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3)(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4)(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6)(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7)(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8)(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5)(含答案)
展开期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清蒸鱼 B.钟乳石 C.病毒 D.机器人
2.(2分)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谢 B.潮涨潮落 C.日出日落 D.春去秋来
3.(2分)下列正确地表示了食物链的是( )
A.太阳→草→昆虫→蛙 B.青草→昆虫→蛙→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昆虫→蛙→蛇
4.(2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 )
A.小麦 B.海带 C.兰花 D.农民
5.(2分)在农田中,影响一株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相邻的其他水稻
A.②⑤⑦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6.(2分)水葫芦是从境外引进的一种净化污水的植物,水葫芦大量繁殖使湖泊几乎看不到其他水生植物,这种现象叫做( )
A.捕食 B.竞争 C.斗争 D.合作
7.(2分)从西瓜的果肉中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叫( )
A.切片 B.涂片 C.装片 D.以上都不对
8.(2分)如果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可以( )
A.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B.说明这是一个无意义的实验
C.重新假设,重新实验
D.改变实验变量再完成这个实验
9.(2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下列条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有光和无光 B.湿润和干燥
C.温度和水分 D.有空气和没有空气
10.(2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11.(2分)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的捕食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12.(2分)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下列曲线图中可表示蝗虫的数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13.(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
B.细胞不需要的东西一定不能通过细胞
C.DNA上有染色体
D.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14.(2分)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碘液、生理盐水、清水 B.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C.碘液、清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清水、碘液
15.(2分)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一般很难渗入蔬菜的细胞内,从细胞结构看,其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6.(2分)植物叶片一般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有( )
A.细胞核 B.大液泡 C.叶绿体 D.细胞壁
17.(2分)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8.(2分)下列叙述中,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项是( )
A.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B.竹节虫具有与树(竹)枝相似的体形
C.仙人掌具有叶刺和肉质茎
D.睡莲在水下有长长得叶柄伸进泥土
19.(2分)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20.(2分)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21.(2分)如图表示用不同的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玻片标本同一部位的结果,所用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 B.
C. D.
22.(2分)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 )
A.易于做成玻片标本 B.便于染色
C.可使光线透过 D.为了节约材料
23.(2分)如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4.(2分)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正确表示草、羊、狼三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图是( )
A. B. C. D.
25.(2分)铅是一种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和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下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
甲
乙
丙
丁
铅的相对含量
6.00
0.04
0.49
61.00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乙→丙→甲→丁 D.甲→丙→乙→丁
二、判断题:(每处1分,共50分)
26.(5分)研究、观察生物一定要使用显微镜。 (判断对错)
27.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几十万倍. .(判断对错)
28.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 (判断对错)
29.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 (判断对错)
30.植物细胞中,有的细胞没有叶绿体。 (判断对错)
31.(1分)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32.(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的大气圈的底部、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3.(6分)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下的动植物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 的细胞,它比乙图多出的结构有 (填序号)。
(2)甲在显微镜视野下一般看不到的一个结构是 (填序号),它能控制细胞的 进出。
(3)切西瓜时有很多甜美的汁液流出来,这是因为图中 破裂(填名称)。
(4)动物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名称)。
34.(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图中绿色植物、细菌真菌、动物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 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它与螳螂之间 (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
(4)螳螂和黄雀之间,除了 关系,还存在 关系。
(5)如果某些动物部分死亡,生态系统还可能恢复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5.(7分)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些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②→④→①(填序号)。
(2)图①所滴的液体是 ,操作后细胞中颜色较深的结构是 ;图⑤所滴的液体是 。
(3)图④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玻片下出现 。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36.(6分)甲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一次观察细胞遇到的四种视野,请据图回答:
(1)乙图④中如果出现了脏东西,在对光的时候要用 擦拭干净。
(2)显微镜观察使用中,如果物镜下降,眼睛要注视 (填名称)。
(3)甲图:四种视野出现的顺序是 (填字母)。
(4)甲图:视野B中的细胞要移动到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往 方向移动。
(5)如果该同学已经观察到视野D,打算观察视野C,则需要先后操作乙图中的结构: 和 (填序号)。
37.(6分)如图表示某植物一个体细胞分裂的过程:
(1)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 。
A.a→b→c→d
B.a→c→d→b
C.a→d→b→c
D.d→a→b→c
(2)如图,假如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它们存在于细胞的 中,经过一次分裂后,一个细胞将变成 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3)该植物之所以可以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 、 和分化。
38.(9分)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取甲、乙、丙三个大小相同的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调节三个容器的水温。并保持恒定。
步骤二:将3条大小、生长发育状况____的鲫鱼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
步骤三:每组让鱼安静2分钟后,开始记录鱼在1分钟内鳃盖的运动次数(即呼吸频率),每组各测三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每分钟鳃盖运动次数(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甲
20℃
52
45
47
48
乙
常温25℃
112
110
109
110
丙
30℃
187
185
183
185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二的横线上应填 ,目的是控制 。
(3)乙组与甲组或乙组与丙组都可以形成 。
(4)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可以适当增加鲫鱼的数量,目的是避免 的干扰。
( 5)实验中每组记录三次再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6)分析实验数据,初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7)本实验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清蒸鱼 B.钟乳石 C.病毒 D.机器人
【解答】解:ABD、清蒸鱼、钟乳石、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C、病毒具有呼吸、生长和繁殖、遗传和变异等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
2.(2分)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花开花谢 B.潮涨潮落 C.日出日落 D.春去秋来
【解答】解:A、花开花谢属于植物的繁殖现象,因此属于生命现象;
BCD、日出日落、潮起潮落、春去秋来属于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故选:A。
3.(2分)下列正确地表示了食物链的是( )
A.太阳→草→昆虫→蛙 B.青草→昆虫→蛙→真菌
C.青草→昆虫→蛙→蛇 D.昆虫→蛙→蛇
【解答】解: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B、真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D、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所以,食物链正确的是青草→昆虫→蛙→蛇。
故选:C。
4.(2分)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 )
A.小麦 B.海带 C.兰花 D.农民
【解答】解:ABC、小麦、海带、兰花,都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都属于生产者;
D、农民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农民。
故选:D。
5.(2分)在农田中,影响一株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
②杂草
③水分
④土壤
⑤田鼠
⑥空气
⑦蝗虫
⑧相邻的其它水稻
A.②⑤⑦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解答】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①阳光、③水分、④土壤、⑥空气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②杂草、⑤田鼠、⑦蝗虫、⑧相邻的其它水稻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
故选:D。
6.(2分)水葫芦是从境外引进的一种净化污水的植物,水葫芦大量繁殖使湖泊几乎看不到其他水生植物,这种现象叫做( )
A.捕食 B.竞争 C.斗争 D.合作
【解答】解:水葫芦是一种净化污水的植物,该植物大量繁殖使湖泊几乎看不到其他的水生植物,由于这种植物的生存,影响了其他植物的生存,这种现象叫做竞争关系。
故选:B。
7.(2分)从西瓜的果肉中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叫( )
A.切片 B.涂片 C.装片 D.以上都不对
【解答】解;玻片即是玻片标本,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三种切片应是从生物体切取制成。黄瓜果肉无法切成薄片;涂片应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涂抹制作而成,黄瓜果肉不是液体。挑取黄瓜果肉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应叫装片。
故选:C。
8.(2分)如果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可以( )
A.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B.说明这是一个无意义的实验
C.重新假设,重新实验
D.改变实验变量再完成这个实验
【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综上所述,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时,应该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而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都是不应该做的。
故选:C。
9.(2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下列条件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有光和无光 B.湿润和干燥
C.温度和水分 D.有空气和没有空气
【解答】解: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对照原则”和“唯一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温度和水分是两个因素不符合唯一变量原则。选C
故选:C。
10.(2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1.(2分)假设某生态系统中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它们的捕食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链是从甲开始的,所以甲应属于生产者,乙以甲为食物,乙是初级消费者,丙以甲和乙为食物,丙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故选:D。
12.(2分)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下列曲线图中可表示蝗虫的数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故选:C。
13.(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
B.细胞不需要的东西一定不能通过细胞
C.DNA上有染色体
D.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解答】解:A、细胞中的这些物质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的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另外一些物质须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是通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A错误;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B错误;
C、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C错误;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中有大量的遗传信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D。
14.(2分)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碘液、生理盐水、清水 B.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C.碘液、清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清水、碘液
【解答】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故选:B。
15.(2分)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一般很难渗入蔬菜的细胞内,从细胞结构看,其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解答】解:细胞壁:支持,保护(全透性);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核: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泡:维持细胞渗透压,内贮存大量的营养物质(带甜味、辣味的物质等)。
农药很难渗入蔬菜细胞内,是由于蔬菜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胞膜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入细胞内,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细胞。
故选:B。
16.(2分)植物叶片一般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有( )
A.细胞核 B.大液泡 C.叶绿体 D.细胞壁
【解答】解:叶肉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内的叶绿素能吸收太阳能,使得叶呈现绿色,所以叶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故选:C。
17.(2分)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答】解:A、“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降水开始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正确;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8.(2分)下列叙述中,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项是( )
A.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B.竹节虫具有与树(竹)枝相似的体形
C.仙人掌具有叶刺和肉质茎
D.睡莲在水下有长长得叶柄伸进泥土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反之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因此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的。
选项A在沙地上指数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选项BCD均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项是A。
故选:A。
19.(2分)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随着植食性动物的捕食活动,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当植食性动物被其它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太阳光的光能要参与生物圈中的能量流动,首先需要通过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故选:A。
20.(2分)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解答】解: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直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前者放大100倍,后者放大400倍。也就是说后者在直径上比前者大了1/4倍,原来能看到8个,改变以后能看到2个。
故选:B。
21.(2分)如图表示用不同的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玻片标本同一部位的结果,所用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观察题干中的图可知,A选项中的细胞数目最多,物像放大倍数小。
故选:A。
22.(2分)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 )
A.易于做成玻片标本 B.便于染色
C.可使光线透过 D.为了节约材料
【解答】解: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
故选:C。
23.(2分)如图表示一个用右手写字的人正在用显微镜观察,其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在使用显微镜时,两眼都要睁开。我们一般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
A、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着,观察方法不正确;
B、虽然两眼都睁着,但不是左眼注视物镜,观察方法不正确;
C、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着,观察方法不正确;
D、两眼都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可以看着画图,观察方法正确;
故选:D。
24.(2分)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能正确表示草、羊、狼三种生物数量多少的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草→羊→狼,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能量金字塔中草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羊的数量,狼的数量最少。
故选:D。
25.(2分)铅是一种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和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下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
甲
乙
丙
丁
铅的相对含量
6.00
0.04
0.49
61.00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乙→丙→甲→丁 D.甲→丙→乙→丁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乙、0.04、丙、0.49、甲、6.00、丁61.00.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乙→丙→甲→丁。
故选:C。
二、判断题:(每处1分,共50分)
26.(5分)研究、观察生物一定要使用显微镜。 × (判断对错)
【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因此研究、观察不一定要用显微镜.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7.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几十万倍. × .(判断对错)
【解答】解:显微镜有实验室常用的光学显微镜和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所以“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几十万倍”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8.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 × (判断对错)
【解答】解: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
故答案为:×。
29.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 . (判断对错)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平衡能力也是受生物的影响,一旦超过这种限度,平衡很难恢复,所以我们不可以过度的利用它.
故答案为:×
30.植物细胞中,有的细胞没有叶绿体。 √ (判断对错)
【解答】解: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有植物细胞细胞质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如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1.(1分)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解答】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其他四类生物如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细胞
32.(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生物圈 ,它包括的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生物圈;水圈
33.(6分)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下的动植物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 植物 的细胞,它比乙图多出的结构有 ①③⑤ (填序号)。
(2)甲在显微镜视野下一般看不到的一个结构是 ② (填序号),它能控制细胞的 物质 进出。
(3)切西瓜时有很多甜美的汁液流出来,这是因为图中 液泡 破裂(填名称)。
(4)动物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线粒体 (填名称)。
【解答】解:(1)植物细胞内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③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植物细胞的②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显微镜视野下一般看不到,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切西瓜时有很多甜美的汁液流出来,这是因为图中液泡破裂,细胞液流出的原因;(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是动物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
故答案为:
(1)甲;①③⑤;
(2)②;物质;
(3)液泡;
(4)线粒体。
34.(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2 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 。图中绿色植物、细菌真菌、动物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 部分。
(3)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蛇 ,它与螳螂之间 会 (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
(4)螳螂和黄雀之间,除了 捕食 关系,还存在 竞争 关系。
(5)如果某些动物部分死亡,生态系统还可能恢复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 能力。
【解答】解:(1)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链有2条,即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蝉→黄雀→蛇.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消费者的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蛇。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因此,蛇与螳螂之间会相互影响。
(4)黄雀以螳螂为食,说明它们之间有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又都以蝉为食,说明它们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
(5)该生态系统中,如果某些动物部分死亡,生态系统还可能恢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2;
(2)太阳能;生物;
(3)蛇;会;
(4)捕食; 竞争;
(5)自我调节。
35.(7分)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一些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⑤ → ③ →②→④→①(填序号)。
(2)图①所滴的液体是 碘液 ,操作后细胞中颜色较深的结构是 细胞核 ;图⑤所滴的液体是 清水 。
(3)图④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玻片下出现 气泡 。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B 。
【解答】解:(1)由图可知:①是染色,②是展,③是撕,④是盖,⑤滴,因此正确顺序为⑤③②④①。
(2)步骤①表示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步骤⑤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
(3)图④是盖盖玻片,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避免产生气泡.可见B正确。
故答案为:(1)⑤;③
(2)碘液;细胞核;清水
(3)气泡;B
36.(6分)甲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一次观察细胞遇到的四种视野,请据图回答:
(1)乙图④中如果出现了脏东西,在对光的时候要用 擦镜纸 擦拭干净。
(2)显微镜观察使用中,如果物镜下降,眼睛要注视 物镜 (填名称)。
(3)甲图:四种视野出现的顺序是 BDAC (填字母)。
(4)甲图:视野B中的细胞要移动到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往 左 方向移动。
(5)如果该同学已经观察到视野D,打算观察视野C,则需要先后操作乙图中的结构: ③ 和 ② (填序号)。
【解答】解:(1)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所以,④物镜镜头如果出现了脏东西应该用擦镜纸来擦拭干净。
(2)显微镜观察使用中,如果物镜下降,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镜头压坏玻片标本。
(3)(4)(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玻片标本时,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放置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防止玻片被压破.当可以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看到图B.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位于视野左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右方移动,因此玻片应向左方移动,看到图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但细胞数目越少.所以转动③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图A;像如果不清晰,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看到图C.故甲图中几幅图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BDAC。
故答案为:(1)擦镜纸;(2)物镜;(3)BDAC;(4)左;(5)③;②。
37.(6分)如图表示某植物一个体细胞分裂的过程:
(1)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 B 。
A.a→b→c→d
B.a→c→d→b
C.a→d→b→c
D.d→a→b→c
(2)如图,假如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它们存在于细胞的 细胞核 中,经过一次分裂后,一个细胞将变成 两 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
(3)该植物之所以可以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 分裂 、 生长 和分化。
【解答】解:(1)植物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所以,图中的顺序为:acdb.
(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假如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它们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经过一次分裂后,一个细胞将变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3)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由小变大,因此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所以该植物之所以可以由小长大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
故答案为:(1)B;
(2)细胞核;两;8;
(3)分裂;生长。
38.(9分)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取甲、乙、丙三个大小相同的容器,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调节三个容器的水温。并保持恒定。
步骤二:将3条大小、生长发育状况____的鲫鱼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
步骤三:每组让鱼安静2分钟后,开始记录鱼在1分钟内鳃盖的运动次数(即呼吸频率),每组各测三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每分钟鳃盖运动次数(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甲
20℃
52
45
47
48
乙
常温25℃
112
110
109
110
丙
30℃
187
185
183
185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水温 。步骤二的横线上应填 相同 ,目的是控制 单一变量 。
(3)乙组与甲组或乙组与丙组都可以形成 对照 。
(4)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可以适当增加鲫鱼的数量,目的是避免 偶然因素 的干扰。
( 5)实验中每组记录三次再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 。
(6)分析实验数据,初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 。
(7)本实验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环境影响生物 。
【解答】解:(1)鱼类是用鳃呼吸的。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发生了气体交换,水中的氧气进入了鳃丝内的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水里,然后水从鳃盖后缘流出。看到鲫鱼在水中口和鳃盖后缘不停的交替开闭,是鱼在进行呼吸。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可探究的问题是水温影响鲫鱼的呼吸频率吗?
(2)、(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乙组与甲组或乙组与丙组可以形成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试验。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4)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可以适当增加鲫鱼的数量,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5)每组实验重复计数三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温会影响鲫鱼的呼吸频率。
(6)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并进一步影响环境。本实验说明了环境影响生物。
故答案为:(1)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吗?
(2)水温;相同;控制单一变量;
(3)对照;
(4)偶然因素;
(5)减少误差;
(5)水温对鲫鱼呼吸频率有影响;
(6)环境影响生物。
人教版生物八上 期中测试卷5(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八上 期中测试卷5(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北方人的早餐常食用油条,菜豆和玉米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5)(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末测试卷 (5)(含答案),共16页。
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10)(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生物七上 期中测试卷 (10)(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连线题,识图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