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
    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中,小明认为泡沫板较硬,比报纸的隔声性能好.小明的行为相当于(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2分)学校倡导:校园内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这里的“大”和“轻”是指声音的(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3.(2分)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朝露晶莹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滴水成冰
    4.(2分)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紫光 D.绿光
    5.(2分)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摩托车的消声器 D.图书馆周围植树
    6.(2分)如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7.(2分)防疫期间,学校使用了体温枪给学生测量体温,体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8.(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表明手机的振动频率变小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越稀薄,手机扬声器振幅越小
    D.通过该实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9.(2分)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需要造雪机人工造雪。造雪机工作时,将雾状的水滴喷入寒冷的空气中便形成“雪”。这一过程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10.(2分)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1.(2分)物理研究中常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例子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②用激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
    ③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表示温度的变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2分)夜晚,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行进的轨迹可能是(  )

    A.沿着CD B.沿着EF C.沿着GH D.沿着IK
    二、填空题(第20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3.(3分)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能够辨别出同学的说话声,是由于每个人声音的    不同。
    14.(3分)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珠,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15.(2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    和方向,这种表示的方法也有不足,比如无法表示光的    (请举例写出一条)。
    16.(3分)某款声波牙刷说明书上写着“每分钟振动42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这种声音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超声波,依靠声波能够清洁牙齿,这说明声音具有   。
    17.(3分)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板.加热时瓶中的水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金属板底面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用手触摸金属板,发现金属板变热了,   (填“能”或“不能”)说明此过程放热。

    18.(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变    ,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19.(3分)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    现象,位于光屏a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色(选填“红”或“紫”),若光屏换成黑色,还    (填“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20.(2分)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操时,看到了自己呼出的“白气”,请利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    。
    三、解答题(第21题每题2分,第22-25题每题8分,共34分)
    21.(2分)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位于A点的眼睛观察不到的区域(用阴影部分标出)

    22.(8分)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他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铬合金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
    (3)在每次实验时应控制琴弦振动的    相同。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每次实验至少选用三根琴弦进行探究更合理,理由是    。
    23.(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    (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4)由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24.(8分)在制作简易的“针孔照相机”的活动中,小华同学将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制成如图的仪器(圆筒能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

    (1)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焰的正立像
    D.蜡焰的倒立像
    (3)保持易拉罐和圆筒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可以使得屏上的像变大。
    (4)进一步实验,分别测出烛焰的高度h1,烛焰到小孔的距离x1,像的高度h2,像到小孔的距离x2,测得多组数据后发现,它们之间满足关系:=,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中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小华测出其中一个光斑的直径为7.0cm,树的高度大约是7m,从网上查到太阳到地面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约为    km。
    25.(8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干爽与潮湿
    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多,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此时,水蒸气产生的气压不变,水也就不再减少,水与水蒸气间达到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叫水的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气压p0是一定的,p0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能继续蒸发,水蒸气的气压继续增大,直至到达新的平衡。
    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p1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p0的比值()。因此,人们用Rk=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Rk越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快,感觉干爽;Rk越大,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人就感到潮湿。
    (1)水蒸发时,   (选填“有”或“没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
    (2)下列能表示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3)文中半瓶矿泉水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瓶中Rk的值可能会大于1
    B.瓶中水蒸气的气压小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
    C.增加瓶中水的体积,水的饱和气压p0不变
    D.人感到潮湿时,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p1一定较大
    (4)早晨气温为15℃,当下午气温为25℃时(若当天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p1保持不变),人会感觉到下午比早晨    (选填“潮湿”或“干爽”)。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
    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中,小明认为泡沫板较硬,比报纸的隔声性能好.小明的行为相当于(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小明认为泡沫板较硬,比报纸的隔声性能好,这种行为相当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环节,属基础题目。
    2.(2分)学校倡导:校园内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这里的“大”和“轻”是指声音的(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校园内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这里的“大”和“轻”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3.(2分)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朝露晶莹
    C.晚秋,霜打枝头 D.严冬,滴水成冰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的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朝露晶莹,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正确;
    D、滴水成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2分)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紫光 D.绿光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
    【解答】解: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用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色光,学以致用,是一道好题。
    5.(2分)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摩托车的消声器 D.图书馆周围植树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书馆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知道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2分)如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分析】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C、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的分析,若温度有上升的趋势,则为熔化图象;若温度有下降的趋势,则为凝固图象。若温度有一段时间不变,则为晶体,若温度不断变化,则为非晶体。
    7.(2分)防疫期间,学校使用了体温枪给学生测量体温,体温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分析】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但照射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体温枪等。
    【解答】解:体温枪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了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定体温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8.(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现象表明手机的振动频率变小
    B.实验现象表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越稀薄,手机扬声器振幅越小
    D.通过该实验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传声能力越差,从实验可以推知,没有空气就不能传声。
    【解答】解:AC、广口瓶内空气的多少,不影响手机的振动频率,也不影响手机的振幅,故A、C错误。
    B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听到声音变小,说明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推知如果广口瓶内没有空气,就不能听到手机声,实验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等。
    9.(2分)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需要造雪机人工造雪。造雪机工作时,将雾状的水滴喷入寒冷的空气中便形成“雪”。这一过程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分析】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华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解答】解:雾状的水滴喷入寒冷的空气中便形成“雪”。是由液态变成固态,为凝固变化,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的物态变化定义,属于基础题。
    10.(2分)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则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解答】解: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11.(2分)物理研究中常用到一些研究方法,下列例子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②用激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
    ③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表示温度的变化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分析】对每个物理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①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采用了模型法;
    ②用激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采用了转换法;
    ③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④根据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来表示温度的变化,采用了转换法。
    综上所述,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②和④。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常用的物理学方法,并能结合实例对物理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运用,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2.(2分)夜晚,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在地面上行进的轨迹可能是(  )

    A.沿着CD B.沿着EF C.沿着GH D.沿着IK
    【分析】光是直线传播的,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即可知人头部影子的运动轨迹。
    【解答】解: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已知小明沿着平直公路AB经过路灯,开始影子长,走到路灯下时影子最短,之后又开始变长,则人头移动的轨迹为与人行走路线平行的直线沿着GH。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第20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3.(3分)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声带的  振动 产生的,通过  空气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能够辨别出同学的说话声,是由于每个人声音的  音色 不同。
    【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能够辨别出同学的说话声,是由于每个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
    【点评】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14.(3分)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汽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液化 成小水珠,有的  凝华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
    【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解答】解:水变为水蒸气,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
    水蒸气变为了小水珠,气态变为了液态,是液化现象;
    水蒸气变为了小冰晶,气态变为了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各种物态变化定义的理解。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我们要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5.(2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  路径 和方向,这种表示的方法也有不足,比如无法表示光的  强度 (请举例写出一条)。
    【分析】物理学者中为了形象的描述光的直线传播而认为的引入了一种模型﹣﹣﹣﹣﹣﹣光线。
    【解答】解: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表示的方法也有不足,比如无法表示光的强度。
    故答案为:路径;强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线的概念和模型法的应用,根据光线的概念判断即可。
    16.(3分)某款声波牙刷说明书上写着“每分钟振动42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700 Hz,这种声音 不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超声波,依靠声波能够清洁牙齿,这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
    【分析】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为超声波;
    每分钟振动42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f==700Hz,70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不属于超声波;
    依靠声波能够清洁牙齿,属于声音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700;不属于;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
    17.(3分)如图所示,在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放置一个金属板.加热时瓶中的水会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金属板底面出现小水滴,这是因为发生了  液化 现象;用手触摸金属板,发现金属板变热了, 能 (填“能”或“不能”)说明此过程放热。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金属板吸收放出的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解: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金属板底部出现的水滴是因为发生了液化现象,由于液化放热,金属板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通过金属板变热,能说明此过程放热。
    答案为:汽化;液化;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雨”的形成,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考查了有关的实验器材和运用。
    18.(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实验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变  小 ,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低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越长,振动越难,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答】解: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此可得出: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小;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19.(3分)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光屏上,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  色散 现象,位于光屏a点处的色光颜色为  紫 色(选填“红”或“紫”),若光屏换成黑色,还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解答】解:(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位于光屏a点处的色光颜色为紫色;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若光屏换成黑色,七种颜色的光被吸收,不能看到彩色光带。
    故答案为:色散;紫;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难度是知道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难度中等。
    20.(2分)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操时,看到了自己呼出的“白气”,请利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  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的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解答】解:跑操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的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的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属于基础性题目。
    三、解答题(第21题每题2分,第22-25题每题8分,共34分)
    21.(2分)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位于A点的眼睛观察不到的区域(用阴影部分标出)

    【分析】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不透明的物体后方所形成的一片黑色区域即为影子。
    【解答】解: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连接挡板与眼睛A即可得出眼睛观察不到的区域,如图中的阴影部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于光现象的常规考查。
    22.(8分)小明在学习吉他的过程中他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铬合金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示的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检验上述猜想1是否正确,应选编号  AB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3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  55 。
    (3)在每次实验时应控制琴弦振动的  振幅 相同。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每次实验至少选用三根琴弦进行探究更合理,理由是  多次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
    (2)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3)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时,除了研究的变量改变外,其余变量就控制不变;
    (4)一次实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为了寻找普遍规律,至少应采用三根琴弦实验。
    【解答】解:(1)为了检验猜想1是否正确,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因此应选编号AB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检验猜想3是否正确,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符合条件的只有BD两个编号,因此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是55;
    (3)在每次实验时应控制琴弦振动的振幅相同;
    (4)多次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因此每次实验至少选用三根琴弦进行探究更合理。
    故答案为:(1)AB;
    (2)55;
    (3)振幅;
    (4)多次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点评】此题考查了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控制变量法,属常见题型。
    23.(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特点”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采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分别同时开始加热等质量的水,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并同时开始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表中的数据,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  水银 (选填“水银”或“酒精”)制作的温度计。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96 ℃。
    (3)实验中,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情形如图丙所示,可判断该情形是水沸腾  时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4)由图像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初温 不同。
    【分析】(1)温度计内所选液体的沸点应高于被测液体的沸点;
    (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其分度值和0刻度线;
    (3)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小变大;
    (4)由图像可知,当时间为0时,甲的温度为92℃,乙的温度为90℃,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水银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为完成实验选用温度计测温物质应为水银;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
    (3)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图丙中是沸腾时的现象;
    (4)甲、乙实验水的质量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由图像可知,当时间为0时,甲的温度为92℃,乙的温度为90℃,甲乙加热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相同,所以甲、乙两组图线不同,其原因是由于甲乙的水的初温不同。
    故答案为:(1)水银;(2)96;(3)时;(4)初温。
    【点评】本题考查了课内实验“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和沸腾时的特点。
    24.(8分)在制作简易的“针孔照相机”的活动中,小华同学将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制成如图的仪器(圆筒能在易拉罐中前后移动)

    (1)圆筒的  B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D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焰的正立像
    D.蜡焰的倒立像
    (3)保持易拉罐和圆筒位置不变,应将蜡烛向  右 移动(选填“左”或“右”),可以使得屏上的像变大。
    (4)进一步实验,分别测出烛焰的高度h1,烛焰到小孔的距离x1,像的高度h2,像到小孔的距离x2,测得多组数据后发现,它们之间满足关系:=,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中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小华测出其中一个光斑的直径为7.0cm,树的高度大约是7m,从网上查到太阳到地面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太阳的直径约为  1.5×106 km。
    【分析】(1)圆筒置于易拉罐中,圆筒A处比B处更加暗,半透明的塑料膜制成光屏放在A处成像更加清晰;
    (2)小孔成像实验中,光屏上成的应该是物体倒立的像;
    (3)小孔成像实验中,物距越小,像越大;
    (4)将光斑的直径、树的高度、太阳到地面的距离数据代入等式=经计算可得太阳的直径。
    【解答】解:(1)圆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
    (2)小孔成像实验中,光屏上成的应该是物体倒立的像,因此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蜡焰的倒立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将蜡烛向右移动可以使得屏上的像变大;
    (4)光斑的直径为:
    7.0cm=0.07m;
    将数据代入等式=得:
    =;
    解得太阳的直径为:
    h1=1.5×109m=1.5×106km。
    故答案为:(1)A;
    (2)D;
    (3)右;
    (4)1.5×106km。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属常见题型。
    25.(8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干爽与潮湿
    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多,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此时,水蒸气产生的气压不变,水也就不再减少,水与水蒸气间达到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叫水的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气压p0是一定的,p0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能继续蒸发,水蒸气的气压继续增大,直至到达新的平衡。
    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p1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p0的比值()。因此,人们用Rk=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Rk越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快,感觉干爽;Rk越大,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人就感到潮湿。
    (1)水蒸发时, 有 (选填“有”或“没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
    (2)下列能表示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B 。

    (3)文中半瓶矿泉水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升高温度,瓶中Rk的值可能会大于1
    B.瓶中水蒸气的气压小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
    C.增加瓶中水的体积,水的饱和气压p0不变
    D.人感到潮湿时,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p1一定较大
    (4)早晨气温为15℃,当下午气温为25℃时(若当天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p1保持不变),人会感觉到下午比早晨  干爽 (选填“潮湿”或“干爽”)。
    【分析】(1)根据短文内容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
    (2)由短文内容可知,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能继续蒸发,水蒸气的压强继续增大,直至到达新的平衡;
    (3)根据短文内容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和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的关系,水的饱和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4)根据水的饱和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知它们的饱和气压关系,以及Rk表达式解答。
    【解答】解:(1)水面上方,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则水蒸发时,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
    (2)由短文内容知,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能继续蒸发,水蒸气的压强继续增大,直至到达新的平衡,
    所以,水的饱和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符合,ACD不符合;
    (3)p0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升高温度p0变大Rk故不可能大于1,A错误;瓶中水蒸气的气压等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B错误;Rk表示空气中的潮湿程度,人体感觉潮湿Rk变大,但是由p0和p1共同决定的,D错误,故选C
    (4)下午比早晨温度高,温度越高p0越大,p1不变的话,Rk变小,人体感觉会更干爽。故答案为:(1)有;(2)B;(3)C;(4)干爽.
    故答案为:(1)有;(2)B;(3)C;(4)干爽。
    【点评】本题本题考查了学生从短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学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学校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共9页。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练习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