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课 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7课 告别恶作剧 课件 课件 6 次下载
- 第17课 告别恶作剧 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第18课 小心无形的杀手 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第18课 小心无形的杀手 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第16课 校园里的“红灯”教学设计
展开了解一些法律中与我们学生关系密切的内容,能简单用有关法律知识说说为什么有些行为是违法的。
激发和增强知法守法观念,从小培养知法守法意识。
背景知识
1、姓名权。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姓名权就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决定、变更和使用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干涉或非法使用的权利。取他人的绰号是侵犯姓名权、人格尊严的一种行为。
2、隐私和隐私权。
隐私的概念是189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两名研究者提出来的,当时的英文里面提到隐私权的概念就是一句话:“就是让我独处的一种权利,让我独善其身的一种权利,不受别人打扰的一种权利”,这种概念提出以后被法律界接受了。一般来说,隐私就是那些与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纯属个人的私人事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的婚恋情况,家庭情况;二是个人的身体健康,疾病情况;三是个人的财产、通讯、日记、电话等内容。隐私权实际上就是保有使自己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
3、破坏花草树木、随便打人、敲诈、偷窃等行为,若情节严重,将受法律的制裁;若情节较轻,则应受到道德规范的谴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从十字路口车子闯红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可能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2、为什么说在校园里、同学之间也有“闯红灯”呢?
二、说说校园里的红灯
1、看书中的情景图听故事,说一说故事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故事一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姓名和人格,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姓名和人格。故事二是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2、请学你们小组讨论在校园里、同学之间还有哪些也是“闯红灯”的行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破坏花草树木、随便打人、敲诈、偷窃等行为是违规、违法的。
3、听录音故事《从‘三好学生’变成‘囚犯’》,强化意识——我们从小要知法守法。
三、拓展
1、开展评选“遵守校纪班规我最行”的活动。
2、说一说,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程资源
1、《民法通则》。
2、录音故事《从‘三好学生’变成‘囚犯’》。
第9课 红灯停 绿灯行教案: 这是一份第9课 红灯停 绿灯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平安童操与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3课 钱王与杭州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第23课 钱王与杭州 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解题,导入新课,学习课文,了解钱王的生平,汇报交流,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课 走近王安石 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第17课 走近王安石 教学设计,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学生学习课文,讨论问题,了解王安石的生平,了解王安石少年求学的故事,了解王安石卓越的文学业绩,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