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75356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详解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如何读懂,学法总结,如何研读诗歌,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写了什么(内容、意象、意境)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美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在狭窄的山路上,曾巩乘坐着竹轿,眼前一片光明,带着一身清爽。白云和流水也像是有了人的情态,白云笑我出山是多事之举,而流水却对我情谊颇深,一路随着送我出山。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然而,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14.(3分)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故选C。15.(6分)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执行细则:(1)关键词(2分)。答出关键词“兼容”、“不对立”、“不矛盾”、“不突”“共存”等词语的,给2分。(2)分析说明(4分)。围绕题意论述,层次分明,语句通顺,内容完整,根据达到程度酌情給3—4分;围绕题意论述,有层次,语句比较通顺,内容有合理性,根据达到程度酌情给1-2分;与题意或诗歌无关的论述,给0分。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注释】 ①鹊桥仙:词牌名。②赠鹭鸶:这首词的标题。赠,送给。鹭鸶,一种水鸟,即白鹭。杜牧有《鹭鸶》诗,详细描绘出了鹭鸶的样子:“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雄健;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名篇,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弃疾词的主旋律是激扬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他闲居在江西上饶带湖、铅山一带时,也写了许多农村题材的词。这些词大多细腻清新、通俗浅显、诙谐生动。 这首《鹊桥仙·赠鹭鸶》便是此类作品。有人认为,这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的词。有人认为,这首词清新诙谐,却语带心酸,闲适中颇多惆怅。
溪边的白鹭,来我告诉你:“溪水里的鱼儿可以数过来,已屈指可数。主人怜惜你,你怜惜鱼儿。要物我和谐相处啊。”
远处的河岸,水中的青泥陆地,有许多虾在跳、泥鳅舞蹈。听任你飞去(觅食),吃饱再归来。微风吹动头上的一缕长羽。
上阕语言活泼自然,体现作者以文为词,以俗语入词的词风。用拟人手法,写词人招来白鹭,与之对话。轻松、恳切地劝告白鹭:要体察主人心意,勿食溪中鱼儿。读来可亲。下阙起笔脱俗,以写景宕开一笔,使全词境界开阔。“青”“白”两种色彩描写,衬托清新的词风。此处过渡自然,自然引出下文“我”劝白鹭去远浦、别渚觅食。“跳”“舞”“飞”“吹”几个动词,化静为动,与上阙形成动静结合之美。“听君”一句,写白鹭自由来去,体现“我”对白鹭的怜爱。“看头上风吹一缕”,写白鹭饱食归来。白鹭头后的一缕长羽,临风飘然而起。以景结情。“我”隐在画面之外,远看白鹭归来,体会着“物我欣然一处”的乐趣。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莺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鹫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15.这首词的语言特明,请简要分析。(6分)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释]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杨巨源,(约755~830)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第二名。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
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慧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否?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岁末题诗寄托思念,却找不到送书的鸿雁;遥望宫阙,那样渺远,身似病鹤一样孤单。不要空受眼前境遇的牵制,一味求佛问道;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仍是前方追求的目标。
首联“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诗人直抒胸臆,以平实质朴的语言,以问句起笔,“平安否?”三个字写出诗人急于想知道好友近况的迫切心情,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惠远”乃东晋高僧净土宗始祖慧远,慧远曾居庐山东林寺,白居易遭贬江州,庐山地处江州,诗人询问友人是否已宿东林,感受往日高僧的德业,诗人想借此表达一种“福祸相依”的思想,以此劝慰友人虽遭贬谪亦有意外的收获,乐观之情、达观之意寄寓其中,若与尾联中“莫漫拘牵雨花社”结合起来看,两处言及佛禅是想劝告友人佛禅可解忧但不可耽溺其中。
颔联“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诗人转而写景,诗歌正常的语序应为“曾闻湓浦似衣带,见说庐峰胜香炉”。“曾闻、见说”为“听闻”之意(如李白《送友人入蜀》中有“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之句),诗人在此运用想象、虚写、比喻的艺术技巧呈现出友人贬谪之地江州的自然风光,同时“湓浦曾闻似衣带”将“湓浦江”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中亦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语,庐山的香炉峰亦是当地的盛景,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便是对这如香炉般山峰的赞誉。但是在友人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对江州环境的描写却是:“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个人主观上极言江州景物之美,望友人可借机游览一番,无疑是希望自然风光能宽慰友人贬谪的苦闷。 。
颈联“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岁晏”指一年将尽之时亦可指人之暮年,此处应指前者。年尾乃团圆之时,可友人却遭逢贬谪,远居地僻之所,欲题诗相赠,怎奈岁末鸿雁已迁南而居,雁书难寄。“望阙天遥病鹤孤。”应为诗人心中友人形象的描写,“鹤”象征着圣洁、清雅,往往与人们修身洁行的品格相关联,鹤振翅凌云的姿态能给处在逆境中颓丧之人以力量。在诗人的眼里友人遭贬恰若孤独的病鹤,依旧志行高洁,不从流俗,病鹤遥望天阙,大有《庄子·让王》中“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心志,此既是对友人遭贬的关切又多少含有勉励之意。
尾联“莫漫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莫漫”表否定,为直抒胸臆。“拘牵”为拘泥、牵挂之意,“雨花社”相传梁武帝时一代高僧云光法师讲经说法,众僧侣趺坐聆听.持续数日不散,感动苍天,落花如雨,现今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有雨花阁,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处应该是诗人规劝友人不要沉溺于佛法,过于消沉。“青云”喻指高官显爵,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劝谏友人不改青云之志,贬谪只是一时的,“青云依旧是前途”流露着豪气与乐观。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1.D本诗D项解读为:“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此项解读严重不合“信达雅”之要求。其一,“最后开解”二字语气不够强烈,不合原诗带有命令式要求的规劝语气。且诗人从一开始就在开解好友,而不是“最后”才“开解”。其二,“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与“高官厚爵才是我们追求的前途”,二者释意与语气相差太远。且“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对于“未来”是否真的“前途依然很远大”,其语气摸棱两可,没有肯定之意,不合诗人对好友规劝之本意。若D项判定为正确,那么诗歌译读“信达雅”之要求何在,徒增笑耳!2.①“劝诚”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诚做了铺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3.4 (含详解),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3.1 (含详解),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6.2.2 (含详解),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