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其他 9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1(含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3(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4(含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 6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中检测卷2(含答案)
展开期中检测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ɡ) 贮蓄(zhù) 粗犷(kuànɡ) 澄清(dènɡ)
B 花苞(bāo) 嘹亮(liáo) 应和(yìnɡ) 黄晕(yùn)
C. 莅临(wèi) 看护(kàn) 抖擞(shù) 卖弄(nònɡ)
D. 朗润(rùn) 婉转(zhuǎn) 水藻(zào) 静谧(mì)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造访 响清 静默 抖擞精神
B. 捷毛 幽谷 昏鸦 幸甚至哉
C. 淅沥 宽敞 喉咙 花枝招展
D. 萧瑟 端庄 郎润 不知不觉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地说个不休。
B. 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C. 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 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4.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④①③⑤② B. 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①③②⑤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夏天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____,________;冬天落雪无声,是生命的恬静。
6. 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生活经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娃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中塞的孤孀。
①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_____________”;多年后,当他回眸________这件事,鲁迅先生对她充满敬意和怀念,深情地称她为“我的保姆”“长妈妈”。
②《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请在其余篇目中,自选两篇,各列举一个情节: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
渝南田家炳中学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届时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苏老师参加。
(1)班上推荐你去邀请老师,你会对苏老师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写标语】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 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
(6)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_____?____”,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7)“_____,_____”,包含着思乡的泪水。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10.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1. 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12. 元方对父亲朋友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如果父母不在,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19分)
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3. 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14.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作用。
15.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16. 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二)(21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说到“研学”,就不得不提起“游学”。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游学”的历史,学子远游异地,求师问道,寻求真知。孔子带着诸弟子周游列国,抛却政治和历史的因素,本质上就是孔子做了一次游学活动。因此,在谈及“游学”时,一般都会把周游列国的孔子奉为游学的鼻祖。追溯历史,郦道元、玄奘、李时珍、徐霞客都可以算作游学的先行者,他们有明确的游学路线和资源,也有清晰的目标,方法则有访谈,记录等等。可见,我国古人就有游历四方,探寻真知的觉悟。
从2013年开始,国家就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概念。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相较游学,研学是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重视课程内容,更加强化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它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随着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成为市场热点,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旅游”的时代浪潮推动下,未来的研学旅行甚至会出现许多倍的爆发峰值。
(选自《还你一个真实的研学旅行》,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境内游学和境外游学人数
(单位:万人次)
【材料三】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此意见一出,也引发了多方思考:
家长:担忧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增长见识、扩展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学生从传统的“课堂时间”离开家长视野、走出学校围墙,家长们多少有些担忧。
校长:需要保障机制
也很想带学生出去寓教于乐,可安全责任太大了,万一出事,学校就会被推向风口浪尖。此外,旅行涉及吃、住、行等,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列支,按规定也不能向学生家长收费,活动很难开展。
老师:内容如何有意义?
很多老师担忧:“研学旅行如何才能真正与课改内容结合?怎么把这个研学做得有意义很重要,而不是单纯地吃吃喝喝像旅行一样。”
专家:需要专业组织来操作
四川省教育学会秘书长纪大海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现在一些旅行社搞的所谓研学旅行,是游而不研。而学校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又是研而不游。真正的研学旅行,需要专业化的组织来操作。
(选自《研学旅行,要走的“路”还很远》,有删改)
【材料四】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查、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1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受访专家认为,研学旅行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可以作为重要参照。
(选自《研学旅行有哪些“坑”》,有删改)
17. 下面对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中可看出,研学旅行延续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
B. 分析材料二,我们可知,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境外游学人数从140万人增长到340万人,境内游学人数则从35万人增长到85万人。
C. 从材料三我们可看出,随着研学旅行的进一步推进,家长、校长、老师、专家等各个方面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
D. 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是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的重要参照。
18. 阅读材料一,请简要说说“古代游学”与“研学旅行”的共同点有哪些。
19. 针对材料四“研学旅行”中的乱象,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阻止这些乱象呢?
20. 假如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重庆三日游”研学旅行,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教育内涵和价值,你在出发前,会作哪些准备呢?
四、作文。(55分)
21. 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①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②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A项,“犷”读作(guǎng)。B项正确。 C项,“莅”读作(lì);“看”读作(kān);“抖”读作(sǒu)。 D项,“藻”读作(zǎo)。所以答案为B项。
2. C【详解】A项“响清”应“响睛”;B项“捷毛”应为“睫毛”;D项“郎润”应为“朗润”。
3. C【详解】C.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中性词,不固定作为褒义贬义解释。此题用错了对象。故选C。
4. 【详解】排列句子顺序,可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本题要说明的中心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故④句排首位;①句“这是为什么呢?”紧接着引出对原因的阐释,排在第二位;③句“因为”承①句,排第三位;⑤句“另外”是对第二个原因的阐释,排第四位;②句“所以”是对全段进行小结,放最后。故排序为④①③⑤②。答案选A。
5. (1)莺飞草长,是生命的萌发;(2)五谷飘香,是生命的纯熟;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内容的连惯,格式的统一。首先看清题干要求,弄清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其次,仔细阅读语段,可发现第二、四个分句分别写的是夏天和冬天,因此要仿写的句子肯定是春天和秋天的;再分析每个分句,内容上写的是每个季节的特色,那么,仿写当然要抓住春天和秋天的一些重要特色来写;最后要注意仿写的句子与前后要构成排比句。如:百花齐放,是生命的盎然;红叶如火,是生命的热情。
6. ①. ①阿长; ②. 利用告假的时间给我买了我念念不忘的《山海经》 ③. ②如:《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详解】①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有关故事,进行作答。幼年的鲁迅误以为长妈妈谋害了他最喜爱的隐鼠,生气地叫她“阿长”;后来,长妈妈利用告假的时间去给迅哥儿买来了他最喜欢的《山海经》,从此以后,鲁迅对长妈妈有了新的敬意。
②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解答此题,要结合《朝花夕拾》中的故事情节,筛选出美好的故事情节。如:《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如《藤野先生》一文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回忆了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藤野先生。
7. ①. 有称呼,语言简明得体即可。 ②. 交友之道,贵在真诚。 ③. 活动一:办一期以“有朋自远方来”或“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 ④. 活动二: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邀请老师参加活动,首先要有相应的称呼并表明自己的身份“苏老师,您好!我是七年级2班的同学××”;再用简短的语言说明找苏老师有什么事情:七年级(2)班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大家想邀请您参加,为同学们的交友做相关的指导;最后要注意礼貌用语,用上“您”“可以吗”等词语即可。
(2)拟写宣传语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写法应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示例:自远方欢聚一堂,识新朋路更敞亮;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生命中有你更精彩,生活中有我更多彩。
(3)此题考查了主题活动的设定。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如,办一期“有朋友真好”手抄报;举行“交友之道”演讲比赛;讲述经典友情的故事;展示交友的名言警句;等等。
8. 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②.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③. 遥怜故园菊 ④.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⑤.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⑥.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 乡书何处达 ⑧. 归雁洛阳边 ⑨. 夕阳西下 ⑩. 断肠人在天涯
9. (1)俄而:不久,一会儿;(2)因:凭借;(3)去:离开 (4)引:拉
10. (1)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您跟我爸爸约定好正午一同出发,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11. B【详解】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故选B。
12. 聪明睿智、知书明理、落落大方。(2分)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解读和拓展能力。阅读文本,从他大胆回答父亲的友人和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明机智、正直,大胆,且直率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我们该这样接待:让座倒茶,然后直接说父母不在家。联系父母,如果能赶回来的话叫客人等一下。不能赶回来的话向客人明确表示歉意。
【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3. 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所叙写的第④段开头“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第⑤段开头“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第⑥段开头“父亲有‘两不记’”第⑦段“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第⑧段“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14. 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15. (1)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2)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和歌颂。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突出父亲技艺高超,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之情。(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耕地”,使用比喻修辞,充满乡村泥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种劳动的赞美。一定要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效果。
16. 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对含义的理解可以从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两方面分析。题目的作用一般是: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本文①—⑩段叙述了父亲“一针一线”的裁缝绝活、技艺高超。“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突出父亲品格高尚。结合文末主旨句“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理解,父亲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是将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串联在一起,揭示了文章中心。文章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而标题“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较平淡,只是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没有以上表达效果。据此整理作答。
17. D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延续了”有误,应为“延续并发展了”;“是古代游学精神的当代再现”有误,应是“素质教育的新方式”。B、“境内游学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境外游学的增长率” 有误,二者增长率相同。C、“都表示出深切的担忧”有误,专家不仅指出了现象,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故选D。
18. (1)都有明确的目标,游历四方,探寻真知。(2)都有明确的路线规划和丰富的学习资源。(3)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如访谈,记录等。
19. (1)政府要强化监督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加强反馈机制。(2)研学机构要精心规划研学路线,挖掘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底蕴,强化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避免走马观花的“假大空”现象。(3)加强研学机构的师资选拔和培训,避免生师比失调带来的安全隐患。(4)提升对项目的把控率,尽量避免法律误区、文化误区等安全误区。
20. (1)作好文化准备:根据研学路线确立的旅行地,预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蕴含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或革命文化等。(2)作好学习准备:研学旅行,是在旅行中研究和学习,不能“只游不学”,或“乐而忘学”。(3)作好物质准备:梳理出行清单,带上必备的生活用品和必要的证件。
21.【例文】
那一次,我真惭愧
窗外,残留在窗上的雨滴,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片五彩缤纷的奇妙世界。残留的雨水滴落,溅起一片水花,以优美姿态滑落的水珠似破碎的玻璃碎片晶莹剔透。
这雨,又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雨一直下着,雨珠不断滴落,此时的我没有心情去管这些,只希望快点赶路回家。
月考考试失利了,在我眼中一切都不美好,世界是模糊不清的,是灰暗的,马路上车笛声不断,令人心生烦躁。我大步向前走,脏水溅在别人脚上也不管,此时我的心情糟透了。
我走向车站,那里还有一个小女孩在等车,她胸前的红领巾十分耀眼,她的脸上满是愉快的神情。我奇怪了,这种天气,她也能开心得起来?
这时,一位老人蹒跚而来,他的衣服破旧得不成样。他没伞,被雨水淋了个落汤鸡。他的眼神黯然无色,头发紧粘着额头,不知有多少天没洗了。我皱了皱眉头,往旁边挪了点,想远远地避开他以免弄脏我的衣服。
他有些尴尬,往另一边走了几步,小女孩转过头,看了他一眼,便走过来,用她稚嫩的声音问道:“老爷爷,您没伞?不如和我一起用这把伞!”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了童真与期待,她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飘扬。
我和那老人都愣住了,老人有些不知所措,他有些犹豫。“不要紧!老师教过我们,要我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老爷爷,和我一起用这把伞!”小女孩的眼神中充满期待,带着些请求的意味,胸前的红领巾红得耀眼。
“好,好,小姑娘,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老人说道,他有些激动,眼中泛着泪光,闪烁着。
我惭愧,我愧于我的无情,愧于我的冷血。我呆住了,无语了,低着头,只想快点离开这里。那一刻让我难忘,让我明白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3(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3(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与活用,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4(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4(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2(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 期末检测卷2(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