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30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30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30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3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3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7873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题型专练
【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文件包含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解析版doc、期末题型专练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必刷200题-题型05情景化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总复习考点必杀200题
专练05(情景化试题)
一、单选题
1.紫薇俗称“痒痒树”,是我市公园绿化的常用树种。只要用手轻轻挠一下它的树干,树叶就会微微颤抖,下列生理现象中与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生物特征的是( )
A.人的手接触到滚烫的馒头后立即缩回 B.大海甲的鲸鱼每隔一段时间会浮出水面
C.鸡蛋孵化21天左右会有小鸡破壳而出 D.雨后的竹笋每天最快可增长三十厘米
【答案】A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题干中的“只要用手轻轻挠一下‘痒痒树’的树干,树叶就会微微颤抖”反映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详解】
A.“人的手接触到滚烫的馒头后立即缩回”现象反映了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有利于保护机体,A符合题意。
B.“大海甲的鲸鱼每隔一段时间会浮出水面”现象体现了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鸡蛋孵化21天左右会有小鸡破壳而出”反映了生物的发育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雨后的竹笋每天最快可增长三十厘米”反映了生物的生长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特殊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高危性肺部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下列叙述中,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新冠病毒寄生在肺部细胞中,并从中获取营养
B.新冠病毒能感染健康人群
C.新冠病毒能在寄主细胞内迅速产生大量新个体
D.全球已有4000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答案】B
【分析】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详解】
ACD.新冠病毒能寄生在肺部细胞中生活,能进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现象,都体现了生物的特征,能作为判断其为生物依据,A、C、D均不合题意。
B.能感染健康人群不属于生物的特征,B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诗句中,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答案】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C不符合题意。
D.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下列各项与上述功能相同的是(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夏天温度升高霉菌繁殖速度加快 D.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变成刺状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
【详解】
“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故“大树底下好乘凉”,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C.夏天温度升高霉菌繁殖速度加快,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沙漠中的仙人掌其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作用,适应于干旱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现象与“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一现象,不相类似的是( )
A.生活在炎热缺水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并能提高土壤肥力
C.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针形
D.在寒冷海域中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B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的斑驳色彩很相近。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详解】
A.生活在炎热缺水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并能提高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符合题意。
C.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校园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察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详解】
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没有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分解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选项错误。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选项错误。
C.校园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只是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C选项错误。
D.校园生态系统包括校园内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校园环境,符合题意,D 选项正确。
故选 D。
7.达尔文描述过一种生物间的关系:“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猫捕食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分析此图,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B.三叶草和猫之间有捕食关系
C.猫的增多对土蜂的数量不会造成影响 D.此图中的所有生物,除三叶草外都是消费者
【答案】D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食物网包含的食物链为:三叶草→牛;三叶草→土蜂→田鼠→猫;三叶草→田鼠→猫。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该食物网包括三条食物链,A错误。
B.土蜂和三叶草、牛与三叶草、猫和田鼠之间都属于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C.猫的增多田鼠会减少,土蜂便会增多,C错误。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起始点是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D正确。
故选D。
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世界地球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表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B.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是因为生物种类较少
D.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没有任何联系
【答案】C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A.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A不符合题意。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有地球之肺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自动调节能力差,人类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故C符合题意。
D.从生态角度来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存在一定的联系,各种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整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④和⑤ B.③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答案】A
【分析】
显微镜的镜头分为两种,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没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①②⑤是物镜,③④⑥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是物镜⑤和目镜④,故选A。
10.将写有“徐州”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操作看到的图像是( )
A. B.C. D.
【答案】C
【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详解】
在一张小纸上写好“徐州”两个字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所以将写有“徐州”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
故选C。
11.学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后,老师设计如图概念图来表示动植物细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图中阴影部分的内容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线粒体 ⑦液泡
A.①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分析】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有叶绿体,不是绿色植物细胞也没有叶绿体。
【详解】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洋葱鳞片叶细胞中无叶绿体(绿色部位的细胞中具有),所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同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⑥线粒体,B符合题意。
故选B。
12.科研人员提取了一级功勋犬“化煌马”的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注射到取自A犬的无核卵细胞中,体外培养成早期胚胎,然后将其移植到代孕B犬的子宫内,生下了克隆犬“昆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特性与“化煌马”几乎相同
B.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物质和A犬完全相同
C.该实例说明了细胞核能够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D.克隆犬“昆勋”的培育过程中用到的技术为克隆技术
【答案】B
【分析】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详解】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实验中克隆犬“昆勋”的细胞核来自“化煌马”,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包含遗传信息。因此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特性与“化煌马”几乎相同,A正确。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NA是遗传物质,动物体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的细胞核中,但也有少量DNA分布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所以,克隆犬“昆勋”的遗传物质和“化煌马”不完全相同,和A犬更是大不相同,B错误。
C.结合上述分析可知:该实例说明了细胞核能够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
D.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几乎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所以,克隆犬“昆勋”的培育过程中用到的技术为克隆技术,D正确。
故选B。
13.我国在“嫦娥四号”上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做样本,喜温耐热的棉花种子顺利完成了高温下发芽生长的过程,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芽”的桂冠。这标志着我国的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下列有关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棉花叶肉细胞与果蝇细胞结构的不同点是后者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
B.棉花、油菜和拟南芥植株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C.棉花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缺少系统层次
D.棉花的种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及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异同。
【详解】
A.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棉花叶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果蝇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棉花叶肉细胞与果蝇细胞结构的不同点是后者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液泡,A正确。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棉花、油菜和拟南芥都是植物,B正确。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棉花的结构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缺少系统层次,C正确。
D.棉花的种皮具有保护作用,是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D错误。
故选D。
14.为了探究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然后分别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如图。下列选项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应该从草履虫培养液的底层吸取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进行观察
B.甲载玻片上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向没有盐粒的一侧逃离
C.乙载玻片上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游向有肉汁一侧
D.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答案】A
【分析】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详解】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摄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草履虫通过表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培养液表层氧气浓度高,应该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错误。
BC.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反应,因此甲载玻片上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向没有盐粒的一侧逃离,乙载玻片上没有肉汁一侧的草履虫游向有肉汁一侧,正确。
D.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正确。
故选A。
15.刘禹锡的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环境的恬静、雅致。下列关于“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仅出现叶的分化 B.茎结构简单,但已出现输导组织
C.大多生活在光亮干燥处 D.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答案】D
【分析】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
A.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无根,A错误。
B.苔藓植物虽然有了茎、叶的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B错误。
C.苔藓植物大多生活阴暗潮湿处,C错误。
D.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
故选D。
16.松、竹、梅被称为 “ 岁寒三友 ” ,这三种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松树区别于竹、梅的主要特征是( )
A.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输导组织不发达 D.依靠孢子繁殖后代
【答案】A
【分析】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
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题干中,松树属于裸子植物,而竹、梅属于被子植物,因此松树区别于竹、梅的主要特征是:松树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故选A。
17.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后,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长出“月球第一片嫩叶”。棉花是双子叶植物,下列有关棉花种子在探测器中萌发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棉花幼苗 B.种子萌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C.种子萌发的营养物质来自子叶 D.嫩叶是由胚根发育而来
【答案】D
【分析】
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详解】
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种皮吸水膨胀,胚根伸长突出种皮,发育成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所以种子的胚可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棉花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故选D。
18.小明为了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买了一盆天竺葵。几天后,他发现部分叶片(包括叶脉在内)全部变黄,如果需要施肥,你认为小明应给花施哪种肥料(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答案】A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首先明确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
【详解】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由上可知,叶片(包括叶脉在内)全部变黄,应该补充氮肥,以促进枝叶的生长,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9.在诗句“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的描述中,桃树、李树从开花到结果依次经过的生理过程是( )
A.开花→传粉→受精 B.传粉→受精→开花
C.开花→受精→传粉 D.受精→开花→传粉
【答案】A
【分析】
形成果实与种子必须进行的两个过程是:传粉与受精。
【详解】
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开花的主要目的是把花蕊显露出来,以便于传粉;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后会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延伸到胚珠内部,释放出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这是受精过程;受精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所以,桃树、李树从开花到结果必须依次经过开花→传粉→受精。
故选A。
20.金乡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白梨瓜结果期间,植株每天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是( )
A.组成植物体 B.用于小白梨瓜的长大
C.蒸腾作用散失 D.用于呼吸作用
【答案】C
【分析】
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
【详解】
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小丽穿着浅色的裤子坐在草地上,起身后发现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答案】B
【分析】
酒精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详解】
绿色汁液主要是叶绿素,而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小丽穿着浅色的裤子坐在草地上,起身后发现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酒精。由此可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长的季节,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见下表),致使甲地产的同品种甜瓜更甜。以下是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其推理过程应该是:( )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晚
12
22
①甲地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乙地夜间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有机物多②甲地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③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④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答案】C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则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使出能量。白天光合作用强度强制造的有机物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积累的有机物就多。
【详解】
比较图表可知:甲地与乙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温度条件却差别较大。导致不同品质的原因是:不论甲地还是乙地,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两地白天温度、光照和栽培条件基本相同,甜瓜制造的有机物基本相同。而甲地夜间的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乙地夜间的温度高,呼吸作用强,分解的有机物多。因此甲地产的甜瓜含糖量高,因此更甜。因此符合推理过程应该是③④①②。
故选C。
23.请分析下面的漫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气的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B.傲气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主要依靠根尖的成熟区
C.茎中的导管能将叶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到根
D.叶的蒸腾作用是根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
【答案】C
【分析】
植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三大生理代谢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详解】
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一种能量转换器,能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存储在制造的有机物中,A正确。
B.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正确。
C.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C错误。
D.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之所以能够向上运输,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D正确。
故选C。
24.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
B.蔬菜在晚上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
D.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答案】B
【分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据此解答。
【详解】
A.蔬菜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能释放氧气,所以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B错误。
C.蔬菜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作为牛的食物,C正确。
D.牛粪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D正确。
故选B。
25.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关于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B.我国植被种类丰富,属于多林国家
C.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D.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已接近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答案】C
【分析】
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
【详解】
A.我国的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占据了我国植被的主体,A错误。
B.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B错误。
C.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C正确。
D.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的植被现状。
26.小奇同学的奶奶发现花盆中的花长势不好,就给这些花一次性施了比较多的肥料,结果出现了萎蔫现象。此时,小奇同学应立即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把花盆搬到暗处 B.用塑料袋把花罩起来
C.给花盆疏松土壤 D.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
【答案】D
【分析】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详解】
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如果出现“烧苗”现象,小奇同学应立即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溶液浓度变小,小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吸水。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7.小麦开花时,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小麦会出现籽粒空瘪现象,产量会受到影响,影响小麦产量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不足 B.呼吸作用不足 C.肥料吸收不足 D.传粉和受精不足
【答案】D
【分析】
植物开花后,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如玉米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由于雄蕊先熟,到雌蕊成熟时已得不到及时的传粉,因而果穗顶部往往形成缺粒,降低了产量。人工辅助授粉就能克服这一缺点。
【详解】
小麦花是风媒花,小麦开花如果遇到连绵阴雨,花粉被雨水冲落,影响风力传粉,进而影响受精,所以导致小麦会出现籽粒空瘪现象,D符合题意。
故选D。
28.将一颗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答案】D
【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
【详解】
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用于细胞的构建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由题意可知,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柳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重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植物生长需要各种有机盐,这些无机盐来自于土壤。
故选D。
29.什邡市境内的九顶山海拔4989米,植被呈垂直分布,不同高度具有不同的植被类型。请你推测在山脚下海拔781米的红白镇和海拔3800米的黑龙池景区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
A.高山草甸、针叶林 B.热带雨林、高山草甸
C.阔叶林、针叶林 D.阔叶林、高山草甸
【答案】C
【分析】
牢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类型。关键是理解掌握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详解】
什邡市境内的九顶山海拔4989米,植被呈垂直分布,不同高度具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在海拔高的地方温度较低,分布着针叶林,而阔叶林分布在海拔低的地方。在山脚下海拔781米的红白镇分布着阔叶林,海拔3800米的黑龙池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是针叶林。
故选C。
30.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在消除饥饿与贫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B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的育种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
31.太西煤是宁夏五宝之一,煤炭主要是由古代某类植物长期埋在地层中形成的,下列植物中哪一种参与了煤炭的形成( )
A.满江红 B.桫椤 C.卷柏 D.侧柏
【答案】B
【分析】
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的蕨类植物。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桫椤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是孢子囊群,每个孢子囊群中有多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以后从孢子囊中散放出来,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详解】
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这些蕨类就是桫椤。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的蕨类植物。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故选B。
32.小朋和同学调查了学校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将香樟、腊梅、玉兰、山茶归为一类,蚯蚓、蜻蜓和哈巴狗归为另一类。他们依据的归类方法是( )
A.按照形态结构归类 B.按照生活环境归类
C.按照用途归类 D.按照生物的数量归类
【答案】A
【分析】
生物的归类:
(1)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
(2)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
【详解】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香樟、腊梅、玉兰、山茶都是植物,蚯蚓、蜻蜓和哈巴狗都是动物,因此它们的归类标准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来归类。
故选A。
3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万千枝条及绿叶是由植物体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
A.根 B.芽 C.叶 D.茎
【答案】B
【分析】
芽的结构:
【详解】
由芽的结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所以说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故选B。
34.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周皮
【答案】A
【分析】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比较坚硬;最里面是髓,能够储存营养物质。
【详解】
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输的液体中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
故选A。
35.甘谷县是闻名中国的“辣椒之乡”,甘谷辣椒以皮质厚、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影响菜园中一株辣椒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水、土壤 B.其他辣椒
C.杂草、害虫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阳光、水、土壤是影响菜园中一株辣椒生存的的非生物因素,其他辣椒以及杂草、害虫是影响菜园中一株辣椒生存的生物因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该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13
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空气
【答案】A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详解】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简单题
37.云南山茶花即滇山茶,是云南八天名花之一,曾为“茶马古道文明”增姿添彩。如图①~③表示发生在云南山茶花体内的三个氧气重要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山茶花以花大繁茂、花色绚丽、品种多等观赏特性闻名于世,构建其花朵的有机物通过图中过程____________(填序号)制造。
(2)云南山茶花不仅美化生活,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在“碳中和”(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平衡)中发挥作用;云南山茶还可通过[ ]____________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3)茶通过____________(填名称)作用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为其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请写出进行此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植株平均分成3组,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株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1组
2组
3组
实验处理
相对湿度(%)
17
27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①从上述实验可以得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
(2)二氧化碳 ①蒸腾
(3)呼吸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 适量浇水(或其它合理答案)
【分析】
图中绿色植物的三个重要生理功能:③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②呼吸作用----生物体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过程,①蒸腾作用----水分从植物地上部分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大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
(1)山茶花构建其花朵的有机物通过图中③光合作用过程制造。
(2)云南山茶花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碳中和”(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平衡)中发挥作用;云南山茶还可通过①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3)茶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为其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进行此过程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从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量浇水,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
38.小明父亲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1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
②设计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铁盘以中轴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湿土,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铁盘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分别统计干土处和湿土处的鼠妇数量。
(3)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土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湿土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对上述数据求取平均值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为什么要选择10只鼠妇?只用一只鼠妇可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土壤的潮湿度 对照实验
(3)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鼠妇喜欢潮湿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避免出现偶然性,不能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1)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的假设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或没有)影响。
(2)设计实验装置: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所以,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在铁盘以中轴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湿土”,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3)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进行多次统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靠。因此.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干土和湿土环境中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根据表格分析湿土鼠妇数量多,因此实验结论:鼠妇喜欢潮湿时环境,土壤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选用10只鼠妇避免出现偶然性,一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
39.资料分析
资料一:广东省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雨水充沛,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森林中的朽木上长有蘑菇,木耳等;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森林类型。多样的生态和丰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鼎湖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
资料二:下图一表示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1)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沛,气候湿润,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______。
(2)鼎湖山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制造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森林中的朽木上长有的蘑菇、木耳等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除了这两种成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有消费者和______的部分。
(3)鼎湖山生态系统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使之具有较强的______能力。
(4)资料二中图一所示的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
(1)生物影响环境
(2)光合作用 分解者 非生物
(3)自动调节
(4)5 草→鼠→蛇→鹰
(5)蛇 捕食和竞争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鼎湖山森林覆盖率高,雨水充沛,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蘑菇、木耳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等)。
(3)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组成的。森林中物种丰富,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使这一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
(4)观察图一存在是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计5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5)在生态系统中,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故图二的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丁→乙→甲→丙,对应图一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因此甲代表的动物是蛇。通过分析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可知蛇与鹰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40.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酒精。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__________(填序号)。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②来观察物像
B.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3)实验中小科想对指纹进行研究,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他希望借助实验室中的显微镜。你认为他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将手指放到物镜下去观察的。查阅资料后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是由__________(填写一种细胞结构名称)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所以指纹可以用来鉴别人的身份。
【答案】① C 不能 细胞核
【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滴,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染,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故选①。
(2)换用高倍镜后,应调节①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错误;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乙图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多的①,B错误;
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丙图物像在右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物像才能向左上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C正确;
丁图中边缘黑色、中间白亮的圆圈是气泡,D错误。故选C。
(3)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所以小科不能直接将手指放到物镜下去观察的。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发育,每个人体内的细胞核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点睛】
熟练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勇敢向教条说“不”的约翰·格登
资料1 人类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受孕之后的最初几天,组成胚胎的都是未
成熟的细胞。这些细胞每一个都可以发育为成熟有机体中所有细胞类型的细胞。这种未成熟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的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多功能干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所有种类的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分化后,开始在人体内承担起特殊的机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成熟之后的细胞是不可能再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状态。
根据上图回答:
(1)A→B、B→C、C→D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首先是细胞核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一个分成等同的两个;随后细胞质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一份分成大体相等的两份,最终每份中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2)D→E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资料2 但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假设: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仍然包含着驱动它发育成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所需的信息。在1962年,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了一只正常的蝌蚪。这一实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次证实了已分化的细胞可通过核移植技术将其重新转化为具有多能性的细胞。
起初,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遭到了许多人的怀疑,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完全不可能。但在重复实验的验证下,该结果最终被接受并引发了密集的研究。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最终导致了哺乳动物的克隆,也使约翰·格登成为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他的研究告诉人们,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阶段,这为此后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3)约翰·格登的研究说明,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__________的阶段。
(4)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蝌蚪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____________,最终形成器官、系统构成生物体。
【答案】分裂 分化 遗传物质 未成熟、多能性 组织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分化过程,克隆的原理的发现,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首先分成两个,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后形成形态和数目都相同的两份(加倍);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图中A→B、B→C、C→D的过程只是细胞数目增多,因此A→B、B→C、C→D的过程是细胞的分裂。在此过程中,首先是细胞核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由一个分成等同的两个;随后细胞质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一份分成大体相等的两份,最终每份中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2)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那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图中D→E的过程是细胞的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3)约翰•格登的研究说明,一个成熟、已分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返回到未成熟、多能性的细胞阶段,重新具有分裂能力。
(4)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蝌蚪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最终形成器官、系统构成生物体。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重点【题型必刷】专练15-实验题专练 实验题(60题),文件包含专练15实验题60题解析版docx、专练15实验题60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重点【题型必刷】专练11-填空题专练 填空题(40题),文件包含专练11填空题40题解析版docx、专练11填空题40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重点【题型必刷】专练05-选择题专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0题),文件包含选择题专练05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0题解析版docx、选择题专练05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30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