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7)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93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7)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93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7)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93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7)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7),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学期月考复习试题-7(12月)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粗犷(kuàng) 侍弄(shì) 憔悴(qiáo)
B.应和(hè) 收敛(liǎn) 截然(jié) 惭愧(kuì)
C.绽放(zhàn) 贮蓄(chù) 淡雅(yǎ) 惨淡(cǎn)
D.黄晕(yùn) 倜傥(dǎng) 高邈(miǎo) 娇媚(mèi)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班级开展“学生骑车安全”主题班会,班主任强调说:“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 ”
B.为避免青春期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做到: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
C.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D.我们大家务必记住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电话——即“96110”。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将“创造”改成“开辟”。 )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方式”改成“方法”。 )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 (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 (去掉 “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
5.源于《诫子书》中的“宁静致远”为不少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雁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二、基础知识综合
6.【梳理一】用联想法积累字词、文化知识
当他读到《荷叶·母亲》这段时,他联想到同音同形的现象。
半夜听见fán①杂的雨声,我觉得有些fán②闷。 从窗内往外看,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 在窗口徘徊了一会,我忽然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根据相同的拼音写汉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由相同偏旁的“徘徊”联想到《秋天的怀念》也有一个类似的词[qiáo cuì] ③_____,也是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
(3)关于称呼,由语段中“红莲”联想到莲花的别称“菡萏”,可见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称呼与叫法。 例如发表意见,自谦时叫做_______;尊称时叫做_______。 (A.高见 B.愚见)
三、综合性学习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结识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简明有感召力的标语。
(2)如果由你筹划本次活动,你准备设计哪些项目?依照示例,补充完整。
项目一:心情驿站:说一说自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
项目二:云开见日:
项目三:真情碰撞:
(3)活动过程中,张军同学说出了自己一直以为王老师对他有偏见不知如何是好的苦恼,请你给他支一招,告诉他该怎么办。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__________。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的意思__________,“异”指奇异的故事。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以骨”是“以骨投之”的倒装和省略形式。
B.“顾野有麦场”中的“顾”与“元方入门不顾”中的“顾”同义。
C.文章记叙了屠户遇狼、避狼、惧狼和毙狼的全过程。
D.最后一段告诉读者,面对狡诈的恶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获得胜利。
五、对比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
魏文侯(1)与虞人(2)期猎。 明日(3)会天疾风(4),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5)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1)魏文侯:名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2)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3)明日:第二天。 (4)疾风:风的速度很快。 (5)以:因为。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相委而去 委:
(2)下车引之 引:
(3)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期:
(4)失信 信: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13.从甲、乙两文中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做具体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土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后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4.下列对材料一内容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提到的分歧,指的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B.材料一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主要源于“我”是当家人,关键时刻要能有自己的主见。
C.材料一中反复提到菜花、桑树和鱼塘,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路有意思”。
D.材料一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15.下列对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二第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
B.材料二第④段关于天气的描写为后文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境,渲染气氛。
C.材料二第⑤段“我不敢下阶去”主要是因为“我”十分牵挂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D.材料二第⑨段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和深化了主题。
16.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母亲是孩子的“荷叶”?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 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闪着一双绿光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 儿子说:“爸,我害怕。 ”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
快进来吧。 ”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 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了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 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 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 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7.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8.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9.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 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1.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七、作文
22.作文。
题目:家有___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写完整;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1) 繁 烦
(2)憔悴
(3) B A
7.(1)示例:珍爱友情,温暖人生
(2)项目二:云开见日:说一说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朋友对自己的帮助.
项目三:真情碰撞:说说自己和好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功.
(3)示例:张军同学,王老师对每个同学都挺好的,不会对你有偏见的,就算真有什么误会,你可以在课堂上好好学习,积极发言,课下多向王老师请教问题,相信以你的勤学好问,一定可以和王老师相处得很好的.(意思对即可
8. 蒲松龄 记述、记录 9.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关键词:径、去、犬) 10.C
11.委:丢下,舍弃
引:牵拉,拉
期:约定
信:信用 12.(1)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不要因为刮大风的缘故而失掉信用,这样的事我不做。 13.为人要讲诚信,需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4.B 15.D 16.材料一中“我”的母亲不想“我”为难,选择走小路;材料一中“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材料二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 (答满2点即可)
17.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 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18.(1)(自然)环境描写。 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2)动作描写。 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 (或:外貌描写。 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 19.父亲没有看到灯光。 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 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20.示例:①沉着镇定。 面对困境,父亲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②充满智慧。 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走出森林。 (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2.范文
家有“黄牛”老父
“……老哥动作麻利点啊,时间不早了,该出发了。 ”几个男子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吵醒。 我起身揉了揉朦胧的睡眼,向窗外望去——天还没亮呢。
我知道,他们又来叫父亲随他们一起到镇上卖青蚕豆了。 今年风调雨顺,夏季上市的青蚕豆喜获丰收,我家也不例外。 这几天,外省的许多客商到我们镇上来收购青蚕豆。 家家户户都忙着摘豆卖豆,因为青蚕豆的价钱要比干豆高出很多。
窗外的院子里,父亲弯着腰,正用绳子捆着昨天摘来的两包青蚕豆。 我分明感觉到,父亲瘦弱的身躯在清晨的风中瑟缩着。 不一会儿,父亲挑起两包豆,吃力地迈开步子,慢慢地,慢慢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走进黎明的晨光中。
昨天晚上,有位姐姐到我家说,她弟弟明天要到集市上去,如果愿意乘他的车,每人3元,一包豆也是3元。 父亲算了算,我家的两包豆再加上他就得花9元钱……父亲拒绝了。
这些年,尽管粮食年年丰收,可父亲很节俭,总舍不得花钱。 他要支撑起这个家,要供我和哥哥上学。 他从不乱花一分钱,现在,乘一次车要花9元钱,他怎么可能肯呢?他只能一再辛苦自己,用单薄的肩膀去挑起几十公斤的担子。
中午,父亲拖着疲惫的身子从10里外的集市回来。 见了我,他笑着说:“今天卖了个好价钱,有140多块哩!够你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吧?”说着,他径直走向橱柜,添了一碗冷饭,夹了点冷菜,坐在门槛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眼睛湿润了。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父亲宛如我们家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每天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地劳作在田间地头,整天还乐呵呵的。 父亲额上的皱纹一道道加深了,眼中布满了血丝,银发也长了出来。 岁月的犁铧,使他的身躯越来越佝偻、沧桑。
今年,我们家蚕豆大获丰收,父亲心中充满了喜悦,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点评】
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法,以蚕豆丰收为背景,生动地记叙了父亲卖豆前后的故事,刻画了父亲生活节俭、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乐观坚毅的“老黄牛”形象,讴歌了伟大的父爱。 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颇具感染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10),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8),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1-5单元期末月考复习(6),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