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2)(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10分)默写诗句。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⑤为者常戒, 。 (《晏子春秋》)
2.(10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体现了中国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干渴的心沸腾起来……人生几十年,让我们以满腔热chén投入到阅读之中,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中华儿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热chén 相称
(2)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面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3)根据文义,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式再写一个句子。
3.(4分)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文明是一种修养,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真实表现。②目前宿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阶段性取得成果,③让文明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中将是我市下一阶段工作重心。④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不出现文明倒退的现象。
(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4.(8分)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1)班将开展“文学部落”实践活动,作为该班的一员,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班级将建立文学展示栏,请你设计两个栏目(每个栏目名称不超过七个字)
(2)班级打算把同学们的文学作品编辑成刊,请你为刊物取一个刊名(不超过五个字)并附上文字对此名称进行解说。
(3)“走进文学作品,与优秀文学作品对话,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请结合《朝花夕拾》《白洋淀纪事》《西游记》《镜花缘》其中一部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这种体验。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5.(7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处境?
(2)请说说“夜阑卧听风吹雨”与上下句在内容上的联系。
6.(19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眠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麻,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大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大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将隧入
②再就枕将寐
(2)用“/”表示下面各句的朗读停顿,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屠乃/奔倚其下
C.骨/已尽矣
D.犬/又如前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乃杀之而取其革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甲】【乙】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
7.(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生命里的白发
冯骤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偶尔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部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找,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③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地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④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地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⑤﹣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地,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⑥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⑦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
⑧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⑨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具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亭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⑩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片秋光中的芦花。
(1)本文以“白发”为线索,以“我”的心理变化为写作思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请结合相关内容和已给出的样式,概括出其余两件事。
①“我”同母亲聊天时发现母亲的白发,感到害怕、凄然和无可奈何。
②
③“我”看到自己的白发层出不穷,感到困惑和悲叹。
④
(2)请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四、名著阅读(13分)
8.(3分)下面对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猎人笔记》以一位猎人在行猎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截然对立的两类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控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B.《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该书知识丰富,旁征博引,“论学说艺数典谈经”,涉及到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内容。
C.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尖锐地讽刺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子路负米”等故事,批判的矛头直指“孝道”,体现了他与旧社会势不两立的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D.《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以唐朝玄奘法师为原型,其部分事迹也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唐僧等同于玄奘法师。
9.(4分)根据提示填空。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深情地回忆了他的两位老师 和 。
10.(6分)阅读《西游记》中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果子撺唆,手中捡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娥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哪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
(1)联系原著相关情节,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孙悟空要报答唐僧什么恩情。
(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唐僧性格两个方面的特点。
五、作文(60分)
11.(60分)请以“我们班的风云人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不少于500字。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版七年级(上)期末语文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10分)默写诗句。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②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
⑤为者常戒, 行者常至 。 (《晏子春秋》)
【解答】答案:
①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重点字:烛)
③一夜征人尽望乡(重点字:望)
④险躁则不能治性(重点字:躁)
⑤行者常至
2.(10分)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不体现了中国对阅读炽热的情感。书籍能描绘浩瀚天地间千姿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书籍能传递漫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让干渴的心沸腾起来……人生几十年,让我们以满腔热chén投入到阅读之中,做一名能与伟大时代相称的中华儿女。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热chén 忱 相称 chèn
(2)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面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①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②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③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④③①②
(3)根据文义,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式再写一个句子。
【解答】答案:
(1)忱 chèn
(2)D
(3)书籍能带你知晓上下五千年的兴衰变革,让思想更加睿智;书籍能带你了解世界五大洲的风土人情,让眼界变得开阔。
3.(4分)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文明是一种修养,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真实表现。②目前宿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阶段性取得成果,③让文明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中将是我市下一阶段工作重心。④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不出现文明倒退的现象。
(1)第 ② 句,修改意见: 把“阶段性”调整到“取得”的后面
(2)第 ④ 句,修改意见: 把“不”去掉,或把“能避免”去掉
【解答】(1)第②句语序不当,可将“阶段性”调至“取得”的后面;
(2)第④句否定词使用不当,可将“不”或“能避免”删去。
答案:
(1)②,把“阶段性”调整到“取得”的后面;
(2)④,把“不”去掉,或把“能避免”去掉。
4.(8分)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1)班将开展“文学部落”实践活动,作为该班的一员,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班级将建立文学展示栏,请你设计两个栏目(每个栏目名称不超过七个字)
(2)班级打算把同学们的文学作品编辑成刊,请你为刊物取一个刊名(不超过五个字)并附上文字对此名称进行解说。
(3)“走进文学作品,与优秀文学作品对话,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请结合《朝花夕拾》《白洋淀纪事》《西游记》《镜花缘》其中一部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这种体验。
【解答】答案:
(1)示例:“佳作推荐”“名家介绍”“读有所感”等,
(2)示例:刊名《苔花》,释义:苔花虽小,也要放出自己的光芒,我们就要学习苔花的这种精神,勇敢地展示自我。
(3)示例:读《西游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经历无数磨难,他毫不退缩,他这种正直刚强、嫉恶如仇的精神深深激励了我,使我变得坚强、勇敢、正直。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5.(7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僵卧孤村”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处境?
(2)请说说“夜阑卧听风吹雨”与上下句在内容上的联系。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题考查赏析重点语句作用的能力。“夜阑卧听风吹雨”写时间、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诗人形象。紧承上句“尚思为国戍轮台”来写。作者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下句的“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上局“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爱国之情。
答案:
(1)(年老)多病、孤苦(寂寞、窘迫、冷落)、凄凉的生活现状。
(2)“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句“尚思为国戍轮台”来写。因“思”而不能夜寐只能“卧听风吹雨”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战场的风云,听着、想着,幻化出特殊的梦境,即下句的“铁马冰河”。
6.(19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眠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麻,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大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大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将隧入 从通道进入
②再就枕将寐 睡觉
(2)用“/”表示下面各句的朗读停顿,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B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屠乃/奔倚其下
C.骨/已尽矣
D.犬/又如前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乃杀之而取其革
(4)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甲】【乙】两文中狼的共同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打算从通道进入从背后攻击屠户。隧:从通道进入;
②句意:再次就枕准备睡觉。寐:睡觉。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
ACD.正确;
B.有误。应划分为:屠/乃奔倚其下。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重点词语:而:连词,表转折,然而;故:原来的,以前的。句意: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重点词语:乃:于是,就;革:皮。句意:于是杀了它们并剥下了它们的皮。
(4)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与分析,重点考查概括形象特点的能力。阅读甲文,根据其中狼的表现:“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而乙文中的狼表面狗一样温顺听话,在主人睡觉时,想趁机伤害,“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也表现出狼的狡猾。
答案:
(1)①从通道进入;②睡觉。
(2)B
(3)①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于是杀了它们并剥下了它们的皮。
(4)共同点是:阴险(狡滑、奸诈)。甲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及乙文中“稍长,亦颇驯”“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都表现了它们狡猾的特点。
7.(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生命里的白发
冯骤才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偶尔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部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开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找,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③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枝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地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④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地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我﹣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⑤﹣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地,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刚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但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
⑥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⑦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位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银丝,真是美极了!
⑧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⑨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具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亭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⑩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片秋光中的芦花。
(1)本文以“白发”为线索,以“我”的心理变化为写作思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请结合相关内容和已给出的样式,概括出其余两件事。
①“我”同母亲聊天时发现母亲的白发,感到害怕、凄然和无可奈何。
② “我”帮妻子染发时,发现妻子的白发,感到愧疚和自责
③“我”看到自己的白发层出不穷,感到困惑和悲叹。
④ “我”看到邻家老者满头白发,熠熠生辉,心灵释然,心情快活。
(2)请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解答】(1)本文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根据文章第三自然段内容可知,当帮助妻子染发时,看到那一头白发,想到妻子这么多年对家庭的付出与辛苦,“我”的心里感到十分内疚与自责。因此②处填写相关内容即可。④处内容可定位到文章第七自然段,看到满头银发的邻家老者对待生命的豁达以及人生的思考,“我”一下子也豁然开朗了。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根据“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可知运用的是外貌描写,从,“银亮”可以看出母亲头发的白,“柔弱摇曳”“不肯倒下”可以看出白发的明显,而想到母亲这么多年对家庭的操劳与付出,这不禁引发了作者的关注与伤感。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年人比作人生的秋天,并与自然界的春天进行比较,写出了滋生的白发,任什么都是挡不住的,同样我们也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以及生命的思考。
(4)本题考查及结尾段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结尾提到白发,而文章开头也有提出,因此在结构上起着首尾呼应的作用,内容上从白发想到时光,深化了文章中心,同时根据“宛如摇动﹣片秋光中的芦花”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答案:
(1)②“我”帮妻子染发时,发现妻子的白发,感到愧疚和自责。④“我”看到邻家老者满头白发,熠熠生辉,心灵释然,心情快活。
(2)本段运用了外貌描写,“银亮”写出了母亲头发的白,“柔弱摇曳”“不肯倒下”写出了白发的明显,引发了作者的关注与伤感;运用动作描写,用一个“扑”字,就表现了对母亲的爱和失去母亲担心(如果从细节描写分析也行)
(3)把中年人比作人生的秋天,并与自然界的春天比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发茬茬涌现,挡也挡不住,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难追、青春难返、生命衰老地悲叹。
(4)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呼应)。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出作者领悟了人生哲理后,困惑解除、内心坦然而又快乐,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或“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四、名著阅读(13分)
8.(3分)下面对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猎人笔记》以一位猎人在行猎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截然对立的两类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控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B.《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该书知识丰富,旁征博引,“论学说艺数典谈经”,涉及到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内容。
C.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尖锐地讽刺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子路负米”等故事,批判的矛头直指“孝道”,体现了他与旧社会势不两立的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D.《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以唐朝玄奘法师为原型,其部分事迹也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唐僧等同于玄奘法师。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子路负米”的故事可以勉力仿效的,“批判的矛头直指‘孝道’”错误。
故选:C。
9.(4分)根据提示填空。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深情地回忆了他的两位老师 寿镜吾先生 和 藤野先生 。
【解答】答案:
寿镜吾先生 藤野先生
10.(6分)阅读《西游记》中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果子撺唆,手中捡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娥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哪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
(1)联系原著相关情节,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孙悟空要报答唐僧什么恩情。
(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唐僧性格两个方面的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孙悟空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后经观音菩萨的点化,被唐僧救出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因此,孙悟空要报答唐僧把他从五行山下救出来的恩情。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从“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娥纱罩灯”可知,唐僧一心向佛,慈悲为怀。从“果然信那果子撺唆,手中捡诀,口里念咒”可知,唐僧没有主见,容易被蛊惑。从“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可知,唐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从“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可知,唐僧看不出好人歹人,迁腐,忠奸不分。
答案:
(1)唐僧把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救出来。
(2)一心向佛,慈悲为怀;没有主见,容易被蛊惑;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迁腐,忠奸不分。
五、作文(60分)
11.(60分)请以“我们班的风云人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不少于500字。
【解答】【例文】
我们班的风云人物
新学期开始了,我被分到一个全新的班级,班里高手如云,人才济济。有擅长体育的尧权明,有成绩优异的张盛香,还有性格活泼的赖林芳等同学﹣﹣他们都是我们班的“风云人物”,说起他们来,着实让人佩服。
尧权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的体育队,同时也是我们班新任的体育委员。他的身影就像一阵风在操场上穿过,一秒能跑将近10米。
有一次,他在体育训练时,不小心脚受伤了。我以为他会在一旁休息,但令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老师让他休息,他却在一旁做起了俯卧撑,做了100个才停下来,休息了一分钟之后又接着做了起来。这让我明白了,他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疾步如风。愿他在比赛中获得理想的名次!
我们班老师表扬得最多的自然是张盛香同学了。她的成绩自然不会差,在我们班,几乎每次考试所有的科目都第一,真是羡煞旁人啊!
她不仅学习成绩好,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人品也是相当的好。她的字常常被老师拿来做示范,字底稳,字身均匀,就像书法家的杰作。她写得这一手好字,自然费了不少时间练习。她曾对我说,她跟外公长大,从小就在外公的教导下学写毛笔字,每天都要练上几个小时,连跟同学玩都不能去。这让我明白了,要想有长处,也要有付出,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收获。
她的画功也很了不起,山水、人物、室内景、立体画,她都拿手。她的品格更是数一数二的。为人性格开朗,爱开玩笑,乐于助人。学习上,她总是教我学习的方法技巧,就像个“小老师”。生活上,我们便截然不同。生活用品包括鞋,她都愿意借给其他同学,一点也不吝啬,她就是这样大方的人,只要有同学遇到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天气逐渐变冷,她总是提醒大家穿衣服和盖被子。别人感冒了,她总是问一句:“没事吧,要不要去医院?”她就像一轮火热的太阳,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更时刻温暖着大家的心。
还有赖林芳同学,那个身材矮小内心却宽容的小女孩。她总是微笑着对大家,让人看了便身心舒畅。她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总是在人家不如意的时候说:“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的。”
身为一班之长的我,自然也不逊色于这些“风云人物”。我最擅长的是背古诗文,一首古诗只需一分钟就能背出来,没有讲过的文言文,我只要读了几遍就能背出来。这算是我的独门绝技吧,别人想学也学不到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3(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与活用,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2(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2(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