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五中片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五中片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恐龙化石 B. 新冠病毒 C. 贝壳 D. 珊瑚
2. 2021年4月,云南有15头野生象一路向北迁徙,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象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用无人机跟踪拍摄来记录野生象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跟拍法
3. 某小组将春游过程中观察记录到的生物作了这样的分类:鳃鱼、沼虾、褐家鼠、苍蝇为一类,油松、白玉兰、水葫芦、荷花归归为一类,他们的分类方法是( )
A.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 蚂蚁能够圈养并保护蚜虫,蚜虫则会分泌出一种蜜露供蚂蚁食用。推测二者的关系是( )
A. 寄生 B. 共生 C. 捕食 D. 竞争
5.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①②处应是( )
组别
蚯蚓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
实验组
20只
阴暗
25℃
湿润土壤
对照组
20只
明亮
①
②
A. 10℃干燥土壤 B. 10℃湿润土壤 C. 25℃干燥土壤 D. 25℃湿润土壤
6. 在黄山有一种奇妙的植物--卷柏,它的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又开始新的生活。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又名“九死还魂草”。这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 )
A. 水分 B. 空气 C. 阳光 D. 适宜的温度
7. 下列诗句中所反映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生物影响环境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适应环境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生物影响生物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环境影响生物
8. 如图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生产者,它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 乙为消费者,它与丙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C. 丙是消费者,属于杂食性动物
D. 若甲、乙、丙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则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
9.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统一的整体
B.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一般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C.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D.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氧量的70%,所以海洋生态系统最大
10. 假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仅由草、鹿、狼组成。如果狼的数量急剧减少,鹿群的数量将会( )
A. 缓慢上升 B. 保持稳定 C. 迅速上升 D. 先上升后下降
11. 取一滴家兔的血液滴在载玻片上,用另一片载玻片将血液推成血膜制成的标本属于( )
A. 切片 B. 涂片 C. 装片 D. 磨片
12. 构成人体的细胞有1014个,这些细胞的哪方面是一样的( )
A. 大小 B. 形状 C. 基本结构 D. 基本功能
13. 某同学在学习使用显微镜后,用黑色中性笔在载玻片上写了一串微小的数字“2022”,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那么他看到的物像是( )
A. 2022 B. C. D.
14. 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微观世界时最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B. 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D. 观察是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方便看清物像
15. 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④①③ B. 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
C. 视野由①到③,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D. 实验完毕,将所用显微镜直接放进镜箱
16. 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B. 细胞中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C.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子的大小和是否含碳
D. 水、无机盐、蛋白质的分子比较小,属于无机物
17. 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一种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美西螈。它的身体颜色是( )
A. 黑色 B. 白色 C. 黑色斑点 D. 黑色或白色
18. 以下流程图有误的是( )
A. 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B. 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刮→涂→盖→染→吸
C.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D. 光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19.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结构与生活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结构中A为细胞膜,B为细胞核
B.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D.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20.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B.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份,细胞质一般平均分成两等份
C. 细胞分裂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D. 细胞分裂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1)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主要是由于 ______这种非生物因素对青蛙的影响。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就不再鸣叫,这种现象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______。
(3)青蛙求偶后产生的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依次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______和。
(4)在水草丛生的池塘里的青蛙是草绿色的,在无绿草的水沟里的青蛙是灰棕色的,这说明青蛙的体色与 ______相适应,生物的这种适应性是 ______。
22. 如图是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______(填甲或乙)。
(2)图中甲细胞不会发生吸水胀破,是因为有[______]______的保护和支持。
(3)②______(填细胞结构)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到的结构。
(4)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种红色的物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内,这种结构是动物细胞没有的。除此之外,①和 ______(填结构名称)也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5)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______。
23.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都市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态系统,修建了多处城市公园,白鹭湾湿地生态公园即是其中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白鹭湾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图1表示白鹭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水及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______。
(2)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_条食物链;其中白鹭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甲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______。
(3)根据图1所示,若该食物网中使用不可降解的农药,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4)在图一所在食物网中,浮游动物和河虾存在着 ______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24. 2022年初中生物学实验技能考试,某同学抽到“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下面是显微镜的结构模式图和该同学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①滴加的液体是 ______。如果在观察装片中发现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 ______(填字母)
(2)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若光线较暗,应选用大光圈和e的 ______。要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更大,可转动 ______(填图中的字母),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内部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______,它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
(4)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火龙果果肉细胞临时玻片标本。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出现几个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这可能是标本制作的哪一步骤没操作好 ______。
25.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某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实验: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 ____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____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
(5)做完所有的实验后,我们应怎么处理这些鼠妇?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新冠病毒能繁殖后代,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恐龙化石、贝壳和珊瑚没有生物特征,都不是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生物和非生物。
2.【答案】A
【解析】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利用无人机跟踪拍摄,记录象群的迁徙路线及其行为,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故选:A。
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文献法、分类法等。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对动物不施加影响,而实验法对动物施加影响.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3.【答案】C
【解析】解:鳃鱼、沼虾、褐家鼠、苍蝇等生物,都属于动物,油松、白玉兰、水葫芦、荷花,都属于植物。所以,它们的分类依据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故选:C。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理解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蚂蚁喜欢舔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蚂蚁会赶走捕食蚜虫的七星瓢虫。因此蚂蚁和蚜虫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适应的合作关系:蚜虫为蚂蚁提供食物,蚂蚁担当蚜虫的“卫士”,保护着蚜虫,给蚜虫创造良好的取食环境,因此二者属于共生关系。
故选:B。
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答案】D
【解析】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蚯蚓数量、温度、土壤条件等。所以实验方案①②处应是:25℃、湿润土壤。
故选:D。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6.【答案】A
【解析】解:卷柏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又名“九死还魂草”。这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分。
故选:A。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这题就是直接考查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课本上的原话,只要基础掌握好了一般不会出错.
7.【答案】D
【解析】解:A、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植物开始发芽变绿,是环境影响生物。A错误。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说长长的河堤因为蚁穴的存在而被河水冲垮,是生物影响环境。B错误。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说疾风骤雨将花瓣打落,是环境影响生物。C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植物生长状况不一样,是环境影响生物。D正确。
故选:D。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A、甲既能吸收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又能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甲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A正确;
B、丙能分解甲和乙中的有机物产生水和无机盐,丙是分解者。B错误;
C、甲是生产者,乙直接以甲为食,所以乙是植食性动物。C错误;
D、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D错误。
故选:A。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由图示可以看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A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一般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正确。
C、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C正确。
D、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但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D。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解答即可。
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狼的数量急剧减少,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一种动物被消灭后,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和数量上的变化。
11.【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取一滴家兔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然后另取一块盖玻片把血液推成血膜属于涂片。
故选:B。
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正确理解玻片标本的三种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构成人体的细胞有1014个,这些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基本功能各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都是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C
此题考查人体的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的细胞基本结构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组成.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生物的基础,也是中考或会考的必考考点,要求掌握.
13.【答案】B
【解析】解: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个倒像。即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根据分析,显微镜下观察“2022”,看到的物像是,B符合题意。
故选B。
显微镜呈现的物像是倒像。
做此类题目可以把试卷180°转动过来看物像,就是倒像了。
14.【答案】D
【解析】解:A、下降镜筒时,需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镜筒压碎装片,A正确。
B、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B正确。
C、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C正确。
D、观察时一般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用于记录或绘图,D错误。
故选:D。
显微镜的结构包括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显微镜的操作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等步骤。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果和使用方法。
15.【答案】A
【解析】解:A、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故正确的顺序是②向右方移动装片,④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①转换高倍物镜,③转动细准焦螺旋,A正确。
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右方,说明实物位于左方,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方移动,B错误。
C、物像③不清晰,物像④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错误。
D、显微镜观察完毕,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将显微镜放进镜箱,D错误。
故选:A。
显微镜是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是用来观察生物切片、生物细胞、细菌以及活体组织培养、流质沉淀等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可以观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体以及粉末、细小颗粒等物体。
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必备的实验仪器,能否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16.【答案】D
【解析】解:A、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并不都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需要的无机物从外界吸收,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正确;
B、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正确;
C、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子的大小是否含碳,正确;
D、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错误;
故选:D。
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有碳,如水、无机盐、氧等。
掌握细胞中的物质是解题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故选:A。
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进行推理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8.【答案】C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因为每一个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很多能量,所以,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并且是不循环的特点,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A正确。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刮→涂→盖→染→吸,B正确。
C、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C错误。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依次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到达眼睛。D正确。
故选:C。
(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6、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3)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根据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分析解答。
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科学探究的过程等知识是解题关键。
19.【答案】C
【解析】解:A、细胞结构中A为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膜,B为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正确。
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正确。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无叶绿体,错误。
D、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正确。
故选:C。
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正确地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D
【解析】解:AB、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AB正确。
C、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C正确。
D、刚刚分裂形成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构建细胞,然后才能再分裂,因此细胞分裂时受外界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21.【答案】温度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长和繁殖 周围环境 普遍存在的
【解析】解:(1)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这时池塘边会经常听到蛙鸣声,但是寒冷的冬天我们很难听到。这是由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3)青蛙的个体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是受精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这反映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4)在水草丛生的池塘里的青蛙是草绿色的,在无绿草的水沟里的青蛙是灰棕色的,这有利于青蛙保护自身,不被敌害发现,这说明青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生物的这种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故答案为:
(1)温度。
(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3)生长和繁殖。
(4)周围环境;普遍存在的。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水域环境的保护,据此答题。
此题从多方面考查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综合性较强。
22.【答案】甲 ① 细胞壁 细胞膜 ⑤ 液泡 叶绿体 细胞
【解析】解:(1)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结构,由此可知,甲图为植物细胞图。
(2)在植物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除了具有保护作用,还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图中甲细胞不会发生吸水胀破,是因为有①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
(3)细胞膜具有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植物细胞中②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
(4)液泡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含有色素等多种物质。所以切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主要分布在⑤液泡内。除了⑤液泡、①细胞壁外,③叶绿体也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5)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即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细胞。
故答案为:(1)甲;
(2)①细胞壁;
(3)细胞膜;
(4)⑤液泡;叶绿体;
(5)细胞。
由图可知: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叶绿体,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液泡,⑥表示细胞质,⑦表示线粒体。
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23.【答案】生态因素 4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浮游植物 白鹭 捕食、竞争
【解析】解:(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土壤、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所以白鹭获取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由此图2中的食物链:甲→乙→丙→丁。与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对比,甲对应的是浮游植物。
(3)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因此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级富集积累。所以,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了农药,农药进入食物链和食物网后,体内积累农药最多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白鹭。
(4)河虾以浮游动物为食,两者存在捕食关系,同时河虾与浮游动物都以浮游植物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
(1)生态因素。
(2)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
(3)白鹭。
(4)捕食、竞争。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掌握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及物质能量的流动规律。
24.【答案】清水 c 凹面镜 d 细胞核 盖盖玻片
【解析】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C物镜上。
(2)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若光线较暗,应选用大光圈和e反光镜的凹面镜。要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更大,转动d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植物细胞内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结构是细胞核,它对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此外,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
(4)观察时发现,视野中出现几个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是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
故答案为:(1)清水;c;
(2)凹面镜;d;
(3)细胞核;
(4)盖盖玻片。
图中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c物镜、d转换器、e反光镜,①滴、②撕、③盖、④染、⑤吸。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制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光照 单一变量 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解析】解:(1)实验的设计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条件不同,故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单一变量的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鼠妇大都集中在阴暗处,很少处于明亮处,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我认为还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这样就能保证水分是唯一的变量,排除了光照条件的影响。
(5)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1)光照;单一变量。
(2)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3)鼠妇适合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答出一点即可给分)
(4)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
(5)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此题变量是光照。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生物摸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生物摸底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生物摸底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2021年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中考生物摸底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