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1页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2页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3页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4页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5页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6页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7页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第8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试做·考前热身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另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解析:“听觉”错误。“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是听任、听凭的意思,作者并未从听觉上书写鹭鸶饱食后的状态。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参考译文】溪边的白鹭呀,我来告诉你:溪里的鱼儿已经寥寥可数了。我固然爱护你,可你也该怜惜鱼儿,我们大家之间要快活相处才对。在远远那片白色沙岸,在水中那个青泥小岛,有许多虾在跳,泥鳅在舞。你可以飞去那里随意觅食,饱了才飞回来。当微风吹动你头顶上那根长长的羽毛,我就来迎接你。
    二、[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艳羡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故选C。
    4.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艳羡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
    【参考译文】在狭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眼前一片光明,带着一身清爽。白云和流水也像是有了人的情态,白云笑我出山是多事之举,而流水却对我情谊颇深,一路随着送我出山。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艳羡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然而,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三、[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解析:“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错误。“一衣带水”的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湓浦曾闻似衣带”意即“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表现的是湓水的蜿蜒之美,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并非表现朋友之间的“天涯若比邻”的情谊。
    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解析:首联写诗人向被贬到江州的朋友白居易问好,然后问朋友是否住过高僧惠远住过的东林寺。后一问似有深意,但没有点明。颔联想象朋友所处的江州一带有代表性的美景,意在安慰朋友,希望朋友在欣赏自然中慰藉受伤的心灵。颈联一转,上句写自己岁末题诗寄托思念,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下句想象朋友的现实处境,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同时为下一联的劝告做好了铺垫。尾联是诗人对朋友殷勤的劝告:不要因为暂时的被贬而情牵佛教,徒然消磨了志气,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参考译文】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课后练习一、[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解析:“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标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见寄”的意思是“寄信给我”,由“奉和”“次韵”可知,此诗是作者为应和皮日休书信所作,可见皮日休并未与外界不通音讯。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结合标题、正文、注释整体把握诗歌情感。首先,由注释①可知,诗人和皮日休是好友。其次,根据标题和首联可知,好友患病,原有的赏春约会搁置,由此可推知诗人有无法和好友共同赏景的遗憾。尾联表达了对好友病愈重赏美景的期待。
    二、[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读 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解析:“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曲解文意。“行藏终欲付何人”意为一生的行事最终交给何人评说。颔联表明历史人物在其所处时代难免被误解,在后世传言中更会失真。此诗说明许多历史被歪曲,许多历史人物得不到正确的历史评价。
    4.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解答本题,需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主旨。首联作者将贤人生前为功名付出的“苦辛”与死后任“写史人”摆布进行对比,揭示了无数贤人的悲哀。颔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贤人的悲哀。颈联侧重感叹史书的不客观,难现贤人的精神。尾联以沉痛的笔触状写了贤人功业蒙尘纳垢却又无力辩说的凄凉结局。综观全诗,作者就读史有感而发,表达了史书难以做到客观真实的观点,表现了诗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据此可知,诗人身上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相关课件

    2023年高中语文全复习(新教材)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年高中语文全复习(新教材)专题四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六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六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的论证方法,答案C,答案A,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

    这是一份2023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九 学案一 感知高考试题,明确考试方向,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DE,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