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5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6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7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例题讲解,方法总结,知识链接,常见人物形象身份,常见人物形象特征,人物形象例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1)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诗人自己)
    1.识别塑造的形象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塑造或表现形象的?3.作者塑造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诗题虽为“苏武庙”,但实际上诗中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写苏武,塑造了一个 形象。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 之情。
    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
    书林逸人壁惠崇诗语动惊众,谁知慕隐沦。水烟常似瞑,林雪乍如春。薄酒懒邀客,好书愁借人。有时行药去,忘却戴纱巾。
    诗语惊众是入世,羡慕隐沦则是出世;水烟似暝是万念皆空,林雪如春则又充满生机;不喜客至、好书愁借是无心世事。而急人之难则又一腔热情。该诗在看来似乎矛盾的 (填表现手法)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位 形象。
    诗才横溢却懒于尘世的隐士
    如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以及情感趋向。3.理解诗歌中景物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4.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
    1.英雄 作者或借英雄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如曹操《短歌行》;或借古人得志反衬自身蹉跎岁月碌碌无为,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或用之体现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或借此表达对古人的景仰之情。
    2、谪客 文人骚客被贬谪到偏远之处,多有羁旅行役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发贬谪之悲,飘泊之苦、怀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叹。
    3、游子 辞故土,游异乡,睹物而伤情,顿生亲人之思、家园之恋。明月、笛声、草木花卉,乃至季节更替都会触发其内心情感。
    4、隐士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赞美田园美好,吟咏情性。相关的意象常有菊花、白鸥、柴扉、钓舟等。
    5、闺妇闺妇独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静之际或季节更迭之时,别离的苦情、对游子的思念、凄冷寂寞的悲伤或美人迟暮之感便油然而生,另外还有作者假托思妇闺情寄寓自己人生感慨的。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典诗歌景物形象考查要求: 把握意象的特征加以概括,分析景物形象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景物形象的意义(画面氛围、意境)。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第三种类型:景物特色型第四种类型:景物作用型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设问方式①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②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③诗中都写了哪些意象?
    :诗中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
    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王旭《踏莎行》:“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
    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四、“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朱淑真的《秋夜》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六、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七、“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析含义)(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答题步骤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3、指作用: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剖原因)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析效果)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象——境——情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雄浑:雄壮浩瀚,用以形容天空大海。壮丽: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场面等。清幽:秀丽幽静。 明净:明亮干净。沉郁:深沉抑郁。静谧:寂静无声。开阔:宽广。 苍凉:荒芜悲凉。辽阔:宽广广阔。 恬淡:恬静安适。清丽:清新明丽。 绚丽:灿烂美丽。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闲适恬淡、繁华热闹 清新自然等等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1、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发挥想象,在直译原诗的基础上加以润饰。 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 ①、要用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的词语;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明净绚丽3、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考虑两个方面:①作者对外物的情感; ②作者本身的心情(结合背景)。注意:第一点和第二点在答题时可以调整先后顺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 (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第三种类型:景物作用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2、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
    正确解答(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待时间、地点、季节及天气情况等(内容)2、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内容)3、营造氛围(意境),烘托人物心境。(内容)4、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结情。(情景关系)5、先言他物,领起下文。(结构)6、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结构)7、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多指以景结情)8、线索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角度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第四种类型:景物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
    1、从描写手法的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色彩渲染、视角、感官等
    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考虑: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3、从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衬托、对比、渲染、象征等
    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4、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 叠词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村 晚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本诗在写景上极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角度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4分)
    ①炼字,作者用“满”字写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横”字准确传神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和聪明活泼的性格;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以动衬静,牧童的短笛衬托出晚村的幽静;④比拟,“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 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形象两个关键要素。
    常见设问 1. (2013山东卷)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 (2012. 天津卷)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表达诗人……情感(追求、理想)
    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2012年天津卷古诗词鉴赏题 野 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解析: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 在野有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幽香”的特点。
    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 况随流俗作重阳”说明其超凡脱俗;“肯为无人减妙香” 刻画其孤傲高洁的情操,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依据物象内涵,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点出物象意义)
    蝶恋花 送 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注】莫,莫非。 问: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 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 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 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清】龚自珍①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①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严酷的现实使敏锐于思的年轻龚自珍认识到时世与人才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飞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了“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虽生存环境恶劣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马 诗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阅读此诗,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相关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鉴赏诗词中的事物形象,因物寻志人物一体,几点提示,完成试题复习所学,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琵琶女,白居易,答题规范,古诗中的八类人物形象,鉴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形象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试说明,必备知识,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以致用,佳作展示,答题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 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景物形象,象境情,参考答案,咏物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