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美版 (2019)第三课 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教案设计
展开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培养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综合的鉴赏方式去鉴赏作品
教学难点:形式鉴赏与社会学式鉴赏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导入新课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构成美术作品的主要元素就是点、线、面、色、体等,元素间的不同搭配组合,就会形成不同的画面形式,也就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受。那么,如何准确的了解作者的情感呢?第三课《我们怎样鉴赏美术作品》就给我们带来了答案。老惯例,我们先来设计一个作品鉴赏的流程。
首先,第一步就是看。看什么呢?看作品中能看到的事物。当让,这第一眼可能会有点浮光掠影。别急,再看。这次看门道。画的这么好,作者用什么手法画的?从中提炼出作品的构成元素,这一步完成就吹糠见米了。第三步就是想,作者为什么这么画?有什么含义?这一步需要同学们有足够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去寻根溯源。相信找到答案之后,你对作品就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四步完成,一份完整的作品鉴赏就算完成了。
流程介绍完了,咱们操练起来,请出今天的主角-------油画《开国大典》。
图片展示《开国大典》 :
一看:
提问:
1、你看到什么?
生:蓝天、白云、红柱子、红灯笼、红地毯、麦克风、白玉栏杆、菊花……
2、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说出你此刻的观看感受。
生:激动、兴奋、喜庆、爱国、自豪……
师:瞧,看了这第一眼,大家就对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情感。这种感性的,直接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其实属于鉴赏中的感悟式鉴赏。
像中国画中的写意性作品和西画中的表现性作品,它们的意境和情感的流露比较明显,便于观赏者思维和情感的投入。到这里,第一眼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再次回到《开国大典》,冷静的分析一下,作品中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震撼、激动呢?
首先,我们先从最直观的、最有冲动的颜色看起,一起说说看,都有哪些颜色?
生:红、黄、蓝、绿、白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颜色,比较纯,比较艳丽,生活中哪些作品常用这些颜色?
生:对联、年画、工笔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
师:虽然用的是西方绘画的方法,但这种大红大绿的颜色非常本土化,既融合了我们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年画和敦煌壁画的特点又借鉴了中国画工笔重彩的效果,颜色喜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也更容易烘托这一盛大的节日气氛。
那么,如何布局才能表现这一盛况呢?我们来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 画面的构图是什么形的?
生:长方形或水平线构图
师:这样构图的好处----空间大了,视野开阔了。
第二、我们再看一下柱子的分布,想想右边的柱子应该在哪?现在的分布合理吗?为什么?
动态:播放柱子的真正的位置
师:好了,柱子加上了,我们来看一下效果图,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近处的实远处的虚,符合西方透视的基本原则。加上的效果怎么样?
生:拥挤、堵、不舒服
师:所以我们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这回画面开阔了吗?再看看符合西画的透视原则吗?(图示第二个透视图)。
生:符合
师:只不过消失的方向更利于我们把视觉中心更好的放到毛主席身上。当然,作者还巧妙的把左边的人物也进行了透视变化,让了中心更加突出。图示。
建筑学家梁思成这样评价:“去掉一根柱子,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这又是作者的一个创新。
师:刚才提到了人物,接下来我们看造型。
提问:先来判断一下,这幅作品属于具象艺术、意象艺术还是抽象艺术?
生:具象艺术
师:结合具象的特点,观察一下人物造型如何?
生:像、写实
师:我们把这幅画跟西方绘画做一下比较,哪一幅的体积感强烈一些?
生:《贺拉斯兄弟宣誓》强
师:是,因为光线的关系,让作品看起来黑白对比明显,《开国大典》有没有光线?从哪侧来光?人物面部黑白对比明显吗?
生:有光,不明显,但也有体积
师:它的画法又借鉴了中国人物画的画法,重点突出人物的形象和神态,这又是创新。
师:我们再看看人物的位置排布,中间的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人物身高我们目测一下,主席最高。他本人是不是最高的?
生:不是
师:这种以人物的身高来决定人物身份的是什么画常用的手法?
生:中国人物画。
师:左边的人少,右边的人多,左边人离我们近,右边远,左边画的清楚,右边的模糊,从造型和位置来看,作者用又用了两种创新手法,将主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大典的宏大场景表现出来了。
到这里,第二眼的任务就完成。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从颜色、构图、透视和造型上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这实际上用到了第二种鉴赏方法---形式鉴赏。
当然,中西方的元素运用略有差异,我们汇总一下。
首先是西画,它的绘画种类很多,所以作品中元素运用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人比较注重色彩、肌理和笔触,有的作品会突出研究光线和色彩,有的擅长用舞台光表达体积,有的突出构图和结构,先发制人,总之我们要学会综合分析。再看国画,国画元素主要是:笔墨、章法和皴法。以《富春山居图》为例,这幅作品是什么颜色的?黑色的,有没有变化?有深浅变化。这说明墨色可以分深浅的,焦浓重淡青。再看山石的特点,长线条像披着的麻袋,叫长披麻皴,我们可以按照山石的形态不同用不同的线去作画,这就是皴法。最后是章法也叫构图,还以《富春山居图》为例,我们可以看见完整的山石水木的样子,这叫全景式构图,马远的《长》有没有画出长江全貌?没有,只在画面一角表现水纹特点,这种叫边角式构图。
讲到这里,我们的任务也过半了,你对作品的印象加深了,好,现在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画?他想表达什么情感?
让我们通过两个问题,来解答刚才的疑惑。
湘美版 (2019)必修:美术鉴赏第八课 时代的脉搏——社会风尚与美术的发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美版 (2019)必修:美术鉴赏第八课 时代的脉搏——社会风尚与美术的发展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品欣赏,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美术鉴赏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美术鉴赏第七课 新的实验教案,共3页。
高中美术湘美版 (2019)必修:美术鉴赏第三课 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湘美版 (2019)必修:美术鉴赏第三课 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