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案
展开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课题 |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 |
总教学 目标 | 1.能选择暑假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总教学 重难点 | 1.能选择暑假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
|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教学课时 | 总(1)课时 |
|
教学过程
课时 | 第( 1 )课时 | |||||||||||||||||||||||||||||
本课时教学目标 | 1.能选择暑假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
本课时教学重难点 | 1.能选择暑假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
| ||||||||||||||||||||||||||||
本课时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
本课时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
本课时 教学准备 | 课件 |
| ||||||||||||||||||||||||||||
本课时教学过程 | 一、趣味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课件)课件展示学生的暑假生活图。 教师过渡:同学们,暑假已经过去了,但是那份快乐和自由却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一起再来分享一下暑假生活吧! (出示课件)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分享“新鲜事”,尝试交际练习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与同桌一组,互相分享自己准备的暑假中的新鲜事。 2.引导学生反馈要分享的新鲜事,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梳理类别。 比如:(出示课件)去桂林旅游、影视欣赏、游泳馆学游泳、树林捉知了…… 3.(出示课件)请学生试着讲一个自己的新鲜事。 预设1:讲述别人没有经历过的新鲜事。 (1)教师相机展示两个学生讲的新鲜事。 示例1:我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能够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我觉得很有意义。 请其他学生评一评听后的感受。 预设:内容很新鲜,让人感兴趣。 (出示课件)示例2:我最喜欢去河边露营了,不但景色好,还能抓鱼,我总能玩得特别开心。 请其他学生评一评听后的感受。 预设: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很想了解,但听了以后还不是非常清楚。 (2)通过互相交流评议后,引导学生发现:听众一般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比较感兴趣。 (3)(出示课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一起观察课本中的第一幅图,看看讲了什么新鲜事。 ①引导学生朗读第一个泡泡中的内容。 ②(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说说小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的。教师指导可以通过讲述干农活时的动作、方法、想法等把事情说清楚的。 ③引导学生了解,为了帮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讲述的内容,还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出示课件)预设2:讲述有独特的感受的新鲜事。 (1)教师相机展示两个学生讲的新鲜事。 示例1:我学会了做饭,吃自己做的饭特别香,现在我最拿手的就是番茄炒蛋。 教师请其他学生评一评听后的感受。 预设:共同经验的事,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 (出示课件)示例2:整个暑假我都在城里姑姑家过的,我都不能出去玩,心情很郁闷。 教师请其他学生评一评听后的感受。 预设:有这样的体验的原因可以讲得更清楚些。 (2)通过互相交流评议后,引导学生发现:听众一般会对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事比较感兴趣。 (3)(出示课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一起观察课本中的第二幅图,引导学生朗读第二个泡泡中的内容,学习怎么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讲述清楚。 4.小结:讲述时,可以选择别人没有经历过的新鲜事,也可以选择讲述有自己独特感受的新鲜事,还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来讲。 三、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新鲜事” 1.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1)(出示课件)请学生们按照要求,在组内相互讲述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 要求:①尽量讲述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②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③能借助图片和实物讲述。 (2)(出示课件)根据“小组评价表”,评价各小组成员的讲述。 小组评价表
2.全班交流分享。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轮流上台讲述自己的新鲜事。 四、课外延伸,再次表达 (出示课件)请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述今天课堂上听到的印象深刻的新鲜事。 五、板书设计 ①尽量讲述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②能借助图片和实物讲述。 六、教学反思
|
|
习作:猜猜他是谁
课题 | 习作:猜猜他是谁 | |
总教学 目标 | 1.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总教学 重难点 | 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
|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教学课时 | 总(2)课时 |
|
教学过程
课时 | 第( 1 )课时 | |
本课时教学目标 | 11.知道怎么选择同学最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介绍,尝试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格式,写一段话时开头要空两格。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本课时教学重难点 | 知道怎么选择同学最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介绍,尝试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
|
本课时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本课时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本课时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本课时教学过程 | 一、游戏激趣,引入话题 1.玩“你说我猜”的游戏。 (出示课件)介绍游戏规则:两位学生上台,一人描述图片,一个根据描述猜测图片人物。 (出示课件)依次展示学生熟悉的三个人物:葫芦娃、猪八戒、孙悟空,请两位学生上台做游戏。 2.(出示课件)引入话题,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二、审题指导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第二段话,了解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是:写一位同学,让别人猜出他是谁。 三、习作指导 1.用范例打开思路。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看看课本上给了我们哪些描写的要点。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范例,了解范例中有四个要点。 (2)分析范例中的四个要点。 (出示课件)要点一 ①教师相机出示课本上第一个范例:他的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着…… 引导分析这个范例是从外貌角度来写的,适时提示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 ②(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开去:一个人的外貌,除了头发,我们还能写哪些方面? 预设:我们还能写五官、衣着、穿戴、胖瘦、高矮、肤色…… ③(出示课件)模仿头发,写一写其他外貌特征。 预设:他的眼睛又大又亮,眨呀眨的真可爱。 他的身体不胖也不瘦,站姿笔直像青松。 (出示课件)要点二 ①教师相机出示课本上第二个范例:他特别爱笑,一个小笑话就能让他笑个不停…… 引导分析这个范例是从性格角度来写的,适时提示性格指人自身态度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②(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开去:一个人的性格,除了爱笑,我们还能写哪些方面? 预设:我们还能写活泼、沉稳、幽默、严肃、随和、易怒…… ③(出示课件)模仿爱笑,写一写其他性格特征。 预设:他特别幽默,一句话就能让我们笑个不停。 他特别沉稳,无论遇到什么都不慌不忙。 (出示课件)要点三 ①教师相机出示课本上第三个范例:他关心班里的每个人,不管是谁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忙。有一次…… 引导分析这个范例是从品格角度来写的,适时提示品格是指人物的思想道德和修养,主要指为他人社会着想。 ②(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开去:一个人的品格,除了关心他人,我们还能写哪些方面? 预设:我们还能写厚道、善良、博爱、宽容、坚强、守信…… ③(出示课件)请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一写其他品格特征。 预设:他特别讲信用。有一次他不小心弄坏了班里的一盆花,说:我一定赔偿。第二天他就从家里端来了一盆比原先还漂亮的花。 (出示课件)要点四 ①教师相机出示课本上第四个范例:他酷爱踢足球,也喜欢跑步, 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 引导分析这个范例是从爱好角度来写的,适时提示爱好是指人们最感兴趣最擅长的事情。 ②(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开去:爱好,除了踢球跑步,我们还能写哪些方面? 预设:我们还能写读书、音乐、下棋、科学、军事、手工…… ③(出示课件)模仿踢球跑步,写一写其他兴趣爱好。 预设:他酷爱科学实验,在家里有专门的实验台,在书包里也有多种多样的实验器具和多种科学书籍。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课本第三段话,了解习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选择一两点写下来,不必写全面。 (4)小结:一般可以抓住一个人的外貌、性格、品格、爱好等特点,选择其中一两点特别的地方来介绍,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2.学习把话说得更具体、更丰富。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来探讨如何把话说得更具体、更丰富。 (2)(出示课件)看看本单元课文《不懂就要问》是怎么描写人物的。 聚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段文字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写出了先生的严肃以及孙中山的聪明好学与好问的优秀品质。 引导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人物动作、心理和语言来让人物更具体、更丰富。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将自己写的话进行优化提升。 (出示课件)预设1:他的眼睛又大又亮,眨呀眨的真可爱…… 打开学生的思路,提问:他的眼睛像什么?可爱的之处是什么? 优化后:他的眼睛又大又亮,像是一汪清水。眼睛眨呀眨的,一会儿露出黑黑的眼珠,一会儿又变成一条缝,真是可爱极了。 (出示课件)预设2:他特别幽默,一句话就能让我们笑个不停。 打开学生的思路,提问:他有没有相关绰号?当时的笑声是怎样的? 优化后:他特别幽默,是我们班里的幽默大王。他总能把故事讲得有趣搞笑。奇怪的是,我们笑得前仰后合,他没有一点笑的意思。 (出示课件)预设3:他特别讲信用。有一次他不小心弄坏了班里的一盆花,说:我一定赔偿。第二天他就从家里端来了一盆比原先还漂亮的花。 打开学生的思路,提问:花盆打坏时有什么声音?他的表情如何?又是怎么说的? 优化后:他特别讲信用。那次他无意中打碎了我们班里的一盆花。巨大声音把所有同学都吓坏了,他一边收拾碎片,一边说:我一定会赔的。第二天,我们把这事都忘了,他却满头大汗从家里抱来了一盆花。我们都觉得这盆花比原来的还要漂亮。 (出示课件)预设4:他酷爱科学实验,在家里有专门的实验台,在书包里也有多种多样的实验器具和多种科学书籍。 打开学生的思路,提问:他酷爱哪些科学实验?他的书包里有哪些器具?他会给你讲哪些科学知识? 优化后:他酷爱科学实验,在家里他有专门的实验台,上面摆满了各种使用器具。有大大小小的试管烧杯,也有各种电子元器件。他的书包里也会装着灯泡、齿轮等器具。他喜欢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甚至生物实验。他也经常告诉我们他在实验中的乐趣和发现。 (4)(出示课件)教师提问: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出示课件)预设1:我会采用总分的方法,先总写某个特征,再通过具体的描写或者事件展开叙述。 预设2:在描写外貌时,为了让描写更生动,我会多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预设3:可写的内容很多,我会重点挑选一到两点进行细致具体的描述,做到重点突出。 四、写作提纲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选择一到两点来介绍一个同学,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出示课件)明确本次习作提纲要求。 描述一个人让同学猜测他是谁。 1.你要选择哪位同学来描述? 2.打算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位同学?他在这些方面有着怎样的特点? 3.是否用一句话一个词语来概括? 4.打算叙述什么具体事例? (出示课件)展示三个提纲范例。
五、学生习作,同桌互评 1.(出示课件)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习作。 提示: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 2.(出示课件)同桌互评: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
|
教学过程
课时 | 第( 2 )课时 | |
本课时教学目标 | 交流评议,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本课时教学重难点 | 交流评议,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
|
本课时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本课时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本课时 教学准备 | 课件、学生在第一课时的习作。 |
|
本课时教学过程 | 一、例文评析,借鉴优点 1.(出示课件)集体欣赏例文。 猜猜他是谁 他有一张可爱的小嘴巴。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噘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里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有时却让人大笑不已。 他十分好动。每次下课,他猴儿似的跑来跑去。看着他那气喘吁吁的样子,我甚至怀疑他是不是有多动症,怎么每次下课都往外跑?他还是我们班的体育健将呢,他英姿飒爽,为赛场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虽然他的成绩不好,但是他的动手能力令大家佩服!一次班会课,老师给我们设计了一个动手游戏,将一张纸围着圆圈撕,并且保证最后中间不能断节。看似简单的动作可真把大家给难倒了,同学们是叹声一片。这时,传来了一声低小的声音:“老师,我完成了。”大家把惊异的目光投向他,居然是他——他完成了大家都没完成的任务。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他可就在我们身边,猜猜他是谁? 引导学生关注例文中的重点语句,适时出示旁批,带领学生欣赏例文的写法。 教师相机展示另外两篇例文。 2.(出示课件)借鉴例文的优点。 引导学生借鉴例文的三个优点:1.选准人物;2.外貌长相;3.写出特点。 二、同桌互评,总结技巧 1.(出示课件)请学生和同桌交换作文,根据“评分标准”相互批改。 提示:要使用作文评改符号,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2.(出示课件)明确评价标准,同桌之间互评。 3.评改范例。 (1)(出示课件)分析范例的问题。 预设:“多动”是他的一大性格。看!刚才还在的,呼的一声,不知又跑到那去了,让你永远找不到他,有时真气人。但他乐于助人,有人有难题向他求助,他总是耐心地辅导,又让我们很感动。 问题分析:这一段写出了人物的“多动”与“乐于助人”,也能通过事例来表现,但是感觉不够生动,也有些割裂,如果能有个比喻生动写出他的性格,又能串起来两种性格会更好。 (2)(出示课件)修改后的段落和原段落对比一下。 修改后段落:若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和孙悟空有几点相似之处,除了孙悟空那密密麻麻的毛和他那猴样,其他的他全具备了。“多动”是他的一大性格。看!刚才还在的,呼的一声,不知又跑到那去了,有时我甚至怀疑他有飞天能力,真是神速呀!但他也与孙悟空的性格一样——乐于助人,有人有难题向他求助,他总是耐心地辅导。你说他是不是我们班的“孙悟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修改的原因:①用孙悟空做比喻,更加形象;②用自己的感受表现其好动;③巧妙过渡,用孙悟空串起两种性格。 4.回顾习作内容,总结写人物的技法。(出示课件) 技巧总结 描写外貌是要简洁突出重点。 写人物性格时,先总说性格,再写事例。 人物的两个方面最好一正一反,这样有趣。 描写人物要写出语言、动作、神态等。 5.学生开始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好后的作文誊写到作业本上,提醒书写要端正、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
|
语文园地一
课题 | 语文园地一 | |
总教学 目标 |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总教学 重难点 | 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3.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
|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教学课时 | 总(2)课时 |
|
教学过程
课时 | 第( 1 )课时 | |
本课时教学目标 |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本课时教学重难点 |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
|
本课时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本课时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本课时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本课时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授新课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汇报本单元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你说说理由:可能是这些词句不熟悉,可能是句式比较特别,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学生说一说在课外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或者句子,并说说原因,注意评价和鼓励 3.让学生课后准备一个笔记本,遇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然后积累下来,用在以后我们的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中。 (二) 学习“词句段运用”第2题 出示课件书上三个句子,学生尝试朗读并回忆学习课文时是如何把这些句子读好的,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比如一边读一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针对书上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中的“真的”“地下的”、第二句中的“一点儿”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问”分别是朗读时要强调的重音,重音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可以重读,第二局中的“一点儿”;可以轻读,第一句中的“真的”也可以慢读,如第三句中的“不懂就要问”,慢读,更能表达句子的语义。 总结方法,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内外阅读中相关词句的朗读。 三、小结 同学们,读好重音是十分重要的朗读技巧,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中的重音,以更好地表达情感。 四、板书设计 “真的”“地下的”“一点儿”“不懂就要问”重读 五、教学反思
|
|
教学过程
课时 | 第( 2 )课时 | |
本课时教学目标 | 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2.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3.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 教师备课思考 记录区域 |
| ||
本课时教学重难点 | 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2.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
|
本课时 教法
| 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 |
|
本课时 学法 | 1.自主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3.合作学习法 |
|
本课时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本课时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授新课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1题 1.多种形式读成语。 (1)出示课件教师示范读成语:披头散发。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成语:①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②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比如,男生——面红,女生——耳赤。 2.交流成语特点,并分类整理。 (1)出示课件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描写人物的成语。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先和同桌交流这两组成语的特点,然后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比如: ①这8个成语都含有人体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 ②第一行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行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对这八个成语分类整理。 有的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 面红耳赤 口干舌燥 有的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4)出示课件设置“选词填空”,检测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 3.出示课件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阅读时积累的类似成语,如:眉飞色舞、挤眉弄眼、欢天喜地、心乱如麻、兴高采烈、虎头虎脑。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举行“中国诗词大会”。 出示课件活动一:接出诗句的后两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活动二:根据画作线索猜出一联诗。 2.出示课件了解诗人:袁枚。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代表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3.学习《所见》。 (1)出示课件请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重点关注“牧、振、樾”的读音。 所 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推测“振林樾”“欲”“鸣”“立”等字词的意思。 (3)出示课件想象画面,了解古诗大意。 ①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②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如“牧童骑黄牛”“牧童唱歌”“牧童听到蝉鸣”“牧童想要捕蝉”等。 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4)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牧童的悠闲自在、机智聪明、活泼可爱,借助插图,想象画面来背诵古诗。 (5)出示课件再次朗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3题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预设:篮球、剪纸、围棋……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兴趣小组名字的特点。 点拨:“航模队”体现了活动内容,“鲲鹏”显得比较有个性。 出示课件预设:一方面要包括该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有个性。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给我们的兴趣小组起个响亮的名字。 文学社 话剧社 足球队 武术队 羽毛球队 舞蹈队 合唱团 书法社 绘画社 艺术体操社团 …… (1)学生尝试取名。 (2)组织全班交流。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有的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 面红耳赤 口干舌燥 有的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所 见 [清]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五、教学反思
|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再现画面,口语交际指导,快乐分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