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就是“反庸俗”。高尔基说,契诃夫好像站在路边微笑着对走过的人说:“你们可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这就是他总结的契诃夫整个小说的贯串性主题。鲁迅作品贯串性的主题很清楚,即“揭示社会的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他作品的贯串性主题是“民族品德的发现和重造”。
    ⑥另外,跟思想主题有关系的就是作家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或者作品的社会功能。没有社会功能,他的小说能激发人什么?所以作家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的。有人说:“我就是写我自己的,不管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起什么作用。”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
    ⑦作品产生的作用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间接,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有的作品确实能让人当场看了比较激动,有所行动。比如解放区农村上演《白毛女》,人们看了非常气愤,有人当时报名参军,上前线打敌人,想给白毛女报仇。这个作用当然就很直接。但有很多小说从接受心理学来说,起的作用不是那么太直接,就好像中国的古话“潜移默化”。一个作品给人的思想情绪总会有影响。一个作品如果使人觉得活着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人还是很美、很富于诗意的,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它的影响就是积极的。
    ⑧法国存在主义者加缪认为任何小说都是“形象化了的哲学”,我很同意他的说法。小说里面总有一定哲学意味,不过层次深浅不一样,但总会关联作者自己独到的思想。如果说,一个作者有什么独特的风格,我说首先是他有独特的思想。
    ⑨因个人创作风格不同,所以有的小说主题比较明显、单纯,有的小说主题不那么明显,甚至可以说我们允许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相对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的未完成性的特点。一个作品写完后,主题可能并没有完全完成。我们所解释的主题,往往是解释者自己的认识,未必是作家自己的反映。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这一千读者所解释的哈姆莱特都有它的道理,你要莎士比亚本人解释,他大概也不太说得清楚。所以说主题有它一定的模糊性。为什么说不确定性呢?你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也行。主题的解释不能有个标准答案,可以多角度理解,但是必须有你自己独到的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现在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有的说是钗黛恋爱的悲剧,你叫曹雪芹自己来回答《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他也可能不及格。
    (原载于《写作》1991年第四期,有删改)
    9.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说自己“没有写过无主题小说”,意在强调任何小说都要有主题。
    B. 优秀的作家,其作品总要用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来激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C. 一个作家只有具有了个人独特的思想,才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D. 小说主题“相对的不确定性”,是指小说主题可以有多角度个性化理解。
    10.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选文第3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
    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是风筝。没有脑线,风筝放不上去;脑线剪断,风筝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2)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具体说说你对第7段画线句的理解。
    但有很多小说从接受心理学来说,起的作用不是那么太直接,就好像中国的古话“潜移默化”。
    11. 汪曾祺认为,鲁迅作品贯串性的主题是“揭示社会的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请任选一篇鲁迅的小说为例,具体阐释。
    【答案】9. B 10. (1)将“主题”比作“脑线”,将“作品”比作“风筝”,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主题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及其制约作用。
    (2)有些小说对人的影响是比较隐晦、间接和缓慢的。例如:我初读《西游记》时,认为唐僧迂腐呆板;后来我屡遭困难,渐渐认识到他执着有信念,这对我克服困难产生了积极影响。
    11. 示例:《故乡》这篇小说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精神摧残,以期唤醒国人对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思考。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根据文章第⑤段“综观一些作家的作品,大致总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第⑥段“另外,跟思想主题有关系的就是作家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或者作品的社会功能。没有社会功能,他的小说能激发人什么?所以作家是要有社会责任感的”可知,“优秀的作家,其作品总要用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来激发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理解错误;
    故选B。
    【10题详解】
    (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是风筝”一句,将“主题”比作“风筝的脑线”,将“作品”比作“风筝”,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主题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及其制约作用,把很深奥的道理进行简单化,容易被人们接受,更利于读者明白其中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起的作用不是那么太直接,就好像中国的古话‘潜移默化’”中,“潜移默化”的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等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外界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再结合第⑦段“作品产生的作用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间接,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有的作品确实能让人当场看了比较激动,有所行动”可知,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些小说对人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是比较隐晦、间接和缓慢的。再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例如:我初读《骆驼祥子》时,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后来渐渐地从他的经历中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这对我克服困难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任选一篇鲁迅的小说,进行具体阐释即可。“揭示社会的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是指鲁迅作品贯串性的主题,鲁迅作品的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目的在于通过作品揭出病苦,医治国民思想里的麻木,激起人民的愤慨。如小说《药》,这篇小说通过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也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四)(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二先生又往前走。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着一道板桥。马二先生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里面的门锁着。马二先生要进去看,管门的问他要了一个钱,开了门放进去。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①,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上坐下。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材料二:
    杜少卿便到仓巷卢家去会迟衡山。卢家留着吃饭。迟衡山闲话说起:“而今读书的朋友,只不过讲个举业,若会做两句诗赋,就算雅极的了,放着经史上礼、乐、兵、农的事,全然不问!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少卿兄,你此番征辟了去,替朝廷做些正经事,方不愧我辈所学。”杜少卿道:“这征辟的事,小弟已是辞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迟衡山又在房里拿出一个手卷来,说道:“这一件事,须是与先生商量。”杜少卿道:“什么事?”迟衡山道:“我们这南京,古今第一个贤人是吴泰伯,却并不曾有个专祠。那文昌殿、关帝庙,到处都有。小弟意思要约些朋友,各捐几何,盖一所泰伯祠,春秋两仲,用古礼古乐致祭。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但建造这祠,须数千金。我裱了个手卷在此,愿捐的写在上面。少卿兄,你愿出多少?”杜少卿大喜道:“这是该的!”接过手卷,放开写道:“天长杜仪捐银三百两。”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材料三:
    那邻居道:“你不说我也忘了。这雨花台左近有个泰伯祠,是当年句容一个迟先生盖造的。那年请了虞老爷来上祭,好不热闹!我才二十多岁,挤了来看,把帽子都被人挤掉了。而今可怜那祠也没有照顾,房子都倒掉了。我们吃完了茶,同你到那里看看。”
    说着,又吃了一卖牛首豆腐干,交了茶钱,走出来。从冈子上踱到雨花台左首,望见泰伯祠的大殿,屋山头倒了半边。来到门前,五六个小孩子在那里踢球,两扇大门倒了一扇,睡在地下。又到后边,五间楼直桶桶的,楼板都没有一片。
    两个人前后走了一交,盖宽叹息道:“这样名胜的所在,而今破败至此,就没有一个人来修理!多少有钱的,拿着整千的银子去起盖僧房道院,那一个肯来修理圣贤的祠宇!”邻居老爹道:“当年迟先生买了多少的家伙,都是古老样范的,收在这楼底下几张大柜里,而今连柜也不见了!”盖宽道:“这些古事,提起来令人伤感,我们不如回去罢!” 两人慢慢走了出来。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选自《儒林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有删改)
    [注释]①笏板:古代臣子觐见天子时手中所持的板子。
    12. 仿照回目形式,概括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材料一:游西湖四处闲逛(1)_____
    材料二:(2)_______ 杜少卿捐银三百两
    材料三:邻居忆热闹场面(3)_____
    1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盖宽“伤感”的原因。
    14. 赏析下面的句子。
    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
    15. 小羽准备对《儒林外史》中的“各地儒生相”进行研究,拟写了下面这份专题研究计划。请你仿照他的样式,在A和B中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拟写一份研究计划。
    研究方向:活动在四川的儒生
    研究路径:研究此地儒生的言行。例如:郭孝子在成都竹月庵侍奉父亲;萧云仙重建青枫城。
    研究价值:把握此地儒生形象,发现他们身上的孝、义、忠等美好品德,探究作者塑造这组群像的用意:寄寓自己构建理想之城的美好愿望。
    研究方向: (A.活动在南京的儒生 B.活动在杭州的儒生)
    研究路径:
    研究价值:
    【答案】12. ①. 见御书五拜仁宗 ②. 迟衡山筹建泰伯祠 ③. 盖宽叹荒凉今颜
    13. 盖宽看到泰伯祠这样的圣贤祠宇破败且无人修理,而僧人道院却截然相反,感到世风日下;为前人以礼乐助政教的理想彻底破灭感到难过。
    14. 运用细节描写,夸张地刻画出马二先生行起君臣大礼的丑态,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精神世界的毒害。
    15. 示例:
    研究方向:A(活动在南京的儒生)
    研究路径:研究此地儒生的言行,如:杜少卿、迟衡山修祭泰伯祠,庄绍光在玄武湖闭门读书等。
    研究价值: 把握此地儒生形象,发现他们不慕名利、讲究礼仪的美德,探究作者塑造这组群像的用意: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
    研究方向:B(活动在杭州的儒生)
    研究路径:研究此地儒生的言行,如:马二先生游西湖巧遇洪憨仙,匡超人跟随潘三行非法之事等。
    研究价值:把握此地儒生形象,发现他们附庸风雅、品德低劣的丑行,探究作者塑造这组群像的用意: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讽刺。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内容补全回目。(1)根据“游西湖四处闲逛”可知,“游西湖”是动宾结构,“四处闲逛”是偏正结构短语,再根据材料一“里面是三间大楼,楼上供的是仁宗皇帝的御书。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即可对出:见御书五拜仁宗;(2)根据“杜少卿捐银三百两”,“杜少卿”是人名,“捐银三百两”是动宾短语,根据材料二“迟衡山道:‘我们这南京,古今第一个贤人是吴泰伯,却并不曾有个专祠。那文昌殿、关帝庙,到处都有。小弟意思要约些朋友,各捐几何,盖一所泰伯祠,春秋两仲,用古礼古乐致祭’”可对出:迟衡山筹建泰伯祠;(3)根据“邻居忆热闹场面”,“邻居”是主语,“忆热闹场面”是动宾短语,根据材料三“盖宽叹息道:‘这样名胜的所在,而今破败至此,就没有一个人来修理!多少有钱的,拿着整千的银子去起盖僧房道院,那一个肯来修理圣贤的祠宇!’”即可对出:盖宽叹荒凉今颜。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二“我们这南京,古今第一个贤人是吴泰伯,却并不曾有个专祠。那文昌殿、关帝庙,到处都有。小弟意思要约些朋友,各捐几何,盖一所泰伯祠,春秋两仲,用古礼古乐致祭。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可知,迟衡山筹建泰伯祠的目的是以礼乐助政教,如今泰伯祠破败且无人修理,前人以礼乐助政教的理想彻底破灭,盖宽感到难过;材料三“而今可怜那祠也没有照顾,房子都倒掉了。我们吃完了茶,同你到那里看看”“从冈子上踱到雨花台左首,望见泰伯祠的大殿,屋山头倒了半边。来到门前,五六个小孩子在那里踢球,两扇大门倒了一扇,睡在地下。又到后边,五间楼直桶桶的,楼板都没有一片”“这样名胜的所在,而今破败至此,就没有一个人来修理!多少有钱的,拿着整千的银子去起盖僧房道院,那一个肯来修理圣贤的祠宇”可知,盖宽看到泰伯祠这样的圣贤祠宇破败且无人修理,而僧人道院却截然相反,感到世风日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本题可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直裰”“在靴桶内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运用细节描写,“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夸张地刻画出马二先生行起君臣大礼的丑态,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精神世界的毒害。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研究计划。仿照所给样式,在“活动在南京的儒生”和“活动在杭州的儒生”中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拟写一份研究计划。
    示例一:研究方向:A(活动在南京的儒生)
    研究路径:研究此地儒生的言行,如:杜慎卿看不起萧金铉之类的斗方名士,也不屑于做假名士那些冒充风雅的“故套”,虞博士做泰伯祠主祭司。
    研究价值:把握此地儒生形象,发现他们善待他人,与世无争,博爱乡邻的美德,探究作者塑造这组群像的用意: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
    研究方向:B(活动在杭州的儒生)
    研究路径:研究此地儒生的言行,如:马二先生游西湖巧遇洪憨仙,匡超人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导致其妻郁闷忧虑而死等。
    研究价值:把握此地儒生形象,发现他们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附庸风雅,品德低劣的丑行,探究作者塑造这组群像的用意:揭露了恶浊势利的社会、牢笼士子的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
    三(50分)
    16. “你永远不会是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在他们面前的那一块小小的地方里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请以《一个人也是全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参考范文:
    一个人也是全世界
    真的,我不喜欢群居。
    我一直在为自己不喜欢大厦林立、车水马龙找借口。蓦然间,发现答案居然是我不喜欢高密集程度的群居生活。
    密得插不进一棵小草的被割裂地体无完肤的土地,重得吸不进一口清新的污浊的无缝不入的空气,还有冷漠的人群。
    不!你看那些职员们不是亲密合作井井有条吗?还有邻里打照面时的微笑,还有陌生人之间也彬彬有礼的温和,还有那无时无刻不挂在嘴边的“对不起”?冷漠的人?
    社会的高度发展已不允许一个人一个世界的生活模式,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各个角落里的人抓出来,按照它的想法把这些人揉捏在一起,用那个挂在驴头前的红萝卜教给我们:学会沟通,学会融入这一切,哪怕是虚假的也行。
    于是,人们不得不悲哀地发现人们必须舍弃自我,而这正是他为了生存,为了自我不得面对的现实。就算用甜美的笑容也掩不住心底的疲倦,就算用温和的言语也扫不去心底的无可奈何。
    生存和生活的抉择让人快要窒息,有些人毅然决定过一个人的生活。
    拒绝了方便快捷的高科技,我自有“躬耕”的乐趣;拒绝了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网,我自有风花雪月相待看的闲适。
    合作有时可以出成果,有时却会阻断个人的思泉。最重要的不是缺少朋友,而是缺少思想深处的默契与交流。
    所以,我不相信挤在几百万人口中,每天忙于应酬的人能写出什么好诗文。我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怕也是宴散后,月凉如水,一人浅吟一杯酒,在细斟细酌中流出来的吧。至于陶渊明,本是个隐士,写出如此恬静的诗也就不足为奇。
    真的,我们需要放松,不要勉强的笑,勉强的搭讪,就那么淡淡地淡淡地透过灰铅似的面孔看远处灰铅似的天。一个人似的闲闲地做着事,却把心情过滤一遍,摒弃了闲言碎语,摒弃了一切在平时似乎非想不可的事,在自己心的周围延伸出一圈野玫瑰,把自己的身体,思想变成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
    我一直在为自己不喜欢人来人往,匆匆忙忙的生活找理由。蓦然间,发现答案居然是我固执地要保留精神天空的一片世界。
    真的,我不喜欢群居。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
    1、审题立意。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一个人”“全世界”。“一个人”点明写作对象是自己一个人,“全世界”是一个表范围的词语。再结合前面所给提示语“你永远不会是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在他们面前的那一块小小的地方里创造了自己的世界”可知,这里的“全世界”指的是“自己面前的那一块小小的地方”,是“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书的世界、音乐的世界、舞蹈的世界、自己独处的世界等。
    2、选材构思。我们可以写自己一个人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感悟书的世界带给自己的美好,在书的世界里,一个人也可以是全世界;也可以写一个人的世界,莫名的喜欢上了音乐,听着那些熟悉的歌曲,想着曾经沧桑的故事,心里也会泛起酸楚,此时一个人也是全世界;还可以写一个人的独处,喜欢与文字为伴,在文字中品读着尘世的悲欢离合,用文字倾诉自己的心情;还可以写通过中学三年或者初三一年,我是如何一个人奋斗的,在艰辛的努力和对困难的挑战之后,我感慨这里有属于我一个人的世界等。
    3、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是记叙性散文。注意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要写出自己一个人时的内心感受。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师大附中树人校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师大附中树人校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课文默写,名著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口技》,完成后面小题, 密使人侦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积累运用, 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京市联合体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南京市联合体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6页,共120分, 话剧展演,需评选“最佳演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