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19讲动量守恒定律练习(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7570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19讲动量守恒定律练习(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7570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19讲动量守恒定律练习(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75703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19讲动量守恒定律练习(含解析)
展开1.(2019·烟台二中高三月考)(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在连续的敲打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左右往复运动
B.车持续向右运动
C.大锤、人和车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当大锤停止运动时,人和车也停止运动
ACD 解析 把人和车看成一个整体,用大锤连续敲打车的左端,根据动量守恒可知,系统的总动量为零,当把锤头打下去时,大锤向右运动,小车就向左运动,抬起锤头时大锤向左运动,小车向右运动,所以在水平面上左、右往返运动,车不会持续地向右驶去,当大锤停止运动时,人和车也停止运动,选项A、C、D正确.
2.(2019·河南林州一中分校高三调研)(多选)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3∶2,原来静止在平板小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的弹簧,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A、B两物体被反向弹开,则A、B两物体滑行过程中( )
A.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2∶3,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若A、B所受的动摩擦力大小相等,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若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B、C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BC 解析 因为A、B的质量不等,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所受摩擦力大小不等,A、B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不为零,所以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故选项A错误.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2∶3,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A∶MB=3∶2,所以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B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选项B正确.若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力相同,A、B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外力为零,所以A、B两物体的系统总动量守恒,故选项C正确.因地面光滑,则无论A、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相等,A、B、C组成的系统合外力均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故选项D错误.
3.(2019·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联考)(多选)质量相等的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 kg·m/s,B球的动量是5 kg·m/s,当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
A.pA=-2 kg·m/s,pB=14 kg·m/s
B.pA=-4 kg·m/s,pB=16 kg·m/s
C.pA=6 kg·m/s,pB=6 kg·m/s
D.pA=5 kg·m/s,pB=7 kg·m/s
CD 解析 碰撞前系统总动量p=pA+pB=12 kg·m/s,由题意,设mA=mB=m,碰前总动能为Ek=eq \f(p\\al(2,A),2m)+eq \f(p\\al(2,B),2m)=eq \f(72,2m)+eq \f(52,2m)=eq \f(37,m);若pA=-2 kg·m/s,pB=14 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撞后的总动能eq \f(22,2m)+eq \f(142,2m)=eq \f(100,m)>Ek,不可能,选项A错误;若pA=-4 kg·m/s,pB=16 kg·m/s,碰撞后的总动能eq \f(42,2m)+eq \f(162,2m)=eq \f(136,m)>Ek,不可能,选项B错误;若pA=6 kg·m/s,pB=6 kg·m/s,系统动量守恒,碰撞后的总动能2×eq \f(62,2m)=eq \f(36,m)
A.子弹动能的亏损大于系统动能的亏损
B.子弹动量的减少量等于木块动量的增加量
C.摩擦力对M做的功一定等于摩擦力对m做的功
D.位移s一定大于深度d
AB 解析 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中,子弹损失的动能转化为木块的动能和系统的内能,故子弹减少的动能大于木块增加的动能,故选项A正确;水平面光滑,则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弹动量减少量等于木块动量增加量,故选项B正确;子弹击中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一方面转化为木块的动能,另一方面转化为系统内能,根据动能定理可知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等于木块的动能的增加量,因此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一定小于摩擦力对子弹做的功,故选项C错误;设子弹与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f,子弹和木块达到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由动能定理得,对子弹-Ff(s+d)=eq \f(1,2)mv2-eq \f(1,2)mveq \\al(2,0),对木块Ffs=eq \f(1,2)Mv2,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联立方程解得eq \f(s,d)=eq \f(m,M+m),因为eq \f(m,m+M)<1,所以s
C.t=eq \f(3mv,F)时,Q 的动量为eq \f(3,2)mv
D.t=eq \f(3mv,F)时,Q 的动量为eq \f(5,2)mv
AD 解析 设P、Q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均为Ff,系统匀速运动时,有 F=2Ff,得Ff=eq \f(F,2);轻绳断开后,对P,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ft=0-mv,联立得t=eq \f(2mv,F),即t=eq \f(2mv,F)时P停止运动.在P停止运动前,即在t=0至t=eq \f(2mv,F)时间内,P、Q系统的合外力为零,总动量守恒,故选项A正确.t=eq \f(2mv,F)至t=eq \f(3mv,F)时间内,P停止运动,Q匀加速运动,系统的合外力不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不守恒,故选项B错误.t=eq \f(3mv,F)时,取向右为正方向,对Q,由动量定理得 (F-Ff)t=pQ-mv,解得Q的动量 pQ=eq \f(5,2)mv,故选项D正确,C错误.
6.(2019·哈尔滨六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为m(m<M)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水平方向动量始终守恒
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C.全过程中小球和槽、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且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但小球不能回到槽高h处
D 解析 当小球与弹簧接触后,小球与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故选项A错误;下滑过程中,两物体都有水平方向的位移,而相互作用力是垂直于球面的,故作用力方向和位移方向不垂直,故相互作用力均要做功,故选项B错误;全过程小球和槽、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与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小球与弹簧接触过程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故选项C错误;小球在槽上下滑过程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力,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球与槽分离时两者动量大小相等,由于m<M,根据动量守恒可知,小球的速度大小大于槽的速度大小,小球被弹簧反弹后的速度大小等于球与槽分离时的速度大小,小球被反弹后向左运动,由于球的速度大于槽的速度,球将追上槽并要向槽上滑,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与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由于球与槽组成的系统总动量水平向左,球滑上槽的最高点时小球与槽速度相等水平向左系统总动能不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h,小球不能回到槽高h处,故选项D正确.
7.(2019·滁州定远育才学校高三检测)如图所示,半径为R、质量为m的半圆轨道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距A点正上方h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自由落体后由A点经过半圆轨道后从B点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eq \f(3,4)h,则( )
A.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eq \f(1,2)R
C.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
D.小球第二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eq \f(1,2)h<H<eq \f(3,4)h
D 解析 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但系统整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系统动量不守恒,故选项A错误;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0,meq \f(2R-x,t)-meq \f(x,t)=0,解得小车的位移 x=R,故选项B错误;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小球由A点离开小车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为零,小球与小车水平方向速度为零,小球离开小车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故选项C错误;小球第一次车中运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eq \b\lc\(\rc\)(\a\vs4\al\c1(h-\f(3,4)h))-Wf=0,Wf为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解得Wf=eq \f(1,4)mgh,即小球第一次在车中滚动损失的机械能为eq \f(1,4)mgh,由于小球第二次在车中滚动时,对应位置处速度变小,因此小车给小球的弹力变小,摩擦力变小,摩擦力做功小于eq \f(1,4)mgh,机械能损失小于eq \f(1,4)mgh,因此小球再次离开小车时,能上升的高度大于eq \f(3,4)h-eq \f(1,4)h=eq \f(1,2)h,而小于eq \f(3,4)h,故选项D正确.
8.(2019·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滚动复习)(多选)如图所示,小球A质量为m,系在细线的一端,线的另一端固定在O点,O点到光滑水平面的距离为h.物块B和C的质量分别是5m和3m,B与C用轻弹簧拴接,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且B物块位于O点正下方.现拉动小球使细线水平伸直,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最低点时与物块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eq \f(h,16).小球与物块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碰撞后小球A反弹的速度大小为eq \f(\r(2gh),4)
B.碰撞过程B物块受到的冲量大小为meq \r(2gh)
C.碰后轻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q \f(15,128)mgh
D.物块C的最大速度大小为eq \f(5,16)eq \r(2gh)
ACD 解析 设小球运动到最低点与物块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1,取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eq \f(1,2)mveq \\al(2,1),解得v1=eq \r(2gh),设碰撞后小球反弹的速度大小为v′1,同理有eq \f(mgh,16)=eq \f(1,2)mv′eq \\al(2,1),解得v′1=eq \f(\r(2gh),4),选项A正确.设碰撞后物块B的速度大小为v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1=-mv′1+5mv2,解得v2=eq \f(\r(2gh),4),由动量定理可得,碰撞过程物块B受到的冲量为I=5mv2=eq \f(5,4)m·eq \r(2gh),选项B错误.碰撞后当物块B与物块C速度相等时轻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据动量守恒定律有5mv2=8mv3,据机械能守恒定律Epm=eq \f(1,2)×5mveq \\al(2,2)-eq \f(1,2)×8mveq \\al(2,3),解得Epm=eq \f(15,128)mgh,选项C正确.对物块B与物块C在弹簧回到原长时,物块C有最大速度,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解得vC=eq \f(5\r(2gh),16),选项D正确.
9.(2019·攀枝花高三期末调研)(多选)A、B两球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xt图象.图中a、b分别为A、B两球碰前的xt图象,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xt图象.已知A球质量m=2 kg,取A球碰前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B球的质量为3 kg
B.碰撞过程中A对B冲量为4 N·s
C.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6 kg·m/s
D.碰撞过程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5 J
AC 解析 以A球碰前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碰前A球速度vA=eq \f(4-0,2-0) m/s=2 m/s,碰前B球速度vB=eq \f(4-10,2-0) m/s=-3 m/s,碰后两球的共同速度v=eq \f(2-4,4-2) m/s=-1 m/s,根据动量守恒可得mvA+mBvB=(m+mB)v,代入数据解得mB=3 kg,选项A正确.根据动量定理可得,碰撞过程中A对B冲量等于B球动量的变化IAB=ΔpB=mBv-mBvB=[3×(-1)-3×(-3)]kg·m/s=6 kg·m/s,选项B错误.ΔpB=6 kg·m/s,根据动量守恒,ΔpA=-6 kg·m/s,选项C正确.碰撞过程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Ek损=eq \f(1,2)mveq \\al(2,A)+eq \f(1,2)mBveq \\al(2,B)-eq \f(1,2)(m+mB)v2=15 J,选项D错误.
10.(2019·黑龙江绥化二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着一辆平板车A.车上有两个滑块B和C,A、B、C三者的质量分别是3m、2m、m.B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而C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开始时B、C分别从车的左、右两端同时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0相向滑行.已知滑块B、C最后都没有脱离平板车,则车的最终速度v车是( )
A.eq \f(1,2)v0 B.eq \f(1,6)v0 C.eq \f(1,3)v0 D.0
B 解析 滑块B、C最后都没有脱离平板车,说明最终三者速度相等,把A、B、C看成一个系统,系统不受外力,系统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2mv0-mv0=(3m+2m+m)v,解得v=eq \f(1,6)v0,车的最终速度方向向右,故选项B正确.
11.(2019·咸阳二模)(多选)如图所示,弧形轨道固定于足够长的水平轨道上,弧形轨道与水平轨道平滑连接,水平轨道上静置两小球B和C,小球A从弧形轨道上离地面高h处由静止释放,小球A沿轨道下滑后与小球B发生弹性正碰,碰后小球A被弹回,B球与C球碰撞后黏在一起,A球弹回后再从弧形轨道上滚下,已知所有接触面均光滑,A、C两球的质量相等,B球的质量为A球质量的2倍,如果让小球A从h=0.2 m处静止释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 ( )
A.A球从h处由静止释放则最后不会与B球再相碰
B.A球从h处由静止释放则最后会与B球再相碰
C.A球从h=0.2 m处由静止释放则C球的最后速度为eq \f(7,9) m/s
D.A球从h=0.2 m处由静止释放则C球的最后速度为eq \f(8,9) m/s
AD 解析 设A球的质量为m,A球从弧形轨道滑到水平轨道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eq \f(1,2)mv20=mgh,解得v0=eq \r(2gh),A与B发生弹性正碰,则碰撞过程中,A、B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以A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0=mv1+2mv2,eq \f(1,2)mv20=eq \f(1,2)mv21+eq \f(1,2)×2mv22,解得v1=-eq \f(1,3)v0,v2=eq \f(2,3)v0,B与C碰撞过程中,B、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B的速度方向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2mv2=(2m+m)v,解得v=eq \f(4,9)v0>|v1|,所以最后A球不会与B球再相碰,故选项A正确,B错误;当h=0.2 m时,根据v0=eq \r(2gh)、v=eq \f(4,9)v0,可得,C球最后的速度v=eq \f(4,9)eq \r(2gh)=eq \f(4,9)×eq \r(2×10×0.2) m/s=eq \f(8,9) m/s,故选项C错误,D正确.
12.(2019·河南滑县高三联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物块A、B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0.5 kg,两物块间距离为x0=1.0 m,它们之间连有一根松弛的轻绳.某时刻物块B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力F=10.0 N.经时间t1=0.5 s后撤掉水平拉力F,再经时间t2=0.1 s两物块间的轻绳突然绷紧.设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轻绳绷紧的瞬间绳子上的张力远大于物块受到的摩擦力.g取10 m/s2,求:
(1)两物块间的轻绳的长度;
(2)轻绳绷紧的瞬间,轻绳对物块A的冲量大小.
解析 (1)在拉力作用的t1=0.5 s时间内,由动量定理得Ft1-μmgt1=mv1,解得v1=9.0 m/s,由动能定理得(F-μmg)x1=eq \f(1,2)mveq \\al(2,1),解得x1=2.25 m.撤掉拉力后的t2=0.1 s时间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μg=-2 m/s2,v2=v1-at2=8.8 m/s,x2=eq \f(v1+v2,2)·t2=0.89 m,两物块间轻绳的长度x=x0+x1+x2=4.14 m.
(2)轻绳绷紧的瞬间绳子上的张力远大于物块的摩擦力,两物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v2=2mv3,解得v3=4.4 m/s.由动量定理得,轻绳绷紧的瞬间,轻绳对物块A的冲量大小I=Δp=mv3-0,解得I=2.2 N·s.
答案 (1)4.14 m (2)2.2 N·s
13.(2019·江西上饶高三联考)一质量为M的沙袋用长度为L的轻绳悬挂,沙袋距离水平地面高度为h,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水平速度射向沙袋,穿出沙袋后落在水平地面上(沙袋的质量不变,子弹与沙袋作用的时间极短).测量出子弹落地点到悬挂点的水平距离为x,在子弹穿出沙袋后沙袋的最大摆角为θ,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子弹射出沙袋瞬间的速度v1的大小;
(2)子弹射入沙袋前的速度v的大小.
解析 (1)子弹射出沙袋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x=v1t,在竖直方向h=eq \f(1,2)gt2,解得v1=xeq \r(\f(g,2h)).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q \f(1,2)Mveq \\al(2,2)=MgL(1-cs θ),
解得v2=eq \r(2gL1-cs θ).
对子弹穿过沙袋的过程,以向右为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1+Mv2,
解得v=xeq \r(\f(g,2h))+eq \f(M,m)eq \r(2gL1-cs θ).
答案 (1)xeq \r(\f(g,2h)) (2)xeq \r(\f(g,2h))+eq \f(M,m)eq \r(2gL1-cs θ)
14.(2019·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高三调研联考)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倾角θ=37°的传送带,两皮带轮AB轴心之间的距离L=3.2 m,沿顺时针方向以v0=2 m/s匀速运动.一质量m=2 kg的物块P从传送带顶端无初速度释放,物块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P离开传送带后在C点沿切线方向无能量损失地进入半径为eq \f(5,9) m的光滑圆弧形轨道CDF,并沿轨道运动至最低点F,与位于圆弧轨道最低点的物块Q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物块Q的质量M=1 kg,物块P和Q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s 37°=0.8.求:
(1)物块P从传送带离开时的动量;
(2)传送带对物块P做功为多少;
(3)物块P与物块Q碰撞后瞬间,物块P对圆弧轨道压力大小的取值范围.
解析 (1)物块在未到达与传送带共速之前,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s θ=ma1,解得a1=10 m/s2,所需时间t1=eq \f(v0,a)=0.2 s,沿斜面向下运动的位移x1=eq \f(v0,2)t1=0.2 m.
当物块P的速度与传送带共速后,由于mgsin θ>μmgcs θ,所以物块P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s θ=ma2,解得a2=2 m/s2,物块P以加速度a2运动的距离为x2=L-x1=3 m.设物块P运动到传送带底端的速度为v1,由运动学公式得veq \\al(2,1)=veq \\al(2,0)+2a2x2,解得v1=4 m/s,则动量为p=mv1=8 kg·m/s,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右下.
(2)物块从顶端到底端,根据动能定理W+mgLsin 37°=eq \f(1,2)mveq \\al(2,1),可知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W=-22.4 J.
(3)设物块P运动到F点的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eq \f(1,2)mveq \\al(2,2)-eq \f(1,2)mveq \\al(2,1)=mgr(1+cs 37°),解得v2=6 m/s.若物块P与物块Q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并设物块P碰撞后的速度为v3,物块Q碰撞后的速度为v4,则两物块的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碰撞前后动能之和不变,mv2=mv3+Mv4,根据能量守恒eq \f(1,2)mveq \\al(2,2)=eq \f(1,2)mveq \\al(2,3)+eq \f(1,2)Mveq \\al(2,4),解得v3=2 m/s,若物块P与物块Q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则mv2=(m+M)v3,解得v3=4 m/s,所以物块P的速度范围为2 m/s≤v3≤4 m/s.在F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eq \f(v\\al(2,3),r),解得34.4 N≤FN≤77.6 N,物块P碰撞后瞬间对圆弧轨道的压力为F′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34.4 N≤F′N≤77.6 N.
答案 (1)8 kg·m/s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右下
(2)-22.4 J (3)34.4 N≤F′N≤77.6 N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2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2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含解析),文件包含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原卷版doc、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同步精品讲义153串联和并联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7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2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第7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2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爆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18讲动量定理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18讲动量定理练习(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