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铝钾可作净水剂 B. 热纯碱溶液可洗涤油污
C. 碳酸钡可作胃镜透视的钡餐 D. 船底四周镶嵌锌块可保护船体
2. 下列溶液因水解呈酸性的是( )
A. (NH4)2SO4 B. KNO3 C. NaHSO4 D. NaHCO3
3. 如图是基元反应Br+H2→HBr+H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该反应ΔH=E1−E2
C. 加入催化剂可使E减小 D. 加入催化剂可使ΔH减小
4. 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
A. NH3⋅H2O B. NH4HSO4 C. (NH4)2SO4 D. (NH4)2CO3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与指定溶液大量共存的是( )
A. Al2(SO4)3溶液:Na+、K+、HCO3−、SO42−
B. pH=11的溶液:Na+、K+、Cl−、CO32−
C. 能使甲基橙变为红色的溶液:Fe2+、Ca2+、NO3−、Cl−
D. 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Mg2+、Cu2+、SO42−、CH3COO−
6. 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H+移向铜电极
B. 乙中正极反应式为:Ag2O+2e−+2H+=2Ag+H2O
C. 丙中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 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
7. 我国科学家在碳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CO2高稳定性加氢合成CH3OH,其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控反应条件不能改变反应限度
B. 投入1molCO2和3molH2能得到1molCH3OH
C. 当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该反应已停止
D. 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则ΔH<0
8. 将0.1mol⋅L−1的醋酸溶液温度升高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H增大
B. 水的离子积常数Kw增大
C. 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
D. 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0.1mol⋅L−1
9. 亚砷酸(H3AsO3)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KOH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各种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3AsO3的Ka1≈10−9
B. 由图像信息可知H3AsO3为三元弱酸
C. 当pH调至8∼11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AsO3+2OH−=HAsO32−+2H2O
D. pH=12时,溶液中c(H2AsO3−)+2c(HAsO32−)+3c(AsO33−)+c(OH−)=c(H+)+c(K+)
10. 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烷燃料电池,并用于电解饱和NaCl溶液,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与ZrO2的固体,可在高温下传导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C为阴极
B. 电极D区溶液的pH降低
C. 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CH4−8e−+4O2−=CO2+2H2O
D. 当线路上通过0.2mol电子时,有2.24LO2参与反应
11. 我国在电催化固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解决当前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工作时电子流入a极
B. 该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
C. 阳极的反应式为:N2−10e−+6H2O=2NO3+12H+
D. 阴阳两极消耗N2物质的量之比为3:5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不对应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常温下,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
pH(CH3COONa)
C
常温下,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相同大小的Zn片反应
醋酸溶液中放出H2的速率较慢
醋酸是弱电解质
D
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 A B. B C. C D. D
13.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CO2(g)+6H2(g)⇌C2H5OH(g)+3H2O(g)。起始时按不同氢碳比[n(H2)n(CO2)]投料(起始时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焓变ΔH<0
B. 三种条件下起始的氢碳比:①>②>③
C. 其他条件不变,缩小容器的体积可提高CO2的转化率
D. T=400K,曲线③起始CO2浓度为2mol⋅L−1,5min达到平衡,则0∼5min,v(H2O)=0.2mol⋅L−1⋅min−1
14. 常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
B. b点时c(NH4+)+c(NH3⋅H2O) C. c点时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
D. d点时消耗的盐酸体积:V(HCl)=20.00mL
15. 碳中和是国际共同关注的大事,下列是有关含碳物质的研究。
(1)大气中CO2主要来自于煤、石油及其他含碳化合物的燃烧,已知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摩尔燃烧焓ΔH)数据如表:
物质
C(石墨,s)
H2(g)
C6H6(1)
摩尔燃烧焓ΔH(kJ⋅mol−1)
a
b
c
则25℃时,6C(石墨,s)+3H2(g)=C6H6(1)ΔH=______kJ⋅mol−1(用含a、b、c的式子表示)
(2)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工业上可通过CO和H2化合来制备甲醇气体(结构简式为CH3OH)。已知CO中的C与O之间为叁键连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
C≡O
H−H
C−H
C−O
H−O
键能kJ⋅mol−1
1072
436
413
358
463
则工业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如图1所示。电极b作 ______极,电极a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
(4)采用电化学法还原CO2是一种使CO2资源化的方法,如图2是利用此法制备ZnC2O4的示意图(电解质不参与反应),电解过程中ZnC2O4在阳离子交换膜 ______(填“左”或“右”)侧生成,电解的总反应式为 ______,标况下通入11.2LCO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______。
16. 研究含氮、硫物质之间的转化,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ΔH=−196.6kJ⋅mol−1
①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并提高SO2转化率的是 ______。
A.向容器中通入O2
B.向容器中通入SO2
C.使用催化剂
D.降低温度
②如图1表示SO2催化氧化生成SO3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a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若c时刻增大压强,把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c∼d处 ______。
(2)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0是人工固氮的主要手段,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合成氨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正=k正c(N2)⋅c3(H2),逆反应速率v逆=k逆c2(NH3)。k正、k逆为速率常数。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
①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变化的曲线为 ______(填L1或L2)。
②平衡时,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用k正、k逆表示)。
(3)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控制反应温度为Ti,发生的反应为:N2O4(g)⇌2NO2(g)ΔH>0。
①下列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据是 ______。
A.V正(N2O4)=2v逆(NO2)
B.气体的压强不变
C.ΔH不变
D.容器内颜色不变
②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体平衡总压强为P,N2O4的平衡转化率为80%,则反应N2O4(g)⇌2NO2(g)的平衡常数Kp=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7. 硫酸镁可用于造纸、瓷器、印染料等工业。某化学实验室以一种工业上的废渣(主要含有MgCO3、MgSiO3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SO4⋅7H2O。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酸溶时为了提高废渣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任写一点),酸溶时主要成分MgC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加入30%H2O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3)萃取分液后,检验水相中是否存在Fe3+的最佳试剂为 ______。
(4)室温下,调节pH除去MgSO4溶液中的Al3+,试剂X不可选用 ______。
A.MgO
B.Mg(OH)2
C.NH3⋅H2O
D.MgCO3
当调节pH=5时,通过计算说明Al3+是否沉淀完全 ______。(已知:①Ksp[Al(OH)3]=1.0×10−33②当Al3+浓度≤1.0×10−5mol⋅L−1认为沉淀完全)
(5)操作a为 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18.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毒性较强。
(1)已知:T℃时,Ka(HNO2)=1×10−5
①NaNO2溶液呈碱性原因是 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T℃时,0.1mol⋅L−1HNO2溶液的pH为 ______。
(2)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制备亚硝酸钠。
已知:2NO+Na2O2=2NaNO2;酸性条件下,NO和NO2均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装置B、F的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
③若没有C、E可能产生的副产物是 ______。
(3)为测定产品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4.00g制取的样品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实验所得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
1
2
3
4
消耗KMnO4溶液体积/mL
20.90
20.12
20.00
19.88
①滴定时应将KMnO4溶液加入 ______(填“a”或“b”)滴定管中。
②第一次实验数据出现异常,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填代号)。
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③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硫酸铝钾电离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杂质,可用作净水剂,故A正确;
B.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因为水解使其溶液呈碱性,碱能促进油脂水解;水解是吸热过程,加热有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比冷纯碱溶液强,应用了盐类水解原理,故B正确;
C.进行胃镜透视时,碳酸钡能与胃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钡是重金属盐,有毒,不能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为钡餐,故C错误;
D.锌和铁在海水中形成原电池,锌在原电池中做负极,铁做正极被保护,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解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促进水的电离,溶液显酸性。
【解答】
盐溶液因水解呈酸性,是盐溶液中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促进水的电离,溶液显酸性。
A.(NH4)2SO4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KNO3是强酸强碱盐,溶液为中性,故B错误;
C.NaHSO4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
D.NaHCO3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催化剂对活化能、焓变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ΔH=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E1−E2,故B正确;
C.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加入催化剂可使E减小,故C正确;
D.加入催化剂,ΔH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熟悉酸的强弱与盐的水解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水解程度是微弱的。
【解答】
同浓度的下列溶液,NH3⋅H2O弱碱电离,且电离的程度很弱;NH4HSO4完全电离,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NH4)2SO4的铵根离子正常水解;碳酸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但是水解程度是微弱的,则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D>B>A,
故选:C。
5.【答案】B
【解析】解:A.Al3+、HCO3−之间发生发双水解反应,在Al2(SO4)3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pH=11的溶液呈碱性,Na+、K+、Cl−、CO32−、OH−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能使甲基橙变为红色的溶液呈酸性,Fe2+、NO3−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Mg2+、Cu2+都与OH−,H+与CH3COO−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题干暗含信息、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常见离子不能共存的情况,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解答】
A. 甲中铜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正确;
B. Ag2O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Ag2O+2e−+H2O=2Ag+2OH−,故B错误;
C. 锌筒作负极,失电子生成锌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故C正确;
D. 铅蓄电池放电时,硫酸被消耗,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解:A.改变浓度、温度、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调控反应条件能改变反应限度,故A错误;
B.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则投入1molCO2和3molH2,生成CH3OH一定小于1mol,故B错误;
C.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则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达到平衡状态吗,反应没有停止,故C错误;
D.反应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则ΔS<0,且ΔH−TΔ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在一定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可知ΔH<0,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焓变与熵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进行的方向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增大,则pH减小,故A错误;
B.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Kw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促进醋酸的电离,则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故C正确;
D.由物料守恒式可知,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c(CH3COOH)+c(CH3COO−)=0.1mol⋅L−1,故D正确;
故选:A。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方法是解本题关键,C为解答易错点。
【解答】
A.c(H2AsO3−)=c(H3AsO3)时,溶液的pH≈9,H3AsO3的Ka1=c(H2AsO3−)c(H3AsO3)×c(H+)=c(H+)=10−9,故A正确;
B.根据图知,溶液中存在含有As的四种微粒,说明有三步电离,则该酸为三元酸,故B正确;
C.pH调至8∼11时,H3A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H2AsO3−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离子方程式为H3AsO3+OH−=H2AsO3−+H2O,故C错误;
D.pH=12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H2AsO3−)+2c(HAsO32−)+3c(AsO33−)+
c(OH−)=c(H+)+c(K+),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解:甲烷燃料电池并用于电解,通入甲烷的电极为原电池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D电极为阴极,C为阳极,
A.结合分析可知,电极C为阴极,故A正确;
B.D为阳极,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氯气部分与水反应,溶液酸性增强,故B正确;
C.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是甲烷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传导离子是氧离子,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方程式为:CH4−8e−+4O2−=CO2+2H2O,故C正确;
D.没有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无法进行换算,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1.【答案】D
【解析】解:A.由题干图可知,a极N2→NH3,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入阴极,故A正确;
B.阳极室的电极反应为N2+6H2O−10e−=2NO3−+12H+,产生的氢离子转移到阴极室,故对应的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故B正确;
C.由题干图可知,阳极室的电极反应为N2+6H2O−10e−=2NO3−+12H+,故C正确;
D.阳极N元素转化为+5价,阴极转化为−3价,故阴阳两极消耗N2物质的量之比为5:3,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题目难度中等,能依据图象和信息准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2.【答案】A
【解析】解:A.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AgNO3溶液,Ksp小的先沉淀,先生成黄色沉淀,可知Ksp(AgCl)>Ksp(AgI),故A错误;
B.pH试纸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pH越大,对应酸的酸性越弱,由pH(CH3COONa)
C.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开始时醋酸电离出氢离子浓度小,则醋酸溶液中放出H2的速率较慢,可知醋酸为弱电解质,故C正确;
D.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使碳酸根离子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红色变浅,可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难溶电解质、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D
【解析】解:A.由题干图可知,在氢碳比相同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逐渐降低,则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A正确;
B.增加氢气的量,即增大氢碳比[n(H2)n(CO2)],平衡正向移动,并且氢碳比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高,由图可知相同条件下,CO2的平衡转化率:①>②>③,则氢碳比:①>②>③,故B正确;
C.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缩小容器,相当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T=400K,曲线③起始CO2浓度为2mol⋅L−1,5min达到平衡,Δc(CO2)=2mol⋅L−1×50%=1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Δc(H2O)=32×1mol/L=1.5mol/L,v(H2O)=1.5mol5min=0.3mol/(L⋅min),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题目信息勒夏特列原理、反应速率的公式等知识解答,此题难度中等。
14.【答案】D
【解析】解:A.a点为氨水溶液,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则1.000mol/L氨水中c(OH−)<1.000mol/L,碱抑制水电离,则水电离出的c(H+)=KWc(OH−)>10−141.000mol/L=1.0×10−14 mol/L,故A错误;
B.b点溶液呈碱性,氨水与盐酸的浓度相等,则加入盐酸的体积小于20mL,结合物料守恒可知c(NH4+)+c(NH3⋅H2O)>c(Cl−),故B错误;
C.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过量,故C错误;
D.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最高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氨水与盐酸的浓度相等,则加入盐酸的体积为20.00mL,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理解滴定反应曲线,题目侧重考查图象分析判断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5.【答案】(1)6a+3b−c
(2)CO(g)+2H2(g)⇌CH3OH(g)△H=−116kJ⋅mol−1
(3)正 2H2O−4e−=4H++O2↑
(4)左 2CO2+Zn−通电ZnC2O4 0.5NA
【解析】解:(1)根据表格燃烧热数据可知,存在反应:
①C(石墨,s)+O2(g)=CO2(g)△H1=akJmol−1;
②H2(g)+12O2(g)=H2O(l)△H2=bkJmol−1;
③C6H6(l)+9O2(g)=6CO2(g)+3H2O(l)△H3=ck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6+②×3−③得反应:6C(石墨,s)+3H2(g)=C6H6(l),则△H=(akJmol−1)×6+(bkJmol−1)×3−ckmol−1=(6a+3b−c)kJmol−1,
故答案为:6a+3b−c;
(2)CO(g)+2H2(g)⇌CH3OH(g),焓变=反应物总键能之和-生成物总键能之和,即△H=1072KJ/mol+2×436KJ/mol−(3×413KJ/mol+358KJ/mol+463KJ/mol)=−116kJ⋅mol−1,热化学方程式CO(g)+2H2(g)⇌CH3OH(g)△H=−116kJ⋅mol−1,
故答案为:CO(g)+2H2(g)⇌CH3OH(g)△H=−116kJ⋅mol−1;
(3)右侧通入的CO2转变成HCOOH,C元素被还原,电极b为正极,a为负极,a电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故答案为:正;2H2O−4e−=4H++O2↑;
(4)根据题干图知,要想得到ZnC2O4,Zn电极上Zn失电子生成Zn2+进入电解质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Pb电极溶液中生成ZnC2O4,所以电解过程中ZnC2O4在阳离子交换膜左侧生成;Pb电极上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草酸根离子,电池反应式为2CO2+Zn−通电ZnC2O4;n(CO2)=11.2L22.4L/mol=0.5mol,根据“2CO2+Zn−通电ZnC2O4”知,消耗0.5mol二氧化碳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5mol×[+4−(−3)]=0.5mol,转移电子数为0.5NA,
故答案为:左;2CO2+Zn−通电ZnC2O4;0.5NA。
本题考查反应热计算、原电池原理,侧重考查阅读、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明确反应热计算方法、原电池中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16.【答案】(1)①AD ②升温;
(2)①L1② k正k逆
(3)①ABD② 649P
【解析】解:(1)①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向容器中通入少量SO2,虽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二氧化硫的浓度也增大,SO2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②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应为升高温度的结果,c时刻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增大压强使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因此图像为,
故答案为:升温;;
(2)①N2(g)+3H2(g)⇌2NH3(g)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值变小,故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变化的曲线为L1,
故答案为:L1;
②到达平衡时,v正=v逆,即k正c(N2)⋅c3(H2)=k逆c2(NH3),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c2(NH3)c(N2)c3(H2)=k正k逆,
故答案为:k正k逆;
(3)①A.由反应N2O4(g)⇌2NO2(g)可知V正(N2O4)=2v正(NO2),当V正(N2O4)=2v逆(NO2)时,v正(NO2)=v逆(N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到了平衡,故A正确;
B.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中压强为变量,当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ΔH与反应进行程度无关,ΔH不变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C错误;
D.容器内颜色不变代表NO2的浓度不变,说明达到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②设充入N2O4气体为1mol,N2O4的平衡转化率为80%,可知N2O4的平衡转化浓度为0.8mol,生成的NO2为1.6mol,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p(N2O41.6mol1.6mol+0.2mol)=0.2mol1.6mol+0.2mol×P=19P,p(NO2)=1.6mol1.6mol+0.2mol×P=89P,平衡常数Kp=p2(NO2)p(N2O4)=(89P)219P=649P,
故答案为:649P。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图象问题,涉及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注意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
17.【答案】(1)升高温度或搅拌或提高硫酸浓度 MgCO3+2H+=Mg2++H2O+CO2↑
(2)2Fe2++H2O2+2H+=2Fe3++2H2O
(3)KSCN溶液
(4)Cc(Al3+)=Ksp[Al(OH)3]c3(OH−)=10−33(10−9)3mol/L=1.0×10−6mol/L<1.0×10−5mol/L,所以沉淀完全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及混合物分离和提纯,为高考常见题型,明确流程中的方法和基本操作、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S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加入40%的硫酸酸溶,过量后滤液中含有硫酸镁、硫酸亚铁以及硫酸铝,加入H2O2氧化亚铁离子,然后加入有机萃取剂萃取Fe3+,分液后可除去溶液中的Fe3+,分液后水溶液中含有Mg2+、Al3+,然后除去Al3+,再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MgSO4⋅7H2O以此解答该题。
(1)为了加快废渣的酸溶速率,可采取的办法有升高温度、搅拌、提高硫酸浓度等;废渣中MgCO3、MgSiO3溶于稀硫酸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H2O+CO2↑、MgSiO3+2H+=Mg2++H2SiO3,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或搅拌或提高硫酸浓度;MgCO3+2H+=Mg2++H2O+CO2↑;
(2)加入H2O2溶液氧化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有利于有机萃取剂萃取Fe3+,达到分离的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3)检验Fe3+萃取完全,可以取分液后的下层水溶液少许于试管中,然后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如不变红色则完全分离,
故答案为:KSCN溶液;
(4)室温下,除去除去MgSO4溶液中的Al3+(使Al3+浓度小于1×10−6mol/L)而不引入其它杂质,应加入的试剂X为MgO、Mg(OH)2、MgCO3或Mg2(OH)2CO3,不能选用NH3⋅H2O;根据氢氧化铝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当调节pH=5时,氢氧根的浓度是1×10−9mol/L,此时c(Al3+)=Ksp[Al(OH)3]c3(OH−)=10−33(10−9)3mol/L=1.0×10−6mol/L<1.0×10−5mol/L,所以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C;(Al3+)=Ksp[Al(OH)3]c3(OH−)=10−33(10−9)3mol/L=1.0×10−6mol/L<1.0×10−5mol/L,所以沉淀完全;
(5)操作a是从溶液中得到晶体,因而操作a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8.【答案】(1)①NO2−+H2O=HNO2+OH− ②3
(2)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F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③氧气
(3)① a ②b ③86.25%
【解析】解:(1)①NaNO2溶液显碱性,是NO2−在水溶液里发生水解的缘故,水解反应式为NO2−+H2O=HNO2+OH−,
故答案为:NO2−+H2O=HNO2+OH−;
②0.1mol⋅L−1HNO2溶液存在如下电离HNO2⇌H++NO2−,K=c(H+)⋅c(NO2−)c(HNO2)=1×10−5,c(H+)=c(NO2−),c(HNO2)=0.1mol⋅L−1,则c(H+)=1×10−5×0.1mol/L=10−3mol/L,则pH=3,
故答案为:3;
(2)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装置B中是水,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最后通过F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F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
③若没有C、E,过氧化钠可能和H2O、CO2反应生成O2,则可能产生的副产物是氧气,
故答案为:氧气;
(3)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滴定时应将KMnO4溶液加入a滴定管中,
故答案为:a;
②a.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不变,故a错误;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液润洗,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偏大,故b正确;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偏小,故c错误;
d.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根据c(待测)=c(标准)⋅V(标准)V(待测)分析,c(标准)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②该反应中亚硝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硝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
故答案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
③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1000mol/L×0.02L=0.002mol,则根据方程式5NO2−+2MnO4−+6H+=5NO3−+2Mn2++3H2O可知,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02mol×52=0.005mol,则原样品中亚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250mL25.00mL=0.05mol,其质量为0.05mol×69g/mol=3.45g,所以样品中亚硝酸钠的质量分数3.45g4g×100%=86.25%,
故答案为:86.25%。
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硝酸的性质、尾气处理、实验条件控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以及物质含量测定等,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反应现象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福建省龙岩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ml电子时,消耗锌的质量为6,0时,c>c>c>c,【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ml⋅L−1B,9∼8,7)20,【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