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专题复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专题复习》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示例诗文,选择题攻略,中考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六步法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驿:驿站。——说明诗人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跟羁旅情怀有关。
一、读标题——明诗歌类别
宋之问 (约656--712)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武后时,官尚方监丞,谄事张易之,易之败,贬泷州参军。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知贡举。因受贿,贬赵州长史。睿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二、读作者——明写作背景
注解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解难点
大庾岭:南北分界.流放钦州:
羁旅情怀、漂泊之感、贬谪之意、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三、读注解——明疑点难点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形象。
四、读意象——明思想内容
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末句(尾联)认真品读,很有可能就抓住了诗歌最主要的情感和主旨。
五、读末句——明诗歌主旨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思考提示】他因何离乡?他在哪望乡?尾联两句主要表达了何种情感?除了思乡,还有什么情感?
六、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鉴赏诗歌,解决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8分)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从结构、内容两方面作答
【参考答案】“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往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南飞雁”和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凉处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用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颈联实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黄昏到来,江潮初落,水面静寂,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尾联转入诗人的想象: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故乡,虽然见不到故乡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
常见的陷阱设置点:1.意象意境分析不当2.基础知识运用错误3.词句解说曲解原意4.主题情感分析不当 5.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
落叶 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说说下列选项考察诗歌鉴赏的哪些方面?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D、作者借落叶来寄托总结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人生无常的感慨。E、全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C、颈联的的“河边”有版本作“何边”,与前文“流水”无关,因而是错误的。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感慨。“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A、“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感慨。
指埋在柏树下坟墓里的人
B、“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
意象,其特点指向美好和快乐
对意象的具体阐释,画面的分析,指向快乐的景和快乐的情
C、“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
对“襟已殚”的解释符合诗歌整体内容和情感方向
D、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
内容分析,“对照”手法分析错误
主旨情感分析,“反衬”手法错误
诗词鉴赏题,无论题型怎么变,都离不开考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如果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阅读知识体系,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将此题迎刃而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古诗词阅读教学课件,共48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三古诗词阅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凌厉奔驰,车马喧,繁盛硕大的桃子,思绪之绵长无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三古诗词阅读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鬓微霜,不自哀,运用典故,想象联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