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含答案)
展开1.骆驼刺因其地上分枝多,株丛状,草层较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可以适应生物B.生物可以适应环境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柳树发芽B.铁钉生锈C.脐橙开花D.母猪生仔
3.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B.温度C.害虫D.水分
4.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需要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和准备调查工具
C.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D.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5.生命世界的许多奥秘是通过长期不懈的科学探究揭开的。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B.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C.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D.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6.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学会使用显微镜是我们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应为( )
A.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B.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对光→观察→收镜
C.取镜→放置玻片标本→对光→观察→安放→收镜
D.取镜→对光→安放→观察→放置玻片标本→收镜
7.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是“F”,那么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 )
A.FB.C.D.
8.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 )
A.苍梧绿园里所有的树B.盐河里所有的鱼
C.大亚湾的土壤和空气D.月牙岛生态公园
9.下列是小明同学对本学期探究实验的笔记整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实验中,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中原有的细菌
B.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要先调节好水温再放入金鱼
C.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要选择生长状况不同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D.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田、水池等
10.“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D.释放二氧化碳
1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现在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核D.细胞质
1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D.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13.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金丝猴家族,其中川金丝猴是繁衍最旺盛的一族,可以说是金丝猴家族中的“颜值担当”。下列与金丝猴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扮演的角色相同的是( )
A.木耳B.骆驼C.银杏D.雪莲
14.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生物圈只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水和空气
15.龙尾河是连云港市城区重要的排涝和景观河道,在2016年被定为轻度黑臭水体。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经过多年的整治,龙尾河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龙尾河河水质量的是( )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C.加强工业废水治理
D.布设生态浮岛,降低污染物指标
二、综合题(本题共15分,每空1分,请在横线上填文字,[]内填序号。)
16.(4分)显微镜让我们走进了微观世界。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图2与显微镜的操作有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显微镜结构中,转动[ ] 能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在对光操作步骤中,要转动转换器,使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作 。
(3)观察时,发现图2中的物像较暗,可以选用大光圈和 。
17.(4分)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知道光对黄豆芽变绿有没有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将一些新鲜的黄豆芽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烧杯里,保证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将一个烧杯放在光下,标号为甲组;另一个烧杯用不透明的材料罩起来,标号为乙组。每天观察、记录两个烧杯里的黄豆芽子叶颜色的变化。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认为:光对黄豆芽变绿有影响。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2)实验中的甲组和乙组形成一组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3)几天以后,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甲组的黄豆芽变绿了,乙组的黄豆芽没有变绿。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4分)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各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能正确表示步骤C装置编号的是 。(填序号)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BA FE。(填字母)
(3)图E实验结果显示,叶片 (选填“遮光”或“未遮光”)部分变成了蓝紫色。
(4)在步骤F中,滴加碘酒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 产生。
19.(3分)同学们都听过《小猫种鱼》的故事吧!故事里的小猫效仿农民伯伯把玉米、花生种在土里继而丰收,就把鱼种在土里希望能长出好多好多鱼。可是到了丰收的时节,鱼儿死了,连骨头都腐烂了。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和花生是最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它们都属于 。
(2)鱼儿埋在土里会发生腐烂,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 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你认为农田生态系统应属于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骆驼刺因其地上分枝多,株丛状,草层较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可以适应生物B.生物可以适应环境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骆驼刺因其地上分枝多,株丛状,草层较高,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柳树发芽B.铁钉生锈C.脐橙开花D.母猪生仔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柳树发芽,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铁钉不属于生物,铁钉生锈不属于生物的生命现象,而是生活现象,B符合题意。
C、脐橙开花,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母猪生仔,说明生物有生殖和遗传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B.温度C.害虫D.水分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害虫属于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故选:C。
【点评】理解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4.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需要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和准备调查工具
C.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D.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
【解答】解:A、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正确;
B、调查时,要准备充足的调查工具,还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正确;
C、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错误;
D、调查时要认真观察,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调查的要求。
5.生命世界的许多奥秘是通过长期不懈的科学探究揭开的。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B.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
C.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D.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①实验法; 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解答】解:A、结合分析可知,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A正确;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B正确;
C、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是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C正确;
D、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随意修改实验数据,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
6.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学会使用显微镜是我们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应为( )
A.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B.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对光→观察→收镜
C.取镜→放置玻片标本→对光→观察→安放→收镜
D.取镜→对光→安放→观察→放置玻片标本→收镜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与安放
安放显微镜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洁、平稳,使用时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拭擦镜身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不可随意用手指试擦镜头,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选择遮光器上的大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
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
3、观察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调焦时,旋转粗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先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mm以上,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
4、整理和收镜
实验完毕,要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解答】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概括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收镜。在对光后,将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故选:A。
【点评】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7.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是“F”,那么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 )
A.FB.C.D.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解答】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F”,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所
“”,则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8.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 )
A.苍梧绿园里所有的树B.盐河里所有的鱼
C.大亚湾的土壤和空气D.月牙岛生态公园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解答】解:A、苍梧绿园里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盐河里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一大亚湾的土壤和空气,属于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月牙岛生态公园既包括了月牙岛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9.下列是小明同学对本学期探究实验的笔记整理。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实验中,将肉汤加热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肉汤中原有的细菌
B.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要先调节好水温再放入金鱼
C.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要选择生长状况不同的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D.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田、水池等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是确定影响结果的因素就是实验的研究对象,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解:A、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正确;
B、“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水温,除了改变水温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因此要先调节好水温再放入金鱼,正确,
C、”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水分,除了改变水分的多少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应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才能证明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错误;
D、“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变量是水分是植被,除了改变不同的植被,其他条件保持相测同,而如果周围有水田、水池会影响空气湿度,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测量地点周围不能有水田、水池等,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
10.“低碳生活”已成为时髦的话题,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对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有重大意义,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 )
A.吸收二氧化碳B.吸收水和无机盐
C.生产有机物D.释放二氧化碳
【分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1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现在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核D.细胞质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其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解答】解: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变为有机物,由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藏能量D.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这一过程完成了物质和能量的两个转化,①物质转化: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②能量转化: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由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①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同时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
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故选:D。
【点评】光合作用的公式比较直观的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以结合公式能比较容易的完成这题.
13.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金丝猴家族,其中川金丝猴是繁衍最旺盛的一族,可以说是金丝猴家族中的“颜值担当”。下列与金丝猴在生态系统成分中扮演的角色相同的是( )
A.木耳B.骆驼C.银杏D.雪莲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对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促进物质循环。金丝猴和骆驼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银杏和雪莲都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木耳是真菌,属于分解者。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14.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生物圈只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水和空气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B错误。
C、生物圈的资源丰富,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错误。
D、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各种基本条件,如阳光、水、空气、土壤等。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15.龙尾河是连云港市城区重要的排涝和景观河道,在2016年被定为轻度黑臭水体。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经过多年的整治,龙尾河的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龙尾河河水质量的是( )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C.加强工业废水治理
D.布设生态浮岛,降低污染物指标
【分析】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解答】解: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因此不利于改善龙尾河河水质量,A符合题意;
BCD、“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布设生态浮岛,降低污染物指标”都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水域环境的保护,因此都利于改善龙尾河河水质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做一个节水爱水的好公民。
二、综合题(本题共15分,每空1分,请在横线上填文字,[]内填序号。)
16.(4分)显微镜让我们走进了微观世界。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图2与显微镜的操作有关。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显微镜结构中,转动[ ⑥ ] 细准焦螺旋 能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在对光操作步骤中,要转动转换器,使 低 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作 视野 。
(3)观察时,发现图2中的物像较暗,可以选用大光圈和 凹面镜 。
【分析】如图1可知:①转换器、②物镜、③遮光器、④目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⑦反光镜。
【解答】解:(1)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⑥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作视野。
(3)我们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上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观察时,发现图2中的物像较暗,可以增加光线强度和光线的进入量,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故答案为:
(1)⑥细准焦螺旋。
(2)低;视野。
(3)凹面镜。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分析解答。
17.(4分)叶绿素使植物呈现绿色。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知道光对黄豆芽变绿有没有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将一些新鲜的黄豆芽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烧杯里,保证一定的水分和温度。将一个烧杯放在光下,标号为甲组;另一个烧杯用不透明的材料罩起来,标号为乙组。每天观察、记录两个烧杯里的黄豆芽子叶颜色的变化。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认为:光对黄豆芽变绿有影响。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作出假设 。
(2)实验中的甲组和乙组形成一组 对照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光 。
(3)几天以后,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甲组的黄豆芽变绿了,乙组的黄豆芽没有变绿。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光能促进黄豆芽变绿 。
【分析】1.黄豆芽变绿的原因:光合作用。黄豆芽在发芽的过程中不需要见光,所以市面上的黄豆芽是黄色,而变绿则是因为见光发生了光合作用,黄豆芽产生叶绿素而变成绿色。
2.对照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原则。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作出假设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同学们认为光对黄豆芽变绿有影响,这是同学们的设想,所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假设。
(2)对照实验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组放在光下,乙组被不透明材料罩着(无光),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甲组和乙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唯一的实验变量是光。
(3)假设是依据问题作出的,假设的作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在回答实验结论时,要根据实验假设答出具体的影响,例如实验假设是“某某对……有影响”,则实验结论应是“某某能促进(抑制)……”或“某某对……有促进(抑制)作用”等。本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甲组的黄豆芽变绿了,乙组的黄豆芽没有变绿,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能促进黄豆芽变绿。
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
(2)对照;光;
(3)光能促进黄豆芽变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掌握对照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4分)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各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能正确表示步骤C装置编号的是 ② 。(填序号)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BA GCD FE。(填字母)
(3)图E实验结果显示,叶片 未遮光 (选填“遮光”或“未遮光”)部分变成了蓝紫色。
(4)在步骤F中,滴加碘酒的目的是检验是否有 淀粉 产生。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由图可知:B暗处理→A部分遮光后光照→G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C酒精脱色→D清水漂洗→F滴加碘液检验→E观察叶色。
(2)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解:(1)C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②正确。
(2)图中B暗处理→A选叶遮光、光照→G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C酒精脱色→D清水漂洗→F滴加碘液→E观察颜色。所以本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BAGCDFE。
(3)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
(4)F滴加碘液检验: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故答案为:(1)②
(2)GCD
(3)未遮光
(4)淀粉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和目的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9.(3分)同学们都听过《小猫种鱼》的故事吧!故事里的小猫效仿农民伯伯把玉米、花生种在土里继而丰收,就把鱼种在土里希望能长出好多好多鱼。可是到了丰收的时节,鱼儿死了,连骨头都腐烂了。运用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和花生是最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它们都属于 生产者 。
(2)鱼儿埋在土里会发生腐烂,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 细菌和真菌 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你认为农田生态系统应属于 人工生态系统 。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1)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玉米和花生是最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它们都属于生产者。
(2)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草再利用。因此,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人工的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所建立的生态系统,即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单一且不完善。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2)细菌和真菌。
(3)人工生态系统。
【点评】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类型是解本题的关键。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共4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