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6536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6536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6536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653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653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7653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湖南师大附中2021一202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 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母星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 )
A. 月球 B. 地球 C. 太阳 D. 哈雷彗星
2. 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 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 海拔 B. 电网供电情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4. 下列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的城市是( )
A. 拉萨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6. 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界面为莫霍面 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减慢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7. 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A. B. C. D.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9. 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溶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力侵蚀
10. 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 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 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 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乐业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石灰岩广布,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天坑群。白洞天坑是当地有名的天坑,底部生长着大量的植被;冒气洞口窄,洞内十分宽敞。冒气洞与白洞天坑相距不到500米,地下相互连通。白洞天坑坑内气温与外界气温相近,冒气洞气温常年保持18℃左右,某季节会出现白洞天坑坑口吸气,冒气洞洞口冒气(白烟)的奇观。下图示意白洞天坑与冒气洞的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形成乐业县天坑群的主要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 B. 流水溶蚀 C. 海浪作用 D. 风力作用
12. 冒气洞冒气(白烟)的奇观多出现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吃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鼓浪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浪侵蚀 B. 海水堆积 C. 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
14. 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 岩洞 B. 岩礁 C. 沙滩 D. 海蚀崖
下图为某人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客机飞行抓拍照片,深色为蓝天,浅色为白云。完成下面小题。
15. 此刻,客机飞行在( )
A. 臭氧层 B. 平流层 C. 对流层 D. 高层大气
16. 飞机尾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会加剧( )
A. 环境污染 B. 全球变暖 C. 荒漠化 D. 森林破坏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分别是( )
A. 甲地、乙地 B. 乙地、丙地
C. 丙地、丁地 D. 甲地、丁地
18. 产生乙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①天空多云②晴朗天气③位于山地的阴坡④位于山地的阳坡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
19.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读图“雨水利用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上海市建设“雨水银行”,可以
①减少内涝发生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提高江河水位 ④加剧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
A. ③②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②③
21. 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水温度 B. 海水盐度 C. 海水深度 D. 海水运动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因素主要是
A. 风力强弱 B. 水热条件 C. 海拔高低 D. 土壤肥力
23. 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 黑土 B. 红壤 C. 水稻土 D. 寒漠土
25. 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的沉积作用 B. 风力的侵蚀作用 C. 苔藓类植物活动 D. 高等植物的生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黄土高原上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底部的岩石成分并不一致,且黄土呈现出沙黄土带一典型黄土带一黏黄土带(黄土粒径从大到小)的分布形态。
材料二: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植被茂密,人们为获取更多的耕地以及建筑材料而大量砍伐林木、破坏植被进行耕种,同时过度放牧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极大地减缓了草木植被的再生速度。如今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坡度的增大又加快了地表土壤的侵蚀,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黄土高原黄土粒径分布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及黄土高原形成巨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或风力沉积作用)。
(2)结合图文材料,判断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风向,并分析沙黄土带一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粒径差异的成因。
(3)黄土高原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导致的?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上空的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5km,而同纬度地区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2km。
材料三:下图是四川盆地地形简图。
(1)读材料一,指出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值最大的区域,依据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判断其形成原因。
(2)比较拉萨和重庆的昼夜温差大小,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中国地形,分析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高度大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
(4)结合气候、地形和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简述重庆一带山谷地区多夜雨的原因。
2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状况,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
材料二:下图是新疆某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压砂”是在西北干旱地区常见的农业手段,利用河湖沉积或沟壑冲积产生的卵石、砾石和粗砂混合体,在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以发展农作物而创立的一种抗旱种植模式。地表覆盖砂石能改善土壤的水热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更加旺盛。下图是4月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大风对植被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分析地表压砂石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地理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