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3 地表形态的塑造(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展开解密03 地表形态的塑造
核心考点
读高考考查点知考点分布
命题解读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2018年浙江高考真题)岩石标本
1.以循环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岩石圈类型与特征。
2.以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以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某地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其成因。
4.根据不同区域地质作用的差异,分析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岩石类型
(2016年浙江高考真题)和田玉
(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粤北地貌和岩石类型
(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含化石的岩层
(2018年上海高考真题)溶洞内的石笋
(2017年上海高考真题)智利火山爆发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0年浙江高考真题)谷地的成因
(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六大板块
(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地质构造
(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地质作用
(2016年浙江高考真题)河流阶地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0年浙江高考真题)V字形河谷
(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华山斧劈石
(2019年浙江高考真题)黄河峡谷
(2017年浙江高考真题)流水侵蚀
(2016年浙江高考真题)河床中的贵金属矿
(2016年浙江高考真题)和田玉籽料磨圆的成因
核心考点一 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几个重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被人们利用就是矿产。
岩石: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岩石。
矿床:矿产富集的地段叫矿床。
地壳中的元素、矿物、矿产、岩石、矿石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总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矿物。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有用矿物在地壳或地表富集并且能被人们利用就是矿产。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岩石。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长石;大理岩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各类岩石的特点:
二、地壳物质循环:
1.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1.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岩石的特点
2. 常见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考法一 岩石的类型和成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8·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背山面河。该校组织学生开展野外采集岩石标本的实践活动。一组学生上山在基岩上打了2块岩石标本,另一组学生去河床捡了2块岩石标本。下图为学生们采集的岩石标本,经地理老师鉴定有砂砾岩、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完成下列各题。
1.4块岩石标本,属于岩浆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成因是
A.岩浆侵入 B.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C.岩浆喷出 D.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答案】1.D 2.D
【分析】
1.读图分析可知,①岩石具有层理构造,而且颗粒较细,属于页岩,③岩石的组成颗粒较大,属于砂砾岩,②岩石为致密的块状构造,应该为石灰岩,④岩石结构致密,没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而且表面能看出其主要成分是由石英、云母、长石矿物组成,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故选D项。
2.从基岩上打来的岩石标本棱角较为明显,应该对应①和③,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③属于页岩和砂砾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是由于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故选D项。
(2017·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
4.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3.A 4.B
【分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义,选A。
4.看图例可知,甲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选B。
(2016·浙江高考真题)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完成下列各题。
5.和田玉属于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6.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接触变质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答案】5.C 6.D
【分析】
5.读材料可知,和田玉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属于变质岩,C对。侵入岩、喷出岩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不是玉石,A、D错。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B错。故选C。
6.和田玉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搬运作用,搬运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玉石,将玉石磨圆,D对。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变质作用产于山上原生矿处,没有磨圆,A错。 在山上岩层中或河流中,受风力侵蚀作用少,B错。流水沉积作用使玉石堆积,不能磨圆,C错。故选D。
紫砂岩是由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的沉积型粘土页岩,是高温制作宜兴紫砂壶(左图)的主要原料。右图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紫砂岩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与下列哪一作用过程的原理相似( )
A.① B.② C.③ D.④
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左图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4.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花岗岩是一种致密、坚硬、无孔隙、流纹及层理结构的岩石,其裸露区常形成独特的“石蛋”地貌。下图所示“石蛋”体形巨大,表面光滑,无明显棱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形成“石蛋”的岩石类型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6.与“石蛋” 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 岩浆活动 ② 变质作用 ③ 地壳运动 ④ 搬运堆积 ⑤风化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出露着大约6亿年前(元古代)至今所有地质年代的岩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科罗拉多大峡谷崖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地貌类型中,其成因与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相似的是( )
A.挪威峡湾 B.长江三角洲 C.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答案】1.B 2.B
【分析】
1.由材料可知,紫砂岩属于沉积岩。读图可知,丁向乙转化需要外力作用,所以判断乙为沉积岩,甲乙丁均可以转化为丙,则丙为岩浆,甲由丙形成,则甲为岩浆岩,则丁为变质岩,故选B。
2.有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根据三大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则是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高温熔化,④为冷凝作用,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是对沉积岩进行加工,对应箭头②,故选B。
【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答案】3.D 4.A
【分析】
3.艾尔斯巨岩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而砾岩、砂岩属于典型的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丁代表沉积岩,D正确;甲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属于喷出岩,乙由岩浆侵入形成,属于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故选D。
4.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即为外力作用引起的,图中①箭头指向沉积物,代表外力作用,A正确;②箭头指向变质岩,代表变质作用,③箭头指向岩浆,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④箭头由岩浆指向喷出岩,代表冷凝作用。故选A。
【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固结成岩作用。
【答案】5.B 6.B
【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5.形成“石蛋”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中b表示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a属于喷出型岩浆岩;C属于沉积岩;d属于变质岩,据此选B。
6.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地下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的风化侵蚀形成“石蛋”地貌。故选B。
【答案】7.C 8.D
【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外力作用于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7.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箭头特点,“三进一出”为岩浆,三出一进“为岩浆岩;可以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分别为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根据材料中“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出露着大约6亿年前(元古代)至今所有地质年代的岩层,并含有代表性的生物化石”的信息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从成因上来看属于沉积岩,因为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故选C。
8.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挪威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西北地区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故选D。
【点睛】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或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为岩浆岩。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
核心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岩石圈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含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南北二岛)、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以海沟(碰撞,消亡边界)或海岭(张裂,生长边界)为分界线。赤道穿过全球六大板块。
2、特征: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3、塑造地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高大的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都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海岸山脉、岛弧,如东亚岛弧(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板块张裂—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
4、变化趋势:消亡边界--面积会缩小(如地中海、太平洋),海拔会升高(如青藏高原);生长边界—面积会增大(如红海、大西洋)。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板块运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2、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分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和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断层—分为地垒(两侧断裂下降,中间抬升的部位)和地堑(两侧断裂上升,中间下沉的部位)。
3、特征:背斜岩石中间老、两翼新,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岩石中间新、两翼老,槽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易沉积形成山地。地垒形成块状山地,如泰山、庐山、华山等。地堑形成谷地或盆地,如渭河谷地(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
4、应用: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存构造(油气密度小于水)和隧道施工构造(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安全稳定,工程难度小,防止积水);向斜是地下水的储藏构造(水的密度大于油气,向低处汇集);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构造(下渗量大,漏水,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1.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2. 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①喜马拉雅山: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②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2)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
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考法一 地质构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9·浙江高考真题) 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下列问题。
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B
【分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考法二 板块构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9·浙江高考真题) 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4.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C 4.C
【分析】该组试题以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板块边界类型的判断以及世界渔场的分布等,试题难度适中。
3.①处为红海,属于板块生长边界,其东西两侧分别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均为陆地,对应丙。②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边界处,属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下方,对应甲。③处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消亡边界上,东西两侧分别是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对应乙。④处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属生长边界,大洋底部板块张裂,对应丁。故选C。
4.①处红海,不是著名渔场。②处附近有北海道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③处位于南太平洋东部,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底部营养物质随海水上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④处西部有纽芬兰渔场,其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因此C正确。
考法三 背斜和向斜(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6·浙江高考真题)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列各题。
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5.C 6.B
【分析】
5.从题干上看,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仔细读图,图中河谷处的岩层呈现中间新、两边老的特点,说明该河谷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D排除。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故选C。
6.从题干信息看,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要在较为好的沉积环境中才能发现。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乙点所在阶地面积较大,沙和卵石的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环境最好,B对;甲处沉积物为粘土,A排除;丙和丁地位置高,CD排除。故选B。
考法四 谷地的成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0·浙江高考真题) 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米。图一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二为图一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二谷地景观可见于图一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图二谷地的成因是( )
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岩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7.B 8.D
【分析】
7.由图一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错误。丙为鞍部,C错误。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D错误。故选B。
8.根据图二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型谷,而图二中谷地为U型谷,B错误。故选D。
【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地处弯曲凸出为山脊。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及地表岩层分布情况示意图,该地的地下岩层也均成层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
A.山脉大体上呈南北走向 B.a处受外力堆积作用明显
C.b处可以开采到地下水 D.c处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
2.若a和e两地自然植被类型不同,则d名山最可能是
A.长白山 B.华山 C.泰山 D.黄山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甲山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褶皱——断层——侵蚀
B.褶皱——断层——侵蚀——沉积
C.断层——侵蚀——褶皱——沉积
D.沉积——断层——褶皱——侵蚀
4.乙为中生代晚期沉积岩层,其中可能含有( )
A.象牙化石 B.三叶虫化石
C.恐龙蛋化石 D.原始鱼类化石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新疆的且末绿洲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整个绿洲沿车尔臣河分布,呈狭长的条带状。自西汉以后,由于受地质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发育为今天的车尔臣河。在河流西部戈壁分布有古墓葬群,不同时代其选址地位置不同。下图为车尔臣河河道变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自西汉以来且末河河道变迁方向及流域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A.由东向西迁移,流域由北向南退缩 B.向东南方向迁移,流域面积减小
C.由东向西迁移,流域由南向北退缩 D.向东北方向迁移,流城面积扩大
8.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地势变化是
A.地壳运动,由西向东降低 B.变质作用,南北隆起中间降低
C.岩浆活动,由东向西降低 D.地震活动,南北隆起中间降低
9.且末河河道变迁及绿洲面积变化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A.人口数量减少 B.主干道路缩短
C.古墓选址东移 D.聚落位置不变
【答案】1.C 2.B
【分析】
1.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山脉大体上呈东西走向;根据地表岩层的新老关系,a处为老岩层,受外力侵蚀后出现在地表,b处岩层中心新,地貌表现为山地,故b为向斜山,地下可储存地下水;c处受外力侵蚀形成背斜谷。据此分析本题选C。
2.d—n处地形为陡崖,且d—e间缺失岩层3、4,所以n处存在断层构造,说明d山为断块山,题干条件“a 和e两地自然植被类型不同”,说明图示山地位于自然带的分界线上。华山位于秦岭山脉且为断块山。长白山、泰山和黄山的南北两侧山麓自然带是相同的,位于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是内力作用下形成。
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
2、可用如下歌谣来区分背斜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
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
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
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的回避处。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
【答案】3.A 4.C
【分析】
3.沉积作用形成甲山地的岩层;在地壳水平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受到强大张力而断裂,在地壳垂直运动下形成断层;甲处顶部被侵蚀造成部分岩层缺失,故A正确,其它选项排除。
4.恐龙是中生代晚期的大型爬行动物,因此该沉积岩中可能含有恐龙蛋化石,故C正确,其它选项排除。
【答案】5.A 6.D
【分析】
5.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
6.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错误;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错误;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正确。故选D。
【答案】7.B 8.A 9.C
【分析】
7.读图可知,且末河上游河段河道自西向东变迁,即AC错误;下游河段河道向南退缩,流域面积减小,B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北部出现断裂带,西部有相对凸起区,东部有相对凹陷区,所以,导致且末河河道变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势变化是由西向东降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河道向东变迁,向南退缩,会导致古绿洲退缩,在新河道沿岸出现新绿洲,人口数量不会减少,A错误。主干道路不一定会缩短,B错误。河道向东变迁,人类活动向东迁移,古墓选址东移,C正确。聚落位置也随着河道的迁移而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
核心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
1、风化作用:岩石破碎形成碎屑物,即风化壳,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侵蚀作用:分为风力侵蚀(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雅丹地貌,如戈壁、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流水侵蚀(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河流峡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瀑布、喀斯特地貌等)、冰川侵蚀(高山高纬地区,如冰斗、角峰、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加拿大的湖泊、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湖泊等)。
3、沉积作用:分为冰川沉积(颗粒不分粗细,杂乱无章)、流水沉积(上粗下细,出山口的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平原)、风力沉积(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层)。
二、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三、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1、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河岸形态对流水作用的影响
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3、外力沉积的规律
“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波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考法一 侵蚀作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D
【分析】
1.雅鲁藏布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亚欧板块抬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②④正确。D正确。位于板块挤压处,不是板块张裂处,此地风力侵蚀较弱,不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①③错误。故选D。
考法二 风化作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9·浙江高考真题)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
【答案】2.A
【分析】
2.本题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材料斧劈石是在断层作用下地下的岩浆岩出露地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破裂、崩解,该作用为风化作用,A正确。
(2017·浙江高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3.D
【分析】
3.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通过观察可知,岩石内温度变化从55℃-47℃,较慢;而岩石表面温度从56℃-37℃左右,显然,岩石表层温度变化大,岩石表层温差大导致岩石分崩离析,故本实验模拟的是物理风化作用,选D。
考法三 沉积作用(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浙江高考真题)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完成下列问题。
4.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B
【分析】
4.图①显示的是海蚀崖,海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图②是冲积平原,主要是流水沉积;图③是沙丘,风力沉积的结果;图④是角峰、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
下图示意我国内陆地区某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貌的名称是( )
A.峰林 B.沙丘 C.石林 D.风蚀柱
2.推测该地貌分布区( )
①风力大②气候干旱③风力小④气候湿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甲为“太平洋某岛屿一角自然风光图片”,乙图为“非洲埃及狮身人面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海浪侵蚀 C.内力侵蚀 D.风力堆积
4.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风蚀 B.河流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湖南省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读“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5.塑造图中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冰川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
6.若图中山体的岩石转化为岩浆,最终经过的地质作用是( )
A.外力作用 B.冷却凝固 C.地壳运动 D.重熔再生
7.图示景观是气候、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单一性 D.区域性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部,长1850km,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该半岛地质古老,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全半岛,厚度达到3000m。该半岛上河网密布,有数十万个湖泊。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形成众多湖泊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作用 B.风化作用 C.海浪作用 D.冰川作用
9.下列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形成众多湖泊相关的是( )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冻土薄,下渗多③气候湿润,降水多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D 2.A
【分析】
1.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较强。读图可知,该景观属于岩石受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D正确;该地貌不是峰林、沙丘或石林。故选D。
2.该地貌受风力侵蚀形成,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较强,①②正确,③④错。故选A。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其次,需要加强对该景观图的判读,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3.B 4.A
【分析】
3.由材料可知,图甲为“太平洋某岛屿一角自然风光图片”可知其受海浪侵蚀影响,B正确。流水堆积常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貌景观,与图片不相符合,A错误。内力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使地表整体上变的高低不平,但没有内力侵蚀这种说法,C错误。风力堆积常形成沙丘等地貌,与图片不符,D错误。故选B。
4.开罗地处热带,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东部是阿拉伯沙漠,西部为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多大风天气,受风化风蚀作用明显,A正确。狮身人面像是雕塑,面部缺损严重,河流不可能侵蚀其面部,B错误。该地处于热带,无冰川作用影响,C错误。该地区不临海,不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一、流水作用:(1)侵蚀作用: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2)堆积作用—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二、风力作用:(1)侵蚀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2)堆积作用:如戈壁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三、冰川作用:(1)侵蚀作用—角峰、冰斗、U 形谷。(2)冰川堆积—冰碛丘陵。四、海浪作用:(1)海浪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2)海浪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
【答案】5.C 6.D 7.A
【分析】
5.由图文可知,该地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塑造图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C正确。海浪侵蚀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A错误。冰川沉积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B正确。风力沉积一般形成沙丘,D错误。故选C。
6.岩石要转化为岩浆最终经过重熔再生才能形成,D正确。外力作用一般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使地表趋于平缓,但不会使岩石转化为岩浆,A错误。冷却凝固作用会形成岩浆岩,B错误。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体现,使地球表面变的高低不平,也不会使岩石转化为岩浆,C错误。故选D。
7.图示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具有温暖湿润,夏季降水丰富等特点,以及受其影响的其他地理要素,正是由于这些条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会形成峰林地貌景观,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差异性是指全球陆地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它的不同地区,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性,与题目描述不符合,B错误。自然地理环境的单一性无此种说法,C错误。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通过区域之间的对比才能体现出来,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四、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答案】8.D 9.B
【分析】
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半岛地质古老,在第四纪冰期时,冰川覆盖全岛,厚度达3000米。该半岛受冰川侵蚀作用较强,冰川掘蚀形成洼地,气候变暖,冰川退去,洼地积水形成众多湖泊,所以该半岛上形成众多湖泊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而非流水、风化或海浪作用。故选D。
9.根据图示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同时,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因此湖泊众多,①③正确;下渗多不利于湖泊积水,②错;根据图中海拔设色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④错。故选B。
【点睛】冰蚀湖冰川湖的一种。由冰川掘蚀作用产生凹地积水而成。如中国藏北高原的一些湖泊,是山谷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蚀湖;俄罗斯科拉半岛、芬兰境内和加拿大东部的大多数湖泊,是大陆冰川形成的冰蚀湖。
解密04 地表形态的塑造(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解密04 地表形态的塑造(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浙江专用),共25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11 工业生产(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11 工业生产(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共37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5 地球上的水(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5 地球上的水(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