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8讲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合金)(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展开第8讲 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合金)
【学科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根据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理解常见金属的冶炼原理。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根据金属的冶炼原理及方法,认识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应具有可持续性,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领悟铜、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其主要性质。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合金结构与组成的角度理解合金的特殊性能反应,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
2.能列举常见合金的组成和性能,能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金属材料,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一 铝、镁的性质及应用
1.金属铝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①4Al+3O22Al2O3
②2Al+Fe2O32Fe+Al2O3
③2Al+6H+===2Al3++3H2↑
④2Al+2OH-+6H2O===2[Al(OH)4]-+3H2↑
3.铝热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①镁带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氧化铁与铝粉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剧烈的反应;②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实验结论
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Fe2O3+2Al2Fe+Al2O3
原理应用
①制取熔点较高、活动性弱于Al的金属,如铁、铬、锰、钨等,
3MnO2+4Al3Mn+2Al2O3;
②金属焊接,如野外焊接钢轨等
4.铝的制备和用途
(1)制备原理
电解熔融Al2O3:2Al2O3(熔融)4Al+3O2↑。
【特别提醒】工业上冶炼Al用电解熔融Al2O3而不用AlCl3的原因是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态不导电。
(2)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归纳总结】对比记忆铝、镁的化学性质
铝
镁
与非金属反应
能被Cl2、O2氧化
2Mg+O22MgO
3Mg+N2Mg3N2
与水反应
反应很困难
能与沸水反应
Mg+2H2OMg(OH)2+H2↑
与碱反应
能溶于强碱溶液
不反应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能与Fe2O3、MnO2、Cr2O3等金属氧化物发生铝热反应
能在CO2中燃烧:
2Mg+CO22MgO+C
【特别提醒】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1)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
①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
②消耗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n(OH-)=3∶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反应:
①消耗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则必定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HCl不足。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NaOH过量。
知识点二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很高。
(2)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不溶于水的固体,有较强的吸附性。
(2)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l(OH)3的电离方程式为
酸式电离:Al(OH)3+H2O [Al(OH)4]-+H+
碱式电离:Al(OH)3Al3++3OH-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Al(OH)3+3H+===Al3++3H2O。
②Al(OH)3+OH-===[Al(OH)4]-。
③2Al(OH)3Al2O3+3H2O。
(3)制备
①向铝盐中加入氨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 ===Al(OH)3↓+3NH。
②Na[Al(OH)4]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离子方程式为
[Al(OH)4]-+CO2===Al(OH)3↓+HCO。
③Na[Al(OH)4]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3[Al(OH)4]-+Al3+===4Al(OH)3↓。
3.常见的铝盐
(1)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复盐。
(2)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它是无色晶体,可溶于水,水溶液pH<(填“<”“>”或“=”)7。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方法拓展】数形结合与“铝三角”
1.Al3+、Al(OH)3、[Al(OH)4]-之间的转化关系
(1)①Al3++3NH3·H2O===Al(OH)3↓+3NH
②Al3++3[Al(OH)4]-===4Al(OH)3↓
③Al3++3OH-===Al(OH)3↓
(2)Al(OH)3+3H+===Al3++3H2O
(3)Al3++4OH-===[Al(OH)4]-
(4)[Al(OH)4]-+4H+===Al3++4H2O
(5)①[Al(OH)4]-+CO2===Al(OH)3↓+HCO
②[Al(OH)4]-+H+===Al(OH)3↓+H2O
(6)Al(OH)3+OH-===[Al(OH)4]-
2.铝三角的应用
(1)选择制备Al(OH)3的最佳途径
①由Al3+制备Al(OH)3,宜用Al3+与氨水反应:
Al3++3NH3·H2O===Al(OH)3↓+3NH
②由NaAlO2制备Al(OH)3宜用CO2与AlO反应:
2H2O+AlO+CO2===Al(OH)3↓+HCO
③从节约原料角度,由Al制备Al(OH)3,宜用Al制备Al3+,Al制备AlO,然后将二者混合:
Al3++3AlO+6H2O===4Al(OH)3↓
(2)有关离子共存问题
①与Al3+不能大量共存的(阴)离子有:OH-、AlO、HS-、SiO、CO、HCO、SO等。
②与AlO不能大量共存的(阳)离子有:H+、Al3+、NH、Fe2+、Fe3+等。
③AlO与HCO因发生(相对)强酸制弱酸的反应而不能共存。
(3)分析离子反应顺序
①向含有Al3+、NH、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反应顺序是:Ⅰ.H++OH-===H2O;Ⅱ.Al3++3OH-===Al(OH)3↓(若先与NH反应,则生成的NH3·H2O又使Al3+沉淀且生成NH);Ⅲ.NH+OH-===NH3·H2O[若先溶解Al(OH)3,则产生的AlO又与NH反应生成沉淀];Ⅳ.Al(OH)3+OH-===AlO+2H2O。
②向含有AlO、CO、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顺序是:Ⅰ.OH-+H+===H2O;Ⅱ.AlO+H++H2O===Al(OH)3↓(AlO比CO先反应);Ⅲ.CO+H+===HCO;Ⅳ.HCO+H+===CO2↑+H2O[HCO比Al(OH)3先反应];Ⅴ.Al(OH)3+3H+===Al3++3H2O。
知识点三 铜及其化合物
1.铜
(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
O2
①潮湿的空气中:2Cu+O2+CO2+H2O===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绿色)
② 2Cu+O22CuO (__黑色__固体)
Cl2
Cu+Cl2CuCl2 (__棕黄__色烟)
S
2Cu+SCu2S
氧化
性酸
浓硫酸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浓硝酸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稀硝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盐
AgNO3、
FeCl3
Cu+2AgNO3===Cu(NO3)2+2Ag 、
Cu+2FeCl3===CuCl2+2FeCl2
2.铜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氢氧化铜
化学式
CuO
Cu2O
Cu(OH)2
状态
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粉末)
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
化学
性质
①CuO+2H+===Cu2++H2O
②CuO+H2Cu+H2O
③CuO+COCu+CO2
①Cu2O+2H+===Cu2++Cu+H2O
②Cu2O+H22Cu+H2O
①Cu(OH)2+2H+===Cu2++2H2O
②Cu(OH)2
CuO+H2O
3.铜盐
(1)Cu2(OH)2CO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的成分,它是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锈蚀的结果,它受热易分解:Cu2(OH)2CO32CuO+H2O+CO2↑ 。
(2)无水CuSO4是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水的检验依据,但不适于作干燥剂。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或胆矾,受热易分解:CuSO4·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粉末。
(3)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铜离子作为一种重金属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因此人们利用了它的这一性质用胆矾、熟石灰、水配成了波尔多液,用来杀灭植物的害虫。
知识点四 合金 金属材料
1.合金
(1)概念: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性能: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
①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低;
②硬度和强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
2.常见金属材料及应用
金属材料—
(1)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钢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钢
(2)几种有色金属材料
铝及铝合金
铜及铜合金
【归纳总结】合金的组成与性质
(1)构成合金的成分不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2)常温下,多数合金是固态,但钾、钠合金呈液态。
(3)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的性质之和。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不是简单加和;但在化学性质上,一般认为合金体现的是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的性质与金属冶炼
(1)应用金属活动顺序表整合金属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
Mg
Al、Zn
Fe、Sn、Pb(H)
Cu、Hg、Ag
Pt、Au
与O2反应
常温下易被氧化,点燃生成过氧化物或其他复杂氧化物
常温下一般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疏松的铁锈,不能保护内部金属)
加热化合
不反应
与H2O反应
常温下生成碱和氢气
与热水反应
有碱存在与水反应
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不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生成盐和氢气
生成盐和氢气
不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
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的金属,如Hg和Ag。由HgO冶炼Hg的化学方程式:2HgO2Hg+O2↑;由Ag2O冶炼Ag的化学方程式:2Ag2O4Ag+O2↑。
②热还原法:用还原剂(C、CO、H2、Al等)还原金属氧化物,适合较活泼的金属。
完成冶炼铁、锌、钨的化学方程式:
a.CO还原Fe3O4:Fe3O4+4CO3Fe+4CO2;
b.C还原ZnO:ZnO+CZn+CO↑;
c.H2还原WO3:WO3+3H2W+3H2O。
③电解法:适合冶炼金属活动性很强的金属(一般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锌前面的金属)。
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Na、Mg、Al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Cl(熔融)2Na+Cl2↑、
MgCl2(熔融)Mg+Cl2↑、2Al2O34Al+3O2↑。
【典例剖析】
高频考点一 铝及其化合物性质
例1.(2020·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铝的金属活泼性强,可用于制作铝金属制品
B. 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
C.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
D. 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答案】D
【解析】铝在空气中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致密氧化铝包覆在铝表面阻止铝进一步反应,铝具有延展性,故铝可用于制作铝金属制品,A错误;氧化铝为离子化合物,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B错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以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C错误;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用于净水,D正确;故选D。
【变式探究】(高考组合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21·浙江卷) 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或浓硫酸时会发生钝化
B. (2019·江苏卷) 0.1 mol·L-1 NaOH溶液:Na+、K+、CO32-、AlO2-能大量共存
C. (2020·江苏卷) 室温下,Al与4.0 mol﹒L-1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
D.(2019·江苏卷) 因为Al2O3具有两性,所以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D
【解析】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铝在浓硫酸和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A正确;碱性溶液中,Na+、K+、CO32-、AlO2-能大量共存,B正确;室温下,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C正确;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 Al2O3具有两性,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二者没有必然联系,D 错误。
高频考点二 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工艺流程或实验
例2.(2021·浙江6月选考)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实验。
其中,白色沉淀B能溶于NaOH溶液。请回答:
(1)白色固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蓝色溶液D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化合物X的化学式是_______;化合物X的一价阴离子与CH4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写出该阴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
(3)蓝色溶液A与作用,生成一种气体,溶液蓝色褪去,同时生成易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②设计实验验证该白色沉淀的组成元素_______。
【答案】 (1) Al2O3 (2)CuAl2Cl8
(3) 将白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
【解析】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Cu(NH3)4]2+的溶液显深蓝色,化合物X溶解后得到的溶液A呈现蓝色,且加入足量氨水后得到深蓝色溶液,即可推得化合物X中含有Cu2+;向含有Al3+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可用于制备Al(OH)3,且Al(OH)3为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即可推断白色沉淀B为Al(OH)3沉淀;深蓝色溶液在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析出,可推得化合物X中含有Cl-,综上,化合物X中含有Al3+、Cu2+和Cl-。
(1)由上述分析可得,白色沉淀D为Al(OH)3,灼烧Al(OH)3得到Al2O3,故白色固体为Al2O3;溶液D中含有的阳离子有Cu2+、NH4+、Ag+、H+,阴离子有NO3-,故溶液中含有:。
(2)由图示数据并根据原子守恒可知,4.020g X中含有铝离子物质的量为:=0.02mol,含有氯离子物质的量为:=0.08mol,由化合物应显电中性可得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比值为n(Cu2+):n(Al3+):n(Cl-)=1:2:8,则可得X的化学式为CuAl2Cl8;阴离子AlCl4-中Al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与CH4相同,其电子式为。
(3)①由上述分析可知,蓝色溶液A中含有Al3+、Cu2+和Cl-,与N2H5+反应时溶液蓝色褪去,即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Cu2+,可推测铜元素以沉淀形式析出,反应得到的沉淀为白色且可溶于硝酸,可推测铜元素在其中不是蓝色且稳定的+2价,而是+1价,即反应过程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N2H5+中氮元素显-2价,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N2,符合反应中有气体产生,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和溶液呈酸性可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Cu2+在溶液中显蓝色,CuCl中Cu元素为+1价,能被硝酸氧化为+2价,CuCl与硝酸反应过程中Cl元素以Cl-形式存在于溶液中,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将白色沉淀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
【变式探究】(2018·江苏卷)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16图所示。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600 ℃
硫去除率=(1—)×100%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在低于500 ℃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存在的形式由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流程,矿粉焙烧时FeS2与O2反应生成Fe2O3和SO2,在空气中CaO可将SO2转化为CaSO4;“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
(1)过量SO2与NaOH反应生成NaHS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2)①根据题给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高于600℃,不添加CaO的矿粉低于500℃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FeS2。
②添加CaO,CaO起固硫作用,添加CaO发生的反应为2CaO+2SO2+O2=2CaSO4,根据硫去除率的含义,700℃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低的原因是:硫元素转化为CaSO4留在矿粉中。
(3)“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CO2与NaAlO2反应生成NaHCO3和Al(O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Al(OH)3↓+HCO3-,即Al元素存在的形式由NaAlO2转化为Al(OH)3。
(4)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16Fe2O311Fe3O4+2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S2):n(Fe2O3)=1:16。
【答案】
(1)SO2+OH−==HSO3−
(2)①FeS2
②硫元素转化为CaSO4而留在矿粉中
(3)NaAlO2 Al(OH)3
(4)1∶16
高频考点三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例3. (2018·海南卷)铜是人类发现最早并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使用稀硫酸和H2O2溶解铜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子工业使用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铜箔,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的FeCl3溶液应保持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Cu2+的浓度可采用碘量法测得:
①2Cu2++5I-===2CuI↓+I
②I+2S2O===S4O+3I-
反应①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
【解析】
(1)H2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跟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
(2)FeCl3溶液刻蚀印刷电路板铜箔,是铁离子把铜氧化成铜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由于Fe3+易水解,因此FeCl3溶液应保持酸性,目的是防止Fe3+水解生成Fe(OH)3。
(3)反应①中的铜的化合价由+2→+1价,化合价降低,因此,氧化剂为Cu2+。
【答案】(1)Cu+H2O2+H2SO4===CuSO4+2H2O
(2)Cu+2Fe3+===Cu2++2Fe2+ 酸性 防止Fe3+水解生成Fe(OH)3
(3)Cu2+
【变式探究】下列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铜粉和硫粉混合均匀并加热以制取CuS
B.向Cu与过量浓硫酸反应后的试管中加水以观察CuSO4 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充分灼烧以制取CuO
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水解,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
【解析】硫的氧化性较弱,只能将铜氧化为+1价生成Cu2S,A项错误;稀释铜与过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应将反应后的试管中的物质缓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B项错误;CuSO4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可得CuO,C项正确;淀粉水解后应先加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D项错误。
高频考点四、铜及其化合物的制备
例4.(2021·全国甲卷)胆矾(Cu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CuO(杂质为氧化铁和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胆矾时,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填标号)
A. 烧杯 B. 容量瓶 C. 蒸发皿 D. 移液管
(2)将CuO加入到适量的稀硫酸中,加热,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直接用废液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CuO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适量H2O2,冷却后用NH3·H2O调pH为3.5~4,再煮沸10min,冷却后过滤。滤液经如下实验操作: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乙醇洗涤、___________,得到胆矾。其中,控制溶液pH为3.5~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煮沸10min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m1,加入胆矾后质量为m2,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成白色,至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m3,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的结晶水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
(5)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偏高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 ② 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
【答案】(1)A、C(1分)
(2)CuO+H2SO4CuSO4+H2O;不产生SO2(硫酸利用率高)
(3)过滤;干燥;除尽Fe3+和抑制CuSO4水解;破坏Fe(OH)3胶体,便于过滤
(4)
(5)①③
【解析】(1)实验中需要用到烧杯溶解固体,蒸发皿用于蒸发结晶,故选AC。
(2)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废铜与浓硫酸反应会产生SO2等有害气体,该方法会污染环境,同时原子利用率较低。
(3)结晶之后经过过滤骤可以得到晶体,用乙醇洗涤之后经过蒸发干燥可以得到胆矾固体;调节pH可以使Fe3+转化为沉淀而除去,同时加热可以抑制CuSO4水解;煮沸可以破坏Fe(OH)3胶体,生成沉淀,便于过滤。
(4)由题意可得,结晶水的质量为(m2-m3),物质的量为(m2-m3)/18;CuSO4的质量为(m3-m1),物质的量为(m3-m1)/160:根据加热反应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可得结晶水的个数。
(5)选项①,胆矾未充分干燥使得m3偏小,从而使得结晶水的测量值偏高,故选①;选项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使得m3偏大,从而使得结晶水的测量值偏低,故不选②;选项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溅落出来使得m3偏小,从而使得结晶水的测量值偏高,故选③。故选①③。
【变式探究】用CuCl2·2H2O制取无水CuCl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入HCl可以抑制CuCl2的水解
B.先滴入浓硫酸,再点燃c处酒精灯
C.硬质玻璃管内部右侧会出现白雾
D.装置d中上层为苯,下层为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A项,氯化铜水解:CuCl2+2H2OCu(OH)2+2HCl,生成的氯化氢易挥发,通入HCl可以抑制CuCl2的水解,正确;B项,CuCl2·2H2O加热失去结晶水必须在HCl的气流中进行,所以先滴入浓硫酸产生HCl气体,使硬质玻璃管中充满HCl气体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正确;C项,硬质玻璃管内部右侧有生成的水蒸气和通入的氯化氢,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会产生白雾,正确;D项,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为了防止倒吸,d中下层应为有机溶剂,可以是四氯化碳,上层为氢氧化钠溶液,错误。
高频考点五、金属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
例5.(高考组合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19·全国卷Ⅱ)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不是合金
B.(2018·天津卷)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2019·天津卷) 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D.(2019·全国卷Ⅲ)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答案】A
【解析】不锈钢是铁与铬、镍等形成的合金,A错误;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B正确;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C正确;铝合金具有密度小、硬度大等优点,可大量用于高铁建设,D正确。
【变式探究】下列关于新型合金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B.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强度大,可作人造骨骼
C.形状记忆合金可在使合金发生形变的作用力消失后恢复原状
D.利用合金的熔点低于成分金属这一特点可制得耐热合金
【答案】D
【解析】耐热合金的熔点很高,与合金的特征无关。
高频考点六 金属的冶炼
例6.《五金·铁》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柳木排立墙上……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冶炼方法由金属活动性决定
B.生铁比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
C.炒铁是为了提高铁水中的碳含量
D.该法与近代往生铁水中吹空气炼钢异曲同工
【答案】C
【解析】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其冶炼方法不同,即金属冶炼方法由金属活动性决定,故A正确;熟铁比生铁质地更软,且延展性好,生铁比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故B正确;炒铁过程中降低了铁水中的碳含量,从而将生铁转化成熟铁,故C错误;该冶炼方法和近代往生铁水中吹空气炼钢,都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元素,其原理基本相同,故D正确。
【方法技巧】有些很活泼的金属也可以用还原法来冶炼,如
Na+KClK↑+NaCl
2RbCl+MgMgCl2+2Rb↑等,
主要运用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利用K、Rb沸点低,汽化离开反应体系,使化学反应得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变式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MgCl2(aq)Mg(OH)2MgOMg
【答案】B
【解析】电解NaCl溶液生成NaOH、H2和Cl2,得不到单质钠,A错误;电解熔融Al2O3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工业上冶炼镁是电解熔融MgCl2而不是MgO,D错误。
【举一反三】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铜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有+1、+2。已知Cu2O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呈蓝色。
(1)工业上可用Cu2S+O22Cu+SO2反应制取粗铜,该反应中________元素被还原。
(2)将少量铜丝放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温度控制在50 ℃,加入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升温到60 ℃,再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制得硫酸铜,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温度控制在50~60 ℃的原因除了加快反应速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在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写出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向Cu、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2 L 0.6 mol·L-1 HNO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4 480 mL NO气体(标准状况)。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上述混合物用足量的H2加热还原,所得到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混合物中含0.2 mol Cu,将该混合物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解析】(1)在该反应中铜、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3)Cu2O 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O+2NO+14H+===6Cu2++2NO↑+7H2O。硝酸发生反应后氮元素的存在形式是Cu(NO3)2和NO,由2 L×0.6 mol·L-1=2n[Cu(NO3)2]+ 4.480 L÷22.4 L·mol-1,得n[Cu(NO3)2]=0.5 mol,n(Cu2+)=0.5 mol,所以若将上述混合物用足量的H2加热还原,所得到固体的质量为0.5 mol×64 g·mol-1=32 g。若混合物中含0.2 mol Cu,则根据铜原子守恒可得:2n(Cu2O)+n(CuO)=0.3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2n(Cu)+2n(Cu2O)=3×(4.480 L÷22.4 L·mol-1),解得n(CuO)=0.1 mol,n(Cu2O)=0.1 mol,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0.1 mol=0.2 mol。
【答案】(1)铜、氧
(2)Cu+H2O2+2H+===Cu2++2H2O 防止H2O2分解 2Cu2++2Cl-+SO+H2O===2CuCl↓+SO+2H+
(3)3Cu2O+2NO+14H+===6Cu2++2NO↑+7H2O 32 0.2
(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8讲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合金)(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8讲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合金)(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8讲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合金练解析版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8讲金属材料不锈钢铝合金合金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4讲离子反应(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4讲离子反应(练)(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4讲离子反应练解析版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4讲离子反应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3讲物质的分类及变化(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3讲物质的分类及变化(讲)(2份打包,解析版+原卷版,可预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3讲物质的分类及变化讲解析版doc、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测练第3讲物质的分类及变化讲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